中国传统武术套路有着几千年的传承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 的滋养和哺育下不断发展。传统武术吸收和渗透了中华民族的 知识、道德、信仰、艺术、法律和风俗等多种文化形态,有着丰富的 文化内涵。武术的套路在形成和内容上都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 的哲学理念、美学观点、伦理道德、兵法思想等。然而,有一个客观事实摆在面前,就是武术界对套路技术以 及宣传推广的研究很多,相对地,对传统武术美学价值研究甚少。 进入到21世纪后,传统武术的搏击内容以其简洁、实用的价值特 点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以套路动作为 主体的武术套路却不太受重视,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反而有人 认为传统武术套路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 的。在武术套路比赛中,有的运动员为了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动 作技术的难度而忽略了套路中的精、气、神的内在表现,使得传统 武术套路中的美学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传统武术套路有着极高的美学价值,符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的审美特点,在动作中有着很明显的反映。传统武术套路崇尚自 然美,认为自然美才是真的美;以艺术为最高理想神韵;强调习武 之人的人格美等,都体现出武术运动的美学思想。
(一)传统武术套路的神韵美
所谓“韵者,美之极”,美学思想家将“韵”定义为“超然于世俗之外的节操、气概,从而表现出神态,风度武术套路中显示出 动作的“神韵”,表现出和谐美、整齐美、节奏美。武术运动中的韵 味,具体体现为充分而激烈的动作变化,使动作套路整体具有线 路清晰、层次分明、韵厚味醇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来比喻就是 “快如风、缓如鹰、起如猿、落如鹊、重如铁、轻如叶、立如鸡、站如 松、转如轮、折如弓、动如涛、静如岳”。在武术套路的动作中,对 “轻”与“重”「动”与“静”、“起”与“落”、“快”与“慢”、“高”与“低”、 “刚”与“柔”分寸的掌握,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阴阳辩证思 想,充分体现出传统武术运动具有的鲜明节奏感.体现了其独特 的神韵美。
(二)传统武术套路的意境美
传统美学中的“意境”,通常被解释为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图 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洽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传统武 术套路根据审美需要和价值取向,通过对攻防的技击动作的艺术 加工,与编创者和表演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朦胧之中达到情感 与景色的交融,情感与技艺的交融,神态与形态的交融。
传统武术套路的实践中,要求运动者在操练过程中要把自己 “置身于一个战斗场合,通过生动的气韵、如虹的气势、贯一的气 质,表现一种英武不屈、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气概,再现出战斗的艺 术意境”。武术前辈在长期的拳脚实践中,用世间万物的形态和 历史典故的内容将套路动作命名,体现出动作命名产生的意境 美,使武术运动的技击功法产生美感,像“苍鹰捕食”“大鹏展翅。 就具备威猛雄健的美感。传统武术套路和动作的意境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固有 的知识新鲜化,严谨的规律情趣化.把那些深厚而枯燥的总结性 和规律性的内容,精中取精,浓缩为严整、简短的一两句话,体现 了语言的无穷魅力。如“吐为落雁,纳为鹰扬”,就像是一幅优美 的画卷;再如“枪如游龙随身转,棍似旋风打一片”“刀如猛虎力无 边,剑似飞凤上下翻”“巧打流星,顺打鞭”等武术套路拳谚,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武术套路中的内容与情节,反映了武术套路中的意 境美。
(三)传统武术套路尚武崇德的精神美
武德是习武之人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该 具有的道德品质与精神。传统武术自形成之后就诞生了武德,随 着武术套路不断发展,武德的精神内涵也不断丰富•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性。武德体现在各武术门派中,就是各门派都规定了本派 的“门规”和“戒约”,像所谓的“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也制 定了“清规戒律”,如“五戒约”“八戒约”“十戒约”以及“要诀”“禁 忌,,等内容,其内涵集中表现了人在精神与信念上的社会基础伦 理,体现出“仁”“礼”等儒家思想。
在我国教育文化之中,传统武术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内容和教 育手段。通过武术家的不断挖掘、提炼、创造和发展,摄取教育养 生的精髓,集技击娱乐的大成,慢慢发展出多种锻炼方式,具有强 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多种功能。传统武术因其深厚的底蕴和独树 一帜的教育价值,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对 于当代国人来说,正确认知传统武术的教育价值,让武术运动充分 发挥出重要作用,处理好传统武术与国家教育事业的关系,使更多 的人加入到武术学习中来•是新形势下值得武术教育者思考和探索 的问题,也是传统武术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关键。
第四节传统武术教育价值的实现策略
一、传统武术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
在对学生进行武术教育时,首先要加强武德教育。对中小学 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全面了解,除了坚持以语言、思想教育为主外,还可以通过引用一些短小生动的事例或故事的方式,提 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使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得到加强,逐步树 立中华民族的灵魂和精神,具有爱国的赤子之心,只有这样才能 真正达到武术教学的目的。武德教学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它。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强武德教育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 武风气和良好的习武行为规范。
培养良好的习武礼仪规范传统武术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所以,在武术教学中要让 学生形成规范的礼仪,教育学生以礼相待,崇义尚武,不要孤傲白 满。进行武术器械的练习教学时,也要规范要求。需要用到器械 时•由每排的一人领发器械,同学们有序站好,不争不抢,分别领 取器材,不可随意乱扔。这种细微的要求能培养青少年爱护公物 的良好习惯。
注重武德,不出手伤人武术动作具有明显的攻防技击性.因此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 害,严重的还能让人丧命。因此•武术教师在讲解动作的过程中 要端正学生的态度与思想,重点阐释武术动作在强身健体中的意 义.了解其中的攻防含义,切不可为了出风头与同学强行比试,下 手不知轻重,把人打伤。尤其是在散手教学中,更要强调其安全 性,只可进行模仿练习,不可故意下重手伤人。
尊重同学,友善待人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应致力于培养学生互相尊重、友好待人的 品质。在合作分组练习时,学生间要充分交流,互帮互助,共同进 步。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采取分组教学,使掌握动作快的同学 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同学,让所有人都学会动作,全面提升教学效 果°受到同伴帮助的学生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虚心学习,尽快赶上大家的节奏。
(二)让学生对中国武术有一个正确认识关于学生如何去认识传统武术.建议首先从起源和发展上 去认知。传统武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要 让学生们一提起武术就有一股浓浓的自豪感,对武术文化充满 崇敬和虔诚.在学习过程中亲力亲为,亲身体验和接触博大精深 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学习时不仅像体操等项目那样对特定的 动作进行模仿.更应该有一种崇高的历史责任感,心中满怀 憧憬。其次,从传统武术的运动特点上了解武术运动。武术作为 一种体育运动,练习武术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磨炼意志, 观看武术能培养品德、增强审美、丰富文化生活等。对于武术教 师来说,开展武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们对武术产 生兴趣,了解武术锻炼的优点,进而促进他们练武的信心与 勇气。
(三)在套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精、气、神传统武术具有内外合一、神形兼备的特点,武术教学也要遵 循这个特征。要注意,片面追求“形似”而忽视掉“神随”•则这样 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此,在武术的套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 事项:首先,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虽然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但已 将技击寓于套路之中,因此.在套路教学中要将各种技击的招式 招法分解开来.分别讲解给学生,讲出每个动作的作用,帮助学生 理解每一个动作,有助于身法、步法学习和领会。其次.套路教学要求形体规范与精神传意,做到内外合一。 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武术动作时要活跃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 把整个套路运用大脑进行反复记忆.长期练习后争取做到融会贯 通,通过心态和意念来指导自己的练习。
二、传统武术的情感培养
传统武术要求内外统一,各种武术项目的技术实质和精、气、 神、力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在练习时,不能只做动作,不动脑子,要 加入白己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武术项目的风格特点。 培养武术情感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结合技击特点培养真实感
武术套路中虽然有着千变万化的动作,然而都是来自各种原 始的进攻和防守的招式,如“青龙剑”“十三剑”“昆仑剑”等,其动 作都是围绕着中心内容“击”来展开的。因此,只有了解动作攻防 的真实含义,使学生对重要的技击方法具有深切体会,才能使演 练情感更加深刻。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运用手、足、肩、肘、胯、膝 所构成的各类技术方法的特点(诸如拦斫、切、搂、打、腾、封;踢、 弹、扫、挂;倚、碰、挤、靠;勾挂、闪转、腾挪等),并把这些技击方法 的特点与揣摩套路时对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要求 结合起来,让学生感觉真的在和对手进行比武一样,表现出勇敢 顽强的形象,咄咄逼人的神情,完美无缺的动作方法,体现出形象 性和真实性。根据情感培养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武术水平,教师应对攻防 技术动作进行全面而科学的剖析,使学生能领会动作的精神、力 量和速度等的各种要求。通过模拟性实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各项动作的情感融入,技击格斗的气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 绪,有利于充分融入个人情感,因此可适当采用该方法。
(二)借助武术动作的艺术形象培养美感
传统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求“精神勇往”“手眼相随”“内外 合一工通过身法、力法、眼法、虚实变化的步法和多样灵巧的手 法等方面可以看出,传统武术始终具有独特的美感。从武术的精 神来看,神是感情表达的手段,通过眼神来反映.神的凝结使武术 动作的美感体现出民族的特色学生一旦完全理解动作,并体验和享受到美的时刻,就会自 然而然地产生内在感情。例如,很多不喜欢太极拳的人觉得太 极拳太过柔缓,让人有力使不出,毫无美感可言。但是,如果你 真正地接触和学习太极拳时,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就会发现 太极拳的圆融、和谐的独特之美,在动静之间对人生进行感悟.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些人,尤其是老人非常热爱太极拳, 并不仅仅是因为这项运动适合他们,更为重要的是太极拳与其 心态的契合。太极拳缓、柔、圆、连、协的独特韵味与全神贯注、 姿态自然、优雅而连贯一气的练习能使人无比愉悦.感受到美的 体验。
(三)借助于艺术修养培养积极情感
传统武术的表现形式不仅仅停留在动作上,更体现在文化 上。人所具备的艺术修养水平高低对培养武术动作的情感具有 重要的影响。武术套路的练习中经常伴随着各种情感,这些情感 有可能是积极的•但也有可能是消极的,学生对所练习套路积极 情感的产生经常与直观的形象相联系。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特点来确 定武术风格,因为每一项武术都有独特的风格特点,而每个学生 都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融入自身情感,自成一派。动作在情感的支 配下,配合技巧动作的完整性.就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借助 于艺术修养和欣赏的经验进行想象的培养过程,借鉴人的内在感 情,能主动锻炼学生思考动作的习惯,对表现本套路的风格特点 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浏览51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