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brand)—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y”,意译成“打上烙印”。随着市场 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理性,“认牌消费”已成消费趋向。®
品牌意识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武术的发展也概莫能外。从市场经济的角度 而言,当前武术的发展就是武术品牌的合理化成熟过程。从发展初期的追求形式 热闹、注重轰动效应到逐渐注重打造精品并最终以构建强势品牌为战略目标,可 能是每一个武术拳种都不能避免的发展之路。如何构建八极拳武术文化品牌,科 学提升八极武术品牌优势,实现八极武术品牌资源和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的八 极拳发展应该着手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沧州自古有“武健泱泱”之说,悠久的尚武历史使沧州武术形成了很多门派, 当今流传较广的拳法不下50种,器械多至100种,上至技击,下至气功、导引、养 生,风格各异,不一而足。除了八极拳外,还有六合、劈挂、功力、弹腿、查拳、燕青、 地躺、戳脚、通臂、通备等很多著名拳种,此外还有闯王刀、苗刀、阴手枪、杨家枪、 昆吾剑、青萍剑、青龙剑、太师鞭、疯魔棍等十多种有名拳械。八极拳和上述这些 著名拳械共同构筑了沧州武术的兴盛和辉煌,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在所有中华 武术拳种流派都不得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大计面前,这些兄弟拳种流派之间又无 可选择地面临着共同发展前提下的激烈竞争问题。在严酷的市场经济竞争中。
吴丕清:《解说八极拳》,《中华武术》2004年第5期,第31~33页。
杨晖、彭国梁、江堤:《千年论坛——艺术至上》.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5页。
怕一丝一毫的决策失误和考虑不周,都有可能意味着自身发展机会的减少甚至丧 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前的中华武术发展,我们还缺少行之有效的整体规划、 统一推广方面的重要战略措施,在这种有点类似于战国纷争、群雄逐鹿的传统武 术发展格局中,进行高瞻远瞩的现代发展方面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就显得尤其重 要。对于沧州八极拳来说,充分地整合和提炼自身体系的精华内容,有计划、有步 骤地规划自身发展路线,细心分析和总结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现有市场资源的需求 特点,在吸取其他兄弟拳种流派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而精心地推出八极拳整套可 持续发展战略,这些工作应该是不得不认真进行考虑的。一招领先,步步为贏。 如果能够这样,沧州八极拳发展无疑就会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尽先机。
“普及传统”——培育当地蔚然武风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通过武术技术,还会有更多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展现 出来。如何在八极拳的科学发展中打好文化品牌,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武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发生、成长的一种传统体育文化类型。八极拳 是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八极拳的发生、成长过程同样打上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深深烙印。在当今推广、传播、弘扬八极拳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忽 略八极拳自身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样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和培育能够与八 极拳文化紧密联系的浓郁武风。而这一点在八极拳文化的涉外传播中更显得尤 为重要。我们传播的不仅是一种技术体系,通过八极拳的系统传播,要能够让国 际友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以八极拳为载体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特色与风范。具体到 沧州地区而言,应该尽可能地创造和培育一种突出八极拳特色的文化氛围,例如 认真做好八极拳的当地普及工作,尽可能多地发动大众进行以八极拳为主题的健 身、习练活动,在每年的节假日积极组织群众性八极拳表演、竞赛、娱乐活动,尝试 弘扬八极拳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相关探索等。如果说武术是沧州 的一张名片,那么八极拳至少是沧州的一朵名片之花。博大精深的八极拳文化本 身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部分,八极拳的发展和弘扬应该与建设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弘扬八极拳优秀传统文化事实上也就是为建设新时 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所以,当地的有关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以切实的行动推 动八极拳武术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实现武术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事业的双赢。在当前的武术发展中,政府行为的大力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但同时 又是有待提高的。培育和创造蔚然成风的浓郁而质朴的传统武术文化氛围,迫切 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
八极拳的发展还可以尝试采取进人学校体育课等学校教育形式,让沧州当地 的青少年们从开始成长起,就浸润和熏陶在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去。2004 年4月2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出台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 施纲要》,要求新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将民族精神教育内容纳人各学科,并且每周 保证1小时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实施纲要》要求,德育、语文、历史等人文社 会科学课程,要充实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及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 容。①沧州当地的学校教育可以以此为契机,积极进行八极拳在学校的普及和推 广工作,使八极拳成为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此外,还要利用春节、清明 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五一”、“五四”、“六一”、“十一”和寒暑假等节假曰 以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开展弘扬八极拳尚武精神为主题的丰富多彩 的主题教育活动。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推广、发展包括八极拳在内的中华武术文化,这是一 项功在当代,恩泽千秋的极具重要意义的宏大事业,这同时又是一项需要各方力 量共同参与的艰巨任务,唯有如此,中华武术的整体前景才会更加光明。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八极拳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的融汇、冲突现象比以往任何时代都 要明显和激烈。文化全球化在创造了更多文化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居于弱势地 位的文化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生存、发展并进而积 极推动全球文化的进步,已成为当今中华武术文化面临的一个重大而严峻的课 题。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武术文化发展无疑正频繁经历着与不同体育 文化类型间激烈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以西方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外来体育文化 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势,竞技武术申奥的积极举措似乎又愈加给人 造成一种奥林匹克运动的居高临下之感;跆拳道、空手道等更是火上浇油,一步步 向中国武术施加着巨大的压力;即使刚刚进人中国市场、起步最晚的印度瑜珈,也 迅速表现出后来居上的势头,悄无声息间把都市健身的“白领”市场一揽子纳入囊 中。在与同以韩国跆拳道、日本空手道和泰拳、瑜珈为代表的国际武坛其他民族 武技项目相比,包括八极拳在内的当前的中华武术整体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事 实上,包括八极拳在内的传统武术面临的严酷的竞争和挑战,只不过是文化全球 化大环境下中国传统文化整体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勇敢地面对挑战,努力实现包括八极拳在内的中国武术的新时期科学发展,并不 仅仅是21世纪中国武术自身必须解决的一件事情,这同时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 化体系在全球化时代环境下面临的一项不容回避的发展课题。
毋庸置疑,我们的八极拳文化在无可选择地迎接这项光荣而艰巨的时代挑战 的同时,同样正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面对着这个光荣而艰巨的 挑战,我们全体武术同仁,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最终实现我们的梦想和 追求。
①《中宣部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武术将成为中小学生必修课》,《武当》2004年第5 期,第43页。
浏览71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