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 代,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侵略扩张活动,这些侵略 活动又促使清政府加强海防海军建设,防御日本的侵略,并决定以北洋为重 点,加强海防建设,发展北洋海军。于是,李鸿章不惜重金大量购买西洋利 器,武装北洋海陆军。然而看似强大的北洋海陆军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这几乎就宣告了洋务派军事自强运动的破产。后来清政府虽然还继续着自强运动,但是不再有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军 队的自强运动转到了练兵上。清朝统治者认为日本的胜利就是因为他们沿用 了西方的练兵养兵之法,所以朝野上下要求创编新式军队的呼声越来越高。 “现欲讲求自强之道,固必首重练兵,而欲迅期兵力之强,尤必更革旧制”。①于是用西法训练中国军队,建立新式军队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1894年10月,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招募 新军。11月,清政府谕令立即开办练军之事。1895年1月,清政府令胡烯菜自行办理,胡于是在天津青县马厂镇编练新军,定名为“定武军”。后移 驻小站镇原盛字军的营盘,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小站练兵。1895年12月, 袁世凯接管定武军,将军队扩展到7000人,并改名为“新建陆军”° 1898 年11月,新建陆军改名为武卫右军。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组织 一支部队,在南方为清政府组织一支新建陆军,称为自强军。后来张之洞改 任两江总督,招募四个护军营,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将护军中的一半带到湖北,命名为湖北护军营。1895年6月,直隶提督聂士成奉命在直隶省宁河县芦台镇编练新军,命名为武毅军。这就是清末的练兵运动。 清末的练兵运动中共编成了5支新式陆军,即定武军、新建陆军、自强军、
① 沈祖宪,等.容庵弟子记:卷二[M].转引自:
来新夏.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第5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5. 武毅军和湖北护军营。甲午中日战争结束后,袁世凯新建陆军设行营武备学堂,《德国陆军操 典入门》为各营官兵的必读书目。各官兵被要求必须学会各种步法、转法和操法,学会行军和各种作战队形的变换,这些都是兵士体操的内容。袁世凯认为:要练洋操,必须借用西官。所以各军教习都由西官担任,这些教习以德国教官为主。所以这个时候学习的兵操也以德国兵操为主。其他新军一般也都雇用德国军官担任教习,或者聘任武备学堂的学生担任教习,采用德国的新式操法进行训练。1898年,清政府下令各省都采用新法练兵,各省的教官--般都由新建陆军或者自强军派出的军官担任。值此,伴随着清末新军新式训练法的开展,德国的兵士体操在军队中广泛普及。西方兵操通过军队进入中国,并成为军队训练的必需科目,为后来学校普及兵士体操提供了可能。
- (1899—1901)
义和团运动是活跃在华北、东北一带的以“神拳”形式出现的农民运动。它的迅速传播与失败对武术的冲击非常大。
义和团运动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把武术作为义和团宣传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晚清社会的动荡不安,加重了人们对安全与自卫的渴求。“百姓为患 盗贼,无法处置,闻大刀会能避刀枪,可以保身,于是争相学习……几乎千万户。”(光线二十二年八月初五日登州《山东时报》)保家是大批穷人参加义和团运动的主要目的。一些有钱的商人也要保家,他们自己并不屑于参加,出于对自身以及钱财安全的担忧,往往要求自己的佃户必须参加义和 团。从义和团的组织来看,义和团运动的发展通过建立一个个拳场和拳坛发 展壮大。有关义和团的访谈资料记载:“为什么叫义和团?因为每村都设立 了场子,大家一致起来了,大家都在场子,所以叫团。”①“大刀会来后,我 们周围村庄都设了场子,从那就有神拳了。”②义和团运动在1896年春天发① 路遥.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M].济南:齐鲁书社,
1980: 126.@ 路遥.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
[M],济南:齐鲁书社,
1980: 124. 韧于山东,到1899年、1900年逐渐达到高潮,当时直隶、山东、河南、山 西、京津一带遍设拳场,男女老幼疯狂地投入到了这场运动中去。梅花拳、 大红拳、小红拳、六趟拳、八卦拳等拳种是当时拳场主要的演练内容。义和 团运动还使山东境内传练的武术在东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0年2月, 义和团经海路和陆路迅速传到了营口和锦州。1900年3月,锦州一带传闻 有“神师降世,收童子、少年当徒弟,教以咒语,练拳习刀,日盛一日,濒 至青年壮丁,亦相率从之,乡野村庄,十有九信”①。1900年6月,沈阳的 义和团运动盛行起来。为首的是山东拳师刘喜禄。在黑龙江,1900年6月, 在义和团首领张拳师的宣传和组织下,开始设坛练拳。就这样伴随着义和团的传播,武术得以在中国北方大范围传播。义和团运动中,大批的拳师参与到拳术的传播中。义和团运动的发起人朱红灯就曾经在云禅寺练过拳,由此可见他本身就是一个拳师或者说是懂武 术的人。义和团的访谈资料记载:“小朱子首先在大李庄设拳场,以后又在 南吕官屯设场,然后又在司家营设场。”②很多拳师或者在团内所设的场内 教授武术或者自己设拳场教授武术就成为极其自然的事情。参加义和团运动 的武术大师有形意拳的李存义,八卦掌的程廷华、李振清,梅花拳的赵三多 等。正是因为大量拳师的加入让义和团成为练武场,而且义和团运动中的一些拳场并没有喝符念咒之类的仪式,而是纯粹的练武场。参加义和团运动的 人虽然男女老少都有,但是其主体是年轻人。年轻人参加义和团的目的很多 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所谓的信仰,而是因为参加义和团可以练习武术,学习了 武术就可以达到保家的目的,就这样,武术就成为义和团运动联合和发展的重要媒介。
义和团运动时期,很多有钱人为了保护自身以及钱财的安全,往往雇佣 专门的保镖作为护院或者运送财产。社会动乱对保镖的要求,刺激了镖师这 项职业的发展,而走镖镖师需要的都是硬功夫,由此刺激了武术实用性的发 展。后来很多著名的拳师都是从镖局里走出来的,如杜心武、大刀王五等。
- 佐原笃介.浙西枢隐:拳匪纪事:第6卷[M].杭州:杭州古籍书店,1901 (清光绪二 十七年):1-2.
- 路遥.山东义和团调查资料选编[M].济南:齐鲁书社,1980:
- 义和团运动中的“神拳”
清代虽然禁止民间习武,但是晚清大量秘密社会的存在,使得武术很难被真正禁止。义和团运动的主体是农民,他们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宗教和迷信对他们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他们的信仰往往不是正统的、唯一 的,而是表现出了三教合流的痕迹。在义和团内部既有佛教的“劫”的灾难 信仰,充满着对弥勒佛的救世幻想,同时道教的各种法术,对下层社会也有 很大的吸引力,调息、气功等道教的修身养生方法,也成为义和团一项重要 活动内容,同时他们还信仰作为儒家忠义之神的关帝。所以义和团的信仰是 杂乱的,伏羲、孙悟空、武松、关羽、祖师爷、真武神等不管是历史上真实 存在过的人物,还是神话小说中的英雄,都可能成为他们信奉的神。借助于 这些杂乱的信仰,义和团运动将大批的农民联系在一起。
义和团成员的入会需要经过一个正式的仪式,首先要磕头,.喝符念咒, 请神附体,化作各式人物后才开始学习排枪、排砖或者武术的拳脚。在很多 人的回忆中提道:“一入门就得先喝九道符,每天还得烧三次香,练三次功 夫。,,①“神拳一上来就请神,安排一个神位是杨哉之神位。大师兄附体,头 上顶一个二郎神的牌位,说二郎神下山,就玩起架子来,进行传艺。”②“要入神拳的人,先烧香磕头,求神附体,自封古代格军的名字,如孙胺、刘备 等,于是成了神拳。接着拳老师教给拉架子、踢脚、甩手、练枪要刀,玩弄了一套。”③就是这些装神弄鬼的仪式将武术与民间信仰的巫术性与神秘性连 在一起,慢慢的,武术就与这些迷信的东西融为一体。而义和团运动中宗教的神秘性与巫术性为武术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加深了武术的巫术色彩和宗教意识。巫风与武术的联合在一定意义上加强了义和团的凝聚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席卷大半个中国,当然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农民的愚昧和愤怒借用了武术这个工具作为他们反抗的依托,在这个过程中却扭曲了武术的形象。
浏览67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