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现了中国大一统的伟业,使得诸侯 之间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战争停止。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战乱,统治 者不允许民间百姓学习武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武术的 发展。汉朝时期,社会发展繁荣鼎盛,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 军事等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与发展,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发展传统武 术是具备有利条件的。汉、匈之间屡次交战,武术再次引起统治 者的重视,随着民间习武的盛行,逐渐出现了武术分支雏形。曹 丕在《典论・自序》中谈到剑术已有“法”,而且各异,可见,武术流 派确实已经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阶级之间 的斗争,一类是民族战争,这两种战争都很激烈,也促进了各种 武技的发展,不同的武技既相互制约、相互对抗,又相互影响、相 互作用,这一矛盾关系促进了不同武技的全面进步与发展。这一时期民间武术非常普及,为隋唐武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 众基础。

拳术

在传统武术中,各种徒手技法都可以称作拳术,拳术在武术 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诗经•巧言》记载:“无拳无勇,职为乱阶, 这是拳术开始萌芽的主要反映。我国古代拳术取得大的发展是 在汉朝时期,最早记述拳术的著作是《汉书・艺文志》。手拳术表演和比赛深受汉代统治阶级的重视。《汉书》中 记载,高雅、有情趣、不好声色的汉哀帝是一个十足的“卞戏”(带 有武术性质)迷,非常喜欢看“卞戏”。汉代为对武职人员进行选 拔,还举行拳技考试,通过这一考试选拔的人才中,甘延寿最后成 为后汉时期的一代名将。汉代的拳术以杀敌防身为主要功能,实用性很强,所以普及 很广泛。汉代画像石上就有人与人之间用拳术相搏的画面,栩栩 如生。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专门为切磋拳术而举办的擂台 赛在汉代民间很普遍,这种拳击擂台赛对观众的吸引力很大,甚 至远方的百姓也会聚集在此观赛,可见,民间非常欢迎和喜爱 拳术。汉代拳术中有一些是实用之术,主要用来“防身杀敌”,此外, “狗斗舞”“沐猴舞”“醉舞”“五禽戏”等象形舞也是拳术的主要内 容,是象形拳术,具有健身性与观赏性。其中“沐猴舞”主要是模 拟骄猴的动作,动作特点为前进、后退、曲腰。在广州,西汉南越 王墓出土过一件玉雕猴舞俑,猴俑装出猴的脸部表情,如同《西游 记》里的孙猴子,右手扬袖过头顶、左肩耸起、扭胯,动作十分滑 稽,从中可以看出“沐猴舞”的动作特点。

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创立了“五禽戏”,该功法因模仿虎(威 猛)、鹿(安详)、熊(沉稳)、猿(灵巧)、鸟(轻捷)五种动物的动作和 神态而得名。虽然五禽戏的动作不具备攻击和防守的属性,但其 健身作用非常大,可促进健身者体力的增强,五禽戏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代象形类拳种的发展。

剑术

,汉代盛行佩剑之风,皇帝、文武百官都会将一把宝剑挂在腰 间。文人学士一般佩带长剑,这是高雅的象征,给人一种能文善 武的感觉,历史上有许多文人都喜欢剑术,或者是与剑术有千丝 万缕的联系,例如,司马迁的祖先以传授剑术而弛名;司马相如喜 欢击佥h鲁肃少年时学习击剑之术等。随着剑术运动参与者的不 断增加•汉朝的剑术有了很大的发展O《典论》记载,有次曹丕和刘勋、邓展两名将军一起喝酒。曹 丕曾听说邓展对武术有精细的研究,对各种兵器都很擅长.还能 空手夺白刃•于是,针对这个话题便和邓展谈论起来。谈到中途. 曹丕说:“我也研究过剑术,而且得到过高人的指点,我觉得你刚 才所说的有些是错的J邓展听后心里不服,要求实战较量。于 是,二人以甘蔗为剑对打起来°经过几个回合,曹丕连续多次将 邓展的手臂击中,邓展很难为情,但仍然表示不服,要求再战几个 回合。曹丕故意说:“我的剑速度快而且力量集中,要击中你的面 部是有难度的,所以只是击中了手臂。”邓展要求再较量一番。曹 丕知道邓展会猛攻中路,于是佯装进击。邓展果然中计.曹丕迅 速退步闪过,迅速出手由上截击,将邓展的额角击中,在场的人连 连拍手叫好。汉代剑术水平十分高超,不同人有不同的剑法风格,这就促 进了武术的广阔发展,《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剑道》有38篇, 极大地推动了后代剑术的发展。

武术套路

楚汉之争时期,“鸿门宴”的历史故事历来都是耳熟能详的.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就出于这一故事。

《史记》记载,公元前206年,项羽的谋士范增为了将刘邦除 掉,帮助项羽争天下,便邀请刘邦参加鸿门宴。酒宴上,范增已经安排了项庄做好刺杀刘邦的准备。于是,项庄提出舞剑为大家助 兴,想借机杀了刘邦。这时,另一楚军将领项伯看出了项庄的意 图•便提出双人对舞,以保护刘邦。项庄的剑舞有固定程式,并非 随性而起,既有欣赏性,也有攻击性和杀伤力。

项庄舞剑反映出当时的武术已经不是简单的攻防动作,而有 「一定的套路形式。可见,用兵器舞练的套路动作在秦末汉初就 已经有了.而且有单人演练、双人表演等不同的形式。武术中剑 术套路的发展由此而来。

二、传统武术的发展与成熟

传统武术具有健身防身的作用,这也是其能够繁衍至今且日 益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武术可以使百姓强身健体、陶冶性情的 需要得到满足,可以使人们反抗压迫,御强抗暴。因此,在封建社 会中.百姓对武术的感情很深厚,希望通过习练武术来摆脱欺凌 和迫害,武术广泛的群众基础促进了其自身的长远传播与持久发 展,同时•也促进了独特的武术民族风格的形成。

隋唐是中华传统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武术器械 种类越来越多.形制越来越复杂.各种兵器、武艺百花齐放,呈现 出多样化趋势,武术表演项目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明清时期,武术迎来了大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众多流派,不同 风格的拳种和武术器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健身手 段、军事技术、表演技艺的武术,因价值多元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 人的认可。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注重对传统武术运动的普及和 研究.从而促进了武术运动的持续发展。武术的健身、防身、自卫 等作用使其具有较强的时代适应能力,在新时期得到了新的 发展。

(一)“武举制”的出现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废弃了“九品中正制”,建立新的选才制 度,提倡以文取士,目的是选拔更优秀的人才。隋朝虽然短时间 就灭亡了,但它使得中国数百年来的分裂割据局面结束,实现了 全中国的统一,对较完备的国家机构进行了建立,对促进后代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隋灭亡后.唐承隋制,仍采用科举制度进行选才。公元702 年,武则天以科举选才为基础,首次创立新的选举制度 武举 制,以武选才的先河由此开创,并延续了 1 200年,该制度的实施 在推动武术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献通考》记载:唐代武 举制的内容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举 重、身材之选。翘关者长一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右手持关, 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①。由 此可知,唐代实行的武举制不仅注重对武艺、力量的考核,而且身 材、体格也是非常重要的选拔指标,军队将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 材、体格,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及高超的武艺。武举制一直延续到公元1901年才被废止•历经了不同的朝 代,因此内容上也有不同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唐朝的武举制 始终都是参考的基础。武举制的实施激发了百姓的习武热情,推 动了练武活动的开展,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习武之风都很盛行。 唐朝在实行武举制度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人才.如郭子仪就是 在武举制中选拔而来的.其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重要的贡 献,受到后世的敬仰。唐朝除推行武举制来选拔人才外•还制定了各种办法来对习 武者予以奖励。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要在相关活动中展现出自己 的技艺,就可以获得物质奖励和朝廷颁发的荣誉称号。例如,将 “伎术之士”的称号授予力大无穷者;将“矫捷之士”的称号授予马 术高超者;将“猛殿之士”的称号授予能拉巨弓,会长矛和剑器的 人。这些措施促进了尚武任侠之风在唐代的形成与扩散。随着练武风气逐渐兴盛.唐朝出现了许多能人志士 .如李元「 华博.中国世界武术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吉骁勇善战,李世民“结纳山东豪杰”,在秦王府蓄养“勇士”八百 余人,其中有广为传颂的程咬金、尉迟恭、秦琼等历史人物,这些 武将武艺超群,各有自己的擅长和风格,如尉迟恭可以空手夺枪, 在战场上敢单枪匹马杀敌,而且也不会被敌方伤到,对方击来枪 反而会被他夺走从而将敌人刺杀,这是一般武将无法达到的 水平。唐朝同样很重视剑术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剑术发展的辉煌 时期。虽然军队中用刀代替剑,但民间很盛行剑术。唐朝时期精 通剑术的将军有裴旻等人,有一次裴旻邀请吴道子(“千秋画圣”) 去天宫寺作壁画,吴道子不接受裴旻的酬金.以“废画已久.神气 委顿”为由,要看将军舞剑,以此来提神。裴将军”剑舞若游龙,随 风萦且回”,吴道子看了不由“挥毫图壁,飒然风起,俄顷而就,若 有神助”。唐代“三绝”历来被人称道,分别是裴旻的剑术、张旭的 草书、李白的诗歌,可见,作为文体形式的传统武术已有了非常重 要的影响。唐代武人、文人都喜欢剑,前者喜欢练剑,后者喜欢佩剑。唐 代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喜欢击剑,25岁仗剑远游,36岁时还“学 剑来山东”。他剑术高明,被好友崔琮称赞“起舞拂长剑,四座皆 扬眉,杜甫也学过剑术,他笔下的公孙大娘舞剑更令人叹为观 止「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 为之久低昂。霍如弈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骏龙翔。来如雷霆收震 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由此能够看出,当时的剑术套路水平已经 很高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具有舞蹈属性,艺术化加工色彩明显, 所以不同于后来以攻防格斗为主题的武术套路。但是发展套路 武术需要积累丰富的动作素材.从不同的素材中汲取营养,唐代 高度发达的舞蹈尤其是“武舞”对武术套路的发展来说就是非常 重要的素材。唐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十分开 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所以,我们可以从唐代武术中看到外来 文化的因素.外来文化影响了唐代“武舞”、弓射、摔跤等活动的发 展,促进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丰富与多元。

 

浏览57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