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应对:一元攻守是错综复杂的,这样的攻守如果没有地轴学说来支撑,就成了群魔乱舞、瞎打乱仗、杂争混战了,这就是武盲打斗与武家打斗的根本区别。临阵中的一元对抗,相对的距离一般较远,是很少近距离格斗的。大多面对的对手都是相互不了解的,大都有点黔之驴的味道。临阵中这种黔之驴式的打斗是非常麻烦的。往往是想打,又打不着,不打又不行。这也是中国武家在面对强敌时所采取的最基本的战略、战术、战法。中国武家认为:“格至厥阴,一元相对,地轴为的,运中旋之,动中周之,即可互峙而存,万不可死拼,唯六具而取之。”所谓具,即中国武家用来协助正面攻击的工具设计,具、器、械 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中国武家的三艺,其既可为使用的工具,也可为作战的工具, 而且形式与内容是相当复杂而丰富的。这里的六具是武家极具代表性的六种工具 设计,由设套、选坑、机关、布夹、布阵、布局。临阵中这种游神、游击、游逗式的攻击,对不习惯、不懂得、不了解的人来讲,是非常头痛的。但对训练有素、长期从事、习惯应用的人来讲,是非常便利的。中国武 家认为:“一元相对,多为游格,一旦势与门受袭,疏泄不利,应对失理,极易一破而 失,一着而败。一旦攻守运化失常,以致章法紊乱,劲力失调,攻守无道,极易一攻而 失,一打而败。一旦应对失常,架势走样,势子虚浮,极易一冲而溃,一击而败。”一般所见的攻守,大多都是门不当,户不对,不合钏,不对鞘,什么攻守理念都没有的武盲打斗。一说所有武家人士,修德使得他是不会轻易有恼怒的,治气使得他是不会轻易有脾气的,振兵使得他是不会轻易敢动手的。所以说,一般所见的攻守,都是武盲性的攻守,不是武家打斗、对抗、作战的地方,你是见不到武家人士打斗的,有也只是瞬间的见义勇为。

所谓武盲打斗即最为原始的攻守本能打斗。临阵可见一无章法,二无招法,三无计策(原始打斗三无)。有的只是死打,硬拼,盲格,瞎干,好恶,斗愣,斗狠,斗横, 玩命(原始打斗九象)。此虽胜也不武,问题在于这种玩命攻守,只是一种原始本能性的攻守行为,是娇生惯养、不知深浅、不讲德行的表现,是没有修德振兵治气的流露,而不是中国武家应该具备的攻守本能升华的兵、戎、武。虽然说,原始打斗九象的出现远比那些任人宰割都无动于衷的人,要强得多,但由于没有进行过修德振兵治气,往往会给自己、家庭、周边的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但随着社会的无情制裁,有的势必会灭亡,但有的将会在人类社会必然性的修德振兵治气中,修炼成 为一个正常的人、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些人所有的苦难,都是由父母长辈溺爱、宠爱、娇生、惯养给害的。中国武家认为:“人之初,像玉,像木,像石,像钢,像 铁,像树,像马,像兽,像禽。玉不雕不成器,木不刻不成品,石不凿不成型,钢不炼不成工,铁不打不成具,树不捅不成材,马不驯不能用,兽不驯不能近,禽不驯不能 养。”并认为“人才是打造出来的,将才是训练出来的,帅是锤炼出来的,天降大任 之人是苦劳饿困出来的,大器之人是千刀万刷出来的,钢铁之人是千锻万炼出来的,主宰之人是修德振兵治气出来的。之所以人不成才,乃匮修德振兵治气智斗也。 之所以玉不成器,乃乏切割雕刻打磨温润也。天地万物如此,人更是如此。”还认为: “人生在世,教化为本,武随人来,无武不立,文随武至,无文不生。故人之教育,首武而再文,先立而后生。”并说“武乃止戈,意在保命,绝非原始拼命,绝非本能攻杀, 乃攻守倒退也。攻守倒退,意为落后挨打,自取灭亡。发展乃硬道理,向上乃硬道理, 进步乃硬道理,故拼命而格者不武,原始而攻者不道,本能而打者不德。非功夫不成兵,非技艺不成戎,非招照不成武,非制套不成运,非运化不成家,非修炼不成尊。” 所以说,武是人类生存、立足、健康、长寿、不老的硬道理。一元循径的形成:一元循径亦称厥阴循径,其最基本的形成过程中国武家认为:“有人来袭,趁机而击,视为一元.地轴而攻,厥阴胜复,邪正交锋,阳胜则狂,阴胜则毒,故现一元循径也。”就其基本机理中国武家认为“一元交手,九功当道,九技出击。阳能胜阴,则功力对等,至阴虽盛,阳刚尚能与之抗争。阳盛阴衰,柔少刚多,刚则易折,水平一 般。阳衰阴盛,刚少柔多,阳刚太过,厥回而柔者次,阳刚阴现,自然而柔者高。若阴柔盛极,阳刚不续而先绝,则战情逆转,败在旦夕。此乃刚柔胜复之机理。若内陷厥阴,运行失调,情绪紊乱,阴阳不相顺接,动作狂暴,危在旦夕,则为厥逆之机理。诸如真阳衰脱,拼死一搏,压力凌心,皆为厥逆,其拼死一搏为多。亦见势摔气逆而背, 或心浮气躁而盲,或经验不足而傻,或劲力不济而逆。”可见一元循径的形成多种多样的,故在一定条件下,一元循径也可与其他循径相互转化,尤其与三道循径的相互转化,武家认为:“三道陷入一元则为逆,一元转出三道则为顺。”

一元营区划分:一元营区划分是把一个人看作一个营区来进行攻守的,其实只是一个极为形象化的移动不定的运动性地轴。在搏打厮杀中一元营区划分,既是初级阶段的直觉,也是高级阶段的直感。其主要区别在于:初级阶段者对对手的直观感觉是一个未经充分逻辑推理、分析、划分的浑然体,到处充满危机、杀机、伏机,是一个难以控制、把握、招架的豺狼虎豹。而高级阶段者对对手的直观感觉是一个久经充分逻辑推理、分析、划分的轴性运动体,到处充满漏洞、缺陷、虚损,是一个足以控制、把握、 招架的豺狼虎豹,整个局面无疑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临阵中的一元营区划分,说起来只是一根形象化的移动不定的地轴,简单而便利。其实,实际中的地轴应对也是极具难度的,必须始终感悟、把持、控制好这条移动不定的地轴,才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招法,而一举获胜。一元格理:一元格理又称厥阴格理,亦称地轴格理,其一元循径最基本的格理机制有三: 当对手之卫冲击时,只要进入攻击区,即按自己选定的攻击方案进行猛烈的地轴性攻击;当对手营卫失调,表卫失控,影响及本,而本功失于施展时,即是按格理发起地轴性的猛烈攻击;当对手在攻守中偶然出现习惯性、战法性、战术性的关键点位 失守时,即随疾按轴位展开硬克性攻击。中国武家认为“自失营卫,贯失营卫,术失营卫,而就势轴攻,多见主动而得禾,顺手而得手,顺势而得势。其自失营卫,多见被动,失误,漏洞,突发轴攻,对手动根阻滞,故多见败象。若对手化功不足,内劲不抗,内力不持,营卫不和,卫失对外开合之权时,频发轴攻,则极易一举获胜。若对手恶习,弊端不改,营穴暴露,贯失营卫,则可直取营穴而定胜局。”所以,无论是运化得手、格化得手、随化得手,还是自失营卫,贯失营卫,术失营卫,都会给自己带来决定胜利的以恰到好处攻击。一元论打:一元论打又称单轴论打、整体论打,多为面对突如其来的攻杀战守,或双方擅长一元论打攻守对抗。首先是中国武家的打斗常规,即必须根据对手的具体情况和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本着避我短、扬我长,攻敌短、克敌长的原则,以单轴论打为基础,敲定行营,选定行径,选定循线,确定招法,确立架势,拿准尺度,方可进行一元论打。一元论打,多为双方均依照一定的规矩、规范、规则(武家三规)所进行的搏打厮杀。这样的攻守是双方均有保障的攻守,但也不排除危险的存在,不排除突然事 态的变迁。所以说,作为武家人士,对内必须和颜悦色,对外必须谦虚谨慎,对敌必须倍加警惕,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但也绝对不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牛刀杀鸡。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把钢用在刀刃上,一味地胡思乱想,武家一向是坚决扼杀的。在临阵攻守中,无论是怎样的攻守危险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元攻击像所有的其他攻守一样,危险同样是会有的,就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危险, 无论在哪里都会有危险。其实这些危险都是庸人自扰、没事找事、盲武所为。确切地讲,两个实力相当的人,只要你稍微有一些格斗常识,保护好自己的要害,对手要想取胜也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如果你没有一点格斗常识,连格斗中自己必须保护的要害都不知道,自然自己的要害一旦被对手击中,轻则疼痛难忍,中则伤损残废,重则休克死亡。但对一个武盲攻击者来说,他都不知道对手的要害在哪里,甚至放开来让他打也无济于事,因为一来他攻击的劲力没功夫,二来攻击的速度不会太快,二来其攻击本来就没有目的性。如此的攻守正是中国武家练就挨打、进退、运化的大好良机。这里的挨打对真正的武家人士来讲,的确是一种超常的享受、品味、尝试。

浏览81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