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机理:阴阳机理,是指中国武家以阴阳学说中的二为基数对攻击目的所进行的机理性二分,为三小循径之次,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小循径中的少阴行径,是以阴、 阳为标志的攻守进退,是以清、浊为营区的三小循径中的少阴攻守,是中国武术所有运动循径的灵魂。中国武家认为:“二道者,阴阳之道,二辨之理,万格之魂,二道循径,乃千循万径之灵魂也。”阴阳机理简述:阴阳机理又称两仪机理、少阴机理,为三小循径之次选,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小循径中的少阴行径,是以阴阳或两仪为营区的攻守进退,是人类攻守的典型机理。中国武家认为:“阴阳循径,即两仪循径,少阴循径,属冲归击归刺,并与攻守相表里。”并认为:“人之阴阳,内主气血而藏神,化藏魂魄(有神有动方为魂主即醒, 有神无动方为魄持即睡),运化攻守,主持动静,运筹帷幄,乃元劲,元力,元度,元 意,元念,元志之寄生之地,方为攻守之根也。”还认为“人之阴阳,外主攻守而藏动,化藏刚柔,运化虚实,主持疾徐,进退连环,乃元发矛盾,元发斗争,元发打杀,元发对抗,元发作战,元发攻守之缓和之所,方为攻守之本也。”也就是说,阴阳在正常情况下,对内能主持人体精神意识等的活动,能激活人体精气神血的运行,能充分提高人体全方位的警觉抵抗能力。对外能主持人体七情六欲,能把持人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能充分提高人的爱憎分明、立场斗志、三情(亲、爱、恩)、三 根(修德、振兵、治气)、三本(团结、凝聚、抱团)。在临阵攻守中两仪循径多为六经攻守的随机攻击阶段,其主要格理反映为阴阳攻守俱真、俱实、俱刚,是大面攻击或大块攻击具体体现,是人体攻击的最大分割划分。其既是智慧性、谋略性、理智性战斗的初衷,也是攻击性、对抗性、作战性格斗最原始的论打。这样的攻守全局性强,作战能力明显集中。阴阳循径的形成:少阴循径的形成,多由规则性比赛、对抗赛、擂台赛,或限定性练习、锻炼、修炼,或规定性训练(科学培训)、锤炼(人道培训)、魔炼(非人道培训),或任务性攻打、攻击、攻杀所致。中国武家认为:“战行阴阳,上下辨证而刺。战走两仪,左右辨证而冲。战人少阴,前后辨证而击。”
阴阳营区划分:阴阳营区划分有上下、左右、前后之别,这是三组不同区域的阴阳划分。严格地讲,上下的辨证攻守即为阴阳循径,左右的辨证攻守即为两仪循径,前后的辨证攻守即为少阴循径。但通常均为阴阳辨证攻守。其最基本的阴阳营区划分有三,均有面、部、块之分。面即正面所看到的人体表面,部即额状面以前的人体表面,块即整个的人体表面。古老的攻杀战守是以块进行阴阳辨证的,那个位置都可以攻击。面、 部都属于限定性攻守,只准在规定范围内进行阴阳辨证攻击。具体的武术攻守上下阴阳营区的划分是:依平脐线划腰线,俗称腰带,以平脐腰线为界,平脐线以上部分称上仪,简称上;平脐线以下部分称下仪,简称下。中国武家在临阵攻守中就是以此来进行上下性的辨证论打的。具体的武术攻守左右阴阳营区的划分是:依任、督二脉划人体前后的正中连线,俗称小周天运行轨迹或以人体正中矢状面为界将人体形象地分割成左右部分, 其中左部称左仪,简称左;右部称右仪,简称右。中国武家在临阵攻守中就是以此来进行左右性的辨证论打的。所谓周天是中国武家几千年来进行相对沉、稳、静(武家三养)修炼的行之大有成效的经验总结,有大、中、小之分。小周天运行轨迹即任、督二脉的人气循环练习, 前下后上为蓄阳,前上后下为藏阴,是人体最基本的保健运行修炼。中周天运行轨迹即在人体小周天运行轨迹基础上向手心足中指的拓宽性整体运行,俗称益寿运行。大周天运行轨迹即人体手足六大经络的通体运行,俗称长生运行。无论怎样认为,五千年的实践和当代科学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通达运行都是有利于气血代谢 的,是绝对有利于人体神气、生气、朝气之藏储运行代谢的,是人体所有活动迹象的守护性运化,是中华儿女健康长寿修炼极为难得的宝贵财富。
具体的武术攻守前后阴阳营区的划分是:依两耳孔为点作一额状面所形成人 体表面的连线,俗称耳环线,又称中光环运化轨迹,或对人体前后的形象分割。其中 前部称前仪,简称前;后部称后仪,简称后。中国武家在临阵攻守中就是以此来进行前后性的辨证论打的。所谓光环是中国武家几千年来进行相对光量、热量、能量(武家三量)修炼的行之大有成效的经验总结,有大、中、小之分。小光环运化轨迹即人体正中矢状面的中心垂线,俗称光柱,向上分左右沿躯干耳环线,向下再入光柱的人体三量循环运化, 为放阳,中心光柱向下的人量循环运化为释阴,是人体最基本的保健运化修炼。中光环运化轨迹即在人体小光环运化轨迹基础上向手中指足心的拓宽性整体运化, 俗称益寿运化。大光环运化轨迹即在人体中光环运化轨迹基础上耳环线向外扩展成初圆,表示身体健康。这是中国武家进行人体左右能量交流代谢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更是中国武家平衡人体左右代谢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阴阳格理:阴阳格理又称两仪格理,亦称少阴格理,其阴阳循径最基本的格理机制有三: 当对手之卫,冲击自己时,按自己选定的攻击方案,按规则,按规范发起阴阳辨证性的猛烈攻击;当对手营卫失其和调,表卫调节失控,影响及本,本功失于施展时,即适时发起阴阳辨证性的猛烈攻击;当对手在攻守中偶然出现、习惯性、战法性出现关键位点失守时,即随机发起阴阳辨证性的猛烈攻击。中国武家认为:“自失营卫,贯失营卫,术失营卫,而就势阴阳猛攻,多见主动而得利,顺手而得手,顺势而得势。其自失营卫,故见被动、失守。我客于对手之两仪, 对手主动阻滞,故见敌败象。若对手化功不足,内劲不抗,内力不持,营卫不和,卫失对外开合之权,则阴阳格理为上。若对手攻击,卫阳被遏,营穴暴露,可化为两仪攻击。”所以说,无论是运化得手,还是格化得手,还是随化得手,都会给对手以恰到好处或沉重的阴阳辨证性攻击。阴阳论打:阴阳论打又称两仪论打,亦称少阴论打、两部论打、两块论打,多为急促、仓促、 突然性的敌我实力相当或双方擅长阴阳论打而相对而成。首先必须根据对手的具 体情况和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本着避我短、扬我长,攻敌短、克敌长的原则,以 阴阳分隔为基础,敲定行营,选定行径,选定循线,确定招法,确立架势,拿准尺度, 方可进行五行论打。阴阳论打多为不识对手的论打。当有外人来攻击时,一律按敌人进行阴阳论打,并与时俱进地应对、了解、掌握对手,进而展开攻击。但如果能一举拿下对手,当 然是上上之策。所谓外人是中国武家对所有人的划分,是中国武家爱憎分明的九大 纲领,其圆心就是自己,第一个圆是三情和三亲,第二个圆是六顾,第三个圆是亲戚,第四个圆是友人,第五个圆是熟人,第六个圆是识人,第七个圆是外人,第八个圆是陌人,第九个圆是敌人。中国武家的阴阳攻击,就是中国武家最小的辨证攻守,单独一面的攻击较少, 多以阴阳为一个攻击单元。这是中国武家最常见的阴阳两边攻击,是循径研究的主体,是循径形成的主体,是循径彰显的主体。一元机理:一元机理,是指中国武家以一元学说中的一为基数对攻击目的所进行的机理性一元攻击,为三小循径之季,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小循径中的厥阴行径,是以一元为标志的攻守进退,是以整体为营区的三小循径中的厥阴循径,是中国武术所有运动循径的神现。中国武家认为“一元者,万格之神,一元循径,乃千循万径之格。”
一元机理简述:一元机理为三小循径之三,是外在攻守发展过程中三小循径中的厥阴行径,是以一元为目标的攻守对抗,是把对手看作一个整体所进行的攻守进退。一元攻守既 是最简单,也最复杂的对格。之所以说简单,是说面对的只是一个整体。之所以说复 杂,是因为面对的这个整体是千变万化。不过无论人体的运动动作怎么变化,各关 节和环节的运动,大都是围绕三个互相垂直的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进行的。直观 地讲,临阵中只要看住对手这三个互相垂直的基本轴,即可把持局面。简单地讲,临 阵中只要看住对手这三个互相垂直基本轴中的垂直轴武家称之为地轴,即可把持 对手。中国武家认为:“一元机理,属势归门,并与进退相表里。势主疏泄而藏招,门功 代技法而应急。”并认为“门功自动化,以三田一体为基础,发于下丹田,从而使运化随机,以支持峙对势化。若上田清和,中田坚定,下田充润,自动化机能则正常。故而保持人的随机应变。”并认为“厥阴循径为阴之尽,阳之始,阴中有阳,厥阴攻守, 为六道行径之末后阶段,攻守较为单一。由于整体营面太大,攻击应对对峙均以对手之地轴为着,故一元循径攻击又名地轴攻击。”其中,地轴即过对手正中面中心的人体垂直轴,是中国武家临阵一元攻守中,无论对手在任何位置、状态、情况下,都始终攻击、面对、盯着的主线。中国武家的一元机理就是在向对手地轴的攻击中所形成的。
浏览69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