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即舒展、伸长。舒劲主要来源于一个撑字,撑有伸 筋拔力之功。要使上肢中的经筋(韧带)舒展伸长,才能增大和拔出劲 力来。舒劲的特点是$弹、韧性大,伸缩力强,能够增大寸距 离间的抖绝劲。舒劲的运用是在裹劲沾粘的前提下,由撑而起,发于扑 劲、颤劲、抖劲之前,故有伸长击远之能。绝 劲绝劲,又称为寸劲、抖劲、急刚劲、冷脆劲。在太极中 称为颤劲。绝劲是内家拳中取胜于人的重要劲节和技法,它所运行 的距离最短,爆发的冲击力最大,所以也是最容易造成敌人 伤残的劲节。绝劲的特点是:果断凶猛、刚脆爆突。故在《拳道集录》 中云:“以柔用刚方为真急,以柔用急方为真刚工 “柔若绳 之系,汉如冰之清”,犹如山崩地裂一般,爆发只在一瞬间。绝劲的主要来源在于龟尾之急剧转抖和丹田之气的集聚 吐发。当然也不能脱离三节合一、四梢齐起,五行俱闭、六合为一的重要要领。总而言之,踏、扑、裹、舒、绝五劲,在形意拳中又称 为五绝。下肢踏劲要钻,.上肢裹劲要合,全体扑劲要猛,经 筋舒劲要拔,劲气之绝要毒。踏要绝,扑要绝,裹要绝,舒 要绝,绝要绝,一绝才能无所不绝。经云:“踏者如踏毒物也,扑者如猫虎之扑物也,裹者 如包裹之不露也,舒者舒展其力也,绝者抖绝也,一绝无所 不绝也此乃形意拳踏、扑、裹、舒、绝五字诀,谓之五毒, 也谓之五恶。横劲是一种全体拧转的裹合之劲,是每一出拳伸掌、转 换进步都不可脱离的劲。横劲的运用,是贯穿在每一动作中的,起手时有横,入 手时也有横身起时有横,身落时还有横;足进时有横,足 退时也有横。总之,凡动则由横所生,由横所起,故横为诸 拳之母。竖 劲竖劲,又称顺劲。顺劲的形成,从上肢来说,是从肩井 穴.曲池穴到神门穴三者相合为一,并向外发,即谓之竖 劲;从身躯来说(包括头部),上至百会,下至尾闾,纵向相 拔,也谓之竖劲;从下肢来说,自胯至足底涌泉穴的相合之 劲,也谓之竖劲。横劲主合,竖劲主开,横劲主顾,竖劲主 攻。重横而不重竖,多偏于保守,缺乏进攻的能力重竖而 不重横,多偏于盲目,又缺乏顾克。所以必须是阴阳相合, 刚柔相济,攻防兼备,横竖并用,方为完美,正象拳经中所 云:“先打顾法后打人,遍身是法,

打法定要先上身解:“打法定要先上身“,主要是讲了一个“进”字。身为五 脏六腑、经脉气血、劲力储发的总机关。心不动则五脏皆• 平、意无所生、气血不冲、劲力不发,故身动必先心动,心 一动则无所不动.内动是外动之源y外动是内动之效。内动 外不动枉然,外动内不动也枉然,必须是内外相合,进之以 全身,发之以劲力,方能发出全身劲力来。“打,是攻击,技搏。“法力 是打中的方法、技巧、艺. 术,诀窍。“定工是必须。"先上身明是指在进攻对方时, 必须是足下随从身进步,头领身进足底随。头为六阳之首, 身为四肢之宰,足进手不进枉然,手进足不进也枉然,手足 进而身不进还枉然,因此必须是“上欲进而下为随,下欲进而 上为领,上下进而中节攻,中节攻而上下合力四肢百骸,气 血劲力,肌肉骨骼,全体内外,一进不可有一不进,一退不 可有一不退。四肢之动,皆源于身,故身不催则力不发,身 不进则四肢难进。足手齐到方为真解:“足手齐到"重点是讲了一个“合”字。人之劲力,皆 发源于根节,变化于中节,放之于梢节。手足皆为梢节,在 技击中手有封闭开打、刁领擒拿之巧,足有进退纵横、中立 行程之功,手去足不去,定未得真艺,足进手不进,必定艺 不精。总要手不离足,足不离手,手足相合,均不离身。手与足合步法灵,足与手合劲利锋,手足身合出整劲^方得奥妙武艺精。拳如炮形龙折身解:“拳如炮形力主要是讲其猛烈迅速、突然爆发,犹 如炮弹爆炸一般,吐发出最大的抖绝劲来。龙,“龙为水中最灵最猛之物,在卦为震属木,龙本为 阴,乃真阳物也,取诸于身而为之离,属心,心又属火力 故道经云:“龙从火里出,又为云,云从龙龙之天性有螯 龙翻浪、上升冲天和抖擞之威,以及探爪束骨之精、隐现莫 测之能。龙之神发于目,龙之威生于爪,所以龙形劲起于承 浆,伸缩于骨骼,有蛰有发,有升有降。釐有三曲之形,发 有直冲之劲,故曰:“一波未息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忽 而冲空高处跃,神光雄勇令人惊,因此说龙有束骨之法,又 有转折飞腾之技,以及伸缩吞吐之能。缩者为吞,伸者为 吐,吞如吸食,吐如烈炮,吞为引进落空,吐为沾实展放, 因此必须是身有伸缩高低,形有起落纵横,气有吞吐出入折者,三曲之意也。即上肢要弯曲,身躯要弯曲,两腿 要弯曲,是谓三曲。上肢不曲,则手无出入之余;身躯不 曲,则无吞吐之劲;下肢不曲则无起落之力。故折身者,如 龙蛰虎伏之潜伏也不弯不曲,不折不伏,则非为龙折身 也。

遇敌好比火烧身解:此经重点是突出了一个“疾”字。逢敌交手,首先要 把敌人看作是一个毒物,决不能使其沾污我身,而我方则要 寻找一切可乘之机,将毒物置于死地。所以彼手一旦接触我方身体时,就好象被火烧灼一样, 我方须发出猛烈的抖劲,才能取胜于敌,故非疾而不快,非 疾而不毒,非疾而不狠。对于“遇敌好比火烧身”,决不能作为对自身的理解。如 果是自己当做在被一团火焚,则不但没有了视之如安然之形 态,而且一旦遇敌,即会手忙足乱而不能静守。相反会出现 心不沉,意不守,劲不储,力不蓄,好似自焚一般,乱奔乱 跳,势必出现忙中无智,又如何能够做到临敌不惧、外示安 然,沉着而灵活、随机而应变呢。

 

浏览49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