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陷:劲陷是劲虚战机的一种,是以劲的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格理现象。人的打斗架式是相对恒定,全赖于劲的上升提摄以及劲的正常升降出人。所以,在劲虚之提摄减退时,则中劲下陷,维系升举的功夫力量减弱,即可造成打斗架式位置的不正、偏执、变质,引起格理性的战机变化。所谓中劲即中轴之劲是指四肢以外部分的劲气。劲陷多由劲虚发展而来,若素体虚弱,病久耗伤,外劲虚损性不足,可致劲气不 升,中劲虚陷,产生软弱无力,疲惫不堪,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的不良格证。中国武学家认为:“劲受于气,气受于谷,谷化于胃。劲生化于筋,产生于骨,主升施制,故当外力作用,内劲虚浮时,则劲气升降失调,阳刚不升,阴柔不降,极易导致劲陷,故在劲陷之时,尚可并见气紧、气喘、气急以及身软乏力等气陷现象。劲闭:劲闲是以劲的显现异常,或为劲力闭塞所导致的严重格理性失运现象,临阵多表现为失神、失志、眩晕等的劲闭现象。其多指素体病弱,或体力透支过度,或被对手重击,以致劲的出入阻塞,清窍蒙蔽,进而出现四肢厥逆,头昏眼花,神志不清,而无法进行正常战斗,甚至出现无法支配自己行动的格理性失常。比如,在突然遭受巨大外力攻击下所造成的劲厥,或因在强烈疼痛刺激下而导致的痛厥,或因在机体虚弱劲力不济情况下剧烈运动所导致的晕厥等。其厥的机理,都属于劲闭所导致的意识散失、主张失效、运动受阻。劲脱:劲脱是以劲的出入异常,或为劲力闭塞所导致的严重格理性失运现象,临阵多 表现为昏撅、休克、死亡等的劲闭现象。其多指敌太强我太弱,强弱悬殊过大,咬牙坚持,终在对手的连续冲击下,自己劲气骤失,或劲气剧衰,以致劲不内守而向外散 脱,或因大量出血、大量出汗,导致机体气随津泄,气随血脱,血随劲脱,劲随力脱,力随津泄,最终出现昏厥、休克、机能活动特征突然衰竭,甚至出现劲脱性死亡的凶险现象。因此,劲脱可以说是临阵各种虚脱亡失运变中的主要机理,多发生于打斗的疯狂阶段,若制止不及时,弱者受重创而劲脱不复,阴阳离决,甚至导致死亡,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力的失常:力是无穷、无尽、无极的象征,是万物、万事、万象连接的纽带,是百气、百劲、百神的化身,是直接捣毁、损坏、改变的根本,是可看到、可感到、可受到的,是有时间、 距离、速度、方向的,是有冲、有击、有碰、有撞、有刺的。所以说,任何一种力的失常, 都会导致所在局部的运动失衡,进而影响整体的规律运行。就一个人来讲,其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关键在于这个人是否真正做到了尽心尽力。如果你的尽力给亲人、爱人、恩人、周边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人类带来了好处、益处、长处,那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人、有益的人、有利于人民的人,其尽心尽力无疑是绝对正常的。如果你的尽力给亲人、爱人、恩人、周边人、家庭、团体、民族、国家、人 类没有带来一点好处、益处、长处,那你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坏人、废人、没有意义的人,其尽心尽力无疑是绝对失常的。从中我们不难咂摸出力的伟大、力的可怕、力的广博、力的难以琢磨。中国武术运动动作中的力,可以说把人世间之力的特性彰显的是淋漓尽致。所以说,攻守之力的失常,对攻守目标任务的完成,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力的生化不足,或耗伤太过,或力的懦养功能减退,进而导致格理性的力虚现象。二则力的建设性恢复失常,或为力行迟缓,或为力行加速,或为力行逆乱,或为力行受阻,所导致的力缓、力促、力偶以及无谓消耗、错误出力、出力不讨好等格理性的力虚变化。力虚:力虚有真虚、假虚、实虚之别,主要指攻守力气的不足,或力的支持能力减退, 或冲击力达不到规定要求,以致运形百动失助而无法获胜,出现扯皮性的格理状 态。其多由耗力过多,力失劲头支撑;或因身体虚弱,营养不足,力气恢复功能减退, 不能按需化生力气;或久病未愈,劲气暗耗,力无劲气推动;或由慢性损伤导致有劲而无力等所导致的力虚劲弱的产生。由于人体的动作、活动、运动、攻守、打杀,皆依赖于力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武家正常的战斗能力。假如力虚则不能支助周身武卫的攻守进退,以致气力不足,攻杀战守能力衰退,因此必然会出现全身或局部的虚性特征。中国武术家认为: “力虚则动作失助,招法失常,攻守失真,则见力不从心,力不从心则身不由己,身不由己则心神不定,心神不定则心虚胆战而必败。”并认为“凡力虚者必劲虚,劲虚者必乏力,乏力则无心于战,故乏力而战乃武家之大忌。”
力滞:力滞是指力气循行迟缓,或进攻防守不畅,甚则出现力气突然停滞的格理性运行阻滞现象。其多由劲机郁滞而力行受阻;或劲虚无劲以率力而行,而无法全力而 攻;或精耗而关节不能自持;或风寒之邪侵入筋骨,而使关节不能受力而攻;或内功 缺失脑部中风、五脏不得血、六腑不得气,而引起运动障碍;或自己的冲击力严重受 挫,所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等原因所致。这些原因,均足以形成力气的滞行、滞变、 滞化,甚则引起力气的凝结,继而出现肌肉痉挛等力滞现象。所以,力滞是力气失常的格理性产物。如果在力滞形成之后,其对迟缓不畅等的攻守仍然硬要坚持,即可导致悲惨败局的产生,故必须随即稳妥停战以利再战。一般攻守中的力滞动机,主要是由于自己的力行郁滞、不畅、凝结而成滞的,故自己的力气若阻滞于运形、招法、循径,必将导致运动动作路线的全面崩溃,战势害变,而一蹶不振,使自己的动作,招法,技巧等运动动作变形、变味、变质,甚则直接被对手打垮,而一败涂地。另外,也有自己的力气滞变反过来又加剧了自己劲气的阻滞,形成劲滞导致力滞,力滞导致劲滞的恶性循环,最终发生局部的运动障碍,肢 体的软弱,气血的不济,而自毁长城,出现主动性休克而不打自败。力催:力催是指力气运行的仓促和慌浮(也泛指力的催化),是由于力气有余使运动动作运行过余、过足、过剩(武家三过),或应急仓促而劲涌力猛,或情绪过激失控而力气妄行,进而导致用力的过度、过火、过阈,是力气不正所引发的力合(俗称力的户合)过盛,其与力的分解(俗称力的户分)是相辅相成的。中国武家认为:“若外力突然来袭而化催过余,外力骚扰过剩而暴怒化催,外力下手过毒而激愤化催,多使自己之力气妄行。此乃邪催于人,力气常见不正,故以大不正而应对不正,以大邪恶而应对邪恶,以大狠毒而应对狠毒。”并说:“卫化而力分,卫冲而力合,力聚而受不强也强,力散而受虽强也弱,受击而力分者多伤,受击而力聚者多得,皆能导致力的振兴。临阵之大仇大恨,亦可导致力的振兴。”并认为“凡大仇大恨大怨(武家三大) 燃烧者,情志郁结而力振,五志过极而力兴,郁久化火而力凝,伤及劲行而力亢,情郁劲滞而力奋,内火炽盛而力狂,郁积劲聚而力妄,此乃百力之催也。凡释者,则大吉大利。凡放者,则心身解放。凡泄者,则气爽神和,此乃神志升华,终身受益。倘若不释、不放、不泄(武家三不),则即百病由此而生,万劫不复,唯大骂、大打、大杀(武家三大)而益化回还。此乃健康之道,保健只要,长寿之决,延年之精,益寿之髓,不老之纲,武修之必须。”
力的催化是武家修炼的基础,是武家锻炼的实质,是武家锤炼的根本(修炼、锻炼、锤炼即武家三炼)。中国武家认为:“力得催则行,力得安则滞。力得催而百动 风,力得安而百动失灵。力得催则百运灵便,力得安则百运呆板。故人得力气之催化,力气循径而行,而一正百正。若邪催失循失径,则迫力妄行,而一邪百邪。故力催者,既可得道而升,亦可失道而降。既能耗力伤阴,亦能助力辅阳。可见身催,肢催, 手催,足催,意催,志催,胆催,识催者,得道则多助,失道则寡助。”并说“待道则道, 待德则德,待礼则礼,待规则规,万不可逾越而对,跨域而格。”
浏览36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