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亡失:阴即所有被动、支撑、运化的总称,阳即所有主动、积极、攻击的总称,亡即所有亡失、亡命、灭亡的总称,失即所有失掉、失去、散失的总称。阴阳亡失是指攻杀战守中进攻意识或防守意识或进攻防守意识的突然亡失(俗称发愣)所导致的防守或进攻或防守进攻突然停顿的一种作战状况,也特指攻杀战守中的只攻不防不守、只防不攻不守、只守不防不攻等的玩命性攻击。从运动形式上来讲,主要分为亡阳和亡阴两类。亡阳:亡阳是指自己的阳攻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守不攻、只防不战、只退不进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现窝火、憋气、气愤的结果。中国武家认为:“亡阳应对者,多由外界压力过盛,正不敌邪,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素体阳虚,正气不足,而意不主战,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疲劳过度,害怕过余,精亏志散,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多由过用猛攻,阳随猛泄, 阳气骤虚,而阳攻突然脱失所致。另外,一般消耗性攻守之亡阳,多由阳气严重耗散,气血不济,注意衰竭,虚阳外越而渺茫所致,其临阵亡阳的状况,多表现于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精神疲惫,神情淡摸,意识惶惑,甚则出现神志迷茫,脉微欲绝,昏迷将至等一系列阳气脱失之象。中国武术家认为:“阳者,攻守(战况)之阳,动作(运动)之阳,机体(人体)之阳, 须三位一体而战无不胜。”还认为“就作战而言,攻守之阳为作战之阳,动作之阳为作战之禀,机体之阳为作战之阴,此三道辨证而攻,方为攻守之实。”并说:“擅攻守 之阳者.出手不凡,心中有数,不能久战。擅动作之阳者,手脚利落,心中无底,战而 无方。擅机体之阳者,出手笨拙,心中无数,能够久战。唯三足鼎立而成。故阳攻亡脱之时,战斗危重,多反应为动作之战,机体之战。甚至阳攻骤停,只有阴守(被动挨 打),倘若阴守窥破,将阴阳绝而一败涂地。”并讲“阳亡则阴守,多难以支撑,故亡阳之后,继则出现阴竭之变,若阳亡阴竭,则攻守终结。故战者亡阳,阴则守护,阴失守护,必劳伤机体之阴阳,而机体阴阳衰竭,必自败而完。”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的亡阳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亡阴:亡阴俗称玩命,是指自己的阴守发生突然性的脱离、散失、空无以及出现只攻不守、只战不防、只进不退的打斗战况,进而导致攻守严重失衡的一种攻守格局,出现三猛、三玩、三杀的结果。其中,三猛即猛冲、猛打、猛杀;三玩即玩狠、玩残、玩命;三杀即格杀(一般性的敌我攻守)、追杀(斩首性的敌我攻守)、绝杀(绝迹性的敌我攻守)。临阵攻守中的亡阴,即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精神萎靡,斗志亏竭,故 致阴于绝地,但且有一线生机、曙光、希望,就一定奋起,展现最为可怕的玩命、拼命、革命,这就是由此所形成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亡阴格局,这是在最危险的时候所发动的不可阻挡的攻击。一般意义上的亡阴,多由信念不倒,意志坚定,将生死置之度外,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死而后已,视死如归,为有牺牲多壮志,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万般无奈,无法躲避,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胁迫行动,威逼利诱,拼命思想教育,所导致的阴守脱失;多由受过煎熬,久经考验、 历经磨难、九死一生,斗争不息,格打不断,久经沙场,斗性十足所导致的阴守脱失亡阴征象属攻守的危重局势,多源于敢玩命的将帅、上司、主子,是一个整体成就大业的灵魂、前提、必须。人生在世无论成就三百六十行的什么大业,如果没有必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不是说不可能成就,即使拱手送给你,你都维持不了,还谈什么进步发展问题。就说你拥有一定的权力、财产、资金(武家三求),这是武家所主持、维护、捍卫的,也是人类共同的求得,更是国家的必须,大家、武家、国家无时 无刻不在盯着。如果大家、武家、国家非要不可,你给还是不给,给就成了刘阿斗,把父辈浴血奋斗来的一切拱手相让,为的就是远离亡阴。如果不仅不给还得把你的权 力、财产、资金一步一步地全都吐出来,那就成了曹操,把汉刘江山最终霸为己有, 其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亡阴。古往今来任何的改朝换代,无不冒的是天人地共诛之亡阴。所以说,事业越大危险越大,如果你没有必死、必胜、必得的坚定信念,没有坚持到底、宁死不屈、誓死报国等英雄气概的作为,没有冒险敢为、英勇无畏、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等豁出去的行动,你必将一无所有,永远是百姓中的一员。所以说敢不敢玩命、有没有亡阴作为、是不是自己在必死的空间中行动、实施、驰骋,是百姓与将帅、主子、成功者之间最核心的区别。
亡阴者即视死如归者、为有牺牲多壮志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者,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就是炎黄子孙繁衍昌盛的根本,就是中华儿女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独立自主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其日常多表现为匡扶正义、见义勇为、惩恶扬善,临阵多表现为死得其所、死得英勇、死得壮烈、死得光荣、死得伟大。虽然“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是中国武家至高无上的遵旨,但“唯有牺牲多壮志,只有英勇立人间”又是人类乃至动物世界永远无法改变的客观现实。所以中国武术家说:“阴者,正气守卫,正德保护,正道维持。凡亡阴者,绝非武家之本, 乃主宰之必须,安邦之必须,止戈之必须。”并认为“独阴不长。孤阳不久,非阴阳合而生,阴阳融而变,阴阳和而化,矿物不显,植物微显,动物凸显,人类彰显,乃天地万物生化之本,攻守之根,对统之质。”由此可知,阴守与阳攻具有不可估量的互依、 互存、互根关系故中国武家认为:“阴守亡失,阳气必无所依、所附、所托,而涣散不 聚,浮越于外,进而一散百散。阳攻亡失,阴气必无所主、所藏、所司,而游离不集,散乱于外,进而一乱百乱。故阴守亡脱可迅致亡阳,战况惨烈而失控,终阴竭阳脱,而皆告终结。阳攻亡失可速致亡阴,战况悲惨而失常,终阳脱阴竭,而皆告终结。乃皆为武家所不齿。”所以对于武家来说,真正的亡阴在临阵攻守中是绝对忌讳的。所有参战者必须以激励、鼓励、奖励为核心,以婉转、试探、提醒为中心。这也正是黄帝治气理念的真谛。综上所述,阴阳失调之战况,是以阴阳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等理论,来阐释、分析、推断攻守格理变化的。因此,在阴阳的偏强和偏弱之间、过阴和过阳之间、亡阴和亡阳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也就是说,阴阳失调的各种战情、各个战机、各类战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攻守进退、刚柔虚实、邪正强弱等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临阵中必须随时观察掌握阴阳战情、战机、战况的不同变化,才能真正把握住战事发生发展的本质。阴阳失调的几种格理表现: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进退中阴阳失调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但多发生在武盲、实战经验缺乏、没有实战经历者的身上。经过完整、系统、严谨教育训练的人,不仅能正确认识阴阳失调的利弊,还能准确把握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对立统一。在攻守中是绝对会持禀而把阴握阳的。但凡轻言、轻率、极端之人, 都极度缺乏修德、振兵、治气教育训练的结果。最常见的表现有狂妄、怯怕、勇猛等。
狂妄:狂妄是战者对致打因素所产生的一种全身性的适应性反应。其表现为情绪狂躁、动作浮夸、斗志激昂,并伴有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恶人要脑瓜,爹不怕、娘不怕、 见了棺材定趴下等的娇生惯养常见毛病,是最容易利用、最容易驾驭、最容易拿下的对手。其不怕打、不怕副、不怕死得一切都是虚假的疯狂妄动,其不顾自己死活、 不顾家人死活、不顾他人死活等各种表现,都是修德缺失、振兵盲知、治气匮乏的可悲结果。中国武学家认为:“狂动、妄动、躁动(武家三动)是武盲不知所措、不知深浅、不知后果的一种临阵必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几经周折被虎吃’的一种攻守态势, 是黔之驴的化身而绝非黔之虎的化身,属自身阴阳失调,乃阳盛阴虚所致。”也就是说,阳盛盲制,则自己亢奋,反应过敏,应对过捷,一般人都会处于这种情绪过剩的格斗、格打、格杀状态,武盲者不是被吓死也会在绝望中挣扎。只有武家才会以此为契机、良机、会机(武家三机)而一展拳脚。中国武术家认为:“外敌侵入,自己奋起, 与侵略者比高,与敌人拼杀,与对手抗争,与坏人搏斗,与犯罪分子周治,与恐怖分子旋疗,乃天经地义。”并说“临敌者,机体亢奋,阴阳失调,阴振而怒,阴胜而狠,阴盛而毒,阳振而燥,阳胜而狂,阳盛而妄,乃人之必然。但武盲则无度、无制、无约,武 家则有分寸、有尺度、有深浅。”也就是说,面临对手,机体亢进,奋起攻击,都是正常人所必须做到的。武盲往往是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不可一世,而武家则以恰到好处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利益。正如武术家所说:“与对手相搏,盲武则阳振而无制燥格, 精武则阳起而有制稳格;与外人相搏,盲武则阳胜而无束狂格,精武则阳升而有制 准格;与敌人相搏,盲武则阳盛而无道妄格,精武则阳兴而有道狠格。”这里面的阴 守并不虚无,而只是阳气偏胜。即武家常说的动物,尤其是人类所自然流露的“阳盛 则狂”。另外,临阵攻守中亦有由于自己之功力不足,使自己阴阳失调,形成阳气相对亢奋的状态。但此时战事的本质却是阴虚,而阳是相对偏亢,故机体处于战斗力的相对虚性亢奋状态。此即临阵常说的“阴虚则妄”。
中国武学中的狂妄,多针对单一的狂。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实狂和虚狂。实狂即真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无法无天,得理不饶人,狂势无度其多实发于沉默太 久、新权新贵、大才大智之人,多真发于小人得势、娇生惯养、爆发敛财之人;常表现为正气旺盛,敢打敢拼,胆气十足,胆气冲天。其彰显于谁若惹我,决不饶恕;人若犯我,坚决相搏;外来侵扰,全力出击,即阳狂无度而显示于外。临阵多见于当仁不让, 寸步不让,坚决不让,死活不让、绝对不让(武家五不让)。此外,仗势欺人、小题大做、得饶人处不饶人,亦属于实狂表现。虚狂即假狂,此种发狂的特点是见好就收, 狂势多变,或起伏重复,或自觉发狂,或对内发狂,或欺软怕硬。多发于小人得势、娇生惯养、爆发敛财等阴守不足之人,或由于经历、经验不足而幼稚所为,或不知优劣,不知好歹,不知高低所为。或由于教育滞后,训练匮乏,见识短浅,导致机体阴阳 失调,则阴虚阳亢而发狂。此外,临阵上还有一种由于胆量太小而形成的虚狂,称之为胆虚发狂,亦属虚狂。一般来说,虚狂对自己及周边人和事的危害远远大于利益, 故有人也称虚狂者为败家子。
浏览49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