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前准备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发展专项运动素质,提高专项技术和战术的应用水平, 协调各竞技能力的关系,获得更多的比赛经验,使已获得的竞技状态向最佳水平发展。 此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是:在保持必要的负荷量的前提下继续逐渐增大负荷强度, 尤其逐渐施加心理负荷;整个阶段的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专项战术和智力训练、 心理训练。
主要比赛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努力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创造优异运动成绩。赛前三天 负荷安排的特点是全面降低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使机体机能得以超量恢复,并作好比赛 的身心调整与准备。比赛期间训练内容的安排是适度地进行热身活动,复习主要技术的 关键环节和比赛战术,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观摩对手的比赛情 况。
- 阶段训练计划的内容
阶段训练计划的主要栏目有阶段训练任务、队员状态分析、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训 练内容、主要训练手段、阶段检查指标、负荷变化趋势和基本措施要求等。与周期训练 计划明显不同的是,阶段训练计划要求内蓉更加具体、任务更加明确。阶段训练计划的 基本格式见本讲末的附件四。
- 训练小周期基本结构
训练周的基本结构是由若干训练课和调整课(恢复课)构成。其中,若干训练课与一 次调整课(恢复课)的组合构成一个循环链。通常训练周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循环链组成。根据训练周的循环链数和课次数量,训练周的结构类型可分四种。
第一种,(3 + 1)三循环结构
(3 + 1)三循环结构是由三个循环结构组成的一个训练周。其中每个循环结构都是由三次训练课和一次调整课组成。周课程配置结构如表3-7-6所示。此结构适合摔跤运动准备期第二阶段训练周的安排。
表3-7-6 (3 + 1)三循环结构
星期 |
|
二 |
三 |
四 |
五 |
|
日 |
上午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休息 |
下午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调整 |
休息 |
第二种,(4 + 1)+2二循环结构
(4 + 1)+2二循环结构是由两个循环结构组成的一个训练周。其中每个循环结构都是由四次训练课和一次调整课组成。第二个循环结构训练后接两次训练课。周课程配置结构如表3-7-7所示。此结构适合摔跤运动准备期第一阶段训练周的安排。
表3-7-7 (4+1)+2二循环结构
星期 |
— |
二 |
三 |
四 |
五 |
|
日 |
上午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休息 |
下午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休息 |
第三种,(5 + 1)二循环结构
(5 + 1)二循环结构是由两个循环结构组成的一个训练周。其中每个循环结构都是由五次训练课和一次调整课组成。周课程配置结构如表3-7-8所示。此结构适合摔跤运动准备期和竞赛期第一阶段训练周的安排。
表3-7-8 (5 + 1)二循环结构
星期 |
-- |
一 |
|
四 |
五 |
|
|
上午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休息 |
下午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休息 |
第四种,(4 + 1 + 1)二循环结构
(4 + 1 +1)二循环结构是由两个循环结构组成的一个训练周。其中每个循环结构都是由四次训练课和一次调整课组成。第二个循环结构最后两课是由两次调整课组成。周课程配置结构如表3-7-9所示。此结构适合摔跤运动赛前一周训练的安排。
*3-7-9 (4 + 1 + 1)二循环结构
星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
0 |
上午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休息 |
下午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训练 |
调整 |
休息 |
比赛 |
- 训练小周期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训练小周期根据其结构、功能和训练任务及目的,可以分为七种,即引导性训练 周、适应性训练周、强化性训练周、调整性训练周、检查性训练周、赛前训练周和比赛性训练周。其中强化性训练周是训练周的主要类型。下面逐一介绍各个训练周的基本特点。
引导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运动负荷较小,训练内容不多,训练要求不大。 此类训练周是以引导运动员逐步适应日渐增大运动负荷的趋势为主要任务。教练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兴趣与机体适应能力。通常,过渡期结束或准备期开始的一两周为引导性训练周。
适应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相对较高而稳定的负荷特征,训练内容单一。主 要是使运动员机体内环境的不平衡状态向适应性平衡状态变化,进而使各竞技能力因素在更高的基础上得以协调发展。
强化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运动负荷较大,训练内容较多,训练任务较重。 此类训练周是以提高运动技巧、增强运动体能和提高负荷能力为主要任务。教练员关注 的主要问题是技能与体能的发展与保持水平。通常,准备期、竞赛期的各个阶段都会安 排强化性训练周。
调整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负荷总量较小,练习内容多样,练习手段有趣。 此类训练周是以机体获得超量恢复和加速恢复竞技状态为主要任务。教练员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运动员机体恢复的程度和运动员下周训练的精神状态等问题。通常,此周安排在持续2 ~3个强化性训练周后,从而组成中周期过程。
检查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负荷强度最大,检查内容多种,训练环境接近比 赛,心理压力很大。此类训练周以检查一段时期训练工作的质量为主要任务。教练员关 注的主要问题是训练质量如何、方向是否符合竞技实战的要求。通常,检查周多放在全 年训练过程各个阶段的中期或后期。
赛前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此周前段负荷强度高、负荷量大,训练课次多,训 练内容紧密联系实战,赛前三天运动负荷急剧下降。总体任务是根据比赛规程'参赛任 务和比赛性质,做好机体调整工作,以使运动员在赛中出现最佳竞技状态。
(7)比赛性训练周
比赛性训练周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根据比赛规程和项目特点,在赛次间歇的过程 中,合理安排运动员的训练工作和生活,并最大限度地维持最佳竞技状态。
- 训练周计划的内容
小周训练计划的主要栏目由训练任务、过程结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手段 和训练负荷指标等具体内容组成。小周训练计划的栏目较少,但内容更加具体、明确。 小周训练计划的基本格式如本讲末的附件五所示。
1-训练课的基本结构 ,通常,训练课的基本结构是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所组成。一般来说, 一堂完整的训练课中,这三个部分的时间比例是2:7:1
O准备部分的内容是由宣布课的基本任务和组织准备活动两部分组成。向运动员详细 说明本课训练任务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以便唤起运动员作好心理应激准备。准备活动 由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两部分组成。其目的是:第一,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处于高度应激准备;第二,使运动员的肢体活动处于最大幅度范围;第三,使运动员的肌肉、内脏系统处于承受较高负荷的准备状态。
基本部分的内容是由四种内容组成,即主要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和动作要求。训练内容是指竞技能力的具体构成因素及其组成要素,如某一技术动作的环节、 细节等;训练手段是指所采用的具体的动作练习;运动负荷是指练习手段所施于机体的 负荷刺激;动作要求是指对技术动作或练习动作的具体规定。
结束部分的内容是由两种内容组成,即放松活动和课的小结。放松活动的意义是使 运动员机体生理反应逐渐接近训练前的状况,以便为使机体得以充分恢复创造条件。放松活动的方式可以根据负荷性质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的小结的意义主要在于强化本课的 任务和指出本课的不足,以便为下次训练提供依据。
- 训练课的教案内容
训练课教案是摔跤运动训练过程基本单元的设计方案,是摔跤教练员从事训练工作 的依据。因此,充分认真备课、科学制定教案是顺利完成训练任务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摔跤运动教练员业务水平和训练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认为,训练课教案的主要栏目是教案眉目、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课的部分、 运动负荷、组织安排和课后小结等项目,各个项目内容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如:教案眉 目应说明课次、地点、时间、天气、人数等;训练任务应该分清学习、复习、巩固、提 高、强化、发展某一具体内容方面的任务;训练内容分为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 理、智力等某一具体的内容及其规格或标准;课的部分应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 束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具体内容;运动负荷应详细说明负荷强度、量度的具体安排,其中负荷强度可以速度、高度、远度、重量、难度等指标说明,负荷量度可以次数、组 数、总量指标说明;组织安排主要包括训练方法、组织形式、练习手段和基本要求等。
浏览4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