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训练计划是指对某一训练周期中某一特定训练阶段所作出的规划。通常,阶段训练计划的时间跨度为0.5~3个月。按功能分类,阶段训练计划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种是作为系统训练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计划,第二种是作为短期临时集训的计划。前者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特点,后者往往显示出强烈的临时性和独立性特点。与周期训练计划相比,阶段训练计划更具有突出的可操作性特点。阶段 训练计划的主要栏目有阶段训练任务、队员状态分析、阶段过程划分、阶段训练内容、 主要训练手段、阶段检查指标、负荷变化趋势和基本措施要求等。
小周训练计划是指对时间跨度为7天左右的训练过程所作出的规划。周训练计划的 特点是训练任务明确、训练内容具体、训练方法确切、负荷指标定量,并具有重复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通常,小周训练计划的主要栏目由训练任务、内容、方法、手段、负荷指标等具体内容组成。其过程划分是以课为基本单位,以循环链为基本结构。制定周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是阶段训练计划、运动员的现实状况以及周训练的类型。
单元训练计划(训练课教案)是指对一堂训练课的训练过程所作出的计划。训练课教案的主要栏目有课的任务、过程划分、训练内容、训练手段、运动负荷、组织方法和基本要求等。
(-)训练周期的结构、类型与计划
- 训练周期的基本结构
训练周期是指根据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重大比赛日程,合理安排 训练工作的一种形式。任何一个训练周期的过程都须分为三个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衔接间阶段,即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
准备期是训练周期的第一阶段。此期总任务是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学习有 关摔跤训练理论,改善运动技术和战术,培养运动员优良的道德品质。此期训练目的保证竞技状态的初步形成。准备期时间的安排是以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任务、项目特 点和全年训练周期的数目作为依据。
竞赛期是训练周期的第二阶段。此期总任务是巩固和提高摔跤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和战术,培养优良的竞赛心理和拼搏精神,形成与竞赛环境相符合的适应能力。竞赛期的时间安排也是以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比赛任务、项目特点和全年训练周期的数目作为依据。
过渡期(调整期)是训练周期的最后阶段。此期总任务是消除因比赛引起的身心疲劳, 巩固训练成果,为下一训练周期的训练工作做好准备。过渡期时间安排相对较短,一般视运动员的赛后疲劳程度和训练周期的数目等因素而定。
一个完整训练周期的训练过程正是由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的训练过程组成。
- 训练周期的基本类型及其划分依据
单训练周期是指一年安排一个训练周期。单训练周期安排的依据是,全年仅有一次重大比赛任务。一般认为,全年为单个训练周期的准备期约占6~7个月,竞赛期约占 3~4个月,过渡期约为10天或半个月。其全年训练周期的安排如表3-7-3所示。
表3-7-3全年单训练周期安排模式
月份 |
12 1 2 3 |
4 5 |
6 |
7 |
8 9 10 |
11 |
赛事 |
|
* |
|
周次 |
1 |
|
52 |
分期 |
准备期 |
竞赛期 |
过渡 |
阶段 |
基本准备阶段 |
专项准备阶段 |
|
|
赛前、比赛阶段 |
调整 |
单训练周期安排的任务是,系统进行专项基础内容的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全面提高专项运动素质和基本技术,为完成一年一次的比赛任务或为下一年 度的重大比赛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双训练周期是指一年安排两个训练周期。双训练周期安排的依据是,全年至少有两次重大比赛任务。一般认为,全年为双训练周期的准备期约占2~3个月,竞赛期约占 1~2个月,过渡期约为7天或10天左右。其全年训练周期的安排如表3-7-4所示。
表3-7-4 全年双训练周期安排模式
月份 |
12 |
12 3 4 |
5 |
6 7 |
8 |
9 10 |
11 |
赛事 |
|
* |
周次 |
1 |
52 |
分期 |
准备期 竞赛期 |
过 |
准备期 |
竞赛期 |
过 |
阶段 |
基本准备 |
专项准备赛前比赛 |
渡 |
准备1 |
准备2 |
赛前 比赛 |
渡 |
双训练周期安排的任务是,系统进行专项体能、技能的训练,重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技术、战术以及形成高水平的竞技状态,为完成一年两次的比赛任务,或为获得下次参赛资格或国际重大比赛资格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训练周期是指一年安排三个或三个以上训练周期。多训练周期安排的依据是,全 年至少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大比赛或商业性比赛任务。一般认为,全年为多训练周期的准备期、竞赛期与过渡期的时间安排,视重大比赛的次数和训练周期的个数而定。重 大比赛的次数和训练周期的个数越多,每个训练周期中的准备期、竞赛期与过渡期的时间越短。其全年多训练周期(如三训练周期)的安排如表3-7-5所示。
表3-7-5全年三训练周期安排模式
月份 |
12 |
1 2 |
3 4 |
5 6 |
7 |
8 9 |
10 11 |
赛事 |
* |
|
周次 |
1 |
52 |
分期 |
准备期 |
竞赛期过 |
准备期 |
竞赛期 |
过 |
准备期 |
竞赛期过 |
阶段 |
准1 准2 |
赛前比赛渡 |
准1 准2 |
赛前比赛 |
渡 |
准1 准2 |
赛前比赛渡 |
- 周期训练计划的内容
周期训练计划主要栏目有周期名次目标、队员状态分析、周期阶段划分、周期训练内容、主要训练方法、过程检查指标、负荷变化趋势和基本措施要求等。周期训练计划的格式如本讲末的附件一至附件五所示。
- 训练阶段的基本结构及各阶段的基本任务
为了系统地驾驭训练过程,教练员通常将一个训练周期分为一般准备阶段、专项准 备阶段、赛前准备阶段、比赛阶段、过渡阶段等时间跨度更小的训练阶段。为了科学地 完成各阶段的训练任务,富有经验的教练员往往根据摔跤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超量恢复原 理、运动适应规律、竞技状态形成规律和训练周期的分期方式,将每个训练阶段进一步分解为适应过程、基本过程和调整过程,从而形成了训练阶段的基本结构。各个训练阶段的过程,都是由这三个过程组成的。
适应过程的训练时间一般相对较短,其主要训练任务与目的通常是过渡期后积极促 进机体体能尽快得以恢复、“跳跃型”负荷刺激后力图形成新的内环境平衡和做好预防不良比赛环境干扰的心理准备等。
基本过程的训练时间一般相对较长,其主要训练任务与目的通常是准备期中积极促进机体体能尽快提高、采用“阶梯型” “跳跃型”负荷安排方式力图破坏机体的内环境平衡和全面提高竞技能力各个因素的水平等
调整过程的训练时间一般相对更短,其主要训练任务与目的通常是竞赛期后积极消 除比赛引起的身心疲劳、"阶梯型""跳跃型"负荷刺激后促使机体得以超量恢复和调理身心为迎接重大比赛或大负荷训练做好准备等。
- 训练阶段的基本类型及任务
一个完整的训练周期可以划分为一般准备阶段、专项准备阶段、赛前准备阶段、比 赛阶段、过渡阶段。
一般准备阶段的训练任务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素质,提高基本技术和战术水 平,,学习和掌握运动素质、运动技术发展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此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是:前期阶段负荷强度小,负荷量逐渐增大,负荷性质多样化;训练内容主要为身体 素质、机体机能的训练。中期阶段在维持负荷量的前提下逐渐增大负荷强度,负荷性质全面化;训练内容主要为运动素质、基本技能的训练。后期阶段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交叉增大,负荷性质专项化;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专项机能和基本技术的训练。
专项准备阶段的训练任务是重点掌握关键专项技术环节和战术的基本形式,提高专 项运动素质的水平,学习和掌握主要关键技术和战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此阶段运动负荷的安排特点是:前期阶段通常在保持负荷强度的前提下逐渐增大负荷量,负荷性质专项 化;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专项机能和专项技术的训练。中期阶段在维持负荷量的前提下逐渐增大负荷强度,负荷性质着重体现速度、力量;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素质、 专项技术和专项战术的训练。后期阶段负荷强度和负荷量逐渐交叉增大,负荷性质着重体现爆发力;训练内容主要为专项技术和专项战术的训练。
浏览38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