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河北武术诚可谓名拳辈出,百花争艳,但限于篇幅,本书主要选取 了河北武术中的八卦掌、形意拳、大成拳三个拳种分别作为河北武术本土拳种、外 来拳种和新兴拳种的代表进行个案研究。在本章的第三部分则重点以太极拳、八 极拳和劈挂拳作为河北武术传播和交融研究的个案。考虑到河北地域是著名的 武术之乡,而沧州武术又是河北武术的代表,所以,又对沧州武术进行了个案研 究。在此基础上,适当选取若干拳种进行介绍,以求点面结合。

第一节河北武术拳种研究

面对着浩若繁星的河北武术拳种体系,本书从宏观上把其划分为本土拳种、 外来拳种和新兴拳种三个主要类型,分别进行相应的个案研究分析。此部分内容 所指的本土拳种主要是指一般意义上认为的起源于河北地域的或者当前公认的 由河北人士所创编的武术拳种,如八卦掌和杨式太极拳等;外来拳种主要指由河 北以外的其他地域传人并繁衍于河北地域的武术拳种,如形意拳和少林拳等;新 兴拳种则主要指民国以来在河北地域中兴起的一些历史相对较短的拳种,如大成 拳、螺旋拳、心会掌等。以上的拳种分类,可能仍有若干争议之处,但这不是本书 研究的主要目的,进行上述分类的意义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研究思路, 并以之作为进行河北武术拳种研究的相应切人点。

一、河北武术本土拳种——八卦掌

众说纷纭的董海川及八卦掌源流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城南朱家务(一说为坞)村人,族居山西洪洞,明代迁至 河北藁城,后迁至今河北雄县开口村,数代后,又由开口村再度迁居文安县朱家 务。有关董海川的生卒年代,至今说法不一,早期记述多言其生于清嘉庆二年(1797),卒于光绪八年(1882);中国武术研究院康戈武研究员在其《八卦掌源流之 研究》一文中认为其应生于1813年,即清嘉庆十八年;此外,民间尚零散流传有生 于清嘉庆元年、嘉庆六年、九年的不同论述。

 

有关董海川生平的文字记述,较早见于清光绪九年( 1883 )春二月,由尹福等 人为其师所立的墓志铭文,该碑文由铁岭贵荣撰笔,碑中有“少任豪侠,不治生产, 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性好田猎”等关于董海川的情况记述。董海川 自幼喜武,少年时即以武勇名动乡里,弱冠后游历四方,受道家修炼术的启示,创 编成八卦转掌之术;后净身为太监,人京供职于肃王府,其武功被王府总领班全凯 亭发现,遂拜为师,从此八卦掌始传出;同治十三年(1874)离职后,游居弟子处传 拳授徒;于光绪八年(1882)冬去世,由尹福等弟子葬于北京东直门外小牛房村南, 先后共建碑四座,记载其生平事迹。董海川先后教授有弟子上千人之多,“请艺者 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著名的有尹福、程廷华、马维骐、史纪栋、刘 德宽、樊志湧(勇)、梁振蒲、刘凤春等多人,仅见于墓志碑文中所记门徒,就达五十 六人。在八卦掌的源流问题上,同样有各种不同的观点。至于董海川是否于九华 山从毕澄霞学“八卦掌”之考,康戈武先生及吴志泉、黄万祥先生,均以九华山实地 考证为据进行过论述,而结论不一。康戈武先生通过大量考证、访谈,在其论文 《八卦掌源流之研究》中指出,清嘉庆二十三年《靖逆记》中提到的八方步、离卦、坎 卦与八卦掌源流无关;董海川八卦掌学自毕澄霞说不足信;董海川逝世后55年于 1937年出现的阴阳八盘掌不是八卦掌的前身,《阴阳八盘掌》作者任志诚所习八 卦掌,源于董海川之徒刘宝珍;1935年冬《新天津报》连载小说《江湖故事记》中出 现的肖海波不是董海川的师弟,也不是与董平辈的人,小说家言不能作为八卦掌 的源流;初见于1983年《武林》的田迴同志的“八卦掌门另一枝”的源流说没有依 据;前辈武术大师们不断充实转掌内容,并且以易理说拳理,藉八卦命名于拳术, 因此,由董海川创始的转掌在日益广泛的流传中,发展形成为八卦掌这一拳术流 派。在关于八卦掌源流问题的众多论述中,作为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康戈武先 生的上述论证更具有严谨、坚实的客观基础,因而应该说较具信度。而关于八卦 掌由董海川创编,董公所传掌势经后人“复安易理,定八卦合五行加添招术,代代 传流”,遍布各地,形成武术一大门派的说法也广为世人认可,“八卦掌发源于北 京,首传于董海川,已成传统之说”。®所以,本书研究以董海川八卦掌作为河北武 术本土拳种研究的个案进行探讨。

以奇巧著称的董海川八卦掌休系

众说纷纭的拳学源流,身世不详的创始师祖,武艺超凡的八卦宗师,这一切都 使得董海川八卦掌蒙上了一层神奇的色彩。事实上,长期以来,八卦掌的拳学体 系也正是凭借着与众不同的以奇巧著称的特色一直享誉于中华武林。

彰显周易八卦思想的桊理,拳技

刘敬儒在其所著《八卦掌》一书中认为:“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 主的内家拳术。由于习练八卦掌时要走圈,每圈走8步,恰合八卦的乾、坎、艮、 震、巽、离、坤、兑八个方位,故名八卦掌。”孙禄堂于1916年所著的《八卦拳学》一 书中写道:“是编为修身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卦形,命名于拳术,谓之游身八 卦连环掌。”八卦掌利用周易八卦的理论来作为本门武学的基本拳理,首先在拳理 上表现出了博大精深而又神奇巧妙的一面。根据“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传统易理, 八卦掌划圆绕圈,循行八方,不仅是与后天八卦图进行外观上的对应,而且拳理与 易学八卦理论紧密协调。

首先,八卦掌分八形以应八卦,这是整体层次上的卦数之合,其每一形的动作 又分为8组,每1组用一个字来概括,如獅形的8组分别为:削、砸、劈、挎、震、挡、 擒、拿,八形共计八八六十四个字,以应周易之六十四别卦数,这是局部层面的卦 数之合;上述每1组又分为7种不同的基本动作,如削有7种不同的削,用7以应 易经中之“七日来复”,第8个则不是新的不同动作,而是把前7个串联起来,比如 “削”,第8个称为“连环削”,这又是深一层次上的象数之合。所以八卦掌的每一 形实际上有七八五十六个不同的基本动作,加上各个连环动作也是六十四个,还 是周易之六十四别卦数。每一形又分上中下三盘,以应天地人三才之数。每一盘 的区别不仅在架子的高低,转圈的姿势不同动作也不同,所以每一形共有168(56 x 3) 个不同的动作。八形的总数就是1344( 168 x 8)个不同的动作,用这些基本动作

①李慎泽:《董海川与八卦掌及其拳理》,《精武》1987年第1期,第46-53页。

可以组合成无数的实用散手。

除手法以外,八卦掌的每一形还配有各自的步法和腿法,而手法、步法、腿法 的配备也是根据周易八卦之理而成,而且其每一形所适应的人也是本于周易卦 理。例如乾卦狮形狮子张嘴掌,车轮步、踹腿,八个字为:削、砸、劈、挎、震、挡、擒、 拿,基本散手168式,实用组合无数。乾卦为狮子,其性威烈,故狮形掌的力法风 格刚健有力、大刀阔斧;乾卦在家庭成员中为父亲,有父亲的威严和力量,以身材 而言当为高大有力者;之所以命名为狮子张嘴掌是因为狮形的转圈姿势是两臂张 开、斜向上方极力探出。这种姿势不但外形上像狮子张嘴,还与卦理有更深刻的 关系,一是它使周身之气从下到上贯通一体,以应乾卦三连一体之象;另一方面, 这种姿势使两肋得到加强,从而使肺部得到锻炼,以契乾卦五行属金、肺亦属金之 理。乾卦狮形采用车轮步是因为乾卦可以代表圆形之物,车轮正是圆形。狮形的 车轮步要求有意识地把步子走成正圆、两脚要摩胫,这种有意识的步法气感很强, 采气效果极好。乾卦狮形之所以取用踹腿是因为踹为最基本、最常见的踢法,是 万法开端,而乾卦正是代表首、代表头,有开首之意。而且,由于狮形的动作主要 是为身材较为高大者设计的,不像为较矮者设计的各形那样贴身滚打较多,即狮 形相对来说属于远战形,而用踹腿更适合于远战。当然,练到较高层次的人可以 把各形贯通起来。再如,坎卦蛇形顺式掌,趟水步、屈腿,八个字为冲、穿、点、钻、 缠、粘、挑、扎。基本散手168式,实用组合无数。坎卦为中子。此掌适于身材中 等而瘦者,其掌式风格阴险刁钻,无孔不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蛇钻”,打法以点 穴为主。其掌式、步法、腿法的配备根据是——坎卦在动物可以代表蛇,在物质上 它代表水,故为趟水步,屈腿配趟水步最为自然方便;而屈腿的特点是掌与地面 平行、向前钻点,既像蛇之钻、又像水之无孔不人;蛇形不但步法和腿法,连手法也 都以这种阴险刁钻为特征,整个掌式称为顺式掌也正体现了这种顺式而人、见缝 就钻的特点。卦掌其他各形之理亦都与此相类。

“变则通,通则久”。从两仪、四象到化生万物的八卦,整个周易处处体现一个 “变”字。八卦掌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变”字才其妙无穷。八卦掌的“变”在具体 技术上则体现为,其动作设计总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使对手不知所措;其力法 也总是一触即变,从来不与对手拼蛮力,稍一接触,如果感到对手的力比自己的还 大,立刻改变力法或招式使对方落空,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后续打击。 这种具体技术上的“变”,也是使八卦掌在技击上贏得“奇妙莫测”之誉的重要因素。

以绕圓走困为主的奇特功法

“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的这一基本思想也贯穿于八卦掌的主要功法之中。

首先,八卦掌的整套功法有动功,也有静功。站桩分为动桩和静桩,其中的静

①刘金亮:《八卦掌与周易八卦的关系》,《周易研究》1995年第3期,第81~90页。

桩和坐功、卧功都是静功,动桩和转、换、打都是动功,动为阳、静为阴,这就构成了 八卦掌功法组成上的阴阳特征。这种动静兼顾的功法特征,既可通过静功的作用 使习练者具有扎实的内功基础,又能在动功的作用下把功力转化为活的实战能 力,动静功法的结合同时又使习练者涵养精神,锻炼身心。

第二,八卦掌的转圈是顺时针和逆时针兼顾,换式是左右完全对称的。其意 为统揽阴阳、环顾八方,左右互练,阴阳相易同时,在实战中,这种功法特点又可 以使人全身协调,四方兼顾,不轻易为敌所乘。

第三,在功法训练上,其掌法有仰、俯、竖、抱、劈、撩、穿、挑,步法如摆、扣、起、 落、进、退,身法、劲力如走、转、抒、翻、伸、缩、开、合、动、静、刚、柔等,总是讲究上、 下、左、右、前、后相间,法含阴阳,变化多端。它以8个掌式动作为基础,然后按阴 阳相配的原则组合出无数实用的散手组合,纵横联络,奇正相生,因而具有极高的 实用性,同时又可以提纲挈领,易于掌握规律。这便是八卦掌在功法结构上的阴 阳之“变,’。

第四,绕圆走圈是八卦掌功法的核心和区别于其他拳种的主要特征。八卦掌 的功法可分为四大部分:站、转、换、打。站,是站桩,用以聚气、长力、定神、敏锐触 觉、加强实战中的自然反应;转,是转圈,用以采气、定神、使气布达于四肢、加强腿 力、强化实战中的手眼身法步意识;换,是换式,指练功和技击过程中的动作方向 转换,其另一重要作用是加强实战中的组合手法和后续手法意识;打,是单操,即 把单个武术动作一一拆开,反复进行实战操练。这四部分功法中的换和打实际都 是从绕圆走圈中派生出来的。绕圈走转同时又是加强腿力的极有效的功法,八卦 掌重点训练两条腿,发挥腿的主动作用,在进退攻防的环境中,利用步法的转移闪 让,诱敌扑空,出其不意,侧面迂回,突击进攻。圆形循环无端,往返无滞。在圆形 转动中,自己的目标始终在转移,使对方难以击中。对方的目标常在我的圆形中 心,体位转移幅度小,容易命中。在进行游身连环活步训练时,行走中不断进行各 种动作变化,一动即变,一变再变,在这种情况下训练应变技能。这种功法奇特、 灵活机动的转走训练,被人称为“活桩步”,更因配合呼吸,又称做“活步气功”。所 以绕圆走圈被认为是八卦掌的基本功和核心功法,同时也是八卦掌区别于其他武 术的最明显的外在特征。

浏览87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