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健舞整体为,内运杀机依势随。 手身运步相杨动,神形意力适法规。 动作演练随心欲,缓迅起伏符功为。 诸功练达相关处,方习健舞觅真髓。 前辈口传心授处,指点迷津悉法归。 浑厚潇洒融一体,含真隐念达一挥。 功力浅薄难意会,造诣精深验修为。 万法之得终一统,龙腾虎跃倚势摧。大成拳健舞功理的练用,为拳学中最后练用的功理,也是最难练好的功理之一。故王英斋宗师曾在《桩功四形》一文中载“我不敢私其秘,曾再传于从我习拳者,然其中能得健舞之妙者,仅十余人耳”之论。可见其功练用之难与功理练用内容要求之深,在大成拳中非为一般人能练达、 易求之功。健舞之功之练亦并非不具拳学功底之人随意乱练、瞎为,任意将一些功法动作拼凑而成。实健舞功理的练用是有很多先决条件和功理心法要点、要求的具体功理、心法内容的拳学精华之聚。在健舞动作看似无规矩之练的外象中, 含括极精深的各则拳学功理的诸多深功精义和内含、韵味,互相协调有机而为,融为一体的高层次修为之学。万不可自以为然、瞎编、乱练,否则最后只落个令人不值一看的笑柄之谈,有辱大成拳的健舞之名,有辱王釜斋宗师健舞之功的真学、要大成拳健舞功法练功照:义,而违心求耻。其不知当今世上还有见过王苓斋宗师健舞,从王梦斋宗师练过健舞之人,孰真孰假、是庸是精,并非无法辨定、判别。故遵从严慎至学之道的义理研求方为正理,万不可以商越拳、 以私越理、以乱越真、以次乱正。否则大成拳的拳学精义、真髓将有失传、变质的可能。只有遵拳学功理、心法要义、精求、严析、从实而为方可于拳学一道人道、归正继承、发扬。健舞之练、之研, 因是拳学深境之功,更当适功而为、量力而行、严 慎研求方可有获。如急求、瞎练,不但害人、终会害己,反不得其功之要。故于健舞功理研练当以循序渐进苦求深功和求名人之教方可。
健舞功理间架动作的心法要点:大成拳健舞功理练用的间架结构动作,其来源于站桩、试力、操拳、步法、腿法、发力各式功 理之中。从拳学心法论,除健舞功理在《大成拳学》 第一部中有述内容外,健舞功的练用心法主要以下述诸要点为主:其一,是上述基础功理的练用水平,这是练好健舞功的首要条件,必须达各功理练用正确、掌握要则全面,而具有内含、神韵方可。如只是摹仿动作、完成形体结构的运动或练空架子、摆各种姿势,就失去了健舞功的精髓、韵味。 所以健舞功理的练用不单以动作熟练为用,而应具有拳学内含、韵味方可。故大成拳基础功如何, 是练好健舞的关键要则;其二,是练健舞必须神、 意充实,即精神真切,以武而舞,不可以舞蹈、表演而“舞工故一定要区别健舞之舞应是用武的精髓、内意而舞,不可用表演舞蹈代替拳学之功误识、错为。即健舞一定要体现出武术技击实力、浑厚、潇洒的内容,以气势之求为主则,万不可手飘、 身散,无武功功底的实力,动作轻、飘、无拳意体现。故神意中要含有武勇之气、制胜应敌的内含、功底深厚的气势;其三,大成拳健舞并非死板的动作套路,是随欲而为的间架结构动作的有机配合,即不可瞎练、乱动、摆空架子追求表演走形式,又不可矫柔做作,用人为动作刻意追求表面形态、姿势,犯王笏斋宗师《大成拳论》中“矫枉过正,过犹不及”之忌。所以应以自身练达大成拳诸功式的实力,将其有机配合,以自然舒合、含融、浑厚、潇洒为一体之功练用方可,其四,从拳学心法论,健舞功理实非按什么固定功法内容而练之功,而是只有原则、原理、心法要点的要求, 并无具体的各局部内容细则。其练用心法是,只要将大成拳各功理具体内容练达一定要求、要领、要则正确精深之后,只是在互相的协调、配合上的有机融聚而已。故并非还有什么单独练健舞的专门功法的具体内容。在初练时,当然应以简单的功式配合而练,再逐步增加各功式之间的配合,动作配合更应以先缓慢,后速快为则;其五,大成拳健舞功必须在练达健舞功者的指导下练功,方能识功、悟意,如从未见过王荽斋宗师等前辈达健舞功深造诣之传、之识者求练,是很难知健舞功的真、假、深、浅、优、劣之别的,又如何得其心领神会、口传心授的拳学心法精髓,练达入境。
大成拳健舞功理四形练用的心法要点:大成拳健舞“四形”包括白鹤、挥浪、游龙、 惊蛇四形之功。在四形功的练用过程中,除要具备前文所述要点和《大成拳学》第一部中有关健舞的所述内容、要则外,还应在拳学心法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参悟健舞功的四形真意。其拳学心法要点为:其一,练健舞功首以《大成拳论》中王荽斋宗师的“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的拳学要则为主,应以神似为主,不可以求形似误练。故四形并非单纯的形态有别,当然拳学六法中应包括形的作用,无形而不可,但应以形中传神,形中含 神、含意、含力,是用形体动作体现神为正确练用概念的主旨,不可以形的乱神、失意而为,此是其 一;其二,在练健舞功理的心法要则中,应以王荽斋宗师论健舞之功的明训为要,要有内含之蓄、实功而练,如“指要分,掌要凹,如果运行时指端可有透电之感,此即指腕撑拧之妙也”。故练健舞要突出实感,内意和拳学功理功底的融合,如“吐纳灵源合宇宙,喊声叱咤走风云”包“拔地欲飞、 与地心争力、与大气呼应、浑圆争力、呼吸弹力” 等内含。练健舞能得上述深功、内蕴,还要在白鹤、 挥浪、游龙、惊蛇四功中求其表象之形。从拳学心法论,实是指四形的意境而言,是有鹤、龙、蛇、 浪的内蕴于形,融于功之中的义理。故应实为、析解、以求神似为先,神、形、意、气、力、声兼容备具,有机融汇,以达圆融之境为要;其三,大成拳健舞功也有局部辅练功法的配置。以辅24整体试力中不含的特殊之功的内容。如大挥浪试力、风帆试力、波浪试力、钝挫发力、分争弹抖发力、过宫式摩擦步、推托桩、腕肘四形力、立爪坠肘桩等功式的练用为辅。其四,大成拳健舞之练实有五忌之说:大成拳诸功未练达者忌练;功力浅薄、初习之人思练;练诸功无内含、韵味、神意不真实者忌练;无真得健舞功精髓者口传心授指导下忌练;思想境界、德品、学识不达者忌练。故练健舞之功必先自达条件、修炼有成,诸则达境,充实好己身,才有条件参练。故拳学中有“高深之功必难求,功达妙境罕至优。全凭实力和人品,苦研深参倚功酬”之论。故健舞之功有 “含融、包具亦能应敌制胜”之论,非舞蹈、表演纯艺术的无实用威力、无用武之地之学。总之,健舞之功练达入境后,应备神形合一、 神达形至,体现人类自卫搏击本能的神韵本质,以 象形取意、以意象形、形随意转、意似形生为则。 有神、意贯注于形之中,力达四梢、拳意充实、包拳学功用、效果应用实力的内含实质,合神、形、 意、气、力、声为一体,雄豪、威猛并俱,出手似虎、鹰之爪,拳、掌如熊挥厚透,进扑尤狮豹猎食, 动转若猴猿灵捷,步履以猫行距似,而人类自卫搏击本能威力的原始之学及拳学应用效果均体现其中。故健舞之功,非只见其形,又尽现其形,现其形者在于当从中见其神、其功、其威、其势、其用、 其效、其果,故威、猛、柔、灵、沉浑、潇洒并具, 拳学内含、韵味丛生,更具实用、实效之精,包气势圆融、浑噩之要,故健舞之功、之髓的真学必体现拳学神、形共达之势、殊异于一般,升华达意境的高妙之势、之境方为正轨识、为所俱。大成拳对任何功理、功式之求,均首应以达深、入境为则,再以融汇、综合为用。即要以拳学 具体细微原则要义重精纯之求,又当以各功式的综合汇聚系统之学的整体修为的圆融为要,以概念、观点、原则、原理的大略含容为重点。当立足于功、理、心法正确无误、漏为主,不可误传、错为、传教非人,以正确功理心法为导,坚心苦求, 长期而练、体认、参悟具理而求,以博学广识和武德人品修为的综合造诣、境界修为为重。
故拳学(武术)如无技击内含便失拳学尚武真谛若单求练技击之用则又必落异端之弊,故应以综合全面,养生、技击识、为和人品共达,方为完整体系拳学识、为的文武兼备之学。而大成拳的拳学功、理心法更当以王荽斋宗师《大成拳论》的内容为拳学观、功理练用的正确内容作为遵从的依据和指导参研的原则,长期坚习、苦练、操存、 体认、勤于实践、循序渐进、反复应用、以实战验证功效,更应在高人、名家指点之下正确研求,力求达行、住、坐、卧不离拳意,方可有成。
浏览50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