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工作的基本理论


骨骼肌绝大部分附着于骨骼上,是人体运动的动力部分。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骨骼 肌收缩牵动骨并绕关节运动的结果。

摔跤运动员骨骼肌约占其体重的50%,四肢肌约占全身肌肉总重量的80%。

  1. 肌肉的构造


肌肉一般可分为中部的肌腹和两端的肌腱两部分,肌腹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纤维组成。肌肉内还分布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1. 骨肌的物理特性



  • 伸展性和弹性


肌肉在外力作用下能被拉长的特性称做肌肉的伸展性。当使肌肉伸展的外力除去 后,肌肉又会恢复到原来长度的特性称做肌肉的弹性。肌肉的伸展程度与其负荷不成正比。摔跤运动员肌肉的伸展性与弹性要比常人好。肌肉的伸展性,可以防止在外力骤然冲击时引起的肌肉断裂;肌肉的弹性,可使肌肉在被拉长的情况下,收缩迅速而有力。 在训练中,注意发展肌肉的伸展性,即柔韧素质,对摔跤运动有一定的意义。

  • 粘滞性


肌肉粘滞性是指肌肉收缩时,由于肌纤维内胶状物质分子之间的摩擦及肌纤维彼此间摩擦产生的阻力,使肌肉活动迟缓的特性。肌肉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所以在运动之前,需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使体温升高,减少肌肉粘滞性产生的阻力,以加快肌肉舒缩程度,提高肌肉工作能力和预防肌肉拉伤。

  1. 肌肉工作中的协作关系


肌肉收缩发力是人体运动的动力。根据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把肌肉划分为原 动肌、对抗肌、中和肌和固定肌。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为原动肌。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对抗肌。固定原动 肌定点附着骨的肌肉称为固定肌。有的肌肉作为原动肌时具有几种功能,限制或抵消原 动肌发挥其他功能的肌肉称为中和肌。摔跤进攻搂抱对方时的屈肘动作,屈肘肌群强力 收缩屈前臂,是原动肌;伸肘肌群是对抗肌,应充分放松,以减少原动肌的阻力;肩关 节周围的肌肉和肩带肌强力收缩固定肩胛骨和肱骨上端,以利于原动肌发挥肌力,是固 定肌;前臂的旋前肌群紧张用力抑制肱二头肌旋外的分力,保证肱二头肌的肌力充分作 用在屈肘上,是中和肌。它们之间必须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搂抱对方时的屈肘动作迅速 而有力。肌群之间的协作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动作方向的改变而变化。例如 摔跤防守推离对方时的伸肘动作,伸肘肌群变为原动肌,屈肘肌群变为对抗肌,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肩带肌仍为固定肌,屈肩肌群和展肩肌群是原动肌中肱三头肌的中和肌。 由此可见,肘关节简单的屈伸动作就涉及这么多肌肉的协调配合工作,何况摔跤动作瞬 息万变,又都是多个关节联合活动的复杂动作,可想而知,肌肉工作的复杂性和高度的协调性,即使有小部分的肌肉协调不好,都会使动作失效。肌肉的收缩与放松是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控制的,特别是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全身每块肌肉和肌群在皮层运动中枢都有它的运动代表区域,这些区域的兴奋、 抑制和协调性决定着肌肉收缩与放松的协调性。因此,摔跤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应是灵活的。摔跤运动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应用每个攻防技术时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身体在 移动过程中做出多个关节的各种屈、伸、展、收、旋内、旋外和环转等一系列复杂动 作,这就大大促进了神经、肌肉协调性的发展。由此可见,肌肉的协调性较高是摔跤运动的项目特点。高水平摔跤运动员,必须具备神经、肌肉协调性的先天条件,再加上长期的摔跤训练,才能攀登到世界跤坛的高峰。

  1. 肌肉工作性质分类


根据肌肉工作时的长度变化(缩短、被拉长、保持不变),肌肉工作可分为动力性工作 和静力性工作。肌肉收缩时,长度发生变化,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能引起环节位置或环节运动发 生变化,肌肉所做的这种工作称为动力性工作。根据肌肉做动力性工作时肌肉长度的变 化情况,动力性工作又可分为克制工作和退让工作。肌肉紧张工作,其长度未发生变化,肌力矩等于阻力矩,使环节保持在一定位置时所完成的工作称为静力性工作。静力性工作又可分为支持工作、加固工作和固定工作。

  1. 影响肌肉力量发挥的解剖学因素


(1)肌肉初长度

肌肉初长度是指肌肉开始收缩之前的长度。能产生最大肌力的初长度称为最佳初长度。最佳初长度,除能增加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幅度外,还能增加肌肉的收缩力量和弹性回缩力。例如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关节角度伸到约60。时,它的力量能从384公 斤增加到598公斤。原因是预先拉长肌肉至最佳初长度,适宜地刺激了肌肉的感受器 (肌梭、腱梭),反射性地增大了肌肉的收缩力量,同时由于肌肉弹性回缩力又增加了肌 肉的力量。所以,肌肉在做克制(向心或等张)工作时,预先拉长肌肉至最佳初长度有利 于肌力的发挥。肌肉初长度与肌力的发挥有着密切的关系,肌肉初长度在安静(自然状态) 时收缩发力小,随着被拉长(因关节角度变化产生的拉力拉长)的程度发力逐渐加大,当 拉长至它伸长生理范围的42%时发力最大,再拉长反而会降低肌肉的发力,过分拉长还 会造成肌肉的伤害事故。因此,拉长肌肉的初长度不能超出其生理范围,只能在肌肉伸长的生理范围以内发挥最佳初长度。人体内的肌肉,由于肌纤维的长短不同,最佳初长度也是不同的。肌肉初长度与肌力如表3-2-2所示。

表3-2-2肌肉初长度与肌力表























肌纤维伸长%3840424446
肌纤维产生肌力较小较大最大较大较小

 

(2)肌肉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是决定肌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结构和质量相同的同一块肌肉,生理横断面大时不仅绝对力量大,而且还会增大肌肉拉力角,改善肌肉的杠杆力学条件。反之,则小。横切一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横断面的总和,叫生理横断面。美国莫利斯的研究(以生 理横断面为基准的肌力测定)发现,男性肌肉是9. 2公斤/厘米七女性肌肉是7.1公斤/ 厘米2。在活体上,根据肌肉的内部结构知识,可通过肢体围度的增减状况来大致估算一个 人的肌力增减情况。例如新选拔一名运动员,训练前的上臂围是28厘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上臂围增加了2厘米,说明上臂肌力通过训练得到了提高。

  1. 多关节肌的工作特点


根据肌肉跨过关节的数目,可将肌肉分为单关节肌和多关节肌。跨过一个关节的肌 肉称为单关节肌,跨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关节的肌肉称为多关节肌。多关节肌收缩仅对一个关节起作用时,则比较有利:发力大,引起环节运动幅度也 大,使该关节的伸展充分,这是它比单关节肌优越的地方。当多关节肌收缩发力同时作用于两个关节时,对其中一个关节发挥作用后,对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充分发挥 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当多关节肌被拉长伸展时,在一个关节被拉长后,在另一个(或其余)关节就不能被充分拉长,这种现象就称为多关节肌“被动不 足”。

  1. 发展肌肉力量与伸展性练习的一般原则


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选择肌肉力量练习时要求所选的动作能使被训练的肌肉克服 阻力(即肌力方向要与外力方向相反)做功。这是在制定肌肉力量练习时所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发展肌肉力量的方法很多,可根据不同力量性质和肌肉固定情况,利用不同的练习器材进行锻炼。常用的练习方法有静力性力量练习法、动力性力量练习法、超等长练习法、等动练习法、递增阻力练习法和电刺激法。从解剖学的角度,发展肌肉伸展性的原则是:所选的动作能使被训练的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拉长的状态,即所谓拉伸原则。常用的拉伸方法有起止点扩张法、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法。

(四)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基本理论

  1.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体育动作分析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广。目前只对体育动作中的机械运动形式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研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运动规律。

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划分动作阶段与描述身体姿势。根据肌肉工作时长度的变化,人体的动作 可分为动力性动作和静力性动作两类。对于静力性动作,只须按顺序描述身体姿势;对于动力性动作,首先根据环节运动的变化划分动作阶段,若动力性动作是周期性的,则还要划分动作周期。

第二步,分析各阶段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这一步是动作分析的关键,通常只分析动作主要阶段,具体分析从三方面进行:(1)依次描述参与运动的关节及其运动形式,(2)指出各关节运动的原动肌或主动肌,(3)分析上述原动肌或主动肌的工作性质及工作条件。

浏览70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