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松溪,郸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峰,三峰 为武当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 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由三峰而后,至嘉靖时,其法遂传于四明,而松 溪为最著。

松溪为人,恂恂如儒者,遇人恭敬,身若不胜衣,人求其术,辄逊谢 避去。时少林僧,以拳勇名天下,值倭乱,当事召僧击倭,有僧七十辈, 闻松溪名,至邦求见,松溪蔽匿不出。少年怂恿之,试一往,见诸僧方校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

尝与诸少年入城。诸少年闭之月城中,罗拜曰:“今进退无所,幸一试 之。”松溪不得已,乃使诸少年举圜石可数百斤者累之。谓曰:“吾七十老 人无所用,试供诸君一笑可乎?”举左手侧而劈之,三石皆分为两,其奇异 如此。

松溪之徒三四人,叶近泉为之最。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 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皆各有授受。昆山传李天目、徐岱岳;天目传 余波仲、陈茂弘、吴七郎;云泉传卢绍岐;贞石传夏枝溪、董扶舆;继槎 传柴元明、姚石门、僧耳、僧尾;而思南之传,则有王征南。征南,名来 咸,为人尚义,行谊修谨,不以所长炫人。

盖拳勇之术有二:一为外家,一为内家。外家则少林为盛,其法主于 搏人,而跳踉奋跃,或失之疏,故往往得为人所乘。内家则松溪之传为正, 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故内家之术 为尤善。其搏人必以其穴,有晕穴,有哑穴,有死穴,相其穴而轻重击之, 无毫发爽者。其尤秘者,则有敬、紧、径、劲、切五字诀,非入室弟子, 不以相授。盖此五字不以为用,而所以神其用,犹兵家之仁、信、智、勇、 严云。

真人辽东懿州人,姓张,名全一,又名君实,字元元,号三丰,史称 宋末时人。生有异质,龟形鹤骨,大耳圆目,身高七尺,修髯如戟,顶作 一髻,常戴偃月冠,一笠一衲,寒暑御之,不饰边幅,人皆曰为张诚遢。 所啖升斗辄尽,或辟谷数月自若,书过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一日千里。 洪武初,至蜀太和山,结庵玉虚宫,自行修炼。洪武二十七年,复入湖北 武当山,与乡人论经典,娓娓不倦。一日在室读经,有鹊在庭,其鸣如争 论,真人由窗视之,鹊在树,注目下睹,地上有一长蛇,蟠结仰顾,少顷, 鹊鸣声上下,展翅相击,长蛇采首微闪,躲过鹊翅,鹊自下复上,俄时性

躁,又飞下翅击,蛇亦婉蜒,轻身闪过,仍着盘形。如是多次,真人出, 鹊飞蛇走。真人由此悟以柔克刚之理,因按太极变化,而成太极拳,动静 消长,通于易理,故传之久远,而功效愈著。北平白云观,现存有真人圣 像,可供瞻仰云。

附录三: 太极拳论

(选自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 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 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 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 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 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 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搠履挤按,探例肘靠,此八卦也; 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搠履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 探例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 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 技艺之末也

三峰采战之说,多为丹经所鄙,然非祖师之《玄要篇》也。尝阅《神 仙鉴》,刘宋时有张山峰者,号朴阳子。未入道时,曾受人以房中御女方, 天帝恶之,终于草岛游仙。何一阳仙姑游华山,曾见其金丹秘诀,悉备于 身,因无天诏,难升玉阙,深慨惜焉。据此,则知“山峰”二字,声音相 叵 近之讹也。且祖师所作《金丹论》亦云:“行御女之术者,是犹披麻救火、 飞蛾扑灯。”细按此言,自不妄矣。

又三峰者,乃旁门之名,不但刘宋时张三峰也。阴道中有三峰采战, 俗人不知,遂以《玄要篇》等诸旁门,是以耳闻为目见,未读丹经者也。 三峰之术,有宋张紫阳、陈泥丸诸老仙翁,皆已斥之,祖师乃元人,不待 辨也。单言此术由来,《参同契》所谓“阴道厌九一”者是也。九一之谬, 即御女之方,分上中下三峰,采人精气,托号泥水金丹,伯阳以前,已有 此术矣。故《玄要篇》云:“有为者,非采战提吸之术,九一动摇之法。” 即祖师亦辟三峰之谬,复何言哉!

三丰祖师诞期,据梦九所作《本传》,则系元定宗二年①四月初九日也。 乃各处所传,又有作三月初八、十月初十者,何故?大抵仙佛降世,举凡 得道成真,飞身朝驾,其吉期不一而足。有如普陀大士、孚佑帝君,每岁 斋辰,几于逐月皆有,然祝大士者,毕竟以二月十九为正;庆孚佑者,终 当以四月十四为真。兹于祖师诞期,亦以《本传》为主,余皆附存集中, 使敬祖师者,随时致虔,如大士、孚佑之斋期,亦美事也。



别传谓祖师为元末明初人,而不知为宋末元初人也。尝对万三自叙云: “延祐初,余年六十七。”逆而数之,正在元定宗之初年、宋理宗之淳祐②年 也。元运北起,祖师生辽东,入元之版籍,故称为元人。汪作《原传》,谓 其降生于定宗丁未,与祖师自叙相合,真乃不谬也。



明胡忠安公淡,访三丰祖师,系永乐中事,世有误作成化者。李雨村 《诗话》云:“祥符寺,在绵竹小西门外,有明嘉靖九年王汝宾,刻礼部尚 书胡演成化四年访张三丰诗碑”云云。

按:《明纪》永乐五年丁亥,命户科给事中胡漫巡游天下,访三丰,去 十年始还。或曰:为踪迹建文君也。碑作成化,大误。据此则永乐丁亥, 正胡凌至绵竹时也。今刻于天王殿后板壁上,有三丰所书“翔符禅院”四 字,笔势飞动,以“祥”作“翔”,或者曾至此欤?

钱文端公陈群,所著《香树斋集•燕九日王新庄观灯诗》,有“仙携避 遢来空碧,人立秋千望比红”之句,注云:“张三丰与邱长春,同时访道, 后皆仙去。”

愚按:长春先生,访道于金朝,出世甚早,不与张祖同时也。但汪仙 作传,谓祖师制居时,有邱道人相访之事,祖师成道后,于元至正初,遨 游西山,复遇长春子,促膝谈心。尔时邱真人,阐化元朝,正有同时显道 之事,若曰“同时访道”,则未也。

俗本载祖师原名“君宝”,及观《神仙鉴》,始知“宝”本作“实”,鲁 鱼相误,有如是者。并按:“君实”二字,似字非名。暨阅陆俨山《玉堂漫 三 笔》,乃知祖师名通,号玄玄,君实其字也。天师之后,曾寓凤翔宝鸡县 丰国 之金台观。詹事府主簿,南阳张朝用尝识之,见其行足不履地。胡忠安公 荐朝用为均州知州,同访不遇。又有密敕云:淮安王宗道,曾与三丰学仙, 令觅同往。三年召见,赐宗道金冠鹤髦,奉书香遍游天下,越十年,竟不

羽流抄本,有《三丰供状》一篇,的系诬词,语亦鄙俚,不可不辨。 其状云:“供状道童(一百余岁,岂尚称童?)张三丰,年二十八岁,辽阳 人氏。有父张子安,所生第五子。自幼眼疾,舍送碧宫,投师礼傅。后复 云游湖广襄阳府天笠庵,养性修真。今蒙永乐上位,请礼道教,中间不 能隐讳,所供是实。”此盖方士羽流造作为荣,而不知反以相诬也。我祖师

永乐年间深隐不出,《明史》尚有征文,岂反供状朝廷,自媒自炫,奔走阙 下哉?即《仙鉴》载有金殿飞升事,亦不过片时立谈,以示阳神之不死耳。 后睹梦九真本,只载有胡广奏状,平日疑团,至此乃释。

附:胡广奏状云:侍读学士臣胡广伏奏:真仙张三丰,辽东人氏。深 藏道法,广具神通,高隐武当,有希夷之风,只可礼求,不可命见。恭维 皇帝陛下,屈驾广成,访求真道,臣因不敢隐讳,具表奏闻。

世有《西洋小记》,载金碧峰南京访祖师一事。记言祖师名守成,句容 人,曾作本县书吏,旋弃刀笔,出家于西山道院朝天宫修行,得成地仙。 碧峰令访胡尚书,朝见明主,称为天仙,始得证位大罗。此系小说家借名 敷衍之法,非实事也。或问名称守成,家称句容者,何故?曰:不如是, 不足以凑登场科白也。

世有《西洋小记》,载金碧峰南京访祖师一事。记言祖师名守成,句容 人,曾作本县书吏,旋弃刀笔,出家于西山道院朝天宫修行,得成地仙。 碧峰令访胡尚书,朝见明主,称为天仙,始得证位大罗。此系小说家借名 敷衍之法,非实事也。或问名称守成,家称句容者,何故?曰:不如是, 不足以凑登场科白也。

十二

祖师于元明间著作甚多,其诗有《云水集》,其文体若干篇,皆见梦九 藏本。又《神仙鉴》载:胡广录呈祖师道诗,名《捷要篇》,中有《无根 树》、《大道歌》、《炼铅歌》、《琼花诗》、《丽春院》二阕、《青阳宫留题》、 《金液还丹歌》、《真仙了道歌》等作。近来传本,多所混杂,即如吴镇响云 洞天张灵机、邓灵谧所刻《玄要篇》旧本,中有《金丹诗》三十六首,以 象三百六十度,今①变作十六首,余皆散见杂出,全无条理,一切道情,皆 不入刊,盖未见此全集也。俗钞有比张、邓刻本全备者,又多以吕祖诗混 入其中。

兹编广取博采,兼以梦九真本,一一印证,务使复还旧观,祖师其许 之乎

浏览49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