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河北武术中的历代名人,我们不能不提到在以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漫长 岁月中,曾经给武术带来无尽荣光并且引人无限尊敬的众多武科状元。

科举制是中国历代选拔官吏制度中的一种主要人才选拔体系,历经漫长时 期,影响非常深远。武科举是科举制中冠以“武”事的一个特殊门类。“武状元是 武科举会、殿试选拔出来的第一名”。“在封建社会中,武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选 拔出来的或者经皇帝认定的第一名,或者称为一甲一名武进士,这就是武状元”。 在我国古代,考取进士被称为“跳龙门”,李白曾经说过:“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虽然,古代科举中的“武科”主要是为了选拔军事武备人才,其考试内容并不完全 与一般意义上的武术内容吻合,历届武科状元也并不能说就是当时武术发展高级

①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武状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1~24丨页。

水平的适当体现,但是,武状元是科举制度下选拔出来的武艺上的精英,作为武科 举时代的武科佼佼者,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应该说,是科举时代武术发展中的一 道亮丽的风景。作为历史上曾经无限风光过的历届武科状元,对于今天而言,仍 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一种武术文化财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关武科状元 的各种资料甚为缺乏,所以,在2丨世纪的今天,在我们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中,围 绕武科状元的相关内容进行相应探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结合不同地域所产生的武科状元的生存状况和历史环境,对不同地域武术中 的武状元进行全面、深人地整体梳理,力图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和规律性的东 西,这些相关工作,对于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以及中国武术理论体系的完善等方面 来说,应该说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战争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和熏陶,孕育出了河北地域尚武任侠、剽悍刚健的社会风尚。多民 族刚健武俗的长期互融,又给河北文化的丰富和完善增添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性情卞急的河北民风,好气任侠的剽桿习俗,多民族刚健武俗的互融共同构成 了历史悠久的&北文化中一道耀眼的光芒。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剽桿刚健,武运 久长——历经漫漫时空的浸润和消磨,河北文化中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至今仍摇 曳着动人的风姿,使人津津乐道,兴味盎然。

一、性情卞急的河北民风®

性情卞急的河北民风,可谓由来已久。历史上,因为靠近胡人,经常受到侵 扰,师旅屡兴,所以河北地域的人民“矜持、慷慨、嫉妒、好气”。因为在血缘和文化 上的胡汉互杂,深受少数民族地区刚直、豪爽风尚的影响,中间又经赵武灵王胡服 骑射的胡化变革,所以性情卞急的河北风气日渐更为浓烈。河北古称燕赵,史载 燕地“山高水寒,承商朝亡国之乱,又承西周初兴之弊,猥琐而局促,卞急而狷介”。 燕地距离内地遥远,人口稀少,经常受到胡人侵扰,风俗也和代、中山相类似,男子 常相聚在一起慷慨悲歌,情绪激昂。燕赵之人擅长骑射,惯见刀兵,人民雕悍少 虑,甚至就连这里的女子也都有不同寻常的表现。夹杂在燕、赵两国之间的中山 国虽然土地狭小,但人民同样“性情卞急”表现出鲜明的民风特色。性情卞急的燕 赵民风也可从燕赵之人性情耿烈的特点上可见一斑。赵国的赵襄子曾令人暗杀 代王,兴兵吞并了代国。赵襄子的姐姐为代王夫人,在闻讯后呼天痛哭,并磨笄自 刺而死。女子性情尚且如此耿烈,其他人的耿直卞急更可想而知。赵武灵王发动 著名的胡服骑射变革后,由于一心专注于兴国大计,竟然索性将王位也禅让给了 其子赵惠文王,自号为主父,亲自统率将士专事开边拓土,与胡人征战,还计划从 云中、九原袭击秦国,后来也正是因此竟丧身于儿子争权之乱中。赵武灵王的这 一非凡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该地域性情卞急的民风特点。另外,据 《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河北冀州人审配,“天性烈直,古人之节”,同样性格的河北 名人还有当时的魏国名将乐进等——“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也。容貌短小,以 胆烈从太祖”。《隋书•列传第二十一 •张衡》中也有“张衡,字建平,河内人也。 衡幼怀志尚,有骨鲠之风”的记载。唐时的名士袁恕己也是这种性格特点的鲜明 体现。据《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一》记载:“袁恕己,沧州东光人也。敬晖等将诛张 易之兄弟,恕己预其谋议,又从相王统率南衙兵仗,以备非常……后与敬晖等累遭 贬黜,流于环州。寻为周利贞所逼,饮野葛汁数升,恕己常服黄金,饵毒发,愤闷, 以手掘地,取土而食,爪甲殆尽,竟不死,乃击杀之。建中初,赠太子太傅。”

河北大地自古盛产良马,所以良马常称为“壤”、“■”,以地名命名。辽宁教育 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张京华《中国地域文化丛书•燕赵文化卷》中曾有关于燕赵 良马的相关记载:“自两汉以后,燕地就以精良的骑兵著称,并成为燕赵文化中的 一大特色被一直保留下来。”西汉初燕地的“枭骑”到东汉初又称为“突骑”。“枭 骑”和“突骑”之称都有勇健骁锐、冲突凌厉的意思。或许,在以迅疾如飞而名动天 下的骏马与以性情卞急而闻名的民风这二者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并非纯属巧合的 某种相关联系。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性情卞急的河北民风又是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一种表 现。这种由于性格差异而形成的南北文化风格不同在文化的许多方面都有显著 体现,例如元明时期戏曲的风格特点中,这种南北差异就表现得尤其明显。王世 贞曾经系统对比过北曲与南曲的风格差异并提出了精辟见解:“凡曲,北字多而调 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王世贞关于北曲“字多而调促,促处见 筋”的这一精彩风格评论也可以说正是燕赵民风“性情卞急”特点的另类经典阐 述。由此也可以看出,历史悠久、性情卞急的燕赵民风对于包括武术在内的燕赵 文化的发展和完善应该说一直具有着长期而明显的影响作用。

二、好气任侠的剽悍习俗

“好气任侠”是河北地域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古燕赵之人擅长骑射,惯见 刀兵,很早就形成了好气任侠的剽桿习俗。《汉书•地理志》载“(蓟地)其俗愚 桿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宋史•地理志》说河北“其人质厚少 文……大率尚义,为强技,土平而近边,习于战斗”,“涿郡连接边地,习尚与太原 同俗,故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三国志•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中也有 “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之说。《隋书》同样有“自古言勇者皆出幽并”、“自古言 勇侠者首推幽并”的记载。唐人杜牧曾经有言:“冀之北土,马之所生,马良而多, 人习骑战,非山东兵不能伐虏”,“幽并之地,其人沈鸷多材力,重许可”。唐代诗人 韦应物在诗歌中有“礼乐儒家子,英豪燕赵风”的诗句,韩愈的“燕赵多慷慨悲歌之 士”更是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历史悠久的好气任侠习俗

河北地域好气任侠的剽桿习俗由来已久。《汉书•地理志》中曾有关于蓟地 女子的描述:“初,太子丹宾养男士,不爱后宫美女,民化以为俗,至今犹然。宾客 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后稍颇止,然终未改。其俗愚桿 少虑,轻薄无威,亦有所长,敢于急人,燕丹遗风也。”北魏时期,据《魏书》卷五十三 《李孝伯列传》载河北广平大族李波的小妹骁勇无比——“李波小妹字雍荣,褰裙 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 ”北宋时期,河北常山 郡北七里唐河店的一位无名老妇,甚至能够赤手空拳智杀契丹的骑兵。北宋文学 家王禹偁的《唐河店妪传》中也有河北边郡上的人们习于战斗而不怯懦的说法,当 听到敌虏到来时,他们的父母便帮助拉出战马,妻子为其取来弓箭,甚至有不等穿 好盔甲就敢于上前的。王禹偁说:“一妪尚尔,其人人可知也。” ®

 

唐代是武举制初始期,据王鸿鹏等统计,“自702年武举开设至907年唐灭亡 200多年的时间里,除因战乱而停废武举外,理应产生出百余名武举状元及近千 名武进士,而我们遍访古籍,仅求得武状元四人、武进士 37人……其中真正写明 武状元的只有黄仁泽一人”。在这有限的37人史料中,又有19人籍贯不详,有明 确籍贯的武科状元、进士共有18人,属于河北区域的武举共有2人,见表1所示。

表1唐代河北武举列表






















姓名籍贯及第时间科目
崔园河北枣强玄宗开元二十年(735)智谋将帅
胡口河北易县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军谋越众

注:“□”表示字不洋。

宋代武状元

宋朝首开武举殿试之先河,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宋朝 自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开设武科,到南宋度宗十年(1274)最后一科武举,共 计开武举七十八榜,应产生78名武状元。目前,发现有姓名可考的武状元人数是 8人……从现有的资料看,北宋武状元的籍贯多为不详,武状元的地域性,主要表 现在南宋时期”。可能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南宋王朝所处的特殊地缘因素的缘故, 再加上“北宋武状元的籍贯多为不详”以及宋朝政权崇文抑武等原因,现有的资料 中没能发现有关宋代河北武状元的相关信息。

金代武状元

在与宋朝同时代的辽、金、西夏三个政权中,只有金曾仿汉制开设过武举。在 史籍中,有关金朝武举的资料极少,“正史中仅有两人立传”。®在这仅有的两名立 传者中,其中一位纥石烈鹤寿,为当时的河北西路山春猛人,属于河北的地理范 畴。据《金史》载,纥石烈鹤寿性格淳朴、身材高大、伟岸,泰和三年( 1203)由武举 人仕,战功卓著,骁勇威猛,力战而死,金朝廷追赠其谥号为“果勇”。

表2明代河北武状元列表























姓名籍贯及第时间
杨霈北京嘉靖十七年( 1538)
程文范河北怀安嘉靖四十四年( 1566)
王来聘北京(一说为安徽)崇祯四年(1631)

明代武状元

关于明代武状元的资料,《武举制度史略》所记载的人名有19个,《中国状元 全传》记录了 17个人名,《中国状元大典》则收录了 15个。王鸿鹏等编著的《中国 历代武状元》列举的资料则表明,“在49科武举考试中,已知25科武进士人数1966 人,还有24科进士人数不详”,见表2所示。

清代武状元

清朝是武科举鼎盛时期,也是最终衰亡阶段。从顺治三年(1646)文武科同时 开考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废除武举考试,“清朝取中武进士不少于8800人,其 中包括109名武状元”。其中,河北(包括当时划归河北的濮阳丨名在内武状元共 有37位,占三分之一,见表3所7K。

表3清代河北武状元列表











































姓名籍贯及第时间
金抱一北京顺治六年( 1649)
吴三畏河北康熙三年(1664)
张英奇河北深州康熙九年( 1670)
徐宪武河北康熙二十四年( 1685)
曹曰玮北京康熙三十三年(1694)
缴煜章北京康熙三十六年(1697)
田峻河北献县康熙四十八年( 1709)

①王鸿鹏等:《中国历代武状元》,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版,第145页。

续表






























































































































































姓名籍贯及第时间
赛都汉军正红旗康熙五十四年(1715)
苗国琮汉军镶白旗雍正二年( 1724)
齐大勇河北昌黎雍正八年( 1730)
马负书汉军镶黄旗乾隆元年(1736)
哈攀龙河北宿宁乾隆二年( 1737)
董孟汉军正黄旗乾隆十年( 1745)
哈廷梁河北献县乾隆十七年( 1752)
李国梁河北丰润乾隆二十二年( 1757)
段飞龙河北永年乾隆二十六年(1761)
钱治平河北霸县乾隆三十四年( 1769)
刑敦行河北定县乾隆四十三年( 1778)
刘双北京大兴乾隆四十六年(1781)
玉福汉军镶黄旗乾隆五十五年( 1790)
李云龙河北阜城嘉庆四年(1799)
李白玉河北藁城嘉庆七年( 1802)
张联元河北献县嘉庆十年( 1805)
张云亭河北清丰道光二年(1822)
王瑞河北徐水道光十六年( 1836)
郝光甲河北任丘道光十八年( 1838)
德麒汉军镶白旗道光二十一年(1841)
张殿华河北东明道光二十四年(1844)
吴德新河北深州道光二十五年(1845)
李信河北晋县道光二十七年( 1847)
温长勇天津咸丰三年( 1853)
马鸿图河北抚宁咸丰十年( 1860)
史天祥河北邯郸同治元年(1862)
黄大元河北怀安同治二年(1863)
张蜀锦河北广平同治四年( 1865)
佟在棠天津光绪三年( 1877)
张三甲河北濮阳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武状元折射的河北武术地位

自古以来,河北武术在中国武术各构成地域部分中一直据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 地位。这种情况从下面所示的一些相关表格中可以清晰地得到证显:在明嘉靖十七 年(1538)和明嘉靖四十四年(1566)两榜武科名录中,河北武举分别占据了前两名和 包揽了前三甲;两届武科总录取人数为155名,河北武举共有80名,占据了总数的 一半以上!而与河北地域在全国文化发展方面所显示出的某些数据相比,河北武状 元的历史表现则更为鲜明地彰显出了河北地域在武术方面的领先地位,尽管武术的 先进多少也显示出了该地域文化相对落后的特征。相关数据见下表4至8所示:

表4明嘉靖+七年武科进士榜河北武举名次统计表



































































































姓名名次
杨霈第一名
陆万口第二名
高嵩第六名
叶继文第八名
纪瀛第九名
段崇文第十一名
髙懋功第十二名
田佑第十五名
刘伦第十六名
马昂第十九名
徐永第二十名
许场第二十一名
李镗第二十三名
孙承宗第二十五名
张大继第二十七名
孙承祖第二十八名
丁奎第二十九名
周应祯第三十名
周藩第三十二名
蒋耀第三十三名
许文学第三十四名
郭俊第三十六名
李良臣第四十名

注:“口”表示字不详,仅列前40名

 

 

表5明嘉靖十七年(1538 )武科榜河北武举名次比例统计表















































武科榜类别总人数1—3名4一10 名11—20

21—30

31—40

41—50

51—65

嘉靖十七年65371010101010
河北武举382367569
比例58.5%66.7%42.9%60%70%50%60%90%

 

 

表6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 )武科榜河北武举名次比例统计表



















































武科榜类别总人

1—3

4—10

11—20

21—30

31—40

41—50

51—65

66—90

嘉靖四十四

9037101010101025
燕赵武举42345365610
比例46.7%100%57.1%50%30%60%50%60%40%

 

 

表7明代武进士地域分布前十名统计表










































籍贯浙江河北安徽江苏山西福建辽宁湖北江西陕西
人数272243197197180135115867775
名次12345678910

 

 

表8清代河北武状元人数比例示意表

















武状元总人数籍贯不详人数河北武状元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全国各地域中 排名
10983734%1

 

 

另据《状元史话》中的相关数据,中国历代武状元人数统计见表9所示:

表9中国历代武状元人数及地域分布统计表






















































籍贯河北浙江福建山东江苏山西河南广东四川江西湖南贵州其他总计
人数3021131211553221111118
名次123456789101112

 

 

上表中的“其他”一项,《状元史话〉>-书中特别指出:“包括京卫、满族正红(旗) 等。”®联系到河北地域所包括的北京在清代的特殊地位,我们也应有理由把上表

①萧源锦:《状元史话》,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111页。

中“其他”一项下属的11名武状元列人河北地域的范畴,所以有上表中河北历代 武状元总人数的数据。在上述表格所示的数据中,历代已知武状元共118人,河 北地域为41人左右,占据了全国武状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河北地域的武誉之 隆从下面的表10和表11中同样可见一斑!

表10北宋时期武臣数量及地域分布统计表
















































籍贯河北

河东

开封

京西

陕西

京东

北方

某地
淮南

江东

成都

福建

其他
人数726044232313654313
名次1234567891011

 

 

表11东汉中国不同地域士人、书籍、五经博士、私人教授数量分布示意表:































































项目总数河南山东陕西山西安徽四川河北江苏
士人9908455712423332218
五经博士742916730243
私人教授213613223742069
书籍(部)508188117895638434

 

 

从表11中可知,河北地域在东汉时期中国不同地域士人、书籍、五经博上、私 人教授数量分布中基本上处于排名倒数之列,这一数据或许又从另外一个视角印 证了河北地域武风相对较为鼎盛的历史之说。

本研究中上述关于河北武状元的相关数据,除已标明外,主要参考并引用了 解放军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由王鸿鹏等编著的《中国历代武状元》一书中的相关 内容。有关河北武状元分布情况的一些论述,则主要选取了明、清两代作为研究 对象,这是因为在实行武举考试制度的历代王朝中,只有明、清两代较为全面地实 现了统一政区版图内的南北地域武术同步发展,避免了由于统治地域方面的限制 而造成的南宋等王朝在武举人才选拔方面的地域不均衡状况。以上两点,特此说 明。

浏览7,80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