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极拳起源说与张三丰
前面我们论述到元代以来,全真道作为道教的中心流派得到了极大的发 展。全真道的活动范围主要是以中国北方为中心,其中,武当山占据着最重 要的位置。如果在佛教,那么河南嵩山少林寺是最为著名,而在道教,特别 是全真道教,武当山则是不可或缺的至上存在。道教在武当山宗教活动的显 现,可以追溯到唐代初期,道教早在距今约1400年前的唐贞观时期(627— 649)便在武当山建造了“五龙祠"。北宋初期,据传著名道士陈抟(1989)就已在武当山上进行了养生修炼。《太华希夷志》中记载陈抟曾“隠居 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练气二十余年”。
元代以后,武当山成为全真道的核心圣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建筑群 虽曾在元代末年被烧毁,但很快在明朝初期得到了修复。明代永乐11年 (1413年),明成祖朱棣曾下诏派遣民众30余万人,前后耗时7年,建造了空 前广大的道教建筑群2〕。这次复建和增建,由于是皇帝所钦定,因而耗费人 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正因为武当山建筑群恢宏巨大,所以此时的武当山道 教被认为是全真道教事业的顶点,其影响也空前巨大。
不管是从宗教活动的视点出发,还是从在武术中的影响与地位的视点出 发,武当山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重要存在。在中国流派众多、门户林立的武 术流派体系中,佛教圣地少林寺的武术即少林武术,与道教圣地武当山的武 术即武当武术,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武术界广为流传的“北少林、南武 当”更是一语中的,如实而准确地反映出了少林武术与武当武术作为民间武术代表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可以说关于道教养生与武术的传承,武当山都是不二代表。反过来 说,武术与养生是武当山道教的核心内容也完全成立。如此,我们之前所论 述的武术与养生在上百万原始道教团体中的接触,以及在宋末至元代期间的 全真道道士以及信教的民间民众间可能相容的推论,到了武当山道教时期, 就从之前尚显茫然不清而变得更加具体且清晰起来。之所以如此判断,这是 因为武当武术的代表性地位,这是因为武当全真道的养生地位,这也是因为 此后如太极拳这类融“武术、养生”于一体的武术被认为与武当道士张三丰 有关3这些因素都显示出,我们选择把武当山道教的“武术•养生”作为突 破口具有十分的价值和可行性。
在现有太极拳起源说中,太极拳始于张三丰的起源说,虽然被认为存在 缺乏具体依据的缺陷,但却能常常引起学界的争论。在此我们再次提及,就 在本书稿的整理期间,就正在发生着一件关于福建省把“张三丰太极拳”向 文化部申遗而引起河南陈家沟反对并激起社会反响的文化争论事件a因而, 我们要论证的,实际上也可谓是武术学界的一桩悬案。在过去的很多先行研 究中,虽然都从武术传承的视点指出了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者,然而却都 因缺乏具体的历史资料而颇受质疑,也一直难有新的突破。比如,著名武术 研究家唐豪在其《少林武当考》中就对张三丰与太极拳的关联持否定态度。 然而,这种否定的论证,也同样是只限于罗列数点匮乏无力的资料而已,并 未能深人研究并指出否定的确切要因|〕。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又能有什么新 的突破呢?
于是,我们进行了选择不同视点的新尝试,即:不再以历来先行研究所 采取的以武术为视点进行考察,而是从宗教文化、养生的视点出发,考察全 真道士张三丰与太极拳、考察张三丰与“武术•养生”的关系,并以此对太 极拳的张三丰起源说做出我们独自的阐释。
(一)关于张三丰的存在
关于张三丰生存年代,有宋代(960—丨2乃)、金代(1115—1234)、元代 (1271—1368)、明代(1368—1644)乃至清代(1644—1911)等诸说。实际 上关于张三丰的记载,则特别多见于明与清代时期间的神仙传记或地方志中。 然而,即便如此,也存在一致性和考证困难等诸多问题。比如在以上诸说中, 其中就有张三丰活到了四五百岁的颇为荒诞的记录。如此错综复杂的记载, 在增加了其存在和活动的神秘性的同时,无疑也使得张三丰这个人本身是否 真实存在都显得需要被质疑了。在这些记录中间,正史《明史》中对其也有 不少记录,而且其前后内容一致性较高,因而所记事例的可信度也较大。因 此,以下论述将以这样的史料为中心,首先对张三丰生存年代进行鸟瞰式考 察。《明史》中,有如下记载: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
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洪武二十四年,就是公元丨391年。由此推知张三丰 此时应该人过中年。另一记录明代历史的正史类典籍、成书早于《明史》的 《明史稿》中,也有类似记载: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偏(通“遍”一作者注)苋之, 不遇可见,两部有关明代历史的正史典籍,保持着内容的一致。而在地方志 《太岳太和山志》中,也有类似记载:
(洪武)二十四年,太祖皇帝遣三山高道,使于四方,清理道教,有张玄
玄玄为张三丰的外号之一,在这里我们看见太祖皇帝朱元璋派遣的是三 山高道相邀,那么,意思就是说张三丰理应是高道之上的高道了。
明太祖朱元璋之后,成祖朱棣也四处派人找寻找张三丰同样在《太岳 太和山志》中,有如下记载:
永乐初,太宗文皇帝慕其至道,致香书累遣使请之。
永乐是成祖朱棣的年号,期间为1403—1424年。如果张三丰还在世的 话,至少也应当是时至晚年了。关于此,在祝允明的《野记》中也有如下 记录:
太宗未登极时,喇闼(张三丰绰号,据称因其自由自在不修边幅所以又 被称之为张邋遢——作者注)异迹甚多,比即位,不复见,乃命胡忠•安滢 驰传徧(通“遍”——作者注)索于天下,不限时月。
单据朱棣未登基前,张邋遢(张三丰)的奇异活动踪迹甚多,而至登® 后“不复见”可以推知:永乐年间(1403—1424年)的张三丰,或已完全隐 居,或由于年事已高不再外出活动或已去世。在姚福的《青溪暇笔》中,也 有成祖朱棣找寻张三丰的记述:
太宗尝命数十人乘传行天下访求之。
道教权威性典籍《道蔵》中,也有成祖寻求张三丰的记录:
戌子[永乐六年(1408年)——笔者注,下同]十月,(成祖)手勑 (同敕)俾邀请真仙张三丰,己丑(永乐七年)再勅寻访张三丰。
以上不管是从明代的相关正史中,还是从地方志和道教典籍中,都基本 可以判断张三丰的生存年代。从明太祖和成祖派人四处找寻张三丰的时期, 即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初期可以推断,张三丰的活跃时期应当比这个时期 稍早、最多等同,也就是14世纪中后期前后这一段时间。黄兆汉指出,张三 丰的生存时期为元末明初,即M世纪至15世纪之间,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张三丰的活动期间的史料,其他与此相类似的也比较多见,但基本都未 超出上述范围。
我们注意到,其实无论是什么史料,都显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使在明 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的极力搜寻下,有关张三丰的具体状况,其结果都是 以“不得” “不遇”而终(请留意这个不得、不遇的结果,这将是我们下文 论证“张三丰”与武术关系的重要突破口)。
虽然关于张三丰的生存时期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明确的推断,然而, “不得”“不遇”却使张三丰这个谜一样的人继续保留着他的神秘。张三丰究 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此谜一样的神秘人物究竟是否存在?他与道教养生、 与武术(包括太极拳)又有多少的关联?
浏览60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