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重复训练法的应用要求
- 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
每次(组)练习都要保持预定的负荷强度。强度的确定通常应以摔跤运动员本人所能承担的最大负荷强度为限。重复组数的确定,应以摔跤运动员能够按照预定强度进行练习,并不致使动作出现明显错误为基本条件。
- 保证充分的闻歇时间
由于重复训练法的负荷强度大,因此,为了保证练习质量,每次练习之间的间歇时间应确保充分,待机体已基本恢复时,再进行下次(组)练习。间歇时间一般为练习时间的2~3倍,心率应降至每分钟100次以下,甚至更低,以便机体充分恢复。短时重复训练法的间歇方式应以肌肉按摩为主,中、长时重复训练法的间歇方式应以肌肉按摩和深度呼吸为主。
- 提高训练的积极效益
长时重复训练法由于反复练习同一动作或组合动作(技术),摔跤运动员极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情绪,甚至容易导致疲劳。因此,除应强化训练目的、任务外,还应采用其他训练方法和手段穿插进行训练,如游戏训练法等。通过提高摔跤运动员练习的积极性, 达到提高运动训练效益的目的。
二、甸敝柯佐依的慕*原魂与宏用
(一)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原理
-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含义及功能
这是一种对练习动作结构和运动负荷强度、间歇时间具有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训练的练习方法。由此可见,间歇训练法是受五种因素制 约,即受每次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练习重复的次数和组数、每次练习的负荷强度、每次 (组)练习的间歇时间和间歇时休息方式的影响。实验发现:如果将运动中的负荷强度定在每分钟心率为160-18。次之间、间歇过程中心率每分钟降至120-140次时,即刻进行下组练习,对加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脏形态和提高机体载氧能力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提高某些运动项目的成绩具有显著的效果。间歇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 通过严格的间歇训练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到极大的增强,以满足激烈对抗运动项目和1 ~5分钟的周期性运动项目的输养需要;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并使之具有能迅速进入适宜的应激准备状态的能力,以适应比赛强度变化的需要;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使乳酸能系统(LA)的供能能力、(ATP-、LA)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乳酸能系统与有氧代谢系统的混合供能能力和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得以有效的发展和提高;通过多次的重复技术动作,并在较高负荷强度、较长负荷时间及严格间歇时间的条件下,有利于摔跤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和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机体耐酸能力得到提高,以延长摔跤运动员在较高运动强度的情况下,持续进行运动的能力。
-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即极强性间歇训练法、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和发展性间歇训练法。其中,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较短,通常在20-40秒钟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80次左右,以接近摔跤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极不充分,并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应用此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重点发展摔跤运动员磷酸肌酸系统与乳酸能系统的混合供能的能力,以及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 同时提高这种供能状态下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及实效性。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特点是:每次练习的负荷时间稍长,通常在40-90秒钟或90-180秒钟之内;负荷强度控制在心率指标为每分钟170次左右,负荷强度通常以略低于主项比赛时摔跤运动员本人所能承受 的最大强度(比赛强度)为限;间歇时间较不充分,都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左右作为下次(组)练习开始时间的依据。
(二)间歇训练法的实践应用
- 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极强性间歇训练法不仅适用于发展摔跤运动员体能因素中磷酸肌酸、乳酸能系统供能状态下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而且适用于提高摔跤运动员该供能状态下各种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运用的能力。实践中,属于摔跤运动极强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很多, 例如200米的间歇跑、30秒钟的间歇跳绳、80米的间歇性矮子步跑等体能性练习,以及各种持续30秒钟左右的间歇性抱摔假人、反抱腰提、夹颈背摔等单个或组合技术的技能性练习,都是此类方法的练习手段。
- 强化性间歇
适用于摔跤运动训练的强化性间歇训练法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适用于动作负荷强度较高,持续时间大约为40~90秒钟的体能和技能的训练;第二种适用于动作负荷强度次高,持续时间大约为90 ~ 180秒钟的体能与技能的训练。第一种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注重发展的是一局比赛中某段时间内能否承受或发挥若干回合高强度的激烈攻防对抗的能力;第二种强化性间歇训练法,注重发展的是两局比赛中能否连续承受或发挥若干回合高强度的激烈攻防对抗的能力,以及提高体力在比赛局间的恢复能力。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往往是由多种技术的组合练习,或者某种单个技术的练习,或者某种力量耐力素质或速度耐力素质的练习所组成,例如各种抱摔假人动作的组合练习、各种抱提真人动作的组合练习、各种抱滚动作的组合练习、400米间歇跑、1分钟的间歇性跳绳练习,都可设计成强化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
-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应用
发展性间歇训练法是提高摔跤运动员承受极强性和强化性训练法中负荷强度的间接方法。其特点是:一组练习的负荷时间约为5~10分钟,负荷强度平均心率约为16。 次/分,间歇时间以心率降至每分钟120次为开始下组练习时间的依据。因此,对于提高摔跤运动员内脏器官的功能和有氧工作强度是很有意义的。显然,摔跤运动员机体该方面能力的提高,将为有效发展专项运动素质和机能奠定基础。实践中,摔跤运动员采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练习手段可以是1500米跑、400米游泳等,其他手段只要符合这种方法的特点均可视为发展性间歇训练法的具体应用。值得提出的是,练习的过程不能中断,队员人数过多时应采用相应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
(三)间歇训练法的应用要求
- 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
由于摔跤运动项目的技术种类繁多,队员级别和人数较多,负荷性质变化较大,’因 此,课中采用间歇训练法实施训练的难度较大。但是,由于间歇训练法对于摔跤运动具有独特的训练价值,所以教练员应努力掌握此法以及相应的组织形式。其中,精心组织练习过程、合理搭配练习手段、科学配置队员组数、防止人为中断练习和适当调整间歇方式是应用间歇训练法的关键。
- 确保一定的适应过程
每种间歇训练的方案确定之后,要逐步使摔跤运动员有一定时间进行适应,再通过变换各因素参数,确定新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种间歇训练的方案在执行一段时期之后,应给予及时总结。
- 加强必要的医务监督
由于间歇训练对摔跤运动员有机体带来的负荷剌激较大,对有机体承受负荷强度的要求较高,因此,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求摔跤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并注意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加强运动医务监督。
- 掌握科学的间歇时间
科学地控制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时间,是体现间歇训练法主要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间歇时间掌握得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着间歇训练法负荷强度、负荷量以及练习组数的安排,同时也直接影响着练习的质量。因此,采用间歇训练法时,应按照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法,合理控制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
三、待倦袒依依翰宗布原探与枣用
(一)持续训练法的基本原理
- 持续训练法的基本含义及功能
这是一种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和练习过程不中断的练习方法。持续训练法是以重点发展有氧代谢水平而提出的。这种方法十分强调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应该长于其他方法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强度适中,心率平均负荷指标应在每分钟 130-
165次之间。这是因为,机体植物性器官的功能惰性较大,约需运动开始3分钟以后才能发挥出最高功能水平。因此,为了提高机体植物性器官的功能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一次负荷运动的持续时间至少应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延长90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只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发展有氧代谢水平及工作能力。就运动负荷安排特点而言,持续训练法与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相比,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长。持续训练法的主要功能集中体现为:持续训练对强化负荷强度不高但过程细腻的技术动作的条件反射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利于使该类技术动作形成技巧化; 可使机体运动机能在较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产生稳定的适应,内脏器官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可提高有氧代谢系统供能能力及该供能状态下有氧运动的强度;可为进一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及无氧工作强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浏览3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