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器,是武术套路中常见的长器械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是诸兵器之基础,也因其使 用的普遍和广泛性,包罗万艺,故称“百兵之首”。棍器,是我国最早的兵器之一。早在原始时代,人们便利用树枝制成的棍棒进行 防御自卫和猎取食物,但它仍属于人的本能活动和生产、生活的工具,还不能称之为棍 器。随着历史的发展,棍器成为战争中的武器之一。人们在战争中总结积累了丰富的 使用棍器的攻防方法。而当棍器从战争中的兵器植根到民间,作为人们用以防身、健 身的器械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就更加丰富了棍法的内容,并逐渐地确立了棍 术。而其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棍术流派,最著名 的有少林棍、青田棍、巴子棍、俞大猷棍法等。无论是朴实无华的少林棍法,还是其他 流派的棍术中,大都突出表现了灵活的攻防技法、刚柔相济、变化无穷、电掣疾速等风 格特点。就著名的少林棍而言,不仅在少林武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少林武僧所使用的 兵器,也以棍最为有名,同时,它也是少林兵器的代表。以少林武术史来看,从隋末、 唐代起,就有许多著名的武僧,都曾以棍技建立奇功而名冠天下。明代戚继光《纪效新 书》、吴殳《手臂录》、俞大猷《剑经总诀歌》等书所列诸家拳法和器械名称中,对少 林棍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的论述中称少林棍“兼枪 带棒,三分棍法,七分枪法”,也说明枪、棍技击特点间的差异,而又互相兼融、取长 补短的技击方法的要理。故拳谚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术在武术各流派中虽其内容和特点不同,但练用起来多是把、梢并用。棍法中 主要有攻击性方法、防御性方法和过渡性方法。攻击性方法主要有劈、摔、抡、扫、撩 等远击性方法,缠、击、点、挑、崩、戳、盖等近击方法。防御性方法主要有拨、云、 格、挂、架、绞、推、拦、舞花等。棍法中常随动作变化而使其攻击性方法和防御性方 法难以截然分开。但是棍法要求确有共同性,例如,练棍要手臂圆熟、身棍合一、力透 棍尖、呼啸生风,手、眼、身法、步协调合一,舞棍勇猛、快速、有力。棍的种类很多,有大棍、齐眉棍、三节棍、大梢子棍、手梢子棍等,其运动形式有 单练、对练、集体练等。进入现代,传统棍术除在民间广泛传播外,棍术也是武术竞赛项目中的主要器械之 一。国家武术主管部门也按照武术竞赛规则的要求,不断地编创推行适应于不同级别比 赛的规定套路,习练者或也按照规则要求创编自选套路。
第二段 13.丁字步云背棍推掌
弓步云横击棍 。结束势
舞花提膝劈棍 并步挑把立举棍
右弓步提撩戳把 开并步立举棍
右弓步崩棍
(二)动作图解
预备势
并步站立立持棍:并步站立。右肘稍屈,手心向内立持棍于右侧腰间;左臂掌自然 下垂于体左侧,掌心向内,指尖朝下。目视体前方(图8.2.1)。
并步站立立推棍:
(1)并步站立斜前托举掌:并步站立。右手立持棍不变,随体右转45度,左臂经外 旋,顺势向左侧斜前上托掌成直臂平举,掌心向上,掌指尖朝左斜前方。目视左掌方向 (图8.2.2)。
(2)并步站立立推棍:下肢不变。随体左转90度,左臂内旋,以掌心一侧领先,弧 形向内摆翻掌,经屈肘顺势掌变拳腕内扣,向左后下屈撑,拳眼向内;同时,右手握棍 向右斜前立推举棍,臂伸直,手心向左斜前方向。目视举棍方向(图8.2.3)。
第一段
左弓步立举棍:接上动。右脚支撑为轴,随体左转约45度,左脚提起向左进步成左 弓步。同时,右手立握棍弧形先向右侧后划弧,顺势经体前向左平摆,臂屈,握棍把段 于左胸前;手心向内,同时,左拳变掌臂外旋,向左后上弧形摆举,手心向右握棍中前 段处,臂微屈时;右手向把端滑握,与左手共立握举棍于左侧稍前。目视右侧前方(图 8.2.4)
并步撩肩担棍:接上动。右脚支撑,随体右转约90度,左脚蹬提起收至右脚内侧 成并步站立。同时,左手握棍下滑、右手握棍上移,两手同握把段向体右前、后上撩摆棍,担棍于右肩上,棍梢端稍向后斜上方。两臂屈,两肘撑圆,两手横握把,左手在 内,两手心均向下,两拳眼均朝内。目视左侧方向(图8.2.5)
左弓步肩担棍:
(1)跳转抡棍斜后举:接上动。左脚向左侧外摆进步支撑为轴,随即右脚提起向左 斜上方摆跨,左脚蹬起向左后上摆,体向左转360度,身体略腾空,呈两腿屈膝、两脚下 垂状。与左跳转同时,两手同握棍把段向左于头上抡云棍,经向右稍斜后上举棍过程, 两臂屈肘,两手心向下。目视左前方(图8.2.6)。
(2)左弓步抡棍肩担:上动不停,右、左脚依次落地,随体左转约90度,两手握棍
向左平抡至左斜后上方肩担举棍,经左弓 步状过程。两臂屈肘撑圆,两手心向下握 棍把段。目视右侧前方(图8.2.7)。
右弓步肩担棍:
(1)右侧点步肩担棍:接上动。随体右转约90度,左腿蹬直,右脚顺势稍内收,经 右侧点步过程。上肢动不变。目视右侧斜前方(图8.2.8)。
(2)跳转抡棍肩担:动作如图8.2.6所示,唯左、右肢动作方向相反(图8.2.9)。述
(3)右 弓步肩担棍: 动作如图8.2.7 所示,唯左、 右肢动作方 向相反(图 8.2.10)。述 文略。
左弓步 肩担棍:
(1)左侧点步肩担棍:接上动。动作如图8.2.8所示,唯动作方向异。目视左斜前方 (图8.2.11)。述文略。
(2)左转抡棍,右侧后斜上举棍:动作如图8.2.6所示。
目视左前方(图8.2.12)。述文略。
(3)左弓步抡棍肩担:动作如图8.2.7所示。
目视右侧前方(图8.2.13)
右弓步扫棍推掌:
(1)右侧点步肩担棍:接上动。动作如图8.2.11所示,唯左、右肢动作方向异。目 视右侧前方(图8.2.14)。述文略。
(2)右跳转抡棍,左后举棍:动作如图8.2.12所示,唯左、右肢动作方向异。目视 右侧前方(图8.2.15)。 述文略
图8.2.14 图8.2.15
(3)右弓步扫棍斜举:上动不停,左、右脚随体右转依次落步成右弓步。随体右转 约180度,同时,右手握棍向右下扫棍至右后斜下举棍,棍梢触地,右直臂稍斜下举,手 心向下握棍把段;左手脱握棍,顺势先向左斜下弧形摆,迅即肘内屈,向右胸前摆掌, 掌心向上呈上托举状,指尖向右。目视棍梢(图8.2.16)。
(4)右弓步后举棍推掌:上动不停,下肢不变。随上体左转约90度,左掌顺势收至 左侧腰间,随即向左侧立掌平推击、直臂;右手带握棍顺势向右侧稍移成斜后下举,棍 梢触地,右直臂反手持棍,手心向后斜上。目视左掌方向(图8.2.17)。
第二段
弓步云横击棍:
(1)外摆进步接棍:接上动。右脚支撑为轴,随体左转90度,左脚提起经左外摆 进步状。同时,右手握棍向体前屈肘摆棍,手心向下握棍把段至左胸前;左臂外旋,左 手心向上顺势于体左稍斜前上方接棍中段,臂稍直。两手握棍向左稍斜上举。目视棍梢 (图8.2.18)。
(2)盖跳扣腿云举棍:上动不停,左脚支撑为轴,随体左转约135度,右脚提起经左脚前向左上盖跳步落撑,左脚提起勾扣右膝窝,经左扣腿过程。同时,两手握棍向头 左上方平云棍至体前平举,棍梢向右。右臂屈肘,右手活把握棍把段于左侧腋下,手心。
(3)左弓步横 击棍:上动不停,右 脚支撑为轴,随体左 转约90度,左脚向左 斜前侧进落步成左弓 步。同时,两手握棍 向左前横击棍至左前 侧平举,力达棍中梢 段。右臂屈肘于体前 平举,右手心向上握 把于左腋前;左直臂 于左前侧平举,手心 向下握棍中段。目视棍梢方向(图8.2.20)。
舞花提膝劈棍:
(1)左扣进步斜举棍:接上动。先以两脚支撑为轴,体向右转约200度,随即以右 脚支撑为轴,左脚提起向体前扣进步状。同时,两手握棍,左手向右手方向稍滑握,于 头上向右摆云棍至胸前左斜上举棍,棍梢向左斜前上。右手心向下实把握棍把段,屈臂 于右斜前平举;左手心向上托举棍中前段、屈臂,于左斜前经稍斜上举状过程。目视右 侧(图8.2.21)。
(2)云棍点步背举棍:上动不停,左脚支撑为轴,随体右转约340度,右脚提起 顺势向前进落步,经左后点步过程。同时,左手脱握棍,右手握棍顺势向头右上方平云 棍,至右侧背后斜举棍状,棍梢向前斜上,两臂反臂伸直斜后下举,手心均向斜后。目 视体前方(图8.2.22)。
(3)进退步、舞花提膝劈棍:上动不停,右脚支撑,左脚向体前进步,随即以两 脚支撑为轴体先向右转180度,顺势右脚提起后退落步支撑,随体继续向右转约60度, 同时,左腿迅即向左侧斜前上提膝。同时,两手握棍随体右转于右、左侧立圆舞花各一 周,棍梢端由左斜上举棍,迅即随左提膝两手分别握棍把中、后段向左斜前下劈棍。左 臂微屈,手心向上握棍中段;右臂屈,手心向内于右腋下夹持棍把段。目视体前下方 (图8.2.23)。
右弓步提撩戳把:
(1)进并步提撩棍平举:上动不停,左脚向前落步支撑为轴,随体左转约135度, 右脚前进步支撑为轴,左脚提起收至右脚内侧经并步站立过程。同时,两手握棍随体左 转于右侧立圆提撩棍一周半,至左侧体前平举棍,棍梢向左。右臂屈肘,前臂平举于右 胸前,手心向下握棍把段;左臂微屈于左侧平举,手心向上托握棍中段。目视左侧方向 (图8.2.24)。
图8.2.23 图8.2.24
(2)左弓步戳把:上动不停,右脚向右进步成右弓步。同时,两手握棍向右侧戳把 于体前平举,力达把端。右臂屈肘,前臂于右侧平举,手心向下握棍把段;左臂屈,前 臂于左胸前平举,手心向上活把托握棍中段,指尖向右。目视右侧前方(图8.2.25)。
浏览48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