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掉酸运秘搔伤的一撤处理

(一)一般处理的常用方法

1.冷疗法

冷疗法是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冷水、冰、蒸发冷冻剂)刺激进行治疗的一 种物理疗法。其方法有:

(1) 冷敷法。将毛巾浸透冷水(视毛巾温度上升的情况随时更换),或将冰块装入热 水袋或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约20-30分钟。也可用冰块在治疗部位来回移动(冰块按摩法),或将伤肢直接浸泡在冷水中,但时间应缩短。

(2) 蒸发冷冻法。利用一些容易蒸发的物质接触体表,吸收热能而使局部温度降低。常用的烷类有冷冻喷射剂。喷射时喷出的细流应与皮肤垂直,距皮肤30-40厘米。喷射时间视病情而定,一般5~10秒钟,或皮肤上出现一层白霜即可。需要较长时间治疗时,可用间歇喷射法,即喷射5秒钟后停止20-30秒钟再进行,但重复不宜超过 三次。要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冻伤。冷疗法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近年,有人利用局部冷剌激后有反应性血管充血及镇痛解痉的作用,而把冷疗法应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整个治疗过程。


  1. 热疗法


热疗法是运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因子(传导热、辐射热等)剌激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其方法有:

  • 热敷法。将毛巾或敷料浸透热水或热醋后放于伤处,无热感时应立即更换,每 次敷30分钟左右,每天1~2次,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 蒸熏法。用配好的药物加水煮沸,将需治疗部位直接在蒸气上熏。每次治疗 20-40分钟,每日1次。此法能使药物通过温热作用渗入局部而起到治疗作用。有时也可用稀释的温热药液直接浸泡伤处。

  • 红外线疗法。红外线由热光源产生。治疗时把红外线灯移至治疗部位上方,灯距一般为30~50厘米。剂量的大小可用改变灯与皮肤的距离来调节,一般以舒适温热、皮肤出现桃红色的均匀红斑为合适。每次治疗时间为15~30分钟,每日1 ~2次, 15-20次为一疗程。


热疗法主要用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和慢性损伤。

(1)中药

  • 新伤药


作用:退热、消肿、止痛、通经活血。

主治: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伤部有红肿热痛者。

  • 活血生新剂


作用:逐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

主治: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期,伤部红热已消退,尚有肿胀、疼痛者。

  • 旧伤药


作用:舒筋,消肿止痛,续断生新。

主治: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后期(受伤后一月以上、经常疼痛、不能着力者)及慢性 损伤。

  • 渗透药酒


作用:活血化淤,逐寒止痛。

主治:慢性劳损(如骸骨劳损)。

  • 海桐熏洗药


作用:舒筋通络,活血去淤,祛风湿。

主治: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后期,慢性损伤。

  • 椒盐酒


作用:祛风湿,逐寒止痛。

主治:急性损伤的中、后期和慢性损伤。

  • 内服中药


可选用云南白药、跌打丸、七厘散、九分散、三七片、伤痛宁片等。这些药都有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的作用,宜用于较严重损伤的早期和中期,或顽固病例。

(2)西药

  • 1%酪合碘


消毒作用强,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常用于皮肤、粘膜较小面积的擦伤及小的切伤。

  • 2%碘酊


消毒作用强,对组织刺激性大,不宜直接涂于伤口,常用于未破的疳、虫咬伤以及 伤口周围的皮肤消毒。

  • 酒精


消毒用的酒精浓度70% ~ 75%,不宜直接用于伤口。

  • 3%过氧化氢溶液


有抗菌和软化伤痂的作用,有利于坏死组织的剥落和清除。常用于清洗创伤、溃 疡、脓窦等,并可用于去痂皮,去除粘附在伤口上的敷料而不致疼痛。

  • 9%氯化钠溶液


即生理盐水,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对组织没有刺激,用于清洗伤口。

  • 松节油、樟脑酊


局部涂擦或作按摩用药,对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有加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止痛的作用。

  • 1% ~2%盐酸普鲁卡因


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和中期,在痛点作局部注射,有麻醉止痛和促进病变 组织代谢的作用。用量一般为5~10毫升。

  •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常用的有醋酸氧化可的松和强的松龙。

作用: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减少渗出液,防止水肿,有抗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并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减少瘢痕形成。

适应症:腱鞘炎、滑囊炎、肌肉拉伤、损伤性肌腱炎、慢性损伤性关节炎。

禁忌症:骨折、化脓性关节炎、急性损伤有组织断裂、出血和水肿情况严重者。

用法:用1 % -2%盐酸普鲁卡因混合后作伤部痛点注射。每周注射一次,一个部位注射次数不宜超过三次,否则会使组织的韧度降低,易于断裂。

  • 镇痛药


可选用APC片,每次1~2片;安乃近,每次0.5克;去痛片,每次1片等。必要时可一日服三次。

  1. 保护支持带的应用


正确地使用保护支持带,是保证伤部修复与避免再伤的重要方法,有利于运动员系 统训练和比赛。

常用的保护支持带有各种护具(如护胸、护肘、护膝、护踝和各种围腰等)、粘膏'
弹力绷带、纱布绷带等。保护支持带的使用要正确,否则会引起相反结果。总的原则是关节能固定于相对适宜的位置,受伤组织不再受到牵扯,活动时不使疼痛加重。摔跤运动中保护支持带的常用方法有:

  • 指间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将伤指与健指固定在一起,中间垫以少许棉花。应用时注意两条粘膏的位置不应妨碍各关节活动。用后可以参加练习。

  • 第一掌指关节扭伤粘膏支持带。粘膏带的缠绕方向应防止第一掌指关节过伸和外展


。膝部扭伤粘膏支持带。伤员膝关节微屈,用宽约4厘米的粘膏粘贴。粘贴后还可戴上护膝或缠上弹力性绷带。

 

(4)踝关节扭伤保护支持带。保护支持带使踝关节保持直角,用普通布带或弹力绷带 从小腿内侧向外侧横扎后绕至足底,再从足内侧绕足一圈后,经足跟内侧绕向小腿,又经足背绕到足底,再经足跟外侧绕到小腿后面,环绕小腿以环形包扎法结束

 

(二)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在软组织损伤中最多的还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这类损伤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损伤 和慢性损伤。在摔跤运动中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较多见,如关节韧带的扭伤等;慢性损伤多为一次急性损伤后处理不当,训练过早而形成。在此重点介绍急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从急性损伤的病理变化和修复过程来看,要将处理分为早、中、后三期进行。其中急性损伤早期的正确处理尤为重要。早期: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为急性炎症期。此时,局部红、肿、热、痛, 功能障碍明显,处理原则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减轻炎症。处理方法是伤后应即刻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适当制动。加压包扎就是用适故厚度的棉花或海绵放于伤部,然后用绷带稍加压力进行包扎。一般先冷敷,后加压包扎,但也可二者同时并用。加压包扎24小时后即可拆除,再根据伤情作进一步处理。 如外敷新伤药,疼痛较重者服止痛片,淤血较重者内服跌打丸、七厘散等。但切忌按摩伤处,否则就会加重伤情。中期:受伤24或48小时之后,出血已停止,急性炎症正在消退,此时伤处仍有淤血、肿胀疼痛,但已开始吸收,肉芽组织形成,组织正在修复时期。处理原则主要是改 善伤部的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组织代谢,促进淤血与渗出液的吸收,加速再生修复。处理方法应用热疗、按摩、拔罐、药物治疗(如外敷活血生新剂)。同时应根据伤情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锻炼,以保持机体神经及肌肉的紧张度,维持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以及各个器官与系统的反射性联系。后期:指伤后1~2周,损伤已基本修复,肿胀、压痛已消除,但功能仍未完全恢复,锻炼时仍感疼痛、酸软无力,甚至由于疤痕收缩或粘连而出现伤部僵硬、活动受限等情况。因此,这一时期为功能恢复期,处理原则是增强和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如有疤痕硬结和粘连,应设法使之软化、松解。

处理方法以按摩、理疗、功能锻炼为主,适当配以药物治疗,如旧伤药外敷或海桐熏洗药熏洗。

损伤轻者可将上述中、后期合并,同时兼顾处理。

五、傍后康宴初体

(一) 康复训练的目的

  1. 保持运动员已经获得的良好训练状态,缩短重新投入训练的时间,即一旦伤愈, 能立即投入正规训练。

  2. 防止因伤停训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神经衰弱、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 失调等,即有人称道的“停训综合症”。

  3. 运动损伤常与技术动作密切相关。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局部不安排受伤动作的练习,能保证其得以修复,避免再伤。

  4. 促进损伤的痊愈和功能的恢复。伤后训练可改善伤部组织的代谢和营养,有利于 组织的修复,减少组织粘连、关节僵硬及活动受限。康复还可以维持神经肌肉的紧张度,防止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最大限度地维持伤部的运动能力。

  5. 要防止因伤后停训而增加体重,以减少影响恢复的时间。


浏览55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