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元桩的功力之求与静松整的心法要点:大成拳技击桩功理,在练用中求得功力之用是桩功练用的关键。而于功力的研求,首以桩功为重。在技击桩法中,又先以浑元桩的练用为基础以求全面功力内容练用为主旨。故桩中的浑元之力, 又要以静、松、整诸则为心法重点。所以王若斋宗师在《大成拳论》中有“若或论应敌、拳道微末技。 首先力均整,枢纽不偏倚。”之论。其力(功力)均 整来源于静松之求,故必以先达此要求后方能论应敌制胜之学,而首以求力之均整为要则。下面就浑元桩功力之求以拳学练用内容的心法论述:大成拳重功力之求、之用,在技击功理练用中,当以技击桩的练用为始,从拳学心法论得功力的过程,为桩功中的由静到松、由松到整、由整求 松紧、虚实之道,再达全面系统完整之用的过程; 而致用功力的心法过程原则为,由桩功中而得,再由试力而知,再至发力、推手、断手而至用的过程。 但是如何方知已得功力之求,已达功力之用,还必须从拳学心法的识、为而悉。下面就得功力的具体内容进行心法析解:诸人皆知功力之词,但不知功力之得的真髓, 多数人只知力量之大,而不知何为功力之用的实际具体内容为何、理念精髓为何。故多对此有以误解、错为为正,亦多以一知半解、是非不清而用, 实是违拳学的细微、原则、原理的弊误所致,而多受人骗,误以为身高、力大、体重的本力,能胜弱小、新学者为“高人”、为“拳师”的模范,实不知其只不过是用本力欺弱小的打手的小术而已。 其“力大”的本力、壮汉之力的拙力之能,根本与拳学功力的威力差之甚远,两者又如何相提并论!但大多不明拳学心法真髓者,均多有此误识、 错为之弊,此也是存在的实情,故高者少,中低者多,亦是拳学和学术之研的常情,不知此理、不明此义,亦为正常现象,但如精于拳学的上乘精髓的高境之研,必须明透此理,有实效识为,方为不惑 的拳学心法的悉行之道。故古贤者有云“遇上等人谈理性,遇中等人谈因果。对其不具识达的条件者谈其亦不明白!”本文下面所述有理性、因果之解,还当以细研、深悉拳学心法为要方可有识,有 识后方能体认而有为。

在浑元技击桩功理练用过程中,得力 (功力)的具体感觉为心法首要之识则:而其表象的具体身体各部的实际变化,亦为具体得力(功力)的内容,两者互参而识而解,方 能知得力为何,如在桩时(浑元技击桩中)达1 .5 ~ 2小时,感觉不累者是已达由静至松的桩功“松” 字的要则基本要求之求,(当然还有3小时或更 多),但此是初得之具,如身热,手沉、有内弓、 外连、阻力之感的情况发生,则为神、意的假借、 诱导已与桩功的形体训练结合、协调之得,是得力之初;如手厚、身沉、全身肌肉大增、脂肪(肥肉)有减、气血充盈,则为得力的形体表象已具; 如练浑元桩时、日多,累积有获时,则出现握拳有力、不用力而原来比其力大之人反而不如,两眼看物有神,肌肉松柔如水(可比过去柔软)而亦可紧如钢坚(比过去更硬)。在得松紧劲的练用过程中, 其功用(得劲)的程度会因人而异,因练功、体认 的时间、效果而各有不同,但练求达高境界层次水平,并非一日一年之功可得,必须经多年长期苦修、正为,循序渐进以求方可,当然研功达层次水平越高者,其功力威力也越大,应用时也更得力 (即其不用力时也无法抗拒)。其达境者亦越见罕少。这是因科学发展自然规律的法则而至,是事物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哲理法则自然规律而定,当 知体育单项比赛世界冠军得者只有一个的道理, 研拳达最上乘、最明拳学心法的原则、原理的高境者,亦如上理。所以要看其天赋、人为、机遇如何, 非只凭某人的单纯直觉的主观愿望可得、可达。故至顶巅之极者,必为罕少。而人各有志,不可相强,求功、觅效更要因己之条件而求索、坚心以为之, 至于达功得境时、日的早晚,也会因人而异,非都能在一个固定时间段内同时完成,必有进度快慢和水平、层次之分,此亦为拳学心法应悉的要则之理。至练达桩功功力至达上乘之学之境时,又当别论,从拳学心法论,其全身各部可有不思而松、紧分段,即全身无论大、中、小的三节九段,均能分段松紧、力运自然、威力无穷,而上、中、下段之间都可同时达各段不同的松如流水、紧似钢坚地 步的劲力应用而无论运力方向如何,均能达六面劲、松紧劲、虚实劲、动静劲协调自然而为,达功力沉实、浑厚,无处不具多种劲力的融汇、浑噩, 统为一体,此时浑元之力已得、达,而透悉运力、 得劲之机;无僵滞、具松整,圆融合一,达桩劲中 “独立守神”、“力均整”的“自然本能活力”的功 力之求。而全身连整体,一点系全身,其至气势、 境界、气质、品德各项均达上境,乃至肌肉、内脏、 器官、神经各系统也由量变练达质变的识、为不同的地步。故达高境的过程,并非是无变化、无感觉的过程,而是大变、巨变的过程。此时所达之“力”, 已多无本力、僵力、后天运动之力的境界,而达功力自然、松整之力,不用力而力无穷的劲力之求, 故是质变过程。研拳必以此为心法之析,方可有所依从而研求、有所明解而觅境。然坚练、苦修、谦仁、逊为、守德、博识是本,由此方能求达有得拳学上乘之学的上境识、为。

大成拳浑元桩是全面多项综合练求的圆融之功:大成拳浑元桩,是以多项功理特点作用的全面综合之功。其特点、作用具全面、综合的并达之求,而不是专项、单一或几种特长、特点之功。故有较全面的拳学心法特点和浑元而一、综合统一的功能作用。此桩式的心法特点是求技击桩功的全面、多项内容功用的初具功效之求,故有六面、 松紧、虚实各劲共求具达的心法要点,而不单一为求侧重一个方面的内容其二,是以完整的整体而求浑噩为一、统一综合为重点,不突出任何特长和单纯功用、功理内容、单项要求。练用项目虽多, 但从拳学心法解,浑元桩中各方面、各特点的各项内容,以均衡统达,不要突出某一要点和以诸则融为一体的原则为主旨;其三,因是首练的技击桩功,所以虽有功理、功效的层次研求之分,但从拳学总体心法析,其功的功用都一般,不可能从此桩中求得极为特殊的专项功用、功效的高境界修为。 因为此桩是以多项内容的综合、平均、共达之求为主则,故各项分担;并且,亦因其功的心法应效目的的条件所定,没有专项特长的单一高境之求,而是全面、完整各项的平均之求。故不可能突出任何重点,所以此桩式为基础技击桩功,非单项专求之功。本文后面所述的所有技击桩,均为较专的具体不同特殊、特效内容的专求桩功,此也是诸则合一之后才能更进一步的求有机配合的综合的全面; 平均、并达者,就不能有专项之求,专项之求就不可能照顾全面。而大成拳的拳学义理,是以首练全面之求的初功为综合基础,再分练各项不同单一 专特点、特长的高功,然后诸高功并达,再融为一体,有机配合练用,才能最终融汇贯通综合体认以达用。尤如学生上学,小学、中学是所有课程都学, 至大学要分工、理科,美术、体育、音乐、哲学都要专求而达。是有主有次和全面并达无主次,两者的概念性区别。故此理在拳学功理研求上亦同为一理,亦是拳学心法的要点。故大成拳浑元技击桩功的特点,是以浑元全面、整体的平均共达为特点,不以专求某功用或某项高境之求为主。如此在桩式的基础牢固有得后,练下面各技击桩功,其单项特长功用之求练用时,功用、功效自可更为易达,顺利过渡各深功之练的研求境地。而该功的重要性,也正因此而为非常关键的首求技击之功。

桩功理练用的心法综述:后攻前防倚栗遵。 间架应敌忌正身。 敛神适势反向寻。 重求制胜一念存。大成拳三才技击桩为大成拳十大名桩之一, 亦为浑元桩技击桩法的变势类型的桩式。更因其同时具备浑元一体的拳学心法的要则,在其浑元桩优势功理、功用外,在桩式中还有独求、专效的特殊功理、功效的心法要点优势。故比浑元柱的全 面、均衡之求与实际技击之用,有更确切的实用关系和应用功效的特点(三才桩为王梦斋宗师弟子张恩桐前辈,于60年代初在天津赐授本人之功。王 梦斋宗师与本人恩师王选杰先生,对此桩亦非常重视。只是因同仁中多以矛盾浑元桩为首功之练, 故于三才浑元桩传承罕见而已。另外,此功虽少有传承,而王荽斋宗师的多位技击专长的弟子等前辈均对此功有所参研。具体功理《大成拳学》第一 部中有述、本文从略)。

浏览44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