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少年耐力素质的发展


耐力素质可分为力最耐力、速度耐力、一般耐力。

屈臂悬垂反映静力性力量耐力的发展水平,400米代表速度耐力发展水平。全国体 质调查结果如表1-2-15所示。

1- 2-15耐力素质的发展表





























































素质指标快速增长 年龄高峰年龄开始下降 年龄快速增长 年龄高峰年龄开始下降 年龄
Li! 以-乖城巾13~ 14222317~ 1825
乡村15~ 1616 〜17
400米跑城巾8~921227~82122
乡刊7〜88~9

 

耐力素质的发展较速度素质为晚,男女高峰值出现的年龄也较晚。耐力的发展与心 肺机能的发育和维持人体稳定状态能力的提高有密切关系。从世界上耐力项目的优秀运 动员看,一般年龄较长,说明耐力的高峰年龄较晚。然而心肺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儿 童少年,对耐力负荷承受能力的限度,目前则有不同的见解。前联邦德国体育运动的实 践表明,儿童可以承受很大的耐力负荷。据马丁介绍,8~12岁的儿童已经参加群众性 的滑宵比赛,有些可连续滑雪2 ~6小时,10岁儿童可参加马拉松赛,跑后身体反应和 恢复过程都良好。健康儿童完全能进行耐力训练。只要合理安排,就会出现肌肉、器 '「《、心脏、血液、免疫系统以及物质代谢调节的适应现象。儿童少年具有承受有氧和耐氧耐力负荷的潜力。

  1. 儿童少年灵敏素质的发展


灵敏素质是一项综合素质,它与人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并与速度 和力H素质的发展有关。法尔费利对不同年龄的少年空间定位和判断进行了研究,采用的测定方法是:(1) 站立在上下摆动的木板上,观察身体的稳定性;(2)沿直线闭着眼睛走,观察偏斜的程度;(3)按规定的距离闭眼跳远,观察准确程度;(4)按规定的速度蹬固定的自行车,观 察速率的准确程度。用这四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说明灵敏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学 龄前儿童沿15米直线闭眼走时,可偏斜出去2米,蹬自行车的速率误差也最大。10~ 11岁定位和定时能力可提高,13 - 14岁时提高得最显著,15 - 16岁时自然增长速度缓 慢。由此可见,在13-14岁前,通过训练来发展灵敏素质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1. 儿童少年柔韧素质的发展


儿少骨骼和肌肉的弹性较好,关节韧带的伸展度较大,所以,柔韧性好。年龄越 小,柔韧性越好,女孩比男孩柔韧性更好。柔韧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据调查,少年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缩小,即使是经常从事训练的人也是如此(表1 - 2-16)。脊柱和髓关节的柔韧性随训练程度的提高而提高,所以,柔韧素质的训练要从幼年开始才更有成效。柔韧与肌肉力量是相辅相成的,也是互相影响的,如肌肉力直强,有助于完成柔韧性动作。这二者的训练互相配合,就能互相促进。如只注意发展柔韧素质而忽视肌力的发展,其结果会影响柔韧性动作的完成。例如,年龄小时,做“桥”的动作能力就差, 其原因不是柔韧性不良而是背部肌力弱的关系。所以,柔韧性的提高也要有一定的肌力作基础,如只注意发展肌力,增加肌肉围度也会限制柔韧性的发挥。因此,柔韧练习要 与力量练习相结合。

表1 -2-16 各年龄组运动员柔韧性比较表(单位:厘米)









































































年龄

柔韧性指标

年龄

柔韧性指标
转肩做桥前后劈叉转肩做桥前后劈义
6〜78156.727. \6~75450.261.726. 1
8 ~93559.526. 68 ~93849.251.426. 1
10-133658.612.310-135748.210.97. 85
14~ 168771.822.714-164957.05. 110. 8

 

  1. 各项素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是互相影响的。有些有相互促进的作 用,如发展力吊,有利于速度素质的提高;发展速度,对灵敏素质也有良好影响。但有些素质则互有矛盾,如单纯发展力量,对柔韧性有不利之处。然而,关于素质之间的不良影响,某些传统的说法,正被训练实践和科学研究所否定。例如,通常认为发展耐力会影响速度,而运动实践证明,在发展耐力的基础上去发展速度,还可以使速度得到更理想的提高,这一点在对15-18岁少年的实验中也得到了证实。关键在于教练员应掌 握科学理论和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善于针寸不同对象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训练,到一 定的“火候”就及时改变措施,引导到专项素质的提高上。儿童少年的各种运动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增长。在训练初期,采用较多的是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全面提高儿童少年的各项素质,为专项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训练水平提高后,专项素质训练的比重可以加大,但也应利用早操等时间,安排一些一般的身体练习,作为增强素质的手段。对儿童少年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在发展一般运动素质的训练中,有人采用循环训练法,由多种练习内容组成一套练习,其中有用杠铃、哑 铃等负重练习为主中间穿插抗体重力量的练习,如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蹲跳 等,持续30分钟左右,负荷从轻到重,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循环训练法是进行全面身体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适合于儿童少年用作基础训练。但在具体内容上,更应考虑适合于儿童少年的特点,适当减少负重练习,增加短距离反复跑、跳绳、爬竿等练习。

二、兀#歹弟摔跋运舫祠佐中的营念与卫吱

在儿童少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运动训练中,除了根据其解剖特点,科学地安排训 练内容、方法,注意掌握好运动量以外,还必须注意营养和卫生。儿童少年正处在长身体时期,对营养有更迫切的需要,加上运动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营养问题 就更为重要了。儿童少年身体的抵抗力较弱,卫生知识也比较缺乏,许多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待养成,因此,对儿少摔跤运动训练中的营养与卫生问题应该予以重视。

(一)儿童少年摔跤运动训练中的能量消耗

  1. 一般儿童少年的能量消耗


人体必须不断利用外界物质组成自己的身体成分,并贮存能量,同时又不断分解体内的物质,释放能量,供各种组织器官进行活动时的需要,并向外界排出废物,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体内的能量代谢,大致有以下三个用处:一是供给血液循环、呼吸、 消化、神经活动等基本生命活动的需要,称之为“基础代谢”;二是供给生活起居、学 习、娱乐等日常活动的需要,暂称之为“生活代谢”;三是供给组织细胞生长繁殖、身 体发育成长的需要,为“成长代谢”。一个人每天的能量需要,是根据他的能量消耗情 况来确定的。一般成人每天的能量消耗主要是用于“基础代谢”与“生活代谢”,而儿 童少年除此之外,还有“成长代谢”。因此,儿童少年基础代谢率要比成人高,并且年 龄越小,消耗也越多(表1 - 2-17)。

表1 -2- 17儿童少年在基础代谢情况下能量消耗表
(千卡/小时•公斤体重)





















年龄(岁)1.52~36~710~ 1112~ 13成人
能量消耗55-605243383423

 

中国生理学会,根据我国情况制定了营养供应表,其中有关儿童少年每日的能量需要如表1-2-18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13-16岁的少年每日所需的能量需要为 2500 - 2600千卡。另据研究,儿童少年在12岁以前,供给成长代谢的能量需要约占每 日总能耗的10% ,而在12岁以后,则占13% ~ 15%。

表1-2-18各年龄组儿童少年每日能量的需要表







































年龄(岁)性别每日能量需要(千卡)
5〜7不分男女1600
7~ 102000
10~ 132300
13~ 162600
2500
16~ 193000
2700

 

  1. 儿童少年摔跤运动训练时的能量消耗


人体进行运动时,能最代谢增强,消耗比安静时增加10-20倍之多。运动员每日 的能量消耗与所从事的专项、运动屋的大小、训练水平和气候条件等有关。所以,儿童少年在运动训练中的能量供应,应根据具体的消耗情况来确定,并考虑到成长代谢的需要,“收入”必须大于“支出”,而不能按成年运动员“收” “支”平衡的原则来行事。

  • 儿童少年摔跤运动训练中的营养问题


人体每天消耗的物质和能量的补充,主要来自食物。食物的品种和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不外是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类。下面分别就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儿少的营养问题进行介绍。

  1. 糖与儿童少年运动训练



  • 儿少运动训练中对糖的需要


一般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糖量4~6克。进行运动时,糖大量被消耗,糖的需要吊增加。成年运动员每日每公斤体重需糖8-12.5克,每日需要的总量约为500克。儿 童少年在运动训练中每日糖的需要最大致在400克。我国人的主食为大米、面粉等,一 般来说,儿童少年在运动训练中,在当前的膳食条件下是不会缺糖的,不必在膳食以外补充糖。

  • 有关糖的补充


儿童少年在运动训练中,只要食欲正常,在一般膳食条件下,不必另行补充糖,糖吃多了并没有益处,特别是一次补充大卅糖,使血糖水平升高,超过了 160毫克%便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实际上造成了浪费。此外,糖与水结合贮存在肌肉中,会使肌纤维膨胀发硬,影响肌肉的收缩速度和弹性,对运动员是不利的。再者,长期额外补充过多的糖,还可通过肝转变为脂肪,增加体重,增加运动时的阻力。有些人总以为多补充糖会使运动成绩提高,其实这是种心理作用,从生理上并不需要。

浏览955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