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逍遥步功理练用心法特点:养生逍遥步功法,在长辈中有人练过,而后多失传。在大成拳桩功的静功范畴的分类之中,逍遥步功法,实为大成拳卧桩、坐桩、站桩、活步桩后的活步功。活步是慢动中的静与静中的慢动之功,故拳学中有“行、住、坐、卧不离桩意”之说, 所谓“行”中的桩意即指此功。 本人在《大成拳学》第一、二部书中的功法中,未对逍遥步作介绍,是有原因的,其理由并非是因此功深奥、难度大,未作论述(大成拳功中的 “功理补述”和“大成拳深功补遗”将在以后著作中另作文著)。而是因长辈中对此功的练用归属有过不同之论;有人认为此功就是大成拳的行走之桩和步桩合一的动桩之功,但门人有些长辈认为此功不属大成拳桩功范畴之内,是养生步法功法, 所以本人以往著述中,对此功未作介绍。而今将此功补于文中,也是有原因的:一因,此功的归属、 定位还当各持不同看法,今不以争论而文,但此功 之练,确有益身心调理和具养生原则、原理的实际功效,至于属于何种功法类型之说与功效之得两者之比,当以此功功效有益为重,不能因分类不定而废功;二因,大成拳为集诸家之长而至功效有佳,今本文介绍于书中刊述实因于学练有益利健康之求,又未尝不可;三因,王笏斋宗师在过世之时,没有人向荽老请教,对此功少于确切的定位, 王梦斋宗师谢世后,又少有传习,而识知者虽对该功法的功理、功效无异议,而只对功法归属有不同。根据上述理由,本人今因此功的功效所致,在此权以大成拳功法内容,按养生步法介绍,以供参考之用。以功法、功用的功效特点、特长为主旨, 并非有意立此功归属,还请识者谅悉;四因,既然有人言及此功就是行走桩的原形,也有考虑确 认的可能等等。但本文的原则是以介绍此种练功 形式的功法为主,以其具功效之求为本,是因有益 之功的原则只是介绍一下而已,至于日后对此功 如何定位确认,是大家长期的认识统一过程,将来 自有定论。本人认为即使此功归属难定,只要对大 成拳原则、原理练用达效的总体相符而无碍,有其 功效之用、之优,又何尝不可为养生健身之用,当应取其之长以求其效为则。故本文还是归在养生步法中作介绍,这是因其慢步之行的养生功理要求、要领多以步法之功相同,其功效也是以养生为主。此功与步法慢动试力功理接近,不同于静功功理不动为则的内容,故未在养生桩中的静功中介绍。大成拳逍遥步的功法练用也较简单,主要要点是以左、右两脚小步的自然步(即接近平时散步的行走形式),向前行进。在行走练功时,以缓、慢为主,两脚抬起迈进时,脚掌距离地面为三寸左右为佳,两眼向前平行而视外物,行走方向按直线或弧线行均可。头直、目正、顶项、松身、两手、臂自然下垂,松肩、沉肘,但应重在手臂随步伐的进行时,其左、右摆动的动作应稍大,两肩也随之有前、后、左、右的自然摆动,此是其一;其二,在逍遥步的运步行功的练用过程中,精神的外注和意念的诱导,应统一在自在、逍遥的义理内意方面而为,即在行走中,从拳学心法上,千万注意不可以动作的形态美和刻意做作而练,否则不得逍遥自在之法(法则)。故此功在练用、体认时必须以悠然自得、和纯心悦、逍遥自在、无虑无忧、平和舒适的自然而行为要点;其三,如地面平坦、环境开阔、空气新鲜、气候条件适宜和阳光充足、温度适宜,在掌握基础行步要领之后,可采取两眼闭目的形式练功,其功效更佳,其四,此功、理在练用过程中或练用之后,如有松和、舒适之感或手沉、 身热,则为行功之效已具,练功之后如感身体轻松、行走有力、睡眠无梦、气血畅达,则是功效之求突出的应达心法要点;其五,此功的特点是专以养生为主,对身体各部均有尚佳的调理、健身功效,而对技击之求则作用不大,故研求时,当以求功效的养生、健身为目的,能从此功的练用中,得养生之益,就是拳学心法主则的知、为。至于功理的归属、沿革之悉则另当别论,是将来门中长辈的解教认同之事,或可有所凭依,并非本文的重点论述内容。对此功的著写只为介绍而文,故只为仅供参考之用,取舍与否任凭个人的看法择、为,本文不作牵强、定论,此点亦请长辈、同仁谅悉。

大成拳倒行步养生功要点:大成拳步法的行进方向包括:前、后、左、右、 侧、转、弧、环多种。但在养生功法中倒行步的养生功法,是以倒、退而行的运步方向练用行功的慢动功,即为倒行的步法试力功法。故大成拳步法中所有缓、慢而行的运步、练用均归属为步法试力功类型的功、理范畴。从心法解,只要是试力功法中步法,均是以养生为主、技击为辅的功法,另外步法试力功均也属下步步法诸功的基础功法。倒行步养生功,在大成拳步法的练用中,以倒退为功法主旨,但如从拳学心法论,其要点之一是行进方向与向前行步的步法方向相反,然而除行进的方向不同外,行步的功法要求、动作要领、 退步倒行的原则、原理是一致的,其二,倒行步在练用时,亦以缓行慢步为主,但运步行功时,脚抬起距地面的距离应高于前行的距离。其心法之解的原因,第一是在倒行时,两眼不能看到身背后的路面,故应高抬退行,以免脚抬过低,与地相绊, 容易摔倒之弊。第二是因人在正常生活中行走时, 是以前行为主,侧、横方向运步为辅,倒退后行的情况极少,在初练倒行功法之时,有不适、不习惯、 不熟练和不易掌握之弊,故在慢退缓行中,即要稳步高抬以双脚交替而倒行,又要掌握好行走的方向和身体的平衡,所以慢行、高抬(抬脚)也是倒行步功法练用时应遵的心法要点;其三,倒行步之功,在中国的拳学练用历史悠久,古代中国养生家、武术家和拳谱中就有“步法用于行,锻炼异诸功。延年而益寿,行走遍身轻。前行虽健体, 倒行获奇功。如或能坚练,功效成倍增”之论,故从拳学心法论,正、倒之行均为养生之功,而缺一 不可其四,此功之练的功理、功效除上述作用外, 从拳学心法的人体科学角度分析,更源于人体生理学、解剖学的原理,对脑在支配形体运动的功能调节作用的功能恢复和提高极为有益。人的行动、 行为在肢体的动作中,受脑神经和脊髓神经传导的支配,再通过肢体神经网的生物电的传递、传导至肌肉神经系统,而形成人体动作(传递生物电的阀值为50毫伏,并有乙酰胆碱和氧与营养物质的 耗能,而形成具体动作。其原则、原理及人体有关科学学术的动能内容在《大成拳学》第一部中有述,在此从略)。在人体动作支配机能方面,神经系统和脑器官在支配不同局部肢体动作时,各有专司,而于各种不同方向性的动作、运动亦有不同专司,所以倒行步的专司组织的动能与人体行步运动的作用与正前动作有不同的内容与功用不同的专司机能。故神经系统对不同运动形式的支配功能的锻炼,也对神经系统本身的健全和功能锻炼极为有益,故而可达到全面调节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使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加趋于完善和提高;其五,由于倒退行步是人体反向运动的拳学功法,其特点是不以目视来确定运动行进的方向、 目标,也不易用眼睛来引导行动的正误,此功练用时,有靠人的感觉来支配行动的特点,故对人的感觉支配功能也有尚佳的锻炼功用,此功也是具有不能用他功法代替的特殊功用的功法之一;其六,倒行功的运步、形式在练用中一定按平行步匀速步和间歇步两种慢行的功法反向倒退行走作为首选之炼(间歇步、匀速步的功、理练用内容在 《大成拳学》第一部中有述,在此从略)。

浏览44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