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五式开始,即是将先天真种在黄庭土 釜中孕育温养,以天地四时五行之气培育这颗真种以至大药纯乾, 此即是“五行孕育真种子”也。双手之间的球体,在八步一周的走转 中布下一个气场,而自身在其中运化,取以“天地为炉、自身冶丹” 之意,内呼而外应,体内的真种也随着双手的气机交注产生新的变 化。《西游记》中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学成七十二般变化,仍须在老 君“八卦炉”中炼上七七四十九天,才得以修成铜皮铁骨,火眼金睛。即此景也。转掌一法,原于道家所独有,认为通过特定的步法,不同方位 的走转,可得天人感应而产生特殊的效果。太极边球的左右走转, 双手间的球体在外观上看,如同天体在其轨道上运行。而这个球体 又以双手为阴阳二极而产生自转。八卦九宫每一方位的踏落,都始于身心与天地、风雷、山泽、水火产生不同的感应。体内的气机也在走转中产生了自转与公转,外而四肢关窍,内而千流百脉,如众星蹶度,逐渐合于法度,举手投足皆合于先天自然,而渐悟日月星辰运化之奥妙。此式专修,为道家古老的“罡斗之数”,古传之“七星九 曜”,罡斗演真”法等等,专修人体与天体之感应,通过特定的步法产生特殊地威力。故曰“日月星辰合造化”者是也。武法的修持上,此一式是道家绝学“天罡气”之基础。通过四正四隅之走转,四时节气之变化,采四方之气,聚五行之精,溶于身内结合罡斗之数,日久呈真,身如铁石,步履如飞,威力自知矣。道家 之学杂而多端,太极边球一式,内中包含了易数、武学、天文、历法 ……,由一式可以生万千,正如太极生万物,生生化化无有穷期,故 “太极边球世间稀”一语,诚不我欺也。
第六式:平运双环
谱曰:
平运双环法阴阳,转动双环起玄机。
妙法藏在双环里,君今始解法玄密。
乱环诀:
乱环法术最难通,上下相随妙无穷。
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
欲知乱环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平运双环者,双足平肩而立,双手做蛇形蛹动,在腰间平行划 两个交叉的圆环,掌中阴阳二气的循环往复如环无端,在空中凝结 成二个交叉的环形,此为古称之“太极双仪环”。学太极者皆知“乱环”术法之难通,而不知乱环之法始于太极双仪环也。平运双环一 式,内劲运化精微,双掌的环形运化由指尖到手腕,至肘而肩,肩而 腰……渐而带动全身四肢百骸,所谓“一动无有不动”。内力运化犹 如珠走玉盘,一点一滴化尽后天之拙力,而先天真力潜生。四肢关 节尤如串珠,由双手之间划圆进而带动每个关节的运化皆圆,则由 “太极双仪环”生化出无数之环,用以应敌,随手而划,则敌如陷乱 环之中,此即“吾身无处不太极”也。先天真力之生成,拙力化尽,也 就自然生出太极拳之八门五步的内功心法。此式之妙,妙在一个 “合”字武法的修持,丹法自在其中。丹法上称之为“三家相见”之法。 上式太极边球采“四正之气,正行之精”,汇于中宫黄庭。“平运双 环”则是以太极的中宫运化,烹炼五行之精。双掌的两个环形为先 后天戊己土,而吾身位于其中,先后天合一,真意自出也。故此式重 在炼意,以真意炼化,则浊阴炼尽,纯阳自生。吾身内在之气质已 变,一举动而俱轻灵,脱胎换骨正此始也。是一而二,二而一也。又丹家所谓真意者,运化于武学,则为“拳意”。所谓“拳无拳,意无意, 无意之中是真意”。得其环中真意者,以意合力,内劲自生,招式随 手而化,皆以环形出,而无有穷尽未得拳者,则举手投足皆落于 后天的一招一式之中,不论张氏王氏,一落后天,即非内家。此又是 题外之话也。诀云:“太极双仪环法强。”故平运双环一式,中藏妙 法,实蕴内家武学之精华也。
第七式:掌运太极
谱曰:
掌运太极实中虚,阴阳显化此中迷。
无中生有显妙法,始知吾乃一太极。
上式平运双环的修持,正如古谱所云:“运气如九曲珠,无微不 至;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极柔软而后极坚刚,武学的修持渐 入化境。俗语出神入化而入化。则第七式“掌运太极”乃炼神之法 也。“掌运太极实中虚”者,实处就法,而虚处藏神,直言以掌运太极之式变化,修持至虚至灵之元神然此句武法上另有含意,可参“虚 实诀”以证之。“阴阳运化此中迷”。整个太乙混元球的修持,为模拟 天地宇宙之运化。第一式的“顺天呈象”乃效法天地阴阳之运化,至 此式太极阐化者,取太极运化产生之意,乃取象于天地阴阳万物之阴阳变化。故此式的气机运转已渐错综而纷繁,然繁而不乱,天地 万物,阴阳一理,以阴阳而统其始终,双掌以太极阴阳之势穿插走 化法身渐而玲珑剔透矣。此句运于武途,可参“阴阳诀”。所谓迷者 自迷,悟者自悟也。“无中生有显妙法,始知吾乃一太极”,乃丹法中 “先天真吾”之修持法也。其中全以内景出之,非过来人不可语也。
附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会中,虚虚实实于行功。
练拳不谙虚实理,极费工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
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知,吞吐开合问刚柔。
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
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第八式:天人合一
谱曰:
天人合一妙法降,物吾双无把身藏。
如今身在虚无处,它日天久地也长。
天人合一乃道家“真空炼形”之法。动式为双手左右开张,如合 抱虚空,绕圈走转,吾身渐化。所谓“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然而真空不离妙有,于虚无渺茫之境而一灵独朗,中藏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之智慧神通也。 又,此式于道家专持乃布阵之法,其法别有天地,未可一语而概。“如今身在虚无处,它日天久地也长”,乃丹经中所云:能与虚空同体,固能与虚空同寿”之语也。《西游记》中有诗为证: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仞千景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第九式:借倒阴阳
谱曰:
错倒阴阳法玄密,有谁悟彻此中理。谁芸参破此中理,异日定为大罗仙。“错倒阴阳”之法乃道家教外别传,乃金门玄门之功也。由第五式“太极边球”至第八式“天人合一”,与太虚相合。然末一着者,丹 经所谓“打破虚空见真身”也。故此式外象则阴阳倒运,由简而繁, 纷纷而变;内则显混元微渺,无形之象,静里详参,细谙阴阳倒错之 变化,直至虚空粉碎,真吾形现,浊阴化尽,真元灵动,学人的武学、 才识、智慧都会有一个巨大地飞跃。内景真境,曾有真到此,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此真元之捷途,直入罗天之功也。
第十式:包罗万象
谱曰:
包罗万象法玄妙,阴阳变化此中参。阴阳产在虚无处,虚无处里见真如。“包罗万象”一式,为本功修持之巅顶,功行至此,已达形神俱 妙之境界。功法的外形撑天按地而运球,正气长存,至正至刚。正如 佛家所说:“天上地下,为吾独尊。”此功之持动静无碍,性命同证, 内景功中万物森罗,分明照见,虚无境地,功参造化,历尽阴阳玄机之变。广大智慧,真如性海,而证法圆通矣。
三、结束小语:
古之所谓修真者,乃以成就为目的,以修持为手段。用现代的 话说,就是通过修持的手段,达到重新认识自我,改造自我,重塑自我,以使自我福慧双修,身名俱泰。武当真宗丹脉秉老子三清之遗 教,倡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之宗风,圆融三教于一统,再造人天,功参造化,学者修持日久,真妙自可知,非可以言语道断者也。千载而下,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传统的修真国学仍然有其深远的影响,仍然为造福人类发挥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愿与我同道共勉。
大千世上法初传,乾坤道妙尽入环。
混元圣境法重开,法雨弥天万千重。
张蔚1994年金秋于珠海
八、太乙混元球武技释密
一、门户说隐
武当山古称太和山,武当派的功法,据说传自真武大帝,在很 早以前太和山上就有道人住庙修行了。当时,四方求道者众,而山上对道徒的第一课就是练武而非传道。很多求道的人,因受不了练功之苦或信心不足,半途而废。太和山就是通过这一规矩,洗去泥沙而淘出真金。此即“以武而挡天下之求道者”,为武当二字之原始本意也。武当山在历史上曾分有八十一个门派,即太乙、金觉、元 符、崩砂、玄阳、都天、武禅、云台、司空、影密、六全、全寂、朱游、密 鉴、元乐、大起、竹武、空凝、玄律再真、大冶、周元、金顶、玉桩、扣 鼎、司天、金霞、云晶、碧云、金定、金元、司明、真密、显羽、妙化、霄 冶、双龙、金龙、蟾密、法鉴、游龙、呈祖、六合等派系。太乙门约于宋 时出于玉虚宫。武林中,三教九流,品类繁杂,可分为正宗、大家、名 家、散流、末流、末入流等。
浏览4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