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武术教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中国武术教学的特点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参与武术教学活动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三项问题:第一项问题 是动作数量多,即不同风格的刀、枪、剑、棍、拳等,每一套都有数 十个动作;第二项问题是方向路线变化多,往返折叠,左旋右转, 路线复杂;第三项问题是每个动作包含多项因素,外有手眼身步 的规格,内有精气神意的配合。除上述三项问题外,动作之间的 前后衔接、连贯、节奏等都是学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几 方面的问题无疑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基于这些情况,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并重视直观形象的演示, 尽可能采取领做的方式,始终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学原则,激 励并督促学生反复习练,促使学生逐步掌握相应动作,为武术教 学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强调武术动作规格,彰显武术劲力和精神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对动作来往路线形成清晰的认识 后,教师应向学生提出动作要工整而准确的要求,反复向学生重 申动作要和规则相符合。绝大多数武术动作都是意在攻守,攻和 守都要采取清晰而确定的方法,都要保证劲力十足。当学生的拳 腿和招式达到劲力十足的要求,才能充分彰显出武术的攻防 特征。除此之外,教师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外形动作的 规格,并在此基础上把彰显武术的精神.尽最大努力达到形美、劲 道、质善三项要求,最终保证武术形神兼备的特征被充分彰显 出来。讲解示范和攻防动作充分结合在讲解示范时,教师务必要和攻防动作充分结合起来,由此 保证学生对动作用法形成正确认识、对攻防动作形成深刻理解,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观能动性,如此有助于 学生全面掌握动作的攻防含义,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攻防意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自身置于战斗氛围浓郁的场合 中,在遵循武术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彰显自身的斗志、所 做动作的攻防意向等。(二)中国武术教学的要求注重示范教学,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因为武术技术动作相对复杂,所以教师必须注重示范教学。具体来说,示范是指主体通过原本的“影像”和真实的方式将武术 技术动作传递给受体的过程。教师在示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 两方面:一方面,教师示范务必要达到规范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原 因在于达到规范性要求的示范能为受体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 象,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动力定型;另一方面,教 师示范要富有感染力,为此需要在武术技术动作的攻防意义和艺 术表现两个方面多下功夫。对于学习中国武术时间较短的学生 来说,富有感染力的动作能对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武术教学中,使得开展 和参与武术教学越来越便利,作为教师应当在直观性强的武术教 学中利用好各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形式达到多样性要求,由此 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当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后,对 信息的感知也会更加全面。对于参与武术教学的教师来说,不仅 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肢体的本体感觉来感知,还可以借助 心理念动和人机对话等多样化形式强化信息,由此提高自身形成 运动技能的实际效率。全面了解和认识各拳种的风格和特征中国武术的拳种和流派都很多,各个拳种的风格和特征有很 大不同,所以教师应当详细介绍拳种的风格和特征。一般来说, 所有拳种的风格和特征都会借助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动作反映出 来,如长拳的风格特点是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动迅静定、节奏鲜 明。拳种风格和特点的常见呈现方式是教师的组合和套路演练、 技术录像、光盘等。当学生全面掌握拳种技术和拳种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后,要高 度重视教学的精细环节,用心示范和讲解拥有独特特征和风格的 技术动作,并且督促学生重复练习,由此推动学生全面掌握技术 结构、动作过程、套路风格。强化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由于武术教学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因而教师必须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否则将不能严防教学事故的发生,教师应当在 课前、课中和课后进行安全检查和教育。安全教育是对学生的关怀,是素质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作为 武术教师,应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的身心安全 因素置于关键位置,要求和督促学生高质量完成准备活动与整理 活动,妥善安排学生的运动量,提前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与教学 器材,认真完成保护工作和帮助工作。需要补充的是,教师促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参与武术教学实践 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同样很重要,如果学生在身体素质不 达标的情况下盲目练习难度动作,则是不科学的。二、中国武术教学体系的发展综述(一)中国武术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武术教学经历了从弱到强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武术在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越来 越受重视,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已经发展成我国各级学校体 育教学必修内容之一,武术协会与不同种类的武术研究院相继成 立于很多高校。发展至今,中国武术教学正在由单一化课堂教学 朝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虽然中国武术教学获得了很多发展成果,但置身于社会急速 转型、社会各领域似乎呈现出“催熟”状态的社会语境中,中国武 术教学体系中存在很多项问题,具体如下。中国武术教学体系存在的表层发展问题(1)师资力量方面的问题,截至当前,武术师资力量并未满足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教 育目标,也未满足弘扬和传承中国武术的时代需求。就武术技术 来说,绝大部分武术教师只接受过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和培养, 了解并掌握的传统武术套路屈指可数,未能将武术内涵的传统文化内力呈现给参与武术教学的学生。就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来 说,武术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往往过度陈旧,开发和 创新新型教学方法的主观能动性不足。就武术教师培训机制来 说,培训机制缺失的问题存在已久,这不仅会使武术教师无法及 时更新教学观念和知识体系,还会增加武术教师适应持续变化的 教学需求的难度。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高校武术教学内容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节奏,占较大比例的 武术教学内容是竞技武术套路,传统武术套路所占比例极小。与 此同时,武术教师往往会忽视武术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没有把中 国武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贯穿在武术教学内容中。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内容存在缺陷和武术教材短缺且陈旧存 在很大关系。教材可以为武术教师制定教学内容提供依据,但截 至当前我国没有任何一本能体现现阶段武术教育要求的统编教 材。截至当前,制定出的很多规定给予了各个地区和各个学校编 写武术教材的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 操作层面依旧存在武术教材无法满足武术教学实际的现实问题。 在武术教学没有参照教材的情况下,武术教师选择并确定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竞技武术为主,自然无法把传统武术的攻防技击性和 文化属性彰显出来。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分析当前的武术教学方法会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单一、 老套、创新性不足、想象力不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不能实现武术教育终身武术的教育目标。武术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非是孤立的,革新教学方法 和教材研究、教学内容改良、师资力量强化都存在很大关联。当 武术教材和武术教学内容达到明确性要求且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要求符合后,教学方法改革才能做到有据可依且获得预期成效。 如果只改革教学方法,但教学内容未能紧跟时代发展节奏,则教 学依旧是失败的;教师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充 当着改革和创新武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与创造者,优秀武术教师 不只是能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当前的教学手段,也能基于已有的教 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大胆革新,最终创造出新型教学方 法、开发出最新的教学内容。但分析现阶段的武术教学实践活动 会发现,由于武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师资力量都有或多或少的问 题,所以改革武术教学方法获得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从整 体来说,改变武术教学现状的前提条件是在武术教育战略指导下 构建合理可行的教学体系。
浏览94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