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太极拳动作的每个名称都蕴含着极深的中国文化。本文从语言文化的角度探求太极拳真谛。汉语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代码,具有注重功能、内容、韵律,以及注重意会、以神统形的特点。太极拳则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贯彻意气运动、弹性运动、螺旋运动、调整虚实、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运动特点。它蕴含的东方传统文化哲理以及运动本身的健身作用深深吸引全世界人们的关注。就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而言,一般是根据动作的形象或动作的技击含义来命名的,多为2个字,名如其式,不但简练贴切,而且传神逼真,尽显中国语言文化的神韵。练习者一接触到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就立刻被它勾画出一片。意蕴盎然、惟妙惟肖的全息景观所吸引和感染,与此同时,也就获得更多的认同和理解。正是借助汉语对太极拳动作名称的表达,使太极拳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得到加强。单音节性是汉语的语素的特点之一,而且音节结构不很复杂。为了避免音素同音,双音素就占了绝对优势,于是四字格就成了中国人最喜欢使用的格式。通过对双音词的灵活组合,形成具有最佳节奏的词组形态。比如据统计显示:24式太极拳中4字格的动作名称占37.5%,3字格的动作名称占25%。而表1的统计数据显示,42式太极拳4字格的动作名称更是占高达62.1%的比例。根据汉语的语素特点,多用四个字的句子作为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句读简短,整齐和谐,灵活多变,表现力强。借助这种动态的节奏感,使动作形象的表达不仅清晰、极富感染性,而且简洁有力,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掌握。

































142式太极拳动作名称一览表
名称字数动作名称总计%
2字格起势、提手、云手、收势9.5
3字格左单鞭、撇身捶、捋挤势、开合手、右单鞭、肘底捶右分脚、左分脚、斜飞势、马步靠十字手26.1
4字格右揽雀尾、白鹤亮翅、搂膝拗步、如封似闭、转身推掌玉女穿梭、左右蹬脚、掩手肱捶、野马分鬃、独立打虎双峰贯耳、转身拍脚、进步栽捶、单鞭下势、金鸡独立退步穿掌、虚步压掌、独立上托、转身大捋、歇步擒打穿掌下势、上步七星、退步跨虎、转身摆莲、弯弓射虎左揽雀尾62.1
5字格进步搬拦捶2.3

太极拳的动作名称是一个全息的实体动作的观照物,运用尚 简的组织战略,通过组字的灵活,于整齐中含铿锵,于参差中含自然,显出其简约为美的精神。刘勰心雕物也指出:“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太极拳的动作名称虽然只是短短四或五个字,然而其中的大部分却每个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双峰贯耳等等,都具有SVO (主动宾)结构。太极拳动作名称中的每一个字就如同一个个螺丝钉,被固定在特定位置上,形成节奏匀称、辞意对应的句子。虽然字简,但反映的意境或精神很深。“意真则简,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简约是最高的一种境界。像海底针、高探马、闪通臂以及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等等动作名称从中看不见具体的太极拳动作,它只是通过简练的三四个字的启 示,让人在练习中渐进体会各个动作的“言外之意”。太极拳动作名称的这种启示作用,类似于中国画,总是在恰当的地方留出一定空间给人以想象,从而也就具备更多的语言艺术。汉语在太极拳的动作名称是具有启示性,这和中国戏曲的“实景清而空景现”、中国绘画的“遗形似而尚骨气”一样,它们在传统文化上是一脉相承的。汉语是一种“骈体模糊型”的语言,它讲求句法的对应。 “句法则如或排对,或四字,或四六之类是也”。太极名家陈鑫的炊极拳经谱》一文,全部用四字格所做。其他太极拳谚,如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等等,也多用遵循了对应的句法。句法的平行对应不仅使文句意义互相映射,互为补充,而且使结构关系互为对比,交相印证。而太极拳动作也讲求对应、对称,包括单个动作间的对称和组合动作间的对称,体现对称协调、圆满灵活的特点。单个技术动作以身体中轴为对称轴,要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悬顶正容”“尾闾正中”,并且有“开与合”柔与刚”虚与实” 慢与快”的对应,表现上下、里外、进退等的对立统一。与此同时除了单个技术动作所具有的以身体中轴为对称轴,太极拳的对称显露于整个套路形式的运动中。在一些套路中,玉女穿梭、搂膝拗步、野马分鬃、揽雀尾等动作都是左右对称的。汉语句法的对应和太极拳动作的对应,都是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一种外化形式。“一阴一阳谓之道”不有两,则无一”的朴素辩证思想在太极拳论中体现为“阴阳相机,方为懂劲”,“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而“阴阳之学”反映在汉语中,则是 如:心雕妙中所说“造物赋神,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以句法的结构对应为基本形态。这正表明了中华民族思维结构“偶意”的独特特征
































2各式太极拳套路对称动作统计一览表
套路名称对称动作占比例(%)
陈式太极拳竞赛套路56式)左右金刚捣碓、左右六封四闭、左右掩手肱捶左右连珠炮、左右单鞭、左右云手、左右野马分鬃、左右金鸡独立29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左右揽雀尾、左右单鞭、左右搂膝拗步、左右野马分鬃、左右下势、左右分脚、左右海底针、左右高探马、左右迎面掌、左右闪通背44
孙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揽扎衣、左右单鞭、左右云手、左右分脚29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2式)左右单鞭、左右分脚、左右揽雀尾、左右蹬脚左右金鸡独立、左右搂膝拗步29

汉语行文讲求文句的气。我国语文学传统把“气”看做文句的建构。气需因声以求,即以抑扬顿挫之声来助长文句的气。刘大施《论文偶漉中说:“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故音节为神气之迹。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意气运动,对气的重视以及论述之多就更不用多说了,它讲求“以心运气,以气运身”,一举一动均要用意不用力,先意到而后形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神宜鼓荡,气宜内敛”。汉语、太极拳对气的强调和中国古代哲学的自然观是分不开的。中国的自然观认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并且,它强调气的连续性质态认为“气化流行,生生不息”。这种思想表现在汉语文句中,就是“文气”,如:心雕处所说“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是与情理一致的疾徐有致的语句组织精神;表现在太极拳中,就是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通过螺旋缠丝动作表现动作的“节节贯穿”以及“周身俱要轻灵”,以促使身体内外部的和谐,达到健身的目的。太极拳的动作名称具有一种“句法齐整”的美感,形象而贴切地传达了动作的神韵。“尤其在表示动作和事物的关系上,乎全赖意会,不靠言传"乍看上去,动作名称和具体动作做法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这不像现代西方体育,一看动作 名,如空中传球、正脚背射门、高杠仰卧屈伸上、托举两周半跳等,大体就知道具体动作怎样做。这是对“形而下者”器”的具体表述:通过对事物的观察,用各种词语对之作出表述,使之精确化。汉语表达的动作名称,多是从整体来把握一个动作内在的神韵,突出的是一种意境,达到由形到意的转变。钱博基曾指出:“我国文章尤有不同于欧美者,盖欧美重形式而我国文章重精神也。”中国传统体育的动作名称具有一种隐喻的,带有文学色彩的风格,这种风格在西方往往被称为是诗的风格。“表现出内在含蓄的趣味和神韵……全凭审美主体的感性体验与心灵领悟”。通过中文独有的句法结构,注重对“形而上”的“道”的表述,太极拳的动作的气韵、寓意表达都生动起来。人们从这种生机盎然的场效应中把握动作的形象,完成“意合”的理解过程。

浏览55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