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言:千能万能,一能百能,一能无不能,乃至全能,超极则无量能。敢问谁有此能?惟“字”当之无愧焉。
这几句乃是出于老子有无相生,只要有一即有一能,一能积之 以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而全能一能无不能,能之极则无量能矣。并提问谁有此能?只有“字”能担当此重任焉紧接着说先有能量,是有能之能,由一能开始,到十百千万能。 一能无不能,由一能无不能到全能而至无量能。
这是有无之变化。得于一,一化十百千万,全能无不能,由有量 化无量,说明由无到有,由有还无。又说扩之内外,散诸空间,无边无际,何曾有量?尘凡有物,动植飞潜,都是以字而名,各有所施,各显其能。
紧接着说无量之大,凡是凡尘俗中万物,不论树木花草,鸟兽鱼虫,全是用字得名,都有它的本能临时致用,各显其能。再用道之始加以解释,说其来也先之,其已来如之。无论什么物初来,其形先之,既然建成形,则必以字名其名。字的功能是随物而应。又说人之来也,先有其形,后有其姓,以人及万物之多姓之名,“字”应多功能,岂有量耶哉。
第二段原文曰:无量能,为何无量,远大生无量,近在中土,远在西地,凡尘万物如恒河之沙,皆以字名其名。不分地区,不分人种,到处有字,无字则无以名其名,所以说“字”是无量功能。
这段是说无量能是怎样形成的,是由远大没远没近散在各地, 世界上最繁多的物和人,都是用字而得名,因此不管哪地方哪种族,都是各有其字,可称到处有,无处不有。否则人无姓,物无名矣。所以说字是无量功能。第三段原文说:功能有理,顺理成章,乃文也。依法而定,从法而得艺,乃武也。理是功能之本,法是功能之基。理法冥冥潜在,令人难测。如何有理有法,必须身体力行,生之于心,发之于手。手是万能手.动动静静每先用手.用之不息,用之不休 写字更要用手, 动静有字,呼吸有声,均出于手,形于字。
这一段就是说功能出于“理法”二字。有理法才能顺理成章,文 章则是文道,照法学艺练武则是武道。这些理和法看不见,无影无形,必须以身体验,才知道理是功能之本,法是功能之基。怎样力行呢?必须生之于心,发之于手,手是万能手,一举一动都必用手,事事用手,不休不息,每动必有字,甚至呼吸声中也有字,字字句句说明字的功能。
第四段原文曰:字的功能有阴有阳,有刚有柔,亦刚亦柔。画划由点出,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而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众之根,见用于神,藏用于人。忽起忽落,行之一气,动则有作,静则无为,有则到处有,不用立即无。中土有,西地也有,中土之字点划合用;西地之字一丝单行。中土之字如机织有经有纬,有横有竖;西地之字如蚕吐丝,缠缠绕绕。人种不 同,字亦各异。有刀形者,有带形者,有如山脉,有如水纹,等等不一。机发即动,异曲同工。中西不改,千古依然。中西之字分在使具, 中用毛锥,西用铁笔。毛锥出方,铁笔出圆。方偏于柔,柔极反刚,亦刚亦柔;铁笔偏刚,刚中有柔,或刚或柔。中土之字尚规矩,应先必 先,应后必后,西地之字信手拈来,不急不徐。毛锥之力发于手腕, 铁毛之力出于手指。中土之字繁琐难工,西地之字简而易行。无论中西,有字都能成拳,不能因地偏废。天之所赋,人人所有,岂可岐视。玄玄子记述。
这一段寓意甚深,涉及很多问题,首先提出字的功能具有的性 质,取法于太朴一散而立法,说明一画的重要性,引伸到此法见用于精神,藏用于人。又说人的用法,人要写字必须有起有落,一气呵成。一动是道家有作,静是佛家的无为有,处处有,如不用立时就没有。在有无上又提出在中土和西地都有字,同时又说明中西字的写法,中西字的区别,各有各的写法和形成。说中土字是用点和画而成的,用机织经纬有横有竖作比喻,西地之字像蚕吐丝似的缠缠绕绕,人种不一样字也不一样,有像刀形,有像带状,有像山脉,有像水纹。各类人各类字种种不一。然而都是由机动而出功能,这是千古不能更改的。以下又提出因为用的工具不同,说明毛锥铁笔之不同,偏柔偏刚所得结果。最后指出中西字繁简及发力功能要领, 无论中西字都可以成拳,不能此地区的不同而偏废。这种功能天赋所给,人人全有,深言之,中土人能以字练拳,西地人也可以用字练拳(注:玄玄子系祖师道号)。
神剑门通灵修真秘语太乙神剑门首先讲“通”而后练功,也就是要修道者周身皆通, 才能接受内家功法。它与其他的修真不同,专以法天则地,知昼夜
衙代
两字法象
晓四时为主,以阴阳为本,乃修真之修真,成仙后之功法也。由简入手,不据经典,有八句诀秘如下:
你不要看《参同契》,也不要念《悟真篇》。
本身就是修真图,三起三落画得全。
上首下行阴自降,阳升顶上长红莲。
阴降脚下化白云,脚踏白云上九天。
有法有象,动静皆宜,此乃得道成仙后之功法,不是修炼阶段。
说明内家功乃仙法也。字拳乃仙传也。这炼中之练而非外操之练也,字拳二十四字诀即出于此。更明显地指出若不通灵,休想学得 字拳字拳何止二十四字,字字都能成拳,就在于是否通灵,如果真的通灵,字典上的字都可以成拳。不仅如此,凡是人类之字也可成拳。为证实这一问题,我将通灵法的修真图公诸于世。
武当字拳 | 拳里有字 | 字内藏拳 | 拳有内劲 |
劲发于手 | 手能写字 | 字字成拳 | 拳有多种 |
种有千万 | 万法归一 | 一点太朴 | 朴散有法 |
法起于点 | 点点划画 | 划有横竖 | 竖直横平 |
平正出柔 | 柔能化刚 | 刚极还柔 | 柔柔刚刚 |
刚必韧润 | 润而合缓 | 缓缓上升 | 升升降降 |
降阴生阳 | 阳施阴随 | 随手拈来 | 来去自如 |
如有若无 | 无反生有 | 有气有力 | 力由身发 |
发于手指 | 指手划脚 | 脚动身行 | 行云流水 |
水如漩涡 | 涡转不停 | 停是静思 | 思招想势 |
势所必至 | 至理固然 | 然后成章 | 章法既定 |
定能成文 | 文字玄妙 | 妙在内劲 | 劲即拳劲 |
劲发于身 | 身劲入字 | 字劲行拳 | 拳拳相生 |
生长无尽 | 尽其所能 | 能是无量 | 量天量地 |
地能承荷 | 荷载众生 | 生生不已 | 已到化境 |
境要内观 | 观其自在 | 在上用九 | 九还于一 |
一七三五 | 五衷思兴 | 兴之所及 | 及者机也 |
也能旋转 | 转化多变 | 变必有势 | 势发于拳 |
拳就是道 | 道通于神 | 神剑之门 | 门内武当 |
当其所当 | 当之无愧 | 愧对人类 | 类有良莠 |
莠则不纳 | 纳之尘俗 | 俗人说梦 | 懵懂无知 |
知者则智 | 智乃明明 | 明者易通 | 通其法术 |
术是武术 | 术数之道 | 道必修持 | 持之以恒 |
恒则深入 | 入要入渐 | 渐而循序 | 序列有时 |
时机自动 | 动则生力 | 力大无穷 | 穷理尽性 |
性功必用 | 用之则至 |
浏览88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