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天风剑十三势
1、举手请神。2、撕手分剑。3、独立瑶天。4、进步撩阴。5、 顺风旗。6、玉带横。7、回身劈。8、恨福来迟。9、青龙探爪。10、 苏秦背剑,凤凰回巢。11、野马奔。12、平横推剑。13、秦王绕柱, 回肘收剑。
附注:以上剑法系三十六剑之首一段,以下残缺,无法追写,希望前辈大师补正是幸。且此剑为短剑,长仅尺八寸,由地起将过膝 上,如孩童玩物之剑。然剑诀与普通剑之诀更不一样,此剑专凭手上功夫和内劲,剑以护身,诀能伤人,以点刺为主,身法忌直挺,工于屈曲之道,伸缩抻拔,每无定形,似不会又似甚精,没头没尾,一 团白光,剑不到而锋风先至,专取二目,刺喉斩头,乃武当内家一绝也。
余家传至今已十七代矣,仅六代先祖精于斯道,现在此技已绝,良可惜也。
说左撇和腿的练法
天地生万物,人亦一物,特有所赋,人有思维在右,运动在左。 右主神,左主力。左宜练大,右宜练小。大出长手,小出短手,大则显,小则隐。隐者,暗手也。左为迎手,右为看手,一手在前为正手, 后手为攘手。左手能出出击手,右手能出内功手。总的来说,练武在左,练文在右,左手系防攻手,右手乃凶煞手,左属动,右属静,煞手致命,不得已时用之,意在不轻易伤人,要重武德。所以,武当开门手是以敬字为先,三请三退,谦而让之。
武术技击讲左右逢源,故不拘泥于左右撇焉。左边得手就用左手,右边得手就用右手。双搂双分,亦可以左右互用。如水银洒地, 有空就入,有隙即乘,何有左右之分耶哉。
腿本天赋之在下,用时不宜太高,只能用提,而少用踢。提中有 点、踹、踏,有转、缩、蹦,高不过膝,下使钩盘,转胜于踢弹。腿是桩之根,岂可轻易放弃。腿和手肘全属四肢,可以互用,以足代手,以 膝代肘,以趾代指,各有专功。练时较手尤难,腿法要行其所行,知其所止。止则定,定则稳。步要含机而用,不明此,谓之妄动也。不 可不慎。至于蹦与跳,本属身法,以身带四肢,并非凭足而起也。内 家功法有雀跃,是以手、指、足、趾之爪力而用也。
以手代脚的功夫,是先练俯身就地蠕行,手指尖和足趾着地, 挺腰而曲行,曲屈进退,左右互用,练到一定程度,可以左右旁卧, 滚走不停,此第一步之功法也。
第二步是背着地,仰而蠕行,左右开肘,左右蹬脚,然后加练左 斜飞、右斜飞,出暗手左右连环掌,提身而起,随机加手。
练时要意到神随,以静中求动为主,不必专心求快,自然迅速 为妙。
此法虽属行之用四肢,然发于身心,练到通体皆灵,一动无不动,有意似无意,自然而然的自然发动方可。
武林前辈谓之“五腿六臂多面手”。过去江湖豪雄每多用此技于夜行中。它能穿水洞过门槛,令人不觉,其功法在轻灵巧快静之中。
夜行步
依据上节功法,深化到一定程度方可练夜行步。此法早已禁传,但因是内家特技,不能不为介绍。其功法如下:
一、 伏身。首先要练伏身,这段功夫很难,必须通体绵软,内劲 已达毫发,足趾爪尖能支撑全身方可行功。
行含吸、提、敛、聚、贴、粘、帖、靠,胸要挨地,双足要有蹬踹之 力,两手要有抓按之劲,一行四肢全伏,抻筋拔骨,起落有序,背脊如同有人提携,仿佛悬空而伏。
二、 左右跨步。此段功夫是在伏中而行动。前腿屈行,后腿直蹬,脚尖着地,但必须在一条线上活动,左右换用。谨记前足屈行时,必须全脚掌着地,后足直蹬要脚趾尖着地。一足前进用足踪,必须后脚印踩前脚印,一步顶一步,匍匐前进。先用右足时,左足则绕步右足前,谓之填步,循环互用,连锁不停,两手臂左右斜飞。
三、左右倒步。这段功夫较前两段功夫更难,全用手指和脚趾尖,脚踩倒行,以神功分辨方向。何谓神功?即两踝有眼,向左一步, 向右一步,一进一退,以后为前,步步后退,忽直忽曲,忽左忽右,形如群蛇过街,昂首而行,方为全功。
练此功者,开始往往站立不稳,有跌倒之危险。最好先练右边, 面南立时,在右边选一砖墙,右边贴墙一尺,顺墙先行划一条线,两脚前后同时踩在这条线上,如法开始行功为妙。
最后单练蹬步,以两踝贴地,收膝裹裆,如农夫犁地,踵土而行。功深者,进一步以胯蹬土,日久可练爬城,贴壁挂画,绿林中人多以此技用于夜行。
武当四门略释
武当内家是以艺分门,不提姓氏,不追年谱。列门如次:龙门, 天罡门,清虚门,太乙门等。
龙门主道,天罡主剑,清虚主手,太乙主字,以字为诀。传于民 间者,以清虚太乙为多。
一、清虚门
此门虽然练剑,但偏重徒手。它的原理是不假器械间接之力, 而用手直接之力。显示出此门讲究内功之深奥,异于别门。一般认 为徒手应敌似乎奇怪,每多不信,因此学者甚少,成功者更寡。然而 它的威力在武林中不容忽视。过去绿林中云:“宁对刀枪剑戟,不碰赤手空拳。”
刀枪剑戟有形有招,赤手空拳无影无形。器械讲的是技法精 妙,徒手讲的是内功神通内重吐纳,外重浮沉。
前手方出,后手紧随,手不离手。有明中暗,有暗中明,讲神速, 要利落。伸手不见手,一见四面八方都是手。手代刀枪,内含刚柔, 柔时如绵,刚则似铁,掌指兼施。用法为点、截、杀、戮,赤手红如滴 血,空拳好似雷震,力在方外,气在寰中,出于丈尺寸分毫。
身法似流水,一如风涛之浮舟,忽东忽西,忽前忽后,忽正忽斜,不独无形而且无声。你来我也来,你去我也去,不讲伤人,专求取命。每一操械,也照此行。此乃四门中之最神秘者也。
二、太乙门
此门以字为诀,外练字拳,内炼神剑。剑用短剑(尺八寸),以掌指为剑诀,剑专护身,掌指克敌,视之非拳,似剑非拳,不尚远取,贴身而用,剑是走光,掌是弄风,内炼能修道斩魔,外练克敌除奸。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其实是在有无之间。内炼老子“有无相生”,外练老子“难易相成”。内不修不得,外不练不成。此乃四门中之奇异功能也。
释真
修道主要是求真一。但是,每多知者,而少得者,其原因是不得其法耶。
规矩者,方圆之极则也;天地者,规矩之远行也;道者,知有规矩而不知乾旋坤转之义也。天地缚人以法,人则役法于蒙,虽能法天则地,然而终难得其理。所以是有斯法而不能了斯法,反为法所障,以至真一不明。真一明,其障不在,而道可从心,障自远矣。
道者未尝不用法,无法则与世无痕。障无法则道生,障从道退, 而后参乾旋坤转之义,则真一自得矣。
真一如何养?必须远尘。人受物蔽,必与尘交,人为物使,其心必劳,心劳刻划而自毁。虽然损之又损,终究难快其心。如果随物蔽,随尘交,则心不劳,心不劳则进道矣。
道乃人人之所有,真一则人人所未有。贵乎思,思则真一生。真 一生,则心安理得,得德成道矣。
此法精微,古今莫测,不得其门欲入此门,必须脱俗。愚人与俗同途,愚不昧,则智生,俗不泥,则心清。故至人不能不达,不能不明,达能变,明必知化。受事无形,治形无迹,则心淡若无,到此境界,愚去智生,俗除清至,真一乃真,道德方兴,凡圣立分,其仙,人乎。
法关释道,有作法天则地,无为清心超脱,是佛典是道经,望智者深思焉。
抄本太极拳内操功法
吾家藏抄本《太极拳辑要》四卷,几经沧桑,仅剩残篇断简,每每忆及,令人痛心,善本未传,愧对后人。因此按照所得要领列目追写,以供同道。
太极拳虽出于后人所创,但其源于武当十三势,开始尚能遵守三丰遗教,降至近代群贤辈出,传播日广,各有见地,各说各理。加之年代久远,越传越谬,殆失武当真面目,重套路轻内操,以至舍本 求末。现在追写功法,可能与一般不同,希望阅者详参,万勿鱼目混珠,而误己误人。谨陈忠言,以表愚诚焉。
―、周身大用篇
太极拳法妙无穷,捆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前站,回身得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留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挥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进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捋揽肘下使,如锁似闭护正中。
十字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制成。
肘底看锤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反走搬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穿攻。 撇身锤打闪化势,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擒拿法,云手三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下刺,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脚腹上钻,进步栽锤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睛一右蹬脚上软肋踹,左右披手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着法灵。 左蹬脚踹右蹬式,回身蹬脚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腕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站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不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锤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势,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法,弯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势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轻气圆神要凝。
附言:此篇内劲原本出于字拳,故列入内家。
二、十三势操手要诀
逢手遇捆没有盘,沾粘不离得着难. 闭搠要上采例法,二把得势急无缓。 按定四隅正方变,触手即粘先上先。 推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到脚跟前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浏览4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