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离楷,楷不离行。由渐而入,草不离行。行不离草, 以笔化形。行书是楷书的半动,草书是行书的全动。半动是亦似亦非,全动是似是而非。行书行笔简而速,章书行笔繁而退。应速必速,应迟必迟,不可犹豫。行练于先,草习于后。繁自简出,不许超越。笔墨之变有一定的时机,遇机必动,总要乘机而行。偏工(单练) 之徒不体斯意,往往失机。

为了适时每多单练草书,既不由楷更不知行。一幅中堂一幅楹联,就成(自封)名家。取悦于乡愿,只求障人眼目,其实一无是处。 虽似流利但无抑扬顿挫。横冲直撞,胡乱缠绕。一如上古之结绳,又好似檐下之枯藤。滥而无味,毫无古人之韵。无所取焉。

三、 什么叫分隶?怎样写分隶?

书法由楷书到行草已经放到极端,无可再放,再放则字毁矣。 因此由放而收,收符三时之规律。此擒纵之道也。擒纵必须有法,因之隶书出焉。什么叫隶?隶者属也,是属于楷而为用,故名之曰隶 书。谈隶必须先谈分书。分隶是由楷分出,但未全分,还没失楷之作 用,仅变楷的十分之八分。因之叫八分,简称谓之分书。其实隶与分,是一而二,二而一也。形稍有别,神气则一。分瘦隶粗,瘦而长, 粗而短。分立隶卧是其区别。分立而轻,轻而松,隶卧而重,重而结。楷行草出于帖,分与隶出于碑。虽然如此,终归于楷。两者用笔异于楷,都用逆锋,要奇正中,还要正中奇。分多向背,隶少双重。分如猿行翘手翘脚。隶如虎卧,通体皆横。写分是正中侧,写隶是侧中正。顺逆略有不同,但逆多而顺少,不可不知。分书和隶书的规律比较严谨,务必一步一趋地写,否则容易走向拘板。拘失去分书轻灵之意;板则丢掉隶书重实之理。必要收放适宜,一般多在划之首尾注意,而不知在字体全形上下功夫。须知字的好坏固属基于一 划,分书隶书则不然。必须行笔求理,成字窥其全形。如是才能上下有法,左右有致。不然非散即结,失去大方。欲去此病要读帖、读好帖,看墨迹、看真墨迹。方知余言之不谬也。

四、什么叫篆书?怎样写篆书?

篆者转也。重形象而象形,一如虫爬,屈曲蠕动;或如鸟兽之态,用圆不使方。名之为篆书,篆书离不了转。环续点接,转转接接断断续续复归于点,相因而行。有时须全全而华,有时须缺缺而巧。华不入俗,巧而要古,内具金石之理,外得金石之韵,笔如刀锋, 纸如铜铁。下笔好似有声,字显好似突出。一如断碣残石,又像陈列钟鼎。小篆笔均字美,钟鼎墨涩字古。小篆要上下取直,钟鼎要左右横跌。有时如铁线,有时如熔铸。法寓于形,勿拘勿泥。视之似难, 其实甚易。雕虫末技半由学得半由天成(天者,天才也)。六书中楷、 行、草、分隶重学力,而篆书多出天才,聪明颖智之士得之最易。因篆书之情趣妙合天真也。

五、 什么叫飞白?怎样写飞白?六书畅行于古今,上下千百年而不断。惟飞白不传久矣。今据所知概述如次:飞白早倡于晋唐,它的风格不次于其它书法。失传原因每多不晓。其实飞白失传是世风变迁所致。据云是书家见匠人粉刷墙壁会 通而兴。其妙处是以刷代笔,尽使转执用之法,别具一格。谈飞白者,只知飞白之飞白,而不知它是蕴藏六法之长。飞白之奇不是仅在丝外之处,而是在于包括六书之处。在纸上忽隐忽显,合乎字之白多黑少之理。故列入六书而称飞白。写飞白要懂得改善工具匠人用刷即如士人用笔,在墙壁上的婉转,也就像在纸上的自如。一经体验刷的多变,每每胜于用笔。刷平而扁,它的性能本身具有折、叠、扫、描之能。毛笔紧而圆,其情不出笔之本能,而出自在人使,因此刷胜笔一筹。士人远匠,每多鄙视,因此传人很少,日久淹没失传。

刷非普通之刷,必须炮制成熟乃能应用。否则只能刷,不能写 (制刷之法今已无传)。

飞白虽列于六书之尾,但其法超过六书之首。飞白兼楷书之正,行书之揭,隶书之折,篆书之转,可称会数法归于一途,所以欲精于飞白必须先懂得六书。先熟于其它书法,打下基础,飞白自然应刃而解矣。反之只通其一,知楷不知行,知行不能草,知隶不知 篆,单工于此者实难语焉。扁笔板刷用法不同,笔可正用,亦可旁拨。刷则倒而指之,逆而转之,点划成云卷,一点虽小而多变,一划虽直而藏曲。圆则帖意,方有碑味。宁野勿俗,宁怪勿苟。绝非江湖 上所写的字里藏花花里有字,要坚持士气,勿走邪道,飞白乃精。

六、 选帖

帖是学写的榜样,古今名家也离不了帖。书谱有云:

原文)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 羲之云顷寻诸名帖,钟张信为绝论,余不足观。

【注释】这几句话,说的很重要而恳切,我们务要尊重而实践。 但是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各有各的嗜好。因之选帖要加慎重,不要主观。

今选数种,略供参考,可能不够标准,更难达到每个人的理想, 望读者谅之。

一、 楷书

1、 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弩拔多力,堪称楷范。

2、 黄庭坚的幽兰赋,平正圆混。

3、 苏东坡的醉翁亭记,外括多姿,足资借镜。

4、 米芾的方圆庵记,神奇,庄重,颇堪摹拟。

二、 行书

1、 苏东坡的翰札,流利俊秀。

2、 米南宫的篇章,严正大方。

3、 刘石庵的杂记帖,奇而有法。

三、 行书、草书(行每兼草,故并列)旁通

1、 王羲之的十七帖。

2、 颜真卿的争座位。

3、 米芾临王十七帖。

4、 智永千字文。

5、 张旭的七言四首(大草)涵养。

四、 分书、隶书

1、 石门颂。

2、 张迁碑。

五、 篆书

1、 大小篆。

2、 泰山碑。

3、 石鼓文。

4、 散氏盘铭。

六、飞白。久已失传,无帖可选。仅存有唐尉迟敬德墓志刻,尚不知淹没在何处。

书谱所论各节,是书法的原则,是写字的基本理论。不仅阐明 六书的具体实践,而且评述六书互相变幻的关系。

楷书平正,行草险绝。分隶刻也,篆书雕也。飞白兼而有之。必 须专精一体,然后再求众工。如专精于楷,乃能由楷旁通二篆,俯贯 八分。包括篇章,涵蕴飞白。此之谓先专精而后兼善也。楷书有骨、 有肉、有血、有气、有神、有力。尤须俱备不可缺一。无骨则无力,无肉则无神,无血则无气。分隶偏于力,行草偏于气。篆书偏于神,飞白兼而有之。说明楷能兼善,飞白更须兼善。兼善而后精。飞白扁笔有丝,用墨加油、转卷、折叠、钩抹、牵带,都是别具一 格。绝非任笔所之,散任无度。散者放也。此皆古人所留法中之法也。看之似乎容易,得之最难。千百年依然存在,其精微奥妙,可想而知。书谱是中国书画开山之宝,何必他求。大才能兼善,小智要专精。岂容狂妄之徒妄加厚薄也。

什么是画法?怎样作画?

(以山水为例)

字以记事,后天之务也。画以抒情,先天之物。记事是由有到有,抒情是以无作有。有者有法也,无者亦法也。所以画法是知无法之法,再由无法入于有法。无法是自然天地之造物,画乃法天则地造物以成形。形显则画出,因之说有法也可,说无法亦可。古今学者 为了实现无法,乃强名之曰法。所以有六法出焉。

南齐谢赫六法如次:

一曰气运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写形。四曰随类赋色。 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既定,习之日久,法中生法,遂有六要、六长出焉。

宋刘道醇六法如次:

1、气运兼力。2、格制俱老。3、变异合理。4、彩绘有泽。5、来去自然。6、师学舍短。

六长:1、粗鲁求笔。2、辟涩求才。3、细小求力。4、狂忘求理。5、 无墨求染。6、平画求长。7相沿日久,8病忌生焉。

宋郭若虚曰:三病皆系用笔。一曰板,板则腕弱笔痴。全亏取 与,状物平偏,不能圆浑。二曰刻,刻则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向画之际,妄生圭角。三曰结,结则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滞凝,气不流畅。此之谓三病。

元绕自然十二忌:

一忌布置迫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 五忌境无奇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便偻。十忌楼阁错杂。十一忌浓淡失宜。十二忌点染无法。 此之谓十二忌也。 以上是法和法中之法,法法俱备。但是不要

拘泥于法先求有法,次入无法。由无法中,还求有法。如是方能作画。自然中有法必有象,象者形象也。画山水既是显万物之形象也。山如人,树如衣,人着衣则美。地如家,滩如屋,有人有归宿。

浏览77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