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武术的主要内容,武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套路、基本功、内功和外功。套路是中国武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徒手进行的 拳术,还是器械武术,大多数功夫是建立在套路上的。武术套 路是指以众多的技击动作为素材,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规律 编排到一起,形成一套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攻防动作组合。不同 的流派和不同的拳术有着不同的攻防技巧比例,所使用的动 作编排规律也有很大不同,动静结合,刚与柔、虚与实的变化 多种多样。所采用的技击动作,如踢、打、摔、拿、击、刺等中的 每一种都是单一的素材。技击动作彼此结合的技术是套路的 基础,套路基于技击又高于技击,是宏观技法上的表现形式。武术中的套路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竞赛中也占有 非常大的比重。一个完整的套路由“起势”开始,到“收势”结 束,其中包括数十乃至近百个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有着自身的 属性,但由于单个技击动作在套路中的排序不同,使其各自发 挥的作用之间也有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使套路呈现出不同 的外在形式和技术特点。通常,依据武术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徒手和器 械;依据武术的训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双练、整体表演三种。武 术的派别和拳种很多,各个拳种的风格特色不一,其套路的特 征长短和刚柔也彼此不同,技术性和可看性也随之存在差异。 但主要运动内容都是攻击和防守,其编排讲究动静结合、刚柔 并济、虚实相宜,所有武术套路训练要求都是形神兼备、内外 兼修的。现代武术套路的编排有着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一个完整 的套路由开始的起势,中间若干个段,以及收尾时的收势组 成。段还可以叫做趟,它由一些动作组合按照特定的顺序结合 起来。组合由数个单一的动作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动作是组合、段,以及套路的最小单位。包括上肢和下肢 的动作,上肢的手型、手法、肘法,下肢的步型、步法、腿法,此 外还包括相对应的眼法和身法,虽然单个动作指的是某个特 定部分的活动,但在做动作时,并不是只有单一部位在僵硬的 活动,需要配合身体的其他部位同时活动,以保证动作的自然 和流畅,以及保持重心稳定和身体的平衡。组合中的动作数量没有限定,由组合中的动作数量可以 区分出高级或初级套路,越是高级的套路,其组合中的动作一般也就越多。每个组合的动作数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有些组合 中的动作数量多,而有些组合中的动作数量少,这就使得一个 完整套路变得复杂,难以完整记忆,学习这种套路时也会感到 比较困难。初级套路中各组合的动作数量一般更趋于相似,便 于练习时加深记忆,初学者掌握了初级套路,才能逐渐适应套 路中的规律,以后接触高级套路才会变得容易。 每种套路中的具体动作组合和单个动作都有着各自的形 态,正是由于这些不同的姿势才使得套路呈现出丰富的造型 变化,以及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形式。我国武术中的拳势形态有 许多趋向于模拟自然界现象和动植物的特征,其中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形态变化万千。动作的缓慢与迅疾,力量的轻巧与沉 实,以及各种身体姿势的造型也是不同。这在不同的拳法口诀 中都有生动的体现,比如动如涛,静如岳,缓如鹰,快如风,这 些口诀是对于动作和感受的说明和讲解。在武术套路中,动作的连贯性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武术深 受哲学思想的影响,尤其受《易经》影响最深,很讲究阴阳协 调,刚柔相济。这种哲学思想是我国早期的辩证主义哲学理论 的一种形式,武术很好地吸收了这一思想,将部分与整体、刚 与柔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单一的动作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 将所有动作协调一致,连贯并高度统一才能做到精、气、神的 和谐一致,以形成完整的套路并使其富于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单一动作之间的连贯性需要身体的各个部分充分合作,包括 手法、眼法、身法、腿法和步法,这一系列外在的动作还应与内 在的思想意识相一致,才能真正地做到形神兼备。通过武术套路的训练,人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锻炼,从 而提升人的灵敏素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身体协调能力和 耐力素质等。在长期的训练中,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力。体术是武术的基础,无论是徒手还是器械,习武者都要掌 握体术的相关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牢靠,就无法将套路进行 正常发挥运用。以长拳套路为例,包括的动作组合有跳跃、翻 滚和跌扑等。想打好一整套的长拳,就需要将其中包含的每一 个基本动作都做到位,由于各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各不相同,需 要逐个学习、掌握和巩固,然后再熟练地将动作连贯起来,这才能形成套路。习武是一个由简到繁、先打基础再进阶的过7一 程,不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就不可能将武术和套路练好而器械 的技击技术同理,基本体术的训练也同样是学习和掌握器械技术的前提。刀法的要诀是“单刀着手、双刀看走”,枪法的要 诀是“枪随身转”,棍法的要诀是“棍打一片”,从这些要诀中不 难看出,器械的技法是离不开体术基本功中的眼法、手法、身 法和步法的,器械与拳术只有做到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器械 的技术性才可能真正发挥出来。此外,内功和外功也是武术的重要内容。内功指的是气息 的调控,也可以认为是气功。而外功指的是身体能力的锻炼, 包括增强肌肉、骨骼和筋腱的强度等。锻炼内功需要通过在不同身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下调整 呼吸、运气、吐纳等训练内容来实现。中国武术的内功训练主 要受到《易经》和道家思想的影响,认为人体系统与自然界的 整个系统是相通的,讲究通过气使人体融入并与自然沟通,达 到相汇相溶、协调一致的境界。内功还分为动功与静功,动功 是指在练习武术时,通过调节气息来增强武术的施展效果。在 各流派中,太极拳就是重视动功的典型拳法。静功是在动功的 基础上加入了意念的概念,也就是在调节气息的同时增强意 念的能动性。实践证明,内功修炼确实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 用,对于性格与意识塑造也有着很大帮助。外功与其他体育项目中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 都有些相似。它比较有特点之处在于抗击打训练,用以增强身 体骨骼和肌肉强度。典型的训练有手部和头部的抗击打训练, 手断木板和头碎砖头是较常见的训练内容。武术中注重内功和外功的结合,进而达到精、气、神和力 的协调与统一。武术中的技击动作有踢、打、摔、拿、击、刺等, 打法有冲、撞、挤、靠、崩、挑、劈、砸等。将它们以不同的顺序和 规律结合到一起,可形成千变万化的套路。二、武术的分类,武术的类别是丰富而复杂的,可依据内容、形式、地域或 派别进行或详细或大略的分类。按照习武的用途可将武术分 为健身类和对抗类,其中健身类武术的种类众多,有各种针对 不同年龄段和身体状况的武术种类;也可按照拳法不同将武 术分为长拳和传统拳法,其中长拳是国家认证的搏击技术,共 包括十八种拳术,分别是长拳、少林拳、查拳、花拳、华拳、三皇 炮垂、绵拳、劈挂拳、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拦手拳、燕青拳、戳脚、弹腿、梅花拳、六合拳、岳氏连拳。传统拳法还包括内家 拳、南拳、象形拳和短拳等。内家拳的四种拳术分别是内家拳、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它们所运用的套路则更多,不同的拳 术对应使用的器械也是不同的,其套路结构和武术风格间的 差异也比较明显。武术按照使用器械的不同还可分出许多种 来,但器械的套路都是以对应的该种武术为基础的。器械中包 括各类刀、剑、棍、枪、鞭、锤等,这些不同的器械还可以分为短 器械、长器械、双器械和软器械等。训练中,不同的器械应采用 相对应的技术技巧和训练方式。中国武术本就是民间文化,它来自于民间又发展在民间,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人们在习练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自己的拳术和套路。作为健身和业余爱好,场地和器 械的选择空间比较大,练习的场地可以是自己家中,也可以是 广场、公园,只要不打扰其他人就可以。如果没有专门的器械, 也可以采用任何外形相似的物件代替。训练中,习武者可自行 创造套路和拳法,这样既能够增加武术的趣味性,还可发展提 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浏览4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