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就拳学体 系的试力功的类别真析,以心法精论如下。其一,为大成拳一般泛指的试力功法,均为整体试力。如:勾挫试力、平行试力、拨水试力、 神龟出水试力等,共24个整体试力功法,其特点为包括人体整体运动的各种不同肩架结构动作的试力,是全面的试力法训练,体认试力功的基础, 也是试力功法的主要部分和功法重点(《大成拳 学》书中有详述,具体内容在此从略其二,大成拳除试力功法(整体试力)以外的各功法中所含的慢动功法类型的训练形式,亦属于试力功的练用范畴的功法形式之内,其特点 和功理作用的原则与其它试力功的功法要领、要 求均相同,只是内容与功用、形式和动作、肩架结构不同而已,如大成拳的磨擦步功法、操拳功法慢 动训练及初练推手功时的慢动功、推手功法的单、 双手推手个人单练和两人对练的打轮(划围)等, 初练时慢动训练均属各功法的慢动功,亦是该功法的试力功法。其三,大成拳单推手、双推手等推手功法,又 名为“双人试力”,故大成拳宗师王梦斋先生和老 一辈门人均将推手功法列为试力功法范畴,所以有双人试力说,所谓“单人试力”是指整体试力功 法中的个人单练的试力功,是“无接触试力”而推 手功法为双人互相接触的“有接触试力”,亦称“接 点试力”,故双人试力功(推手功法)应在个人单 练的单操试力功达到一定水准之后,再将所体悟 的试力内含、内容、功理掌握的“东西”,用于双 人接触的练用当中(推手),在双方的慢动接触 练、用中,进一步体认试力功法的要领、法则、理 念、功用,以求由“力”的试到“力”的用的功法过渡,即由试力到发(运用)力的拳学练用,体认的过渡过程,这是功法训练的需要,也是功法 应用的需要和拳学试力与试力至发力的达功求高效的必然过程。其四、为局部试力。局部试力多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进行,是以身体的某局部(如手臂、上身、 腿脚等)进行分解试力的单独训练的慢动功,如内云手试力在初练时,多在手臂动作上先选一侧进行训练,或先练下肢动作,然后在组合做全身的整体配合训练,另外局部试力也有单练手臂而不练下肢之时,或单练一局部不做整体训练,亦称为“分段试力”,其目的是练习肢体部分的试力和局部动作功用而设,因为实战中有时会出现动、静互 为的情况,在拳学应用的实战中不一定全身都要动,也有一局部动另一局部不动的功用,故因用而备。所以局部试力,亦为试力功法的另一种类型。其五,大成拳功法中还有微动试力之说,只是知者甚罕,这主要由于当年王荽斋宗师传此功时,弟子中出现在实际练用中有误、偏的现象之故,而后得授此功者渐少而至。微动试力是在站练桩功收功之前可以用极短时间体认、训练的一种功法形式,是训练“短劲”劲力的试力功,其是在整体桩功肩架不动的桩功静止状态条件下,身体的某一局部在意念诱导下进行很慢、很小的细微动作训练形式,其功用多在体认身体某局部的拳劲,是在极小范围的微动下的一种力能功用的试力功,当然此功必须在达到一定较高拳学境界时 (如肌柔如水,亦可肌坚如钢。)的条件下方可练用有效,此功是“大成拳功用注是九、十、十一、十 二的十效”中静力放人的深层功法的基础功,是多在看似不动时能放扔对方击来者之用的拳学高效应用的一个拳学深功效能的一种实力体现。但在习者不达条件、未练到一定层次水平时是练不出功效的,故习者不达一定境界时,强求大成拳任何功法、效用或未达练用层次水平前强加任何功法训练时,均不能练出功效。所以当年因多人不达条件,因不解其要争练高功,反造成于功不利,故有人练数十年,至今也未得其要,反落庸手之列的事例,主要是因条件不备和其功练用时要领、要求、 范围和具体练用的心法不知所至,故后王芳斋宗师是选人而授,故得者渐罕、而知者亦鲜,后有多人因对此一知半解,在站桩功时叫弟子有意微动身体某部,以求缓解局部酸痛,而调节站桩时的肩架,殊不知此“法”非是微动试力,更不知微动试 力在练时有八则之规,无真传者如何能得,此功哪能胡编乱识,而有人在教站桩时故意违反站桩功的静功原则,将身体某局部的小动,当成有意调整该处酸痛解决不适的一种活动关节的动作, 而允许站桩练功时用此法来调整,此实是大错特错之为,王荽斋宗师明确指出“练桩功时是以形体的静为主,外形不动而内动,身不动而神意动。” 的功法原则。因为站桩如出现酸痛、累感是站桩的时间极限到了,是应收功了,因此应每到极限之前要收功,由于长年每天练桩功是在静止不动的条件下逐渐增加时间,以求能一次站桩达2至3小时, 这是渐进增加桩时的功夫到了必能达的效果,故 正法为桩至一定时间是求一定功效之基,又怎能误将桩法的静功加上一会一动来练呢!所以如此 练者无一有功力深厚之人,这是对桩功要则认识出弊、误所致,故本人在此不得不从拳学要义原则的角度指出其误,从而进行提醒以纠偏、差。
其六,大成拳的健舞功法在长辈中多将其列为入试功力的范畴之内,健舞是大成拳的高级形式的功法,练的人有数,而好的更少。其因并非难解,王荽斋宗师在《大成拳论》中明确写到“试力功为最难的一步工作”,这是因为由试力而得发, 试即是发的道理所在,试力是发力的训练,而发力是试力的应用,两功无区别,而是练用关系,形成 一体,更因试力复杂而难达高境,健舞功法是以试力为基础,再以步法、发力、操拳、踵步、各功的有机参人融为一体,得心应手的综合性功法类型, 固有比体认、参悟、试力功更难的事实,这首先是 条件不备者不能得其髓、不能练其功,亦不能瞎来乱练,有人把一些功法动作乱练一气而大成拳应具的内涵和韵味全失,更无深厚、潇洒贯通一气的内在高层质感,就像没练过大成拳的一样,瞎比划一气还拍了光盘、录像。一次我与几个王爹斋宗师弟子等前辈在某人家里看到一个有健舞的录像, 大家笑得眼泪都出来了,真是不堪一看,前辈们说 “这是什么健舞?我们见过王荽斋宗师的健舞,哪有这样的东西?简真是给王荽斋的拳学丢脸!振 威,以后你也拍个健舞光盘叫他们看看什么是健舞! ”其实本人的健舞80年代初就拍了,只是不想叫某些市上卖光盘的诸人受到影响而已,所以一直没出版,因为人家是指教拳为生的。孔子曰: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人不以拳学为业,又何必叫人尽知呢?当然在教授中对于已达 到一定境界的人,本人对健舞功亦尽力传授,为其示范全貌,这也是传授的义务和责任。故授与未达 一定水平人超出其能练某功的限度时,强传某功, 不但其不能参练有成,反会导至因练而影响研求之效,这是害人之为,故本人从不强传未到练功条件者不应练的功法,这也是武德要求的要义原则, 所以本人一直遵从王梦斋宗师有关传人方面的训旨,以从不违则为准。
另,在大成拳发力功法中,亦应从心法上有各功类型的区分与析解,方能适其练用之则。其一,按发力的形式分有整体发力,局部发力、微动发力、定位发力、动位发力各功之分;其二,按发力的动作速度分有慢动发力、短促发力,亦有快发力(爆发力),包括惊爆发力、弹抖发力、惊抖发力、震争发力等;其三,按发力威力的不同类型的特点分,还包括惰性发力、撞冲发力、二争发力等功法分类;其四,按发力动作的运动形式特点和功用不同分,亦包括伸屈发力、循环发力、螺旋发力、扭转发力等四种大类的功法练用形式的分类。另外,还有反向发力、交叉发力、分段发力和长短劲变形发力等发力功法的不同类别。(大成拳各功均有细则分类及各功法详述,后文有解。)总之,从上述的心法之析中可对大成拳功法有一个概括的解析,以说明功法的分类,而练用选功当以个人对功法的合理适求而选,适度而练,以增对此的认知、深解,进而在研求拳学中少出偏、 误为目的,更以此认知对研拳功效的提高、速进有助益为其原则,故心法之学在拳学功理心法析解、 深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关上述文中的功法要则及练用程序,后文有详述。其它功法分类的各种类型在《大成拳学》第一部中有详述,在此从略。)
浏览36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