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文化最主要体现在制度上面,故又称制度层,是介于表层文化与深层 文化中间的一个特殊层面。社团组织的制度能够起到约束和规范社团的作用。 对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团的发展过程中,其活动 的依据就是社团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社团根本无法展开 各种活动,社团的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清末民初武术社团的制度建设最主 要体现在各个社团的组织章程中,主要包括一般制度和特殊制度。组织章程是 社团总的制度,在组织章程的统领下,社团逐步再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以 便更好地管理社团,使社团更好地发展。

(一)一般制度的建设

一般制度主要是指社团制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 各种责任制度。本文以北京体育研究社为例,对当时社团的一般制度进行介 绍。北京体育研究社章程中对该社的一般制度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包括社 务管理制度、社员和职员管理制度、开设分社的规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

社务管理制度规定该社的事务分属研究部、编译部、交际部、会计部、交牍 部和庶务部管理,并且详细明确各个部的管理事项,如研究部主要调查体育状 况;编译部编译各种体育图书;交际部掌该社一切交际事宜;会计部掌该社经费 及一切支出收入;交牍部掌该社往来文件及编辑社务,统计保存各种表簿;庶务 部经理该社庶务,保管图书器械及出版发行各事项。

社员和职员管理制度对该社会员入会的基本条件、入会手续、会员的义务 及请假手续及处罚等事项作了规定,如会员必须身体完健、品行端正,年满十六 岁,经社员二人以上之介绍方可以入社;社员入社时应填具志愿书并缴纳社费; 凡社员均有辅助本社提倡体育之义务;社员遇有特别事故,得自行申请出社;凡 会员在外有损害本社名誉之行为或受刑事处分者,应令其退社。此外还对职员 进行了设置,规定该社社长一人,副社长一人,基金监二人,评议员十五人,干事 员若干人,设定了不同职位职员的职务及职员的选举方式。

开设分社的规章制度中规定:本社为谋社务发展起见,得于适宜地点设立 分社。分设章程另行规定。分设事务由本社委托经理员经理。①教学管理制度 在北京体育学校简章中详细描述,主要是对学科设置(学科和术科具体项目)学生名额及惩罚,入学学生的资格审查,学期及修业日等方面的规定。

诸如此类的规定在其他各社团的章程中都可以看到,说明了这一时期的武 术社团对社团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

(二)特殊制度的建设

特殊制度主要是指非程序化制度,它与一般制度相比,更能反映一个社团 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优秀社团文化的创造,必然会有多种多样的特殊制度 的建设。清末民初的社团发展独具一格,各具文化特色,是与社团特殊制度的 建立分不开的。不管是组织规模大如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的社团,还是小 规模的社团,都有各具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

如:精武体育会为会员创设的十条行为规范“(精武式之人物:三育训练、 文武均能;(2)精武式之人格:公正廉明、尊人守己;(3)精武式之风度:诚实坦 白、博爱平等;(4)精武式之言行:坐言其行、证以事实;(5)精武式之信守:一言 一诺、重于定约;(6)精武式之守时:约会守时、不求原谅;(7)精武式之正义:尊 重正义、不讲私情;(8)精武式之服务:非以役人,乃役与人;(9)精武式之福利: 乃予于人、非取诸人;(10)精武式之友道:爱己及人、视同兄弟”,体现了精武体 育会注重对会员的道德建设。中央国术馆同志应遵守之规律“遵守党国义法, 化除宗派畛域,崇尚俭苦忠勤,戒绝酒色烟赌,养成博爱和平,惩儆贪嫉骄惰”②, 也体现了国术馆对职员或会员行为的规范和思想道德的要求。中华武术会对 会员提出了以下戒约:“不残杀而仁爱,不偷盗而义利,不妖邪而礼节,不欺妄而 诚信,不戈性而残生,不斗狠而忍让,不骄慢而谦逊,不凌暴而慈和,不懈惰而积 勤,不争强而互助”,也正体现了该会发抒道德的宗旨。

武术社团深层文化建设

(一)社团的宗旨

一个社团的宗旨是这个社团的灵魂,对社团有统领的作用,社团的每一项 措施都是其宗旨的体现。如果社团宗旨意识模糊,就没法更好地履行宗旨使 命,社团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发展也更无从谈起。每个时期的社团,其宗旨的确 定都会受其所在时代的影响。

清末民初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西方列强入侵,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 的反抗,革命运动的高潮迭起;随着西方文明的来袭,东西两种不同的文明激烈 碰撞,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潮;政治和文化上的动荡对当时武术社团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极大。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武术社团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其宗旨 的确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精武体育会“以提倡武术,研究体育,铸造强毅之国民为其主旨”。在这一 宗旨的指导下,该会于建立之初就制定了组织章程,详细规定了组织运行的一 切事务。为了实现这一宗旨,精武体育会积极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如创立分会、 著述武术书籍、开展武术教学、开运动会、拍摄影片、体育训练等等,宣传和提倡 武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让武术走出武馆进入基层群众,促进武术的普及和推 广。为了“铸造强毅之国民”,精武体育会特别重视对会员的行为、组织的精神 等方面的培养。中央国术馆以“提倡国术,增进全民健康为宗旨''②。因为中央 国术馆是政府的下属机构,所以要从全民的角度出发,增进全民的健康。在宗 旨的影响下,该馆的组织规章非常具体和细致,对学员日常起居都作了规定。 此外中央国术馆还开展国术教学和训练,国术考试,比赛和表演,出国访问交 流,编著国术书刊,致力于中国武术的研究。天津中华武士会以“团结武林人 士,进行武术研究,培养武术人才,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聘请国内有名的武术 家来会馆执教,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致柔拳社以“传授内家拳和流传国技” 为宗旨,以太极拳为传授基础,对学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达到要求者不能 在外授拳,并且经常组织太极拳表演,让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太极拳;此外还整理 出版了多本有关内家拳的著作,使太极拳得到了极好的推广。北京体育研究社 以“研究体育,振兴尚武精神”为宗旨,聘请武术名家开办体育讲习所,以培训武 术师资,另外还设立了众多培训班,普及武术。

从上面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武术社团都将武术融入了当时的历史 环境中,救国图存的时代主题都在社团的宗旨中得到了体现,“铸造强毅之国 民”、“增进全民健康”、“振奋民族精神”、“达到救国强民的目的”……看似短短 几个字,却已承载着民族的兴衰。

(二)社团的精神

社团精神并不是具体某个事物或某项制度,而是社团在其发展过程中寄托 于物质层,结合社团的规章制度而逐渐形成的代表某一社团的高层次文化内 涵,它是一个社团是否形成自己社团文化的标志和标准。每个社团创造的社团 精神文化都是不一样的,时间年代、地域环境以及组织领导等各方面的不同都 会导致不同的社团精神文化。如精武体育会和中央国术馆这两大武术组织分 属不同的年代,组织性质也迥然不同,两个武术组织在发展中形成的精神也完全不同。虽然形成的精神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从社团精神形成的过程中去 寻找其共性的东西。

社团精神多数是通过社团的物质层表现出来的,其发展要受社团的制度层 的制约。社团精神的建立是寄托于物质层的。不管是社团的名称,还是各种社 团标志,其中都含有深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都是精神的体现。如上文提到 的精武体育会的会名意为''运用武术以为国民体育,一则寓拳术为体育,一则移 搏击术于养生,武术前途方能伟大”,以及精武会的会旗、会徽,其每个设计都能 够体现一种思想。社团精神是受社团的规章制度约束的,规章制度中的特殊制 度对社团精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上文在中层文化的建设之特殊制度的建设 中已经提到过特殊制度对社团文化建设的意义,当然特殊制度对社团精神有同 样的作用。精武体育会的会员行为规范,中华武术会的戒约,中央国术馆的统 治遵守规律等等行为规范都是该社团精神的体现。

浏览50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