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动。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和技术的授受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 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术和技 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所 以,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根本的途径。教学理论是教学这一过程的本质反 映,是指导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教育的法宝。教学原则、教学阶段性和教 学方法等都是教学理论的内容。本章重点把教学的基本理论同实际教学相结 合,来阐述中国式摔跤的教学。第一节教学原则在中国式摔跤教学中的运用,教学原则是前人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总结,是教学过程客观规 律的反映,因而也是教师教学中遵循的准则。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理论中已 有详尽的阐述,本节着重说明这些原则在中国式摔跤课中的运用。—、自觉积赧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中国式摔跤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教学,使学 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认真完成学 习任务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帮助学生认识本教程的技术动作对全面锻炼身体, 提高健康水平,发展各种身体素质,增强体质的积极作用,以激发学生刻苦 锻炼和自觉学习的精神。为此,在每学期开始,应向学生宣布教学内容、任 务和要求,以及考核项目及标准。在各技术教学单元和每节课中,也应使学 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这样能使学生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促使学生 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式摔跤项目的兴趣,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 用。尤其是中国式摔跤中一些基本技术和辅助技术练习比较单调乏味,这时 要注意讲解得生动形象,动作示范正确优美,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采用游戏、竞赛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注意学生负荷的安排,不要 使学生感到过分的疲劳。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教师以身作则,严 格要求自己,对完成学习任务和调动学生自觉积极性有很大作用。总之,对 学生的要求,教师应首先做到。防止伤害事故,对于有些技术性较强的摔跤动作,教师在安排教法时,既要严格要求, 也应特别注意防止伤害事故。如果安排不当,一旦出现伤害事故,不仅给受 伤学生本身造成痛苦,而且也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整体教 学效果。二、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根据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对于知识、技 能与技术的掌握也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中国式摔跤运动技术的教 学中也不例外,应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感知动作的形象, 通过练习使他们掌握中国式摔跤的各项技术。正确合理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原 则,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国式摔跤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性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种。(-)动作示范,由教师或学生做动作,它是学生直接感知动作形象的直观方式。(-)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或概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容易使学生理解动 作,提高教学质量,直观性教具,幻灯、电影、录像等设备均可用来做直观性教具,它可以弥补教学中动 作示范的不足之处。中国式摔跤中有许多关键性技术,利用教具可以将这些 关键性的地方突出地显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掌握动作。对比示范,在教学过程中错误动作经常出现,为了纠正错误动作,可以适当做些正 确与错误动作的比较。但值得注意的是,正确动作示范应是大量的,错误动 作尽量少做,适可而止。运用直观性教学还要注意积极思维,在语言和动作之间建立起联系,以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从实豚出发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是指课的目的任务、内容、组织教学法、负荷的安排都 要力求符合学生和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这一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 律所决定的,也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式摔跤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如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素质 情况和摔跤的技术基础情况等,要针对这些情况和教材特点,确定课的任 务,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安排课的负荷和提出要求。(-)从教学设施的实际出发,应该了解器材设备可能使用的数量与情况,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 的放矢地确立教学任务,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四、循序渐诳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对中国式摔跤的教学项目、进度、内容和方法的安排 要坚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不断提高的原则。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从自我保护动作学起,逐步安排过背摔揣、入等技术教学,进而安排手 技等技术教学,后期再安排勾、别等转体技术教学。在单元教学中要进行理 论学习。(-)在安排教学进度时要注意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在课的内容安排时,要在复习前一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理 论课的讲授内容,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基础,要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 在技术课的教学中一般是先学简化的分解动作,对动作的规范不做过高的要 求,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达到各技术动作的要求,最后达到正确的技术动 作的规范化。逐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在教学课中,学生的负荷量过小,人体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动作技术不 易掌握;负荷量过大,则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掌握运动技 术,需要有一定的练习数量,在此基础上,注意练习的强度、密度和动作质 量。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学生对原有负荷量适应的基础上再增加练习数 量或提高练习强度。五、巩固提同,原则:运用巩固提高原则,是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国式摔跤的基本知识、 技术和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根据生理学的规律,学生掌握动作技术与技能是大脑皮层建立初步运动 动力定型的结果,如果长期中断,动力定型将会消退,致使教学工作徒劳无 功。所以在教学中,应合理安排,重复练习,以使学生在理论、技术等方面 达到巩固的程度。在贯彻此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加强教学工作的计划性,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经常复习已学过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所以在 制定教学大纲时,不仅要考虑各项技术所需的教学时数,而且要考虑到其主 要技术重复出现的问题。(-)在教学中可采用提问、布置课外作业、教学比赛、考查、 考试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提问可以随堂进行,课外作业包括技术练习和书面作业,教学比赛一般 安排在教学告一段落时进行。此外,还可安排学生担任裁判,以此来巩固所 学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教师应把课上得生动活泼,讲解精辟透彻,动作示范优 美大方,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从而 掌握比较巩固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在中国式摔跤的教学中,五个教学原则是紧密结合的,它们之间是相互 联系、相互制约而不是孤立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全面地理解和贯彻运 用这些原则,才能提高教和学的效果。第二节中国式摔跤技志教学的基市昕段,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原理,运动技能的形成分三个阶段,在各个阶段 有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遵循动作技术形成的规律和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采用有效的教法和选择适当的练习手段,有益于提高动作技术质量。中国式摔跤技术教学分三个阶段。一、 学习暗段,(-)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掌握运动技术的轮廓和粗略地认识运动技术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直观教具,使学生对技术要点和动作过程、 规则和场地器材有所了解。通过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技术动作。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动作较僵硬,不协调,易出现多余动作。教师进行教 学时要以精炼的讲解、完整而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对所学技术有概要的认 识。在教学中,要有一定的练习次数,以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预防错误动 作的产生,如发现错误动作应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浏览418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