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武术的攻杀战守中,攻击技巧是指在不同的攻杀战守中武家所采用的 与情景相适应的与时俱进的巧打妙对,是跌扑滚翻、蹿蹦跳跃、支撑下滑等攻击技 巧的总称,是巧取、豪夺、正着的核心,是武术攻击所必不可少的支撑运化环节。一 般的武术攻杀技巧可归纳为走诀、跑诀、跳诀、投诀、攀诀、爬诀、跌诀、扑诀、滚诀、 翻诀、穿诀、蹦诀、沿诀、跃诀、滑诀、蹭诀、撑诀、耍诀、窜诀、伏诀等二十种基本运化诀窍。攻的常用技巧对于攻守本身来说,并不是攻击的主体,但与攻击的运化是密不 可分的。其实,真正的武术攻守都是建立在技巧之上的。也就是说,武术运动就是运 动技巧与攻守动作的有机结合。因此说,运动技巧是中国武术运动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武术运动动作随机应变、活灵活现、机巧灵便的关键,是中国武术运动 的基础、皮肉、水土。在一般的武术运动中,均遵循着如下的技巧应用基本原则,即 格的动化用走诀,格的紧逼用跑诀,格的灵便用跳诀,格的远击用投诀,格的飞檐用 攀诀,格的暗度用爬诀,格的倒地用跌诀,格的突袭用仆诀,格的转化用滚诀,格的 变化用翻诀,格的游击用窜诀,格的躲闪用蹦诀,格的走壁用沿诀,格的逃遁用跃 诀,格的跟随用滑诀,格的挑逗用蹭诀,格的维持用撑诀,格的娱乐用耍诀,格的游 击用窜诀,格的搏打用伏诀等。但在具体的武术运动中,如果一种攻击技巧不能解 决问题时,必须根据格情需要,综合数诀而战,以达到其战胜对手的目的。

一、走诀

走诀即走的诀窍,是以胯、腿、足为主体,以踝、膝、髓为枢纽,以动势、格律、战 情为依据所形成的人体快、慢、缓、定(武家移动四象)的武术走步运动情形,是周身 协调配合作用下的行走、走动、走步功夫,是以足向改变,步幅变化,步频转变来适 应攻守需求的一种武术行走性的走动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的三杀都是在动态 中得以完成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位移、足下的生克、攻击的具体需要来调 配足下的部署。最好在自己攻击需求之前,在即将攻击的瞬间,应用走诀的调控,使 对手在地利占有上低于自己一筹。故中国武家说:凡动化者,行而觅之,走而克 之。

二、跑诀

跑诀即跑的诀窍,是以胯、腿、足为主体,以踝、膝、傲为枢纽,以动势、格律、战 情为依据所形成的人体快、慢、缓、定的武术跑步运动情形,是周身协调配合作用下 的奔跑、跑动、跑步功夫,是以足向改变,步幅变化,步频转变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 种武术跑步性的跑动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的高级三杀都是在快速移动中完成 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快速移动、迅疾位移、足下生克以及攻击的具体需要 来调配足下的快速跑进。最好在自己攻击需求之前,在即将攻击的瞬间,应用跑诀 的调控,使对手在地利占有上低于自己一筹。故中国武家说:凡紧逼者,频而随之, 跑而克之。

三、跳诀

跳诀即跳的诀窍,是以胯、腿、足为主体,以踝、膝撤为枢纽,以动势、格律、战 情为依据所形成的人体快、慢、缓、定的武术跳动运动情形,是周身协调配合作用下 的蹦跳、跳跃、跳动功夫,是以力向改变,下肢屈伸,足部转变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武术跳跃性的跳动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的超级三杀都是在快速跳跃中完成 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快速移动、迅疾位移、足下生克以及攻击的具体需要 来调配足下的快速弹进。最好在自己攻击需求之前,在即将攻击的瞬间,应用跳诀 所创造的机会,而在地利上高于对手一筹。故中国武家说:“凡灵便者.跃而近之,跳 而克之。

四、投诀

投诀即投的诀窍,是以膀、臂、手为主体,以腕、肘、肩为枢纽,以动势、格律、战 情为依据,所形成的人体快、慢、缓、定的武术投扔动作情形,是周身协调配合作用 下的投掷、投射、投放功夫,是以肢体把控,上肢屈伸,臂膀挥动来适应攻守需求的 一种武术投掷性的投打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高手都会在三杀中投掷器械的。 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暗器使用水平、技巧、手段以及攻击的具体需要来调配 投掷机遇的o最好在自己攻击需求之时、在允许使用暗器时、即将撤出战斗的瞬间, 应用投诀,使对手在身手不及的情况下败北。故中国武家说:“凡击远者,投而袭之, 掷而毁之。

五、攀诀

攀诀即攀的诀窍,是四肢远端着力周身协调配合作用下的登攀功夫,是以手足 为本、四肢为根、中轴为质的攀越,是以攀物来把握攻击的一种武术登攀性攀动诀 窍。在临阵攻击中,大多战士都会利用周边环境、器械、物品开展优势性的攻击。因 此,武家必须应具有超强的手足攀登功夫,才能在飞檐走壁中,应用攀诀,使对手在 安稳祥和中败北。故中国武家说:“凡飞檐走壁者,蹬而取之,攀而破之。

六、爬诀

爬诀即爬的诀窍,是以中轴(躯干加头颈)轴心,以四肢为操作,六大关节(肩、 肘、腕、髓、膝、踝)为灵机(武医学家认为灵藏于关节)而实现的爬行诀窍,是具有 快、慢、缓、旋的武术功夫,是周身协调配合、灵气发挥、胆气支撑、意气奋发、打气所 向的爬行功夫。也就是说,爬诀是以手足为点,肘膝为助,周身协助,爬面把握来为 攻击服务的一种爬行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中,大多战士都会利用爬行配合来完成 攻击的,并在特定情况下是非爬不可的。因此,武家必须具有一定的爬行功夫,才能 适应错综复杂难以估量的武术攻击需求。一般情况下的爬诀应用,大都在阴暗攻击 时,力使对手在不知不觉中败北。故中国武家说:凡暗行者,匍而行之,匐而进之, 爬而破之。

七、跌诀

跌诀即跌的诀窍,是以背、臀、腹、虢、股、足、手、臂、膀(武家九大地着)等人体 具有着落支撑功用的局部修炼所构成的武术跌倒功夫,是以人体九大地着协同配 合来适应攻守倒地需求的一种倒地性、技术性的诀窍。在临阵攻击中,倒地是经常 发生且难以避免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以及倒地的必须,随即倒 地而归势。也就是说,中国武家必须学会、练就、完成常规的六路倒地,并在六路倒 地中利用倒地所特有的优势来一举战胜对手。但一般性的跌诀应用,大都是在被 迫、无奈、失手时,但至少也要力求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故中国武家说:凡倒地 者,需借力主动而为,故跌而应之,跤而对之。

八、仆诀

仆诀即仆的诀窍,是以手、臂、膀、胸(武家四大仆着)等具有着落支撑功用的人 体上部修炼所构成的武术仆倒功夫,是以四大仆着为主体的仆倒功夫,是以周身协 调配合来适应攻守仆地需求的一种仆倒性、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中,仆倒的事是 经常发生且难以避免的。的大多战士都会利用仆倒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武家必须 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以及仆倒的必须,随即仆倒而归势。也就是说,中国武家必须 学会、练就、完成常规的三前仆倒,并在三前仆倒中利用仆地所特有的优势来一举 战胜对手。但一般性的仆诀应用,大都是在被迫、无奈、失手时,但至少也要力求自 己由被动化为主动。故中国武家说:“凡仆倒者,需借力主动而为,故仆而应之,扑而 对之。

九、滚诀

滚诀即滚的诀窍,是以手、臂、膀、背(武家四大滚着)等具有着落支撑功用的人 体上部修炼以及手、足、腰(武家三大滚撑)成圆滚动修炼所构成的武术滚动功夫, 是以四大滚着和三大滚撑为主体的滚动功夫,是肢体缩成一团进行前、后、侧性的 快、慢、缓运动的一种武术滚动功夫,是以身体滚动、滚力变化、滚速改变来适应攻 守需求的一种滚动性、技术性诀窍。在临阵的三给(给势、给劲、给力)攻击倒地中, 就第十八滚是缓解、应对、处理离心攻击倒地最基本的形式,大多战士都会利用离 心给力攻击而做滚后应对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和三给倒地之必 须,随即滚动而归势。在现实攻守中,一般性的滚诀应用,大都是在被迫、无奈、失手、栽倒的情况下 进行的。但至少也要做到从被动攻击中必须迅疾化为主动攻击。故中国武家说:凡 三给倒地者,滚而解之,轮而变之。

十、翻

翻诀即翻的诀窍,是用手、足、头、腰(武家四大翻控)等具有腾空功用的人体要 件修炼所构成的武术翻动功夫,是以四大翻控为主体的滚动功夫,是在肢体调控下 进行前、后、侧性的手翻、空翻运动的一种武术翻动功夫,是以身体调控、足尖蹦力、 上肢把持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翻动性、技术性诀窍。在临阵的三给攻击倒地中, 就第十八翻是缓解、应对、处理离心攻击倒地最基本的形式,大多战士都会利用离 心给力攻击而做翻后应对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和三给倒地之必 须,随即翻动而归势。在现实攻守中,一般性的翻诀应用,大都是在被迫、无奈、失手、栽倒的情况下 进行的。但至少也要做到从被动攻击中必须迅疾化为主动攻击。故中国武家说:凡 三给倒地者,翻而解之,腾而变之。穿诀即穿的诀窍,是用腿、足、手、臂(武家四大穿柱)等具有穿梭功用的人体穿 越修炼所构成的武术穿动功夫,是以四大穿柱为主体的穿越功夫,是在肢体调控下 进行前、后、侧穿梭运动的一种武术穿越功夫,是以足下仆行、手先穿入使身体迅速 穿过的武术功夫,是以下肢操控、身体配合、上肢把持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穿动 性、技术性诀窍。在临阵攻击穿越中,大多武士都会利用穿越而进行应对的。因此, 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需求来随即穿动而归势。现实攻守中的穿诀应用,大都是在 捡、捉、过以及迷惑、变迁、遇阻等情况下使自己从一个环节迅疾转到另一个环节, 一般至少也要做到在下三路攻击中的主体行动作用。故中国武家说:凡穿越者,穿 而解之,越而变之。

十二、蹦诀

蹦诀即蹦的诀窍,是用腿、足、腰、手(武家四大蹦柱)等具有腾空、翻蹦作用的 人体蹦跳修炼所构成的武术蹦动功夫,是以四大蹦柱为主体的蹦跳功夫,是在肢体 调控下进行前、后、侧蹦跳运动的一种武术蹦动功夫,是以双足作用身体迅速腾翻 起来的武术蹦跳功夫,是以足下蹦力、中轴拧劲、臂膀配合而使身体快速蹦跳并依 次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蹦动性、技术性诀窍。在临阵攻击蹦跳中,需要身体迅速 腾起、腾飞、腾翻(武家三腾)的情况是不会避免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 需要、身体站立之不能,迅疾三腾而归势。一般情况下的蹦应用,多在遇险、遇难、 遇擒下进行,是力求使自己从凶险中迅疾化险为夷而再战的一种武术功夫。故中国 武家说:凡凶险之时,起而躲之,飞而闪之,蹦而克之。

十三、沿诀

沿诀俗称线诀,即沿线行走诀窍,是用腿、足、臂、手(武家四大沿柱)等具有沿 着、抠立、伏行作用的人体行进修炼所构成的武术沿动功夫,是以足下线行、手上线 行、人体线行使身体沿着某一线挺进并以此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沿着性、技术性 诀窍。临阵攻击中身体沿着棱角、脊梁、绳索行走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武家 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以及身体沿着、沿越、沿行的具体实际,迅疾沿过而归势。 攻守现实中的沿诀应用俗称为飞檐走壁,是极为难得的足下功夫之一。故中国武家 说:凡一线挺进者,飞而应之,走而挺之,沿而对之。

十四、跃诀

跃诀即跃的诀窍,是以腿、足、轴(中轴)、臂(武家四大跃柱)等具有飞跃作用的 人体跃进修炼所构成的武术足下功夫,是以单足或双足作用身体而迅速发生飞跃 位移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飞跃性、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中,大多武士都会利用 飞跃、跳跃、跃进(武家三跃)来进行闪转腾挪的,是攻守进退双方撤退、进攻、躲闪 的必然。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攻击的需要以及攻守双方撤退、进攻、躲闪之必 须,迅疾跃动而归势。一般情况下的跃诀应用,大多在躲闪、进退、收局中得以完成,其主要作用是使 自己与对手的攻守距离在瞬间凑近或拉远,并把敌我距离始终掌控在自己手里。故 中国武家说:凡攻守者,跃而近之,跃而远之,跃而对之。

十五、滑诀

滑诀即滑的诀窍,是以手、足、臀、身(武家四大滑柱)等具有滑行作用的人体滑 动修炼所构成的武术滑动行进功夫,是以手上、足下、身体的滑动使身体发生滑行 位移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滑翔性的技术诀窍。临阵攻击中,大多武士都会利用滑 动、滑行、滑翔来移动自己的身体,并以此来与对手周旋的。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 己攻击的需要,在身体滑翔之实际,迅疾滑动而归势。一般的滑动,多在冰天、雪地、 陡坡中得以滑诀应用,力求自己从不利的一边迅疾滑到利益的另一边。故中国武家 说:“凡滑者,动而挑之,行而衅之,翔而诱之,滑而克之。

十六、蹭诀

蹭诀即蹭的诀窍,是以人体攻击九卫(武家九大蹭体)等具有挑拨、骚扰、撬杠、 捎带(武家四蹭)作用的人体蹭动修炼所构成的武术蹭击功夫,是以九卫瞬间四蹭 来改变攻守局势的一种捎来带个诀窍。临阵攻击中武士利用格蹭来保持体力、消耗 敌能、局势控制、对峙把握都是第一性的,是破坏对手攻击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因 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攻击力点、力向、力道以及身体重心的位移,在与对手运化 时,蹭击对手要害,使其散失攻击之势气、劲气、力气,以利我而一举战胜对手。一般 多在大力来攻、猛力来攻、境界悬殊较大时,应用蹭诀,使自己在巧蹭中立于不败之 地。故中国武家说:“凡猛行者,拨而蹭之,扰而蹭之,撬而蹭之,捎而蹭之,带而蹭 之,蹭而击之。

十七、撑诀

撑诀即撑的诀窍,是以臂、腰、腿、颈(武家四大撑柱)等具有推、撑、抗、顶作用 的人体支撑修炼所构成的武术撑峙功夫,是以四大撑柱在瞬间顶抗来与敌对峙的 一种控制性、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中,利用支撑来撑起门面、撑住对手、撑得架势 是保持相对而峙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大多武士在攻击中都会利用有效的撑顶、撑 抗、撑刺来维持自己在战局中的相对而立。因此,武家必须根据对手的攻击、自己的 需要、作战的需求而随时展开撑性对峙。一般性的撑性对峙即撑诀应用,多在不可 以下手、难以下手、无法下手、需要调整局势的时候,皆为力求使自己得以攻守局面 的控制。故中国武家说:“凡局面控制者,顶而平之,抗而衡之,刺而制之,撑而对 之。

十八、耍诀

耍诀即耍的诀窍,是以人体攻击九卫(武家九大耍点)等具有潇洒、卖弄、玩耍、 展现(武家四蹭)作用的人体耍动修炼所构成的耍拳弄艺功夫,是具有演化、美化、 律化、格化、式化(武家攻守五化)等娱乐欣赏作用的人体耍击功夫,是以九卫五化 为前提的武术功夫、技艺、招制的表演,是站在武术娱乐欣赏角度来展开武术运动 的一种表演性、技术性诀窍。在古往今来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武士都会利用临阵实 战中的攻击招制来开展表演娱乐、身心愉悦、急性助兴的。因此,武家要想在娱乐活 动中有所立意、创新、建功,就必须根据武术攻守运动的特征,在不改变攻守实质的 基础上,将武术攻击、格杀、拼死的功技艺表演化,以利于我、你、他和大家的身心健 康、和谐共进、友好往来以及炎黄子孙立于不败之地的人间九尚,即尚功、尚技、尚 艺、尚招、尚法、尚制、尚计、尚谋、尚略。一般性的武术表演娱乐、身心愉悦、急性助 兴,大多在和谐娱乐中进行,但也有借表演娱乐、身心愉悦、急性助兴来实现压制、 擒获、刺杀的。但耍诀的应用,主要是使自己的优美攻守动作得以展现、发挥、启迪。 故中国武家说:凡武娱术乐者,化而变之,玩而乐之,耍而演之。

十九、窜决

窜诀即窜的诀窍,是用腿、足、胯、膀(武家四大窜柱)等具有奔走、流窜、弧行 (沿弧线而行)作用的逃窜修炼所构成的武术窜动功夫,是以逃避敌人追击、躲避对 手强攻、创造制敌机遇而开展的引领性逃窜,是以奔走、流窜、弧行来适应攻守需求 的一种窜动性、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中,大多战士都会利用有序、有计、有谋的乱 跑、乱逃、窜动、窜逃、窜扰来寻找自己攻击对手的良机。因此,武家必须根据自己的 攻击需要、身形停顿之不能、敌我对峙之难当,而迅疾转移而归先。一般性的窜诀应 用,多在敌强我弱、敌顺我背、敌凶我善的情况下,是避其凶险、免其攻击、坏其章 法,使自己从险恶中迅疾转为先手的重要方法技术之一。故中国武家说:凡窜斗 者,游而击之,弧而散之,窜而破之。

二十、伏诀

伏诀即伏的诀窍,是以上肢、下肢、躯干、手足(武家四大伏柱)等具有控制作用 的人体肢节为工具在接近对手瞬间必须形成短暂控制对手局面等降伏修炼所构成 的武术伏制功夫,是伏控、伏帖、伏体等武家三伏的控制性练习,是自己在接触对手 瞬间而硬性把控对手并以此来适应攻守需求的一种伏控性、技术性诀窍。临阵攻击 中,大多武士都会利用需要瞬间把控对手是伏技来发挥自己的搏攻技术。因此,武 家必须根据自己的攻击需要、身手生克、长短辨证,瞬间把控对手而搏击对手。一般 性的伏诀应用,多在敌人外强中干、功力不济、劲气匮乏、摔技欠缺、拿技软弱,搏技空无下进行,力求使自己在近打上高对手一筹而一举获胜。故中国武家说:凡近搏 者,控而击之,帖而格之,伏而攻之。

浏览651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