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澹生

逸士翁澹生先生春,华亭布衣也。性情清旷,诗笔萧闲,许用晦、罗 昭谏犹不逮也。其友人序其集云:“嗜恬淡,甘寂寞。菽水奉母,耕读教 弟,四十不娶,亦不就有司试。为诗如朱弦疏越,一唱三叹。”八句尽澹 生矣。翁游扬州,题壁有“二分月影关山梦,一派涛声今古愁”之句。余 适化老道闲游,碍“愁”、“梦”二字,非逸士所言,为改“梦”为“共”、 “愁”为“流”,取“共此一轮月,沧江流不息”之义。翁重过见之,悚然 下拜曰:“改吾诗者,非仙笔不能也。”

徐泡溪

逸士徐洞溪先生大椿,吴江布衣也。性好湖山,不慕荣利,平时以清 净为宗。辟草堂于太湖之滨,门前七十二峰,青入座间。著《阴符经解》 及《道德句解》,灿然诃观。自营藏脱居,题一联云:“满山灵草仙人药, 一径松风处士坟”。余神游见之。

上篇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 匝 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 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时也。无 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胎中,此太极 时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 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 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 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 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 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 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岁。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 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 并且无所滋补,则瘵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观此生死之道,人以 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疳,图延岁月者, 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 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 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 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

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 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 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 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 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孔子鄙隐、怪,孟子拒杨、墨。隐也 者,乃谶纬说、封禅书之类;怪也者,乃微生高、陈仲子之类,仙家不然 也。长春朝对,皆仁民爱物之言;希夷归山,怀耿介①清高之致,何隐、怪 之有哉?杨子为我,墨子薄亲,仙家不尔也"三千功行,济人利世为先资, 二十四孝,吴猛、丁兰皆仙客,又何杨、墨之可同哉?孔曰“求志”,孟曰 “尚志”,问为何志?曰“仁、义”而已矣。仁属木,木中藏火,大抵是化 育光明之用,乃曰仁;义属金,金中生水,大抵是裁制流通之用,乃曰义。 仙家汞铅,即仁义之种子也。金木交并,水火交养,故尝隐居求志,高尚 其志,而后汞铅生,丹道凝。志包仁义汞铅,而兼金木水火之四象,求之 089 尚之者,诚意为之,意土合而五行全,大道之事备矣。故孔、孟当日,只 辟隐、怪、杨、墨,而未闻攘斥佛、老。唐、宋以来,乃有韩、朱二贤, 力辟二氏,诸大儒和之,群小儒拾其唾余,以求附尾,究竟辟著何处?反 令世尊含笑,太上长叹。小儒辈不过徒吹滥竽,未必有韩、朱之识见也。 何言之?韩、朱之辟二氏者,辟其非佛、非老之流,非辟真学佛、老者也。 不然《昌黎诗集》往来赠答,又何以极多二氏之人?如送张道士有诗,送 大颠有诗,送惠师、灵师皆有诗。或以为借人发议,故于惠师云:“吾疾游 惰者,怜子愚且淳”;于灵师亦云:“方将敛之道,且欲冠其颠”,似讥之 矣。然何以于张道士尽无贬词,于大颠师全无消语?盖此二师者,乃真仙、 真佛之徒。张仙以尚书不用而归真,颠佛以聪明般若而通禅,虽昌黎亦不 能下手排之、肆口毁之也。且其家又生韩湘仙伯,雪拥蓝关,盖已知远来 者之非凡人也。朱子少年,亦尝出入二氏,盖因不得其门而入,为二氏之 匪徒所迷,故疑其虚无荒诞,空寂渺茫,回头抵犒耳。迨其晚年学博,则 又爱读《参同契》,并云:“《参同》之书,本不为明《易》,盖借此以寓其 进退行持之候耳”。更与人书云:“近者道间不挟他书,始得熟玩《参同沪,介,底本作“直”,青空洞天朱道生刊本作“今”,依《道藏辑要》本作“介” 是更津津然以仙道为有味也。然则韩、朱二贤,特辟其非佛、非老之流, 非辟真学佛、老者也。否则前后一身,自相矛盾,则二贤亦可笑也。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 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 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允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时者也;佛也者, 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 何必口舌是非哉!

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 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 含阴阳动静之机,具

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 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悟真 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 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 荻

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 丰画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 全 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集 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

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 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 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更有进气补 血,名为抽添接命之术者,亦能避疾延年,保身健体,若欲服食、养就胎 仙,必不能也。其他旁门邪径,乃实为吾道之异端也,何足道?

或者谓人之生死,皆有数定,岂有违天数而逃死者?独不思福自我求, 命自我造,阴鹭可以延年。学长生者,只要以阴功为体,金丹为用,则天 数亦可逃也。伏维我太上道祖,列圣高真,施好生之心,广度人之愿,宏 开玄教,秘授仙方,名曰金丹。原始要终,因此尽露天机,大泄玄奥,其 中行持妙用,三候三关,九琴九剑,药材法器,火候符章,悉已敷衍全备, 各宜详究诸经,以还其性命之本。

予论虽俗,义理最美,所谓真实不虚也。倘得者无所猜疑,庶可以行 持下手,虽不遇明师好友,得遇此书,即如师友在前,自能顿悟无上也。 较诸行世丹经,悉合一理,罔不洞彻,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 曰行之惟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再有进箴者,身抱金丹之后,即宜高隐 洞天,深藏福地,勿以黄白卖弄朝廷,为方士之先导,隐显度世,以待天 符,白日飞升,不露圭角,此方为无上上品真人,历万劫而不坏者也。后 来同志,玩之鉴之。

长篇巨观,首探大道之源,而讲生人之理,与人生老病之故,引彼回 头向道,修正治平,如古来英雄神仙,身名两树,忠孝两全,非同杨、墨、 隐、怪。使人知此道,亦儒道也。养汞培铅,无异乎居仁由义。韩、朱辟 二氏,只辟二氏之假徒,更为通论。外扫旁门邪径,一归于穷理尽性以至 于命之道,振聋发瞭之洪响,经天纬地之大文。

浏览444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