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要求、考验、确定学拳成效的标 准之一。如一个功法或一个拳理要义,用多长时间来掌握、研求,都有一个时间限度,不能费时太多超过所限时间要求才能者,是属学的慢、领悟的慢、掌握的慢的类型,肯定会因此影响研求拳学效果的进度。时间要求必应在较长时间内长期研求的具体拳学内容(如桩功)才能达到求功的功效, 如果用太短的时间来研求反而是错误的,必须从时间性上认识到站桩功法是时间长比时间少好, 站桩的连续日期多比日期少好,因为从大成拳心法论,桩功的研、悟是用长期积累性训练而求效。 所以拳学理论对功法要求的心法内容在时间上是有区别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千万不能一概而论,不加区别地违则而引。拳学中的心法,除应珍惜时间、正确运用时间外,还应需时刻以遵守时间的时间性原则为本, 方能处世得当、研拳有得、办事得力。大成拳拳学武德中有“信义仁勇,悉在其中”之说。其首要的是守信,言必守信,约必遵时,就是德,与人约会不能误时迟到或失约,师生教习功课不能晚至早归,均应守时间观念,概念不强就是失信、失德。 而于练拳者个人意志品质的要求亦与时间性相关。 如按功、理进度计划练拳、研习,也要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每天定时练功,按时间要求的长短安排自觉遵守时间日以继日的研习、体认方能积功生效,以达循序渐进逐步精研。所以心法解没有时间 (是因客观条件肯定不充许的情况下)不能按时坚持研求拳学,是属没有条件的有心无力,尚可自 谅。如有时间(根本什么事都没有)按时研求拳学时,反而懒于研求或有意放弃练用者,是属自觉性差,无苦练坚修之志,是遵时练用求效出现的不良心态表现。所以后者是对时间、功理的坚恒观念不强所致,自然会造成不利于研求拳学的后果。如果本身不能守时、坚志,又如何去要求别人,所以此 弊对人的影响也不只在于练拳一则,此等人干别的事也会懒于应事失约、失信,为害不浅。所以从心法论,如不能守信、遵时者,最好不要研求拳学, 是因其品质不良而难求拳学正果。是因时间为重 要因素,所以必遵时处事为重,又因时间最宝贵所以必珍惜而为,更因时间是关键,所以必真诚对待,而因时间是求功的条件,亦是验证效果的因素之一,所以正确适当地安排。故对时间性的因素, 研拳者万不可轻视之。拳学心法研求中,应树立长期的时间、年限来始终坚恒地付以时日,方能求其高境,对此必须从心法上有正确的思想准备才可。世上从没有练 一年拳就达高境界、成武术家的事例。除刻苦练功、认真研理和长期体认外,无任何捷径可走。要出功就必须每天长期坚持练用、体认,要明理也必须长期深究、析辨,所以从时间性概念上就要下定用一生心血和时间来研拳的认解决心,这是非常不易的事,因为学无止境! “拳学无止境”是王梦斋宗师对研求大成拳的明训,也是长期实践验证的绝对真理。所以必须要有牺牲时间,即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对拳学的学习、掌握、运用、发挥的体认,以及总结、传授、弘扬、发展的全过程, 方能有所成效。这也是要认真对待安排时间性的明确内容之一,故学者不可对此不明不辨。总之,拳学研求修为的造诣如何,与在心法 上解析、掌握、安排、运用时间的法则有着决定性 的关系。在研求拳学时,对于时间性的概念、理法 必须加强,方能更利于拳学法、理的练用效果。

人的时间是有限的,生命是有限的,必须要有能力把握好时间,认清时间在拳学中的不同作用与功、理内容的关系。时间就是生命的原则来珍惜时间,还应正确运用时间,有利地掌握时间,安排时间,而必须做到处理得当的原则,更时时刻刻重视时间, 方符拳学在时间性方面的心学法则。拳学中的空间性概念及观点亦应从心法上明确,这是拳学本身就包含空间性的内容,只是不到一定境界者没有深研此中之髓不能从细微之处和总体概念上升华,没有达到更深层的析解认识之故。所以世上之事、之技、之学有粗浅与精深之另,亦有高低、优劣之分。对法则之求,理念之研必须深究真髓方有获,就是此理。空间性于拳学的关系与时间性在拳学中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关键 环节,故亦应解析清楚,认知明确,掌握原则以达正确对待、运用得体的目的,于拳学效果的研求是绝对有利无害的。所谓“空间”的概念正解,是指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拳 学心法空间性还应包括角度、距离、位置及其相对的结构和场所的内容和区别而言。拳学功法的间架结构和动作要领均含盖于空间性的理念之中。 所以位置有高低之分,长短有前后之别,而距离有远近、位置有上下。更有“触之为近,分之为远。 至敌身以透为达,摧攻以突进而用。窥敌当运作筹 谋,近发宜贴身致效”“顾应堵似无空隙以攻为守,间架似空灵备突以进。” “形曲力直”“曲折有面积”“地宜平阔,气宜清新,境宜无杂,以宜静功之所。” “广阔空间,远视云山,是壮神形之境地 也。” “拳之具体局部之求亦应确切,是为心法正解也。当高者不可低为,宜近者不可远放。紧凑是为开展之蓄,开展之为紧凑之备局部具体功用当以“斜进以正攻,正行为侧进。角度距离、位置之空间当合于势、适于式,符于理。反,错者背理必有失也。故反向而作可也,错综而用可也,但必符当时具体形式而为方为心法正确。”所以练功时的间架要求(高低、长短、左、右、上、下、前、后) 的静、动诸功,均应有空间位置的具体要领、要求和功法范围与拳学理则。与客方做拳时(断手实 战),在拳理心法上更应眼界开阔,窥测敌情(远 近、距离、间架、速度)的各部位置的空间情况的明确理念的心法原则而行(具体功用的练用心法 在拳学功法的心法一章中综述。在此从略)。

另外,在具体拳理指导中亦有空间性的心法要则。如桩功应在一定间架结构的要求下静止不动,保持身体各个局部之间的空间位置不变才符拳理对功法的原则。如在桩功训练时指、手、脚、 头、肩、腕、膝、腿、脚等相对的空间位置出现了动的移位变化,就是出现间架散了,就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即是违反了拳理原则心法,是 空间位置出现了变化所致。当然看敌应着何处 (位置),进攻何处才可发(距离)等拳学要理均应按空间性范围的心法原则而解、而知、而行,方可为确切无误。有机性的“有机”二字是指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之间,互相关连协调而言。而在拳学心法中其有机性还应明确为机会、时机、机遇和有利条件的总合。事物在某时间的空间里如是合理的,如不在这一时间的空间里可能是错误的。反过来论,在某 一空间时间里是正确的,如不在某一空间的时间里可能是错误的。所以空间是事物的具体位置、形象的总合,而时间是与空间相对的相关条件,两者互相制约又互相协调,相互是不可分离的,而两者在特定的具体条件下,所形成作用的确定和变化, 会直接影响到事物变化的结果。而在拳学练用的理、法中时间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和变换过程,在两者符合拳学原则的条件对拳学的研求就有利,否则就不利。其中的关键就是由有机性的正确与否而决定的。所以拳学中素有 “得机而用,失机莫为”,“过早为急求强用,过晚为失机缓碍”,处于上者此时可用,处于下者此时莫为。处于前者此时而攻,处于前者此时莫进。位置远、近,动之缓、急,力之大、小,形之屈、伸, 体之正、斜,发之早、晚,神意之松、紧,间架之合、分等诸多拳中之法则,相互而用、变化而为, 均有时机运用之优、劣,体式之繁变,必须适势 (形体、角度、位置、长短、远近、高低、正斜等) 而为,适时(早晚、快馒、缓急)而用,且两者间应有机配合而用,过早、过晚、过长、过短、过快、 过慢等等诸如此类,如不能适势(当时之势、瞬间之势),适进(因势而为,不早、不晚、不快、不 慢)。恰到好处之用,永不得机,乃为失机无效。故有机性是空间性、时间性两者相互关连协调的最佳时机。所以抓住事物根源的原则,然后从哲理上分析,有了原则、原理的进一步认识,方能实际按 法则处理好事务。故在拳学研求的理念上亦应用时间性、空间性和有机性三方面的正确理念,分析、认识、运用于拳学的研求和具体功、理的体认当中,也就是用以指导拳学的研求。例如:在具体功、理中,大成拳有瞠步功法。 在练、用过程中是双人对练形式。其功是以步法的应用在瞠步练中以达到踩步,近身为目的的功法 (具体功法在此从略)。只用健步中踩步近身最后瞬间举例:必须在与对方蹉步过程中,通过步法应用(应用内容从略)达到前脚踩进在对方两腿之间的中线位置最为理想。实际对方也要对己踩。所以两人的相对位置、角度、距离和速度快、慢与步法的运用和形体的起、伏、正、斜,均应达到对己有利对彼不利的瞬间条件下,才能达踩步近身的最终效果,不能叫对方也能踩己,所以此功练用的掌握运用较难,非达一定拳学境界才能得心应手, 运步自如,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挥。故其中有时间性的内容、空间性的内容,更应掌握好有机性的内容,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和同时在特定的空间条件下,用符合有机性的条件时不失时机的瞬间而为方能奏效。当然心法中还有具体内容以配合,如斜行正进,缓运突发,急跟硬要, 引走后为,圈环阻道,接点(手做配合)运步,视左忽前,稳蓄速达等等,具体功、理与心法之为方 能从中选势而用,恰时而发。当然窥敌藐意,虚为实应等视观功法亦可配合练用。总之是不定法而应适法,不计时而适时,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 得(明、用)心髓法要之机(有机性)方能有所得获。上述只举一例以说明拳学研求心法中的有机性内容实例。故拳学练用有云“不得机者必失势, 得机适势为胜算之学也。”总之,拳学研求中的时间性、空间性和有机性的理念,是拳理心法中精髓研求中的一部分,从中析研其哲理,体悟于功、理,实作中辨析指导以应用。应用时验证,自会从中悟解髓奥,运用其则, 以利拳学的研、用之效。

 

浏览36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