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形又称格象,是中国武家在进攻、冲击、防守中所体现出来的战争征象,是天 地万物相互依存、转化、斗争的基本形式,是人类斗争冲突的显现,是中国武术攻守 运动的展现。从大形的角度来讲,有宇宙战争、星球战争等。从中形的角度来讲,有 大型人类战争、全球人类战争等。从小形的角度来讲,有国家战争、民族战争等。从 微形的角度来讲,有人与人的战争、人与动物、植物、矿物的战争、人与所有生存环 境的战争等。从纳形的角度来讲,有活命战争、吃喝战争、繁衍战争、病菌战争、病毒 战争等。这里我们主要进行具有承前启后的微形战争分析,即人与人战争、人与动 物、植物、矿物战争、人与所有生存环境战争的分析。这里着重人与人的攻守战争。

第一节战形概述

战即作战。形即情形,是武学中对徒手攻守技法的总称,但在武术中统称之为 技,故武文化中的形、技、徒手攻守是基本一样的。中国武学中的形是指武家的攻守 打仗情形,战形是指武家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所展现出来的具体作 战情形,是达到攻守目的的过程,是实现攻守功夫、技艺、招制、胆识、谋略、勇气的 具体体现。又因其常以进攻防守为主征,故战形又称格象,是指侵犯者侵人自己后 所发生的攻防格斗的格理进程,是侵犯发生、发现、发展、转归、生克的基本过程,是 人与人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等基本攻守形式的展现。

中国武学中的战形有外来战形与内发战形之分。外来战形即由外向内的侵略 战争,是古老中国武文化的根基,其格理机制和内在运化、生化、转化机制的区别, 主要在于外来战斗是以感受、阻止、反击外侵为主的战形,其格变发展有一定的阶 段性。比如,在格变由外人内、由浅入深,由虚转实的格变过程中,可表现出明显外 犯所特有的阶段性、层次性、境界性的格理变化。内发战形即由内向外的侵略战争, 是古老中国动文化的根基,是由动物之动的天性来决定的,是由人类的攻守本能所 实现的,是以感受内在人为攻击、限制、阻滞为主的战形,其格变发展亦有一定的阶 段性。比如,在格变由里向外、由深行浅,由实转虚的转变过程中,可表现出明显内 在人为攻击、限制、阻滞所特有的阶段性、层次性、境界性的格理变化。对于一个人来讲,其战形同样有外来战形与内发战形之分。外来战形即因欺 侮、掠夺、侵犯所导致的由外向内的人与人战争,是传统中国武文化的根基,其格理 机制和内在运化、生化、转化机制的区别,就于外来战斗是以感受、阻止、反击外侵 为主的战形,其格变发展亦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在格变由外人内、由浅入深,由 虚转实的格变过程中,可表现出明显外犯所特有的阶段性、层次性、水平性的格理 变化。内发战形即因需求、野心、狂妄所导致的由内向外的人与人战争,是传统兵戎 文化的根基,是由兵的占领天职来决定的,是由戎的杀伐天性所实现的,是以感受 内在人为发展、扩展、拓展为主的战斗,其格变发展亦有一定的阶段性。比如,在格 变由里向外、由深行浅,由实转虚的转变过程中,可表现出明显内在人为发展、扩 展、拓展所特有的阶段性、层次性、水平性的格理变化。人与人的战争、攻守、打杀如 此,武术的保健、运动的康复、体育的强身亦如此。

武术战形的主要作用,是建立健全武术功夫、技艺、招法、制套、格斗、表演、保 健、修炼、理论、谋略、计策、智慧所必须的攻守作战形式。其由阴形、阳形、禀形构 成,它们是武家六形最为客观的三大表现形式。其中,阴形即在思想、意念、悟、认和 胆识、魂魄、志、勇以及劲力、能量、度、态作用下的争、斗、闹、诬、陷、谋、毒、害等的 柔和作战形式。阳形即在把、持、握、抓、拿、操和舞、使、弄、挥、扬、兜以及投、扔、掷、 飞、走、算作用下的棍刀、戟剑、枪、斧等十八般武艺以及十八般火器的强悍作战形 式。禀形即在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以及腿、脚、肘、膝、胯作用下的打、 搏、摔、踢、拿、撕的徒手作战形式。

严格地讲,中国武术运动中的六形实现,是以人的四钢,俗称金钢,即智慧、谋 略、计策、点子为前提,以五运即徒手功夫为底蕴,以打搏摔踢拿撕为根本内涵,以 棍刀戟剑枪斧等十八般禀性武艺为格杀戎械,以筒包雷枪炮弹等十八般阳性武艺 为毁灭之器,以滚木布石云梯战车坐骑盔甲等十八般阴性武艺为支撑工具的,是武 斗、文斗、智斗的集大成,是徒手、武械、武器作战的主体,是整个功力角斗、徒手打 斗、武械格斗、武器战斗、金钢绞斗(武家五斗)等武术五大攻守斗争中的三大核心 部分。其间的关系,如果按道气学说来讲,徒手打斗为禀,武械格斗为阴,武器战斗 为阳,它们三位一体,是中国武家极为典型的三道辨证。如果按五行学说来讲,功力 角斗属木、徒手打斗属火、武械格斗属土、武器战斗属金、金钢绞斗属水,它们五位 一体,是中国武家极为典型的五行辨证。如果按六经学说来讲,武器战斗为太阳,武 械格斗为少阳为,武具争斗为阳明,徒手打斗为太阴,功力角斗为少阴,金钢绞斗为 厥阴,它们六位一体,是中国武家极为典型的六经辨证。

第二节功力战形分析

功力战形又称武术技法作战、行功之技、功力角斗,俗称徒手打斗、木性作战、 原始性作战、少阴性作战,是指以型、础、本、门、化、势为主体的攻杀战守的作战过 程,是由功力打斗所形成的情形俗称行技攻守。它是立足于动物之动前提下的作战 情形,是建立在攻守本能、意识、斗争基础上的作战情形,是六形之外九技之内所固 有的作战形式,是武术九技中行技作战的基本部分,是徒手作战的根本环节,是中 国武术攻守对抗的实质性攻击。功力作战分析是指武家在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 功支撑下对型础本门化势之所特有攻击力的作战形式分析。其发于思想意念悟,立 于胆识魂魄志,酝于精神气力功,藏于筋骨皮肉心,出于手眼身法步,成于型础本门 化势,是中国武术最为初级的阴性攻守运动形式,是建立在九功基础之上、平台之 上、层面之上的攻杀战守。功力战形由单一作战、组合作战、联合作战组成。

一、型战分析

型即武家攻守所特有的形体,是武术攻守所特有的人体整体或局部的特有形 状。型功即练就武家攻守所特有形体的功夫,是中国武家在攻守进退中特有的身体 整体、身体局部、身体肢节末端的独特形状修炼,是武术运动所有固定性运动动作 的根本性攻击实体构筑,是人体九卫攻守强度、力度、耐度的打造。型战即直接利用 型功所开展的战斗,型战分析是指对武家利用中国武术固有攻守形状来进行的攻 守作战分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型功样式来得以攻击实现的,是攻守的无奈之 举,是初学者最基本、最实在、最本质的身体对抗。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型功来作战的人,是中国武家最初人道的人,属最为初级形 式的攻击,它既是最为整体的一种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体面的挤对,也是比较 安全、有益、得体的人体较量,更是所有运动动作的根基。一个武术运动者,如果没 有型功的支持,是无法进行正常攻守运动的。从广义上讲,型也泛指接近敌人并主动面对的身体全部,或在斗争和竞赛中发 动攻势的强度、耐度,或身体和九卫撞击对手的力度、硬度,或各种人与人、肢体与 肢体、九卫与九卫的碰撞、对垒、挤靠。一般的临阵型功作战,多以定性、展性、敛性 为本,多以碰撞、对垒、挤靠为根,其比赛形式很多,最为典型的比赛形式即推手、拖 手、摇手、甩手、角力等。

二、础战分析

础即实质性攻杀战斗的根基,础功即练就实质性攻杀战斗根基的功夫,础功是 中国武家在攻守进退中所特有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基本运动能力、身体基本 动作能力的独特修炼,是武术运动所有移动性运动动作的根本性攻击能力。础战即 直接利用础功所开展的战斗,础战分析是指对武家利用中国武术固有攻守能力来 进行的攻守作战分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础功能力来得以攻击实现的,是攻守的 无奈之举,是初学者最基本、最实在、最本质的攻守能力对抗,是建立在型功基础之 上的修炼、对抗、作战。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础功来作战的人,是中国武家最初的人道之人,属最为初级 形式的攻守,它既是最为活动的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活泼的打打闹闹,也是比 较安全、有益、得体的攻守活动能力较量,更是所有运动动作的前提。一个武术运动 者,如果没有础功的支持,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开展正常攻守运动的。

从广义上讲,础也泛指与敌人保持一定的可控进退距离的相对移动距离,或在 持续周旋中的快速跟进和撤出,或不停意摸中的挑衅和攻击,或各种人与人之间的 拉扯、纠缠、挑衅。一般的临阵础功作战,多以动性、移性、运性为本,多以拉扯、纠 缠、搅和为根,其比赛形式很多,最为典础的比赛形式即跟进对抗、追赶对抗、同步 对抗、环绕对抗、紧随对抗等。

三、本战分析

本即攻守的实质性攻杀战斗,本功即练就攻杀战斗实质的功夫,本功是中国武 家在攻守进退中所特有的九卫攻守的独特修炼,是武术运动所有冲击性运动动作 的根本性攻击。本战即直接利用本功所开展的战斗,本战分析是指对武家利用中国 武术固有攻守方法来进行的攻守作战分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本功方法来得以 攻击实现的,是无奈的原始攻守之举,是初学者最基本、最实在、最本质的攻守方法 对抗,是建立在础功基本之上的修炼、对抗、作战。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本功来作战的人,多是中国武家的最初人道之人,属最为初 级形式的攻守,它既是最为直接的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本能的打打闹闹,也是 比较有效、有益、有用的攻守较量,更是所有技艺、招照、制套攻击的前提。一个武术 运动者,如果没有本功的支持,是永远无法开展正常攻守运动的。

从广义上讲,本也泛指与敌人九卫攻守的单一作战,或在你一拳我一脚攻守作 战中的直接击打,或硬功作用中的超强攻击碰撞,或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冲刺、鞭 扣、顶撞。一般的临阵本功作战,多以快性、硬性、直性为本,多以腿脚、肘膝、肩胯 为根,其比赛形式很多,最为典本的比赛形式即杠拳、杠腿、杠脚、杠肘、杠膝、杠 肩、杠胯等。

四、门战分析

I'J即攻守门户的封锁闭开,门功即练就门户封锁闭开的功夫,是中国武家攻守 进退中所特有九卫攻守的运筹者、组织者、运化者,是武术运动所有冲击性运动动 作的管理、维护、把控者。门战即直接利用门功所开展的战斗,门战分析是指对武家 利用中国武术固有守护、张罗、打入等方法来进行应对、受接、排除的攻守作战分 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门功方法来得以维护、避险、导人的攻守实现方法,是直观 的原始攻守克制,是初学者最常规、常见、常识的简便对抗,是建立在本功基础之上 的修炼、对抗、作战。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门功来作战的人,多是中国武家的最初人道之人,属最为初 级形式的攻守,它既是最为直接的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普遍的打打闹闹,也是 比较有效、有益、有用的攻守较量,更是所有技艺、招照、制套的攻守公式。一个武术 运动者,如果没有门功的支持,是永远无法实实在在地开展攻守运动的。

从广义上讲,门也泛指与敌人九卫攻守作战的门户,或在你一拳我一脚攻守作 战中的巧妙克制,或攻守运化中的超强攻守对抗,或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单一攻守巧 合。一般的临阵门功作战,多以手、足、肢为门,多以封闭、运化、克制为根,其比赛形 式很多,最为典型的比赛形式即克拳、克掌、克肘、制腿、制脚、制膝等。

五、化战分析

化即攻守(即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保健(即导引、养生、健身)、修炼 (即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等武家三大理想)的运化(化险为夷、内化外化禀 化、炼气化神),化功即练就化险为夷、内化外化禀化、炼气化神(神即心脏的跳动) 的功夫,是中国武家攻守进退中所特有攻守能量的转化、运化、变化,是武术运动所 有被动性、运筹性、潜力性运动动作的转变、变迁、通吃者。化战即直接利用化功所 开展的战斗,是风云突变、邪恶乍起、恐怖肆虐所特有的防治、气治(密杀、绝杀、毁 灭)、谋略。化战分析是指对武家利用中国武术固有转化、运化、变化方法来进行化 险为夷、内化外化禀化、炼气化神的攻守作战分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化功方法 来得以攻守、保健、修炼实现的方法,是运化性的原始攻守克制,是初学者最常规、 常见、常识的简便运化性对抗,是建立在门功基础之上的修炼、对抗、作战。

所谓气治,即用强大的武力来根治,有阴阳禀之分。阴性气治即对上丹田思想 意念悟记灵等的治理,禀性气治即对下丹田劲力能量度态挺等的治理,阳性气治即 对中丹田胆识魂魄志勇敢等的治理。而治气即对不正常人道、人德、人礼、人仪、人 行、人为以及不达标(做人标准)规矩、规范、规则的克治、迫治、驯治。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化功来作战的人,多是中国武家的最初人道之人,属最为初 级形式的运化性攻守,它既是最为直接的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普遍的躲躲闪闪, 也是比较有效、有益、有用的攻守较量,更是所有技艺、招照、制套的攻守运化公式。 一个武术运动者,如果没有化功的支持,是永远无法随机应变地开展攻守运动的。

从广义上讲,化也泛指与敌人作战的运化,或在你一拳我一脚攻守作战中的巧 妙躲闪,或攻守运化中的超强游击对抗,或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单一攻守转轨。一般 的临阵化功作战,多以跌扑滚翻为化,多以穿蹦跳跃为根,其比赛形式很多,最为典 型的比赛形式即跌化、扑化、滚化、翻化、穿化、蹦化、跳化、跃化等。

六、势战分析

势即攻守架势的转输布达,是攻守势气的推动者。势功即练就攻守架势转输布 达的功夫,是中国武家攻守进退中所特有人与人攻守的主动者、主导者、主宰者,是 武术运动所有冲击性运动动作的守护、运筹、招呼者。势战即直接利用势功所开展 的战斗,势战分析是指对武家利用中国武术固有架势、式势、样势等出入对方法来 进行布局、布控、布置的攻守作战分析,是通过中国武家所有势功方法来得以转输、 布达、对峙实现的方法,是直观的原始架式克制,是初学者最常规、常见、常识的简 便对抗,是建立在化功基础之上的修炼、对抗、作战。

在武术运动中利用势功来作战的人,多是中国武家的最初人道之人,属最为初 级形式的攻守,它既是最为直接的初级攻守形式,又是最为普遍的架式样攻守,也 是比较有效、有益、有用的攻守较量,更是所有技艺、招照、制套的作战公式。一个武 术运动者,如果没有势功的支持,是永远无法进行规范正道攻守运动的。从广义上讲,势也泛指与敌人攻守作战的势气,或在你一拳我一脚攻守作战中 的格局克制,或攻守运化中的超强阵势对抗,或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单一攻守对峙。一 般的临阵势功作战,多以起、出、收为势,多以藏匿、玄机、巧妙为根,其比赛形式很 多,最为典型的比赛形式即起势、出势、收势、放势、运势、化势、走势、对势、峙势等。

浏览60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