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步骤逐日行。 前后顺序亦遵从。 理自简入解深精。 低下未悉高难明。 体认研求至上乘。研求拳学功、理与心法,并非一日达高,也 并非永无上效。实际进境如何,阶段之效与阶梯层次之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条件和具体的心法步骤,不能一概而论,随意相待,否则反误其学, 影响效果,事倍功半。办事有轻、重、缓、急之 分,习拳有初、中、高、深的次序,亦有前、后、 易、难的过程。所以,无顺序、没先后的一哄而 上,或避轻就重,先繁难后简易,颠倒而为,与急求猛进和过求高深等,均为违正确心法步骤以研拳,以此错知、误识而求拳研艺,不但很难进 步,反而有害,是方法途径次序的乱为所致,受害于非拳学心法的正途(具体功法次序、步骤与理论层次原则在《大成拳学》一书中有载,在此 从略)。但从心法论上述问题,主要因不明心法原 则和未能解其中的要领所致,只要掌握拳学心法原则,符合心法要领,用正确的心法原则对具体局部细节,在大方向正确的指导下,自然利大于弊求功致效。大成拳功、理研求的步骤,是由功法、拳理的具体练习、训练应用的先后次序而定。而功、理次序的原则,要领的先后的排序是按拳学的学理根据和功效内容的进度制订的,其根据来源于实际功法练用效果的研求过程和科学明确的理念依据,也来源于拳学发展过程中的长期验证。从心法论大成拳拳学体系的功、理顺序,练用进度和研求步骤是科学正确的。如不从心法上明确掌握和正确地运用于拳学功、理的练用之中,很容易误习、 误练,造成不按正确的习练步骤行事,产生不良后果,于研求拳学反而有害无利。要从心法上进一步明确掌握研求拳学功、理的心法步骤,必须首先从概念和原则上对研求拳学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步骤的概念应突出正确、 全面两个方面的原则。王梦斋宗师在《大成拳论》 中叙述的各节,均有先后顺序和一定次序,大成拳的功、理的先后顺序,就是先后次序的具体排列形式。在前者为初级,在后者为高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者简易,后者难繁。但只从这个概念认识是不够的。从心法论,在功法和拳理上应明确前者的初级不能掌握,就不能研求中级,中级不达更难研高级。其心法原则还应是全面掌握。何为全面掌握?全面就是对具体的研修拳学内容、要领、要求 无遗漏地通晓,方为全面。从心法论掌握的原则是达到能通、能用、出效果的程度,才算真正掌握。 不可单纯的认为只能模仿动作(功法方面)、听懂. 记住拳理就是掌握。因为衡量真正掌握的原则,必须从心法上明确以能应用为准则,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和透解髓理为标准,方为达对某功、某理的功、理练用的要求。达到上述对某功、某理的功、 理练用的要求,从心法解就是具备了研习下步更 深功、理的预备(准备)条件。只有达到上述要求后方可研习下一步功、理,以此类推,方符步骤之学的心法原则。故,要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低后高等步骤原则研求。但都必须符通透、解髓和用以达效的心法原则,如学练之后不能应用出效、 不能透析其理均为不达掌握的程度,故不可求练下层功、理,否则不能求高功效。

在拳学研求的心法中,步骤内容不单是先后次序的上述顺序、全面的原则,还应对步骤所包含的内容有明确的定位了解。认识研求拳学步骤除包括上述次序等内容外,还应首先确立方向,方向的确定是步骤内容系统制定的目标原则的前提, 步骤是为完成目的所设立具体方向、目标服务的手段,每个步骤的内容、次序都应围绕着目标这一 根本的方向而制定的,所以大成拳研求的每个步骤的功、理内容都是有用之学、为用而设,亦应为用而练,方能练达其用。所以大成拳的拳学体系的设立,来源于集诸家武术之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没有用的功法,不能生效的拳理和不能达高入境的心法,在大成拳的拳学体系中是不存在的。因而从心法上论对大成拳功、理的全部内容,全要按 次序、有目的、能应用的原则全面、系统地研习, 方是步骤的全貌。除此以外步骤还应包括选求心法的灵活性和不同目标具体应用的区别性等方面, 加以不同的确定选研。即授者是按步骤系统地教, 学者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掌握的程度练悟(研 求)。因为步骤的进度对每个习拳者的条件来讲, 并不完全一致,研学有早、晚、快、慢之分,人有愚聪之别,乃至个人的身体条件、时间条件环境条件均不同,所以应以不同的情况安排不同的内容, 以不同的水平选研不同的功、理,这是对步骤的正确运用。

拳学内容的总体是全面的,而习拳的目的内容在人的个体上是不同的,练养生有养生的步骤和内容(功、理研求的内容),均应与其研求的目的有关。研练技击的步骤和内容,是与其追求技击方面目的的内容有关。两者有相同处,有不同处。 而抓住处理事物的心法关键,就必须从掌握其特点入手,将共同处与不同点区别,再从不同之中认识到特点、特性,再从中寻求特点、特性所引发 (产生)出的特殊作用,将优良有效、有利的特殊作用总结于所求目标有关心法之中。而还应克服、 纠正,造成对其引起不良作用问题的部分和具体的内容,即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才能保证正确运用步骤的心法原则。另外,在研求拳学的每个阶段、每一步骤的过程中,都可能出现或多或少的不同疑点、问题和不正确的各种现象、感觉,从拳学心法原则上必须树立在发现上述情况时,应予以正确对待和进行相应的调整、纠正进行恰当无误的处理,以彻底地 正确解决为目的。用明确的方法、形式正确无误地解决包括:一要用正确的拳学功法、拳理和心法来对照,从中找出出现问题的根源之所在,自能迎刃而解;二要通过交流,或在比较中,从中找出原因,以期达到解决;三要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请教名师、高人指点(即口传心授), 以达最后解析,处理好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找到具体的方法和明确的心法来指导解决方为得当。 但在研求拳学过程中,无论用什么形式纠偏、正误 和加深功、理的正确性、效果性的过程,均应以正 确的心法原则为基础方为研求的正途捷径之为。 否则,即使出现非常简单的问题如处理不当、析解不清、找不到原因或抓不着重点、拿不出相应有效 的措施(办法)也会起到严重的负面作用,而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反而铸成大错,影响研求拳学全面的总体效果、得不偿失,甚至后患无穷。再有就是拳学研求在总的途径范围之中,更应从心法上重求对功、理之解悟,而要轻拳界轶事、故事及品人论事等繁杂无用、之谈,也就是以拳学的核心重点的研求为重,切勿把心思和时间费在谈人论事和听故事上,故认真研求、重视功法、拳理、心法方为拳学研求精髓主体,轶事之学不是重点。习者对此当强记、慎为为要。至于拜佛、 求道(道家之信)、算命、抽签及迷信、厌世之为, 均非拳家正途之例,且有碍拳学的研求、发展,而与科学的拳学内含精髓之学术性研求原则背道而驰,故不是研求拳学的正当途经。大成拳宗师王梦斋先生是在拳学研求中借鉴释、道、儒之长、之优者为拳所用,且多为学理原则,而并非个别人无选 择地迷信佛、道,把研修拳学误解为专求佛、道的佛家弟子之为,每日只焚香、咏经、谈佛论道,尤如脱俗、受戒之僧人,而弃拳学功法、理论的练用体认之本源。当知拳学是练修拳艺之理研求拳学武艺;而念经、戒定、参禅是僧、道之为,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如以修道、佛戒为专修者,出家当和尚可能对其更为适当,何必研求拳艺?其人练拳也只是口谈、论评,用以做消遣自我精神安慰聊以度日为主,不练拳者如何体悟拳学!所以王梦斋宗师认为“此是背拳学途径而为,其非拳道中人也。练拳和信佛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错入途径也。”又如:有少数智力低庸无知者和个别骗子(即王笏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一文 中批判的“拳混子”等下流之辈)宣扬必到深山上练拳方能有成,练拳时先烧香、念佛经,必须剃光头,不与世人接触,只用一种桩功就能练好大成拳,一年就成大道的骗人、误导,实是违拳学正途之道,背正途之行。当年均被王梦斋宗师认为是 “误道错径之途,是愚者之为也”!王梦斋先生 曰“余与恩师郭云深先生从未入山、削发,亦未 曾以念佛、烧香为拳事。更不能以一功之法求拳之总则研修拳学拳之功、理乃缺一不可各具妙用, 弃全求偏为极背违之举。此种人非修吾拳之人,亦非求吾拳之道,此反拳学心法之为者,多为妄求之愚辈也,纯属误途、害理之为。”总之,在拳学研求途径的每个阶段、过程和步骤之中,有关的心法内容是提高研习效果、纠正偏误、差错,加深解误能力和深研拳学精髓必不可少的要领、原则。但必须做到从正确、无误入手。 如能达用,其选用心法应首以:用高不用低,用简不用繁,用己不用人,选深高勿就浅下,勤思深悟以正纠偏,循序渐进,法合自然,方为得其途径精髓要道。

浏览50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