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拳学的途径之学的正确性、哲理性、科 学性、完整性和可行性,与任何学术的研求原则、 规律都是一样的,只是具体内容、要求的区别而 已,在研求时千万不可违背正确的法则,处理事物 时不正确、不科学、不明确、不切实的成分越多, 其效果越差。实际途径之学的精髓,就是路线问 题、方向问题、目的问题、程序问题、效果问题的 哲理层次和内容方向的总合。而如何认识确定正 确研求拳学法、理途径(路线)的方向,必须从深 层次的正确心法(手段)入手。

第一节研求皋学位备条件的芯法解析

有备则无患,条件宜先达。 心法应实悉,莫羡镜中花。 境界定高远,究理博万家。 髓理何通晓,思维凭练达。

求深从高人, 知理由基筑, 胸宽容万物, 造诣精进处,

研求拳学一般认为对求学者应该没有更多的 具体的特殊要求。也就是说,什么人都能学拳,任 何人都可习武,只要用功就能学好武术、练好拳。 上述之言虽未尝不可,也是“有习必教”求习拳学 的普遍通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说是有益无损的 事。但对研求学精深之学者的角度来说,必须从拳 学心法上认真要求透解其理,如只是按浅见的一 般道理,对待研求“拳学”的途径问题,则非为明 达通透的深见正途。当知对于研习拳学每个人的 个体具体情况的多种不同条件,如不深明途径作 具体分析其结果在研拳效果方面则很难确定,即 肯定出现有人可练拳,就有人不可练拳的

事实,亦 有现在不可练,将来可练的情况,还有此拳可练, 它拳不可练的具体道理、原则。如从教者方面分 析:有教甲不教乙之说,有今天教某人,以后可能 不再教某人的实例。亦有今天跟某人学,明天不跟 某人学的诸多情况及不时出现各种不利于研拳的 问题等。所以“习拳必有成”之说和上述各种情况、 现象的出现是未解拳学习、教途径关系、条件所 致。对学拳、习武来说应是属于有条件、有原则、 有目的的行为,任何事物没有绝对的,只有从相对 的条件、原则、目的中加以鉴别,处理得当方为适 法。如从心法上知解相对的道理、原则、方法目的 和效果,自然能研拳无误漏而正确取舍定夺。所以 研求拳学之初就应按正确的具体个人条件分析、 确定能不能学拳的问题,才是首要问题,如不从心 法上达到先知、先明,草率行事,则学无成效者就 会有可能出现。

从大成拳心法对上述问题解(其它拳种在此 不论),欲研求拳学(练拳、学武)之人当中,如 从具备习拳条件上确定,小学生和幼儿不宜练大 成拳,因为不具悟解能力,而一般都不能练大成拳

的基础功,如站桩功,因为静不下来或桩时不能长 而难于求效之故。而某些重症病人也不能练大成 拳(重病恢复期的病人,应适本身条件或可练力度 轻的养生功)。还应知大成拳养生功法虽有调节体 质、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功效,但从心法解, 真有病(尤其是重病)还应去看医生,不能把拳学 和医学当成一回事,医是医、拳是拳,两者互有借 鉴,但实质是两个概念、两个不同领域,武术、拳 学是健身、技击为主,而治病、疗伤是医学的主旨。 如从途径上认为“拳学能治百病”那就错了,因为 拳师、教练不是大夫,武馆不是医院。有人说“我 教拳能治病,什么病都能治”那其人不是骗子用此 术骗钱就是神经上有毛病的人。所以病人是叫大 夫治病,还是用拳治病的问题,如果选择的方向错 了,就可能出人命!对此不可不明。要根据自己的 条件能否适合练拳,确定选择练拳之途才是正确 之选。另对根本抽不出时间练拳的人,从心法论在 没有时间练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练拳,因为拳学的 研求不光是看,也不单纯是听老师、教练讲功、教 理,而必须在看、听、学的条件下,再主要用练的 过程来完成拳学的体认,否则与看电视、听故事一 样,只是看、听点新鲜事物而已,学不到拳学真谛 精髓。就是有时间的人,天天坚持看拳谱,也不等 于练拳。所以自古就是“练拳”、“练武术”、“练功 夫”,拳学的研求的心法是用艰苦、正确、长期、实 练的过程,在老师的教导、纠正、传授下再经自己 的体认(即反复训练、悟解、研求、实践)长期练、 用的途径过程,才是研求拳学、掌握拳学的研求的 正道。所以把学拳当作只“看拳”、“听拳”的学拳 形式,永远都不能代替练拳所求得的实际拳艺效 果,这也是心法之解。

再:意志品质太差的人从心法解最好别练大 成拳(如果为了消磨时间,有时间就活动一下身 体,把学拳当跳舞、游戏为目的的人除外,这种人 只是以一般玩玩的活动身体、消磨时间为目的,所 以其不在研求拳学者之例)。因为要研求拳学必须 追求拳学的高境界、高修为,也必须弄清什么叫 “研求拳学”的心法内含的原则概念研”是认真

钻研求”是追求拳学的高功、精髓,如无决心 坚持苦练、无刻苦训练、无深悟精研,就不是研求 拳学

正确途径的心法髓旨,用无远大志向、无目的 的随便处之对待拳学研求,是不可能研求到达拳 学高深境界的,且不必分析老师的水平如何,如用 上述认识、态度来研求拳学者,肯定必然以失败而 告终。再有就是属于悟性特别差的人(指文化水平 太低的人,理解能力过差的人),就是选择了研习 拳学的途径,能刻苦用功,也不易达拳学的高境。 当然本文所指是智商太差者,应知人的智商是有 具体内容的:智商为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四方 面素质能力的综合,其在哲学概念的明确定义就 是以这四个方面素质在人的个体上的水平如何, 来确定智商的标准。智商有高、中、低等级别的分 类、定义、内容标准(因与本文关系不大,有关智 商的标准的具体内容在此从略),但是如记忆力太 差,老师教了而记不住,记不住就忘记了,忘了就 不能练,不能练就不能出功效;如观察能力过 差,其模仿能力必无,拳学功法的动作要领,形 体间架、角度、位置的一般功法要求都不能正 确理解、掌握,不能完成练功动作,又如何能 练好拳,更不用说深研、精求了;如想象、思维能 力过低,虽然能坚持习练功法,确很难在功法的基 础体悟中有大幅度的认知理解、分析的提高拳艺 的能力,又不能从拳学理、心法方面深研、广悟, 也不具备总结、升华的整体提高的能力和水平。所 以从人的智商能力分,来确定能否研求拳学的途 径分析,的确有不适研求拳学的类型:有研求一生 后只是平庸的类型,亦有极适研求拳学的成功达 境之类型。当然还有处于中等水平的类型,这是大 多数,但必须下更大功夫才能通过人为努力来弥 补条件的不足方能研拳有成。就是智商条件已达 最上乘的研求拳学类型者,也要看研求拳学的其 它条件是否具备(如老师的水平境界如何、练用 功、理的时间如何,对拳学的心法掌握如何,口传 心授的高人指教的机遇如何等等),才能确定选择 研求拳学的条件和后果如何而定,如只凭一时兴 起选求研求拳学这一途径,冒然确定追求路线

没有具体的心知、细辨,从心法讲此即为途 径不辨、不明,易犯不慎、轻行之戒,多为处理不 当违心法之则、方向、途径不明之举。所以,处世 要有事先的三思、慎行,事后方有功成、无悔之果, 方是正道识途、明径之择。

从教者方面分析解,教拳授徒也不是来者必 授,给钱就教,那是商人售货的营销手段,是做买 卖,不是研求拳学。再深一层讲,如单纯用这种思 维方式对待拳学的学术研求,就是骗子蒙钱的作 为。从心法解析,即拳学不是货物,而是学术、是 国粹、是瑰宝,不能轻授不应得之人。如:不教品 行不端之人,不授心术不正之人,不教不重武德 之人和不授不学无术之人。有人虽不属上述品格 低劣之例,但对其它修拳条件不备者,从心法论亦 在不教、不授的范围之内

人就曾多次劝过不适 研求大成拳的求学者,不要来班内向本人学拳,因 为教他也是白费事,其人根本不适练拳,若支持他 练反会害他,不如拒授。这也是大成拳武德的一部 分,明知对方练不出来,反叫人到武术班交费学 拳,这是不道德的。

总之,根本无条件办到和不能达到的事,不 可办亦不可做!选习研求拳学也存在方向、定位、 条件对比、路子正确等途径之别。不能在不了解清 楚、不明就理的情况下、用试试看的态度、方法, 来确定是否研求拳学的问题。途径(方向、道路、 条件、方式)如错了,其结果只有失败。所以主观 愿望和客观条件两者必须在相符的条件下,才是 处理(办理)事物惟一的成功保障,千万不能不顾 条件的,只凭一时热情、兴趣办事。研求拳学更应 如此,从心法论因为拳学是升华为学术领域的特 殊技能,也是意境极深的国粹,非轻而易举就能达 奥超巅。

浏览246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