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之后,李小龙开始了与另一位挚友詹姆 斯• Y.李的交往——他是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地区的功夫高手兼指 导教练。李小龙在1959年第一次到美国来的时候就结识了詹姆斯, 那时他在海岸地区停留了几个月的时间专门教授恰恰舞的课程。詹 姆斯与李小龙是一对志趣相投的朋友,他们共同的话题就是功夫,两 个人经常废寝忘食地在一起切磋功夫招法和经验体会,两个人的世界 也因此越走越近。当李小龙移居西雅图继续求学后,他和詹姆斯仍然 尽可能地抽出时间来相聚。

1964年7月,李小龙大学三年级的期末时,李小龙与詹姆斯已经 计划要在奥克兰开设振藩国术馆的分校。就在那时候李小龙已经考 虑过,要在此期间既完成学业,又开设武术学校是不可能的。因为开 设武术学校的分校有许多细枝末节的地方需要他付出大量的时间和 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同时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确实无从兼顾。就 在这一学年结束之际,李小龙结束了与当地大学的租约,并且安排特 凯•可莫诺作为振藩国术馆西雅图分校的武术总教头,接管他的所有 课程和班级。而他则将自己的家具和其他财物运到奥克兰,并且卖掉 了自己的小汽车,因为那时候他最需要的就是钱。琳达充满惶恐地注 视着这次疾如旋风般的行动,真不知道将要面临的会是什么,不知道 在他的这次行动中做出什么选择。

就在送李小龙去机场飞往奥克兰的分离之际,琳达还没有找到这 个问题的答案。李小龙与琳达一样困惑。,这次的行动几乎将他置于 绝处逢生的边缘。他希望自己在担当一个丈夫和家庭的责任之前先 具备充裕的经济基础,给琳达一个无虑的幸福婚姻,成家之前必先立 业。他们已经谈到过结婚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而 计划搁浅。

就在李小龙准备登机的那一刻,他从琳达的脸上读懂了忧虑。他 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琳达,我会回来的”,然后就离开了,在那一刻琳 达感到有什么东西从生命中离去。是否再也见不到他了?当他越来 越强壮,越来越优秀的时候,自己是否已经慢慢地泯灭在他的记忆中 呢?这些念头一一划过琳达的脑海,因为他们约定过,彼此之间没有 任何义务和责任。李小龙也说过,在他未成功之前,不会做任何不负 责任的事情。他认为在娶妻生子之前一定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这一 点非常重要。在琳达的追忆中,琳达很高兴他没有一直地坚等下去, 否则也就永远不会有可爱的儿子Brando和女儿Shannono

1964年的那个夏天是一个信使繁忙的季节,李小龙在整个夏季里 每天都写信给琳达,信中充满了他的期望和挂念。琳达在西雅图的市

区邮局租了一个信箱,每天都会收到李小龙的来信。那时琳达不能让 他把信件邮到家里去,因为当时琳达还没有向妈妈谈起这件事,她感 觉他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最终,李小龙写信表示要与琳达在一起并会返回西雅图。在琳达 看来,这虽然是他单方面的决定,但琳达心知肚明这一生自己跟定了 这个男人。这样必然涉及了谈婚论嫁的事情,李小龙一直把如何处理 婚姻关系视为大事,这次的分别给了李小龙考虑此事的时间,两个半 月的分离使他终于想通了,琳达的心里也因此充溢了无限的喜悦与 幸福。

但是在二人的痴迷之余,还有一道障碍横亘在二人之间,那就是 琳达的家庭,尤其是琳达的妈妈,她的情绪中满是愤怒与悲伤。李小 龙非常在意琳达父母对此事的反应,事实上也就是这个原因才使他踌 躇犹豫了这么久。他比琳达更能体谅父母的心思。他深思,娶进一个 妻子就等同娶进了一个家庭。他不愿意在他们迈进婚姻圣殿之初就 有乌云笼罩其上。也许是琳达将事情复杂化了,结果是,青春与爱情 战胜了一切,尽管琳达感到担心但是不悔。

李小龙与琳达采取了 “鸵鸟政策”,他们结了婚并且跑到了奥克 兰,之后才打电话给琳达的妈妈告知他们这件喜事。要知道不久之 前,琳达的一个好朋友就是这样先斩后奏。这次行动使琳达备受惊 吓,李小龙的思想更保守一些,并且预料到了琳达母亲的反应,他安慰 琳达说万事大吉,一切真如他所说的那样皆大欢喜了。其实在交往之 初,他就表示不愿意偷偷地下活动,两个人的爱情应该是正大光明的。

李小龙和琳达是在8月12日星期三返回西雅图的,随后去了金 郡的法院领取了结婚证。除了规定的三天等待期以外,还有一件始料 未及的大问题。首先,他们事先并不知道领取结婚证的一对新人要把 名字登在报纸上,其次

亲戚中就专门有人会看到报纸上的这一栏,尤 其是琳达的姑妈萨莉一得知消息,就告知琳达的妈妈琳达宣告要结婚 的事情。结果,猫咪不但没有跳出口袋,反而正正地坐在了妈妈的膝 盖上。

妈妈当即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琳达家里所有的亲属都来了,琳 达和李小龙站在中央向他们解释事情的经过。别无选择了只有坦白 从宽,如实地交代了他们俩的计划。一整天的时间,他们都试图劝阻 两个人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情。他们讨论的结果是让时间去验证他 们的感情,事实是琳达和李小龙不需要时间去重新验证,只是他们还 需要时间去接受。这件事情使琳达的妈妈感到伤心和愤怒一一她的 乖女儿、一个全优的好学生,寄托了她的厚望,却和一个一无是处,只 会到处打架的中国小子跑了。琳达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当时妈妈惊 闻此事时的心情。对妈妈造成伤害最大的一点就是,琳达当时欺瞒了 她。无论对于李小龙还是对于琳达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们赢得 了真正的感情和幸福。

对于琳达的家人是否喜欢李小龙,其实不成其为一个问题,因为 那时候他们甚至还不了解他。他们认为琳达会遭到周围社会的冷嘲 热讽和偏见的伤害,就连琳达的孩子们也无法幸免。琳达的长辈们是 虔诚的宗教徒,他们认为异族通婚是不幸的。事实相反,琳达深切地 感受到上帝对他们的结合给予了多么仁厚的赐福,只是琳达的妈妈受 到了别人所体会不到的伤害。

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琳达的婚姻之始就遭受了这么多的非难,这 更加坚定了两个人共同生活的信心。

李小龙此前已经来到美国五年,一直独自奋斗,也已经习惯了凡 事依靠自己拿主意,他的母亲有一半的高加索人血统,因此在他的家 庭里异族通婚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李小龙写信给家里告知了和琳达 结婚的计划,他的家人也来信表示,尽管他们希望他娶一个中国女子 为妻,但是也由衷地欢迎琳达加

入到他们的家庭中来。从李小龙写往 家里的信中他们开始听说琳达,并逐渐地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无 论如何,他们都相信他的选择和决定是正确的,他们支持他。

我又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香港了。还想在这里逗留一段日子,但 紧张繁忙的生活方式,使我感到很不习惯。

香港人对我的热情,使我受宠若惊,但因为太惹人注目,却又使我 间接地失去自由,出现在公共场合里,就被人包围着,指手画脚地谈论 着,使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动物园里的怪物或是大猩猩。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讨厌围观我的影迷,我只是把我想到的直觉 地反应出来,我不擅于掩饰。我的个性一向是忠诚地表达自己,正如 截拳道一样,也许,某些话听进别人的耳朵里,得罪人,但我并没有这 个意思,假如对我有所误会,希望大家原谅我。

有关我家庭的生活,抱歉得很,这一阵子很忙,我甚至连一些世叔 伯和好友也未能一一拜访,也请原谅。

我并不十分喜欢家人的照片太多地刊在报章杂志上,这并不为了 什么,只希望年幼的孩子能生活得轻松自由。因为妻儿都在电视上露 过面,走在街上,也有观众认出来,像对我一样,在指手画脚和投以奇 异的眼光谈论着,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来说,会使他感到不 舒服。当然,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我明白这是一位明星所必然产生的 矛盾和不可避免的。

对于香港片场的生活,我也是不习惯的,比如,对拍《精武门》来 说

坐了二十多小时的飞机,已经感到疲倦了,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休 息,就要拍片,而且,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会感到疲 劳,而另一方面,心情也不大好。我以为,每个星期应该拍五天戏,有 两天假期休息,美国拍片就是这样,而且,每天最多八个小时。

,我听说,这里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组戏,日夜不停。我以为这是一 个不合理的制度,也不知他们是怎样拍的。在美国,不会有两部片同 时拍摄的,总是拍完了 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则的话,精神不能集中,无 法好好地去表现角色中的人物,一定会影响到影片的质量,如果长此 下去,迟早会有问题。

每天拍三四组戏,那纯粹是为了赚钱,并无兴趣可谈。而事实上, 如果专心地去拍一部片,直接的是表现在技能的优良上,但间接的可 以赚到钱。因为拍出来的影片质素好和卖座高,片商们可以出很高的 片酬请你拍戏,那不是一样达到了赚钱的目的吗?

最近有人出到20万港币请我拍戏,但我没有答应,一方面,是可 能返美国拍电视片,另一方面,也考虑其他问题。如果20万港币请我 拍一部戏,结果,卖座也只有20万港币,那么,以后还有人请我拍 戏吗?

有记者问我,小孩子的功夫,打得似模似样,将来会不会继承我的 武道?

浏览63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