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拳术中的内家拳拳种之一,是以锻炼 内在的精、气、神、意、劲为宗旨的拳术, 由于形意拳刚柔 相济、内外兼修,使内意、内气、内劲与外形、外气、外力相 结合来进行锻炼和运用,所以又称为“六合拳工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 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内为养身之术,形为运 动之道,是培其本而壮其体、实其内而坚其外的内外兼修的 拳术,所以练习形意拳不但能够壮骨坚肌、洁内华外和师筋 拔力,而且有改变人体气质、增大肺活量、舒通脉络、促进 新陈代谢等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功能.同时,还有锻炼意 志、培养勇敢精神,易拙为巧、化滞为灵的作用。在我国武 坛历史上,曾有不少形意拳先辈为雪我“东亚病夫”之耻辱, 树我中华民族之气节,谱写了一曲曲光辉壮丽的凯歌。

形意拳术有“武艺、道艺之分,在三体势中又有单重与双 重之别一求武艺者,重力而轻意,重刚而轻柔,重阳而轻阴, 重魄而轻魂,求道艺者,则重意而轻力,重柔而轻刚,重阴 而轻阳,重魂而轻魄”。拳经云:“神人(即指出家人)不以体魄 用事,故养魂而弃魄,勇夫只知有身,故养魄而弃魂。圣贤 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魄;勇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魂,此养 气之大别也”,此也乃武、道之别然而,形意拳是弃魄而养魂呢,还是弃魂而养魄呢?拳 经由云「此皆非形意拳养气之道.形意以身体为运动。故不能舍魄以养魂。……苟舍魂而养魄,复不能尽形意之能事。 ……轻魂则变化不灵,轻魄则实力不厚,必魂魄并重,乃尽 形意养气之要功也产说明了形意拳是既不可不求外形、外气、 外力,更不可不求内意、内气、内劲,必须是内外兼修、刚 柔相济、魂魄并重、阴阳相伴,方能复形意拳之本来面目。 因此,商长锁老师在传授形意拳时十分强调“精拳者必精于 道,精道者必精于医”,既要知拳理,又要通道理,更要精医 理.只有将拳理、道理、医理三者相合贯通,才能真正复形 意拳之本来面目,求内不仅是为了掌握和运用养身之术,而且也是为了更 好地调动和指挥全身在武术运动中的起落、进退、翻转,开 合、伸缩、吞吐和方向、角度之动向以及充实内气增强体质: 求外则是为了正确地表达内意之所向和增加经筋、骨骼、肌 肉、皮肤的坚韧度。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因 此,形意拳必须是内有心意、意气、气劲之相合,外有手足, 肘膝、肩胯之相合,内外相合成其六合,这就是形意拳之所 以称为“六合拳”的由来,形意拳是以意行事,以意领气,以气催力,化拙为巧, 易僵为灵,刚柔相济,阴阳相伴,虚实兼备的运动,它十分 重视对内气、内劲的培养与锻炼,禁忌使用拙力。因为单求 力者,必僵滞不活,而且一逾壮年则力巨减,所以形意拳要 求五灵沉着(五灵在物为麒麟、凤凰、龟、龙、白虎。五灵在 人为心、眼、耳、手、足)、气归丹田(下)、内气充足、真劲 长存,“况单求力者,虽能举百斤之物,然难以取胜于武术家四 两之巧武术家虽能胜举百斤重物之人,但未必能举起百斤 之物”,这也是僵直呆滞之力与圆活灵巧之劲的不同功用。

形意渐进练习形意拳,必须循序渐进。所谓循序渐进,就是一定 要按照三层道理,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依阶而行。炼精化气、 明劲、易骨,为第一步功夫J炼气化神、暗劲、,易筋,为第 二步功夫多炼神还虚、化劲、易髓,为第三步功夫。每一步 功夫,必须分清要求、练法、目的,要一步一步地依次刻苦 练习,既不可专求其一,也不可越阶而行。若专求其明劲(虽 然明劲是运用时必不可少的劲),则太刚易折,而且年长日久, 只练明劲而不另换劲,不但无益,而且会把筋骨练僵,更容 易使筋骨受损。因为明劲主刚,发力甚猛,日积月累就会积 劳成疾,反受其害。若专求柔劲,又过柔不坚,不但长功缓 慢,而且也容易形成软拳。所以,练习形意拳,必须是循序 渐进,步步深入,在练好第一步功夫之后,再练第二步功夫, 继而进入第三步功夫,而且于每一步功夫中,并非是求得外 形的相象就算完成了一步功夫,而是必须以真正领悟、掌握 每步功夫中的劲节、含义、运气、角度、走向、技击意义等, 才算得完成了一步功夫。所以,古拳经云r三年一小成,十 年乃大成”,就是说每层功夫,少则也需苦练三年,方能体会 和领悟其中之奥妙,当第一步功夫练至功深圆满,劲已入骨之后,则应转换 为第二步不同劲节(暗劲)的练法,不可固执专求其刚。当第 二步功夫练至功深圆满、筋已入槽之后,就需要转入第三步 (化劲)功夫,以入其化境。

初学形意拳,不可贪多求快,急于求成。一招一势,一 起一落,一开一合,一转一换,都必须循规蹈矩,顺乎自然。 不可自以为是,不听师训。若一味地单求其力,必然会造成 僵滞不活;若专求其重,则必形成沉而不灵,若是专求其轻 浮,又必神意涣散,形成象墙头的芦苇——头重足轻根底浅, 似萍草无根之弊。所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就是说不 可专求其一,一定要有刚有柔,有阴有阳,有内有外,有开 有合。因此,在练习形意拳时,必须首先求得张而不疏、放 而不肆,其次求得敛而不拘、约而不迫;最后求得劲力含而 不露、劲力沉而不僵,身灵而不偏于飘浮,沉静而不偏于迟 钝,方才符合形意内家拳的要求。因此,学者必须持之以恒勤练习,细心体会悟其奥,久 而久之方能达到内外相合、阴阳相配、动静相依、虚实兼备、 起落自如、刚柔相济之目的,才能由严守循规——相合于规 一自然合规,最后进入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藏真意 的高级艺术境界没有正确的理论,就不会产生出正确的行动。尤其是武 术一门更是如此。由于过去的“文长武短”等谬论,给学武者 的求知进取设置了堵堵高墙,一些老前辈也多因学之不易而 不轻于传人,对学者只教拳而不授艺,对理论(包括拳理、道 理、医理等)部分更是守口如瓶,非得意弟子绝不肯传,致使 许多学者欲求知而不能得,对所习之拳术心中无数。老前辈 常讲「理不通,艺不精"拳理、道理、医理等弄不通,心中 就无法做到有数,心中无数就难以产生正确的意念,没有正 确的意念指挥,身体及四肢手足就会产生盲动,以致于伸掌 出拳、高低位置、长短尺寸、手型角度等等,都会产生忽高 忽低、忽左忽右等不正确的外形表现。似此,如果学者只学 拳不求术,只重力不重意,只贪多、快不求精确,只求练拳 不明拳理,不知用法,不懂劲节,不明内意、内气、经络、 血脉,不知进序,就很难谈到精益求精,而且很容易出现许 多毛病,往往是得益不深而受害非浅。因此,学者只有明白 了拳理、道理、医理,才能事半功倍、长功迅速,且足以壮其体而精其用。

 形意拳之源流及发展简史关于形意拳的名称,据师传开始起名曰《意拳》,后又称 《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以后才定名为《形意拳》。形意拳究竟起源于何时,创于何人之手,众说纷纭,没 有定论。言传耳闻,均不足以为凭,须有可靠史料记载方可 相信。对于形意拳的起源过去说法有三传说是达摩老祖所创。达摩系天竺(印度的古称)高 僧,他来到中国传授佛经,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而化。这 样一个僧人,后人怎么会把他说成是形意拳的创始人呢?其 因据析有二,一是因相传达摩在少林寺中面壁九年而化,而 后寺内曾出过不少技艺高超的武僧,后人因慕其名而将达摩 认做形意拳的始祖;二是因有一诗人为了纪念达摩传经的精 神,作《咏达摩》一诗,诗中写道:“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 意练功夫,要从纸上求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问题嬴由定 亍「全・凭・心意练功夫”七个字上,因形意拳原名心意拳,所以 认达摩为形意拳始祖之说是后人望文义断的误解。现存的少 林拳法,与达摩没有丝毫关联,但后人为了纪念达摩,所以 也有用达摩名字命名的“达摩剑工说形意拳是岳飞所创。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 人,生于北宋徽宗癸未年(公元一一三年卒于南宋绍兴 辛酉年(公元一一四一年),终年三十八岁系宋朝的一员名 将。在一本佚名的古拳谱序中写道:“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 名师,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艺 (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王以后金、元、明 数代,鲜有其技,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丰者(黄新民的《姬 际可生平初探》一文考证为“龙峰”),生于明末清初(据黄新民 考证姬际可生于明朝的万历年间,卒于清朝的康熙年间),为 蒲东诸冯人氏(即今山西省永济县),访名师于终南山,遇异 人,得岳武穆王拳谱,揣练数载,尽悟其奥妙,后授余师曹 继武先生于秋蒲(今安徽省),无人不知其勇先生学武十有 二年,技勇大成……”。这一段拳谱的序言是写在清朝乾隆十 五年岁次庚午荷月,由戴龙邦先生序于河南洛阳马学礼先生 书屋。从上述序言中及师传口授中都说到形意拳是岳飞所创 的。

另一说形意拳不是岳飞所创。一九八二年黄新民同志为 考证形意拳的起源,专程由安徽来山西永济县尊村做了一番 调查,在他写的《形意拳起源考》一书中析:从史籍来看, 没有岳飞编拳的记载。岳飞生于公元一一三年,死于一 一四一年,只活了三十八岁,他除了在宣和四年前,过了一 段比较安静的生活外,从军后的十九年是紧张的戎马生涯“ 在夺取胜利的关键时刻,接到了十二道金牌,从此剥夺了他 的一切。从时间上来说,岳飞没有多少精力来完成此项工作, 因为编拳并非易事,编拳要注意由简到繁的顺序,要考虑它 的力学原则和技击手法,要合理安排难度和密度,要讲究艺 术造型的优美,编好后还要经过实践的考验,怎么会在短时 间内解决呢!从岳飞终年到明朝灭亡的一六四四年,已有 五百年时间,假如岳飞编过《形意拳谱》,目的自然是练兵, 那么官方颁布、下令练习,学者会有成千上万人,怎么会中 断五百年后,只剩下本本留给后来隐居在终南山的“异人力呢? 如果说岳飞确实教他的部下练习,并且风靡一时,只是后来 中断了,这证明岳飞编的拳很不成功,因为任何优秀拳种, 总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越实践越提高,越显示它强 盛的生命力,特别在那个非常需要武术的时代。……“由此可以看出,形意拳创于岳飞的说法是假托的。…… 形意拳假托岳飞所创……对本拳种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这 便是形意拳假托为岳飞所创的缘由「从黄新民分析的以上三 条原因来看,很明显,他对形意拳是岳飞创造的说法持否定 态度。

浏览557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