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说形意拳是不是岳飞所创,目前来看,证据都不足。 前者找不到可靠的史料佐证,后者是出于个人的推理和判断, 因此形意拳的起源,仍是一个尚待进一步考证的问题。说形意拳是姬际可所创。在黄新民的《姬际可生平初 探》中说:“尊村原名宗村,后改为北评义村,又改为尊村(有 误写为均村)。该村西距黄河二里(今又东迁七里),西南距蒲 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蒲州一带,相传是虞舜 故居(“舜都蒲坂”即今之永济),地势险要,自古为军事重地。 尊村现有村民229户,1167人,其中姬姓144户,占总户数的 百分之六十三。姬姓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迁居 后,姬从礼为一世祖,文增为二世祖,姬聪为三世祖,姬廉 为四世祖,姬赞为五世祖,景鸾为六世祖,中庸为七世祖, 姬训为八世祖。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名际时,次子名 际可。际可少年时,家中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际 可妻谢氏,生六子,次第名为:甲杰、甲倩、甲伟、甲傣、 甲侨、甲侃。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对际可的 记叙有,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渠魁,人号神枪。 训次子,字龙峰,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的评语。……从学者甚多,后人得其真传者以河南马学礼、山西戴龙邦为一 最。”又写道:“际可居少林十年,……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 因此后人称心意六合拳(形意拳)为‘际可拳从以上黄新民同志的考证记述来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 姬际可确是一位历史上精拳善枪、技勇绝伦的武林高手。 、际可拳”即后来的“心意六合拳”和“形意拳”。

所以,对于形意拳起源于姬际可的说法是有据可考的。至于姬际可先生的继承人是谁,因历史悠久,也是传说 纷纭。有的说姬际可下传郑师,有的说是传李榛,也有的说: 是传给了曹继武。对于曹继武师事于姬际可的说法,我认为是可靠的。据 目前在山西民间所流传的《心意六合拳序》(手抄本)中记载: “独我姬公,名际可,字隆风,……访名师于终南山,得岳武 穆拳谱,后授余师曹继武先生「从戴龙邦在“乾隆十五年岁次 庚午荷月,书于洛阳马公(指马学礼——作者注)书屋”的这段 记载来看,曹继武无疑是姬际可先生的继承人了曹继武先生系安徽人氏,据拳谱记载,曹曾于“清朝康熙 癸酉年间(即公元一六九三年)武试科举中,联捷三元,后供 职于陕西靖远总镇大都督九继武先生致仕归里,戴龙邦游玉 池州(今安徽贵池),得遇曹继武先生,并学成此拳。

对于戴龙邦确系曹继武的学生这个问题,在戴龙邦所写 的序言中(即写于乾隆十五年马公书屋之序3也曾写道「余 学之十易寒暑,先生(指曹继武先生——作者)甚喜曰,子勇 成矣。命余归晋,至洛阳,遇学礼马公……工从这一段序 言中看,我们可以认定戴龙邦确是曹继武之门徒。又据古拳谱在师承系统表中所记,马学礼同戴龙邦都是 曹继武的学生,从时间上算马学礼从师还在戴龙邦之前。《心意六合拳序》中还记载了马学礼先生在河南曾传过马三元、张 志诚等人。张志诚先生又传李政。李政先生传张聚。张聚先 生又传买壮图。买壮图先生再传安大庆、丁兆祥、李海森、 买朋宪、袁风义、尚学礼等人。安大庆先生又传宝显廷等人, 遂成为河南一大支派之源流。河南一大支派之传人,绝不仅仅是上述几人,只因北派 之众老先辈,对河南一派之流传缺乏详细的记载,作者本人 又未做过专门的考察,所以很难详尽完善.在挖掘整理过程 中,尚待河南马派形意拳之后人加以补全,以完善形意拳之 源流体系,为后人所考。

三层功夫戴龙邦先生归晋后,传其子戴文英、戴文雄及李飞羽、 郭维汉等人李洛能先生,讳飞羽,字能然,世称老能。系河北深州 人氏,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拜在戴龙邦先生门下学习形意 拳,刻苦钻研,勤奋努力,功力深厚,为当代武林之魁。李洛能先生传人最多,形意拳之名师高手,多出其门下。 据商长锁先生口传,李洛能先生不但对形意拳的发扬光大做 出了很大努力,而且对形意拳的创新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在劈拳的练法上,就是从李洛能开始,才改成了以掌为拳 的练法〔如河北和太原市区(部分)的练法又如对于形意内 功法中的“三层功夫”(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化神还虚)的理 论和练法,也是在李洛能先生之后才有的(在乾隆十五年所传 抄的遗著《心意六合拳》谱中,还未见到有此理论和提法。在 李洛能所著的传抄拳谱中,才出现了三层功夫的理论)

以上所说虽是老师的口传,但从作者手中现存的资料来 看,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但这远不能作为依据来下 定论,还有待于今后挖掘、发现更多,更可靠的文物、史料,以澄清形意拳的沿革。李洛能回籍后授徒很多,其中在武林界颇有名望的代表 人物有:车永宏,字毅斋,因排行老二,所以世人多称“车二 师傅”。生于一八三三年,卒于一九一四年,终年八十一岁。 祖籍系山西省太谷县桃园堡村人,后移居于太谷县贾家堡。车永宏先生,技艺超群,功力深厚,而且为人宽厚,平 易近人。他的弟子有:李复贞、吕学隆、王风翱、孟兴德、 樊永庆、李发春、,郭玉山、布学宽、刘俭等多人。其中技艺 高超者要数李复贞。李先生小名长友,所以世人多称其“长友 师傅工与车永宏先生同俚(贾家堡),朝夕相处数十年,勤学 苦练,尽得车先生之真传,为一代形意之名家。宋世荣,字约斋,系北京人。生于一八四九年,卒 于一九二七年,终年七十九岁。宋先生少年时迁居山西太谷, 以修理钟表为业,为李洛能先生之高足,在形意及武林中享 有盛名。据说宋先生教徒十分严格,所以他的二十多名徒弟 个个都很出色,如宋虎臣、宋铁麟(为晚一辈之大宋、二宋八 任尔琪、贾菊高等人,都是武林之名家宋世德(为二宋。宋世荣与宋世德,人称老一辈的大 宋、二宋),也为李洛能先生之高足,因其后来出家为僧, 故详情鲜为人知。

四、刘奇兰、郭云深、刘晓兰、李镜斋、刘元亨、张树 德、白西园〉贺永恒、李广亨、李太和、刘之和等人,都是 李洛能先生之高足。他们遍及各省,影响很大,又各传弟子 多人。如刘奇兰先生传李存义、张占魁、王福元、刘文华、 刘德宽、周明泰、耿成信、田静杰、刘风春等人,郭云深先 生传李魁元、许占鳌、钱砚堂、王香元等人其中刘文华(刘奇兰之次子,字殿琛,世称刘二先生)与李太和(李洛能先生 之子)及刘奇兰之高足王福元,李存义之子李文华(字彬堂), 张占魁先生之高足王俊臣等人,均常常往来于河北和山西一 带,并在太谷、太原、榆次等地授弟子多人。

刘文华、王俊臣、李彬堂等人,均先后在山西省原“太 原国民师范”担任过武术教师。山西自来是形意拳的传统基地,也是形意名家高手、人 才荟萃的地方°当年在太原一些学校中,差不多都有武术这 一科目,所以学习形意拳的人最多。形意拳经历代繁衍流传于河南一带的,为南一大支派; 流传于河北,山西一带的,为北一大支派。这是过去老一辈 对形意源流分门别派的惯称。形意拳经过三百多年来的相传 和演变,又经过成千上万人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提高,不 但有了很大的变革,而且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只北派中山西 形意拳的练法,就已经形成了三派支系:一是以穆修易、董秀 生二位先生为代表人物的太原市区的形意拳练法(与河北一 支派的练法基本相同卜一是以太谷车毅斋先生为代表人物 的太谷形意拳练法; 一是以祁县戴氏为代表的祁县形意拳练 法。这三派练法,虽然在形意拳的基本理论上是同出一源、 趋于一致的,然而在练法上却各有所异。如穆、董二先生的 劈拳是以掌为拳,是使用掌的练法,车毅斋先生的劈拳则是 以拳为拳,是使用拳的练法3祁县戴氏的劈拳乃是讲究端盘 掇碟,手的起落、足的换步又别具一格。

浏览1,030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