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器械浏览——古代兵器和武术器械一样吗?

许多少年朋友对武术器械甚感兴趣,看见武术运动员手中拿着 明晃晃的大刀、亮闪闪的宝剑、索索响的九节鞭,在演武场上一练, 呼呼生风,铮铮有声,引人心驰神往,仿佛透过他们能看见古代将士 横枪跃马的雄姿和武林豪杰的高超武艺。

然而,小说中描写的,诸如张飞的长矛、李逵的大斧、岳云的双 锤、薛仁贵的大戟等等,为什么很少在武术中见到呢?

武术器械是从古代兵器演化而来的,两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 何况小说中还得来一点夸张呢!

古代兵器记载中称为“五兵”、“五刃”、“五戎”、“刀兵”、“兵 草”、“兵仗”、“十八般兵器”等等,最早出现的戈、矛、弓箭、剑、戟 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兵器日渐增多,达几十种以上。就是同 一种兵器也变化出好多种来,如宋朝的长杆铁枪就有十八种之多, 枪头各不相同,有的头带钩刺,有的似笔尖,有的如梭子,有的赛 灯笼。明朝《武备志》中画的长枪有叫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 钩镰枪、标枪等等,可以说古代兵器琳琅满目,洋洋可观。人们 常形容武艺高强的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这十八般武艺是指 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本领,明代唐顺之在《武编》中说“军器三十有 六”、“武艺一十有八”,说明十八般兵器要算比较常见而又便于演 练的一■些。

但是,这十八般兵器与今天的武术器械也不尽相同,如《水浒》 中九纹龙史进拜王进教头为师,所学的十八般武艺是:“矛、锤、弓、 弩、铳、鞭、简、佥k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恐 怕除了剑、枪、鞭以外,其余在今天的武术场上已很少看见了。

十八般兵器自元代开始不下四五种说法,包含的兵器不一样。 在历史长河中,有的兵器随时代而淘汰了,有的兵器只是历史中 的一瞬便很快销声匿迹了,而有的兵器却繁衍不穷,成为武术器 械 种为人类身心造福的器具。凡是成为武术器械的必需是 便于演练的,技术方法丰富而有特色。如古代兵器中的弓、弩,虽 然被称为兵器之首,却不可能成为武术的演练之器;又如古代战车 上使用的戈,主要用法是横击和勾杀,既长又笨重,并且没有很多 方法,武术中自然不会延用,就是在古战场上也较早地淘汰了;再 如古代的大锤,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重,持锤者被称为“金瓜之 士”,膂力过人,毕竟因分量重而方法少,很难以广为传练,而成为 武术中的稀罕器械,又如古代的铁茯藜尽管轻便,却不便于手技演 练,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传世,也不可能成为武术器械。然而有些在 民间传用的武器、器具、劳动工具,在劳动人民手中长期传练,有 丰富的方法和特色,却也会成为武术器械,如峨嵋刺、鞭杆、拂尘、 大把等。

因此,古代兵器不一定都是武术器械,而武术器械也并非一定 是古代兵器。

今天的武术器械大致分为短器械、长器械、双器械、软器械等 四类。

短器械主要有刀、佥I」、匕首、峨嵋刺等。

长器械主要有棍、枪、扑刀(双手带)、春秋大刀等。

双器械主要有双刀、双剑、双钩、双头双枪等。

软器械主要有三节棍、九节鞭、绳标、流星锤等。

止匕外,还有长穗剑、鞭杆、大枪、三尖叉等;对练中还常用拐、 藤牌、梢子棍等。

附图一:古代兵器中的一部分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

武术的自学法——没有老师也能学会武术吗?

目前,我国的武术师资还相当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武术爱 好者的需要。各地区的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只能容纳极少数人参加武 术训练;在学校中,体育教师对武术教学精通的人也还不多。处于 这种情况,开展自学活动便是势在必行的了。

如果自学的毅力比较强,方法又对头,也是能取得成效的。

这里,仅向大家介绍一点方法。

坚持从基本训练入手

学什么都得讲个顺序,舍近求远,想一步登天,其结果只能是 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

武术的学习顺序一般是:基本功,基本动作——初级拳术—— 初级器械——中、高级拳术套路、器械套路一对练。

基本训练指基本功和基本动作,两者有时很难截然分开。基本 训练是基础,像造楼的根基。根基打得扎实、牢固,楼才造得又高又 好。当然武术的基本训练还不完全同于造楼,不一定等到基本训练 全部掌握好了再开始学套路。基本功是没有底的,可以在掌握了一 些主要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后,边学套路边加强基本训练,既可以 提高兴趣,也可使两方面相互促进。

对于基本训练,学习时一定要一丝不苟,不仅要弄懂动作规格 和运动过程,还要反复琢磨要领,在练习中认真体会。对动作认识 正确了,重要的还在于练。要练功,要使功夫长进,要建立正确的动 力定型,没有一定的重复次数和持续时间是达不到的,没有一股坚 韧顽强的精神也是掌握不好的。

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理性认识,对武术中基本动 作术语要逐渐熟悉起来,积累起来,比如各种步型、步法、手型、手 法等,在套路中往往不再详细地叙述,即使有叙述,你则一看就懂. 甚至看了动作名称,脑子里就会有一个大体的动作轮廓,可以节省 不少时间。当然,目前武术中的术语还不够统一,有的还采用一些 传统的象形术语,如打虎势、乌龙绞柱、大鹏展翅等,则要通过看图

和文字说明,逐步熟悉起来。

掌握了基本动作和相应的术语,犹如学外语掌握了一些单词和 词组一样,翻译起来就方便多了。

学会判断动作的方位方向,在看书学习套路时,判断方位方向是首要的。这一步弄不清, 就像进了 “迷魂阵”似的,越看下去越糊涂。

一个套路通常由几个段落组成,一般都成偶数,奇数段多由右 向左进行(以起势前的站立方位为准),偶数段则由左向右打回来;收 势基本与起势位置相同,还回原处。初级套路直来直往较多,中高级套路则要注意动作、步法的迂 回转折和穿插。

每一个动作所进行的方向, 目前书著中大体有两种标明法。 一种是以东西南北来标明的,在 预备姿势时一般定为面朝南,以 后所有动作直至结束均按此进 行,无论在运动中身体位置如何 改变方向,均按客观方向为准。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容易随 身体位置的改变分不清前后左

右;缺点是选择场地受一定限制,必须面朝南开始,东西方向进行; 有些习练者对东西南北分不清,也不便学习。弥补的办法是索性在 地面上用粉笔画一个标有东西南北的方位图帮助判断方向。

还有一种是按习练者躯干在动作开始前所处的方位为基准,以 此来分前后左右。躯干的方位改变了,它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 也将随之改变。比如身体后转180。,那么前后左右与转动前的前 后左右恰恰完全相反。这种标法优点在看图自学时方便些,不受场 地形状的限制;缺点是稍有疏忽,就会弄错方向。因此,在开始每一 动作前,先判断好躯干的方位是否正确,弥补的办法是将书立放于 身后,或者书前放上一面镜子置于身前,都可以使书中的图与自己 保持同一方位,再来根据路线和文字做动作就不容易弄错。其中, 要注意文字记述中先转身再上步,与先上步再转身不是一回事,一定要牢记以躯干所处的方位为准。

图片8

如何认识动作的路线

武术套路中的动作路线通常用带箭头的虚实线表示,箭尾为动 作的起点,箭头为动作的终点。虚实线一般左右交叉使用,如右手 为实线,左手为虚线,右脚为虚线,左脚为实线。

动作图中的路线是表明由该图的姿势开始到下一图的姿势为止 所进行的动作运行过程。与其相吻合的文字叙述在下一动作中,或 者说,完成某一动作的过程要查看上一幅图的虚实线。因为每一动 作的名称通常以最后的定势为准。有的同学图文对不上,往往是这 个概念未弄清。

此外,书中的图毕竟是画在一个平面上,有些要发现纵深方位 的路线,比较难以辨别,看图时要学会用美术中的透视法去看;在两 线相交叉时,要注意是哪条线压在哪条线上。这些情况一定要结合 看文字来判断,以文字叙述为准。

浏览552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