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攻守的把握

在中国武术运动中,其攻守的把握是极其要害的。一个人在武术攻守中,如果 不能准确无误地把握攻守,是非常危险的,甚至是要命的。在攻守格斗中如果攻击 过度,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甚至是无法收拾的局面,遭受相关法律的制裁。如果在 攻守格斗中,其攻击达不到应有的攻击,就会使对手得寸进尺,甚至招来一系列的 麻烦。这也正是武家高度重视攻守把握与武盲没有攻守把持的根本所在。

一、攻守把持的阳性四柱

攻守把持的阳性四柱即尺度、分寸、火候、深浅,是中国武家攻守中的外在关 键,是中高级人才修炼的首选,是中国武家击打中最为明确的拿捏,是中国武家攻 守绝对不可忽略问题,是中国古人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的经验教训 总结。任何一个学练中国武术的人,必须把攻守把持的四柱放在格打武术学练的前 头。因为,阳性四柱是领导、把控、拿捏格打攻守的关键。

(一)攻守尺度

中国武学中的尺度即对攻击对象所进行的斗、争、抗、打、杀、绝等六大不同性 质攻守层面的把持。攻守尺度即对自己攻击对象的身份、地位、能力所作出的准确 划分,是自己攻击方式确立的前提,是自己正确进行矛盾处理的关键,是自己立世 的基础、斗争的必须、打杀的鉴别。也就是说,对与你息息相关的对象来讲,哪些对 象该斗、争、抗、打、杀、绝,哪些不能斗、争、抗、打、杀、绝,哪些必须斗、争、抗、打、 杀、绝。

一般来讲,攻守尺度都是对等的,也是随机应变、相对而立的。虽说人与人之间 的冲突方式方法千变万化,但最终的目的几乎都是一致的,就是为命、为活、为生、 为情、为爱、为恩、为财、为物、为人。就为人而言,按情可划分为:亲情(父母、夫妻、 子女、兄弟、姐妹、长辈、晚辈、同辈、本家)、爱情、恩情;按住地可划分为:四邻、近 邻、熟人、同乡、老乡;按工作关系可划分为:搭档、伙伴、上级、下级、同土、同道;按 友好人士可划分为:世交、师生、同学、战友、朋友;按陌生人可划分为:无关人、有关 人、诬赖、恶棍、违法分子、犯罪分子;按矛盾可划分为:熟人矛盾、陌生人矛盾、敌我 矛盾。总的来说,攻守尺度是以个人、家人、亲人、道人、熟人、陌生人、坏人、恶人、敌 人进行质的划分的。

(二)攻守分寸

中国武学中的分寸即对攻击对象所进行的疼、痛、伤、残、休、死等六大不同性 质攻守结果的把持。攻守分寸即对自己攻击的对象所进行的身体刺激程度的准确 划分,是对自己下手程度的肯定,是对对方刺激程度的确立,是自己作战绝对不能 含糊的一个最尖锐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与你息息相关的攻击对象来讲,哪些对象 该疼、痛、伤、残、休、死,哪些不能疼、痛、伤、残、休、死,哪些必须疼、痛、伤、残、休、 死。

一般来讲,攻守的分寸是依从质的尺度划分而决定的,过则欠妥,欠则不适。通 常攻守的分寸按熟人可划分为:恐、疼、痛;按陌生人可划分为:惊、损、伤;按正邪可 划分为:克、治林;按善恶可戈吩为:制、残、废;按敌我可戈吩为:残、废、死。总的来 说,在武术攻守的分寸把握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对转化的。其中,熟人矛盾 极易上升为陌生人、正邪、善恶、敌我矛盾,这种质的变迁多是由于失控造成的。要 想转化为下降趋势,则必须具有极为强大的止戈力、攻守力、震慑力。

(三)攻守火候

中国武学中的火候即对攻击对象所进行的缺、欠、适、佳、超、越等六大不同性 质攻守机会的把持。攻守火候即对自己攻击的对象所进行的身体刺激程度的把持 性划分,是对自己下手程度的分析,是对对方刺激程度的感悟,是自己劲气、力度、 态势等作战水平的审核。也就是说,对与你息息相关的攻击对象来讲,那些对象缺、 欠、适、佳、超、越,那些攻击不缺、欠、适、佳、超、越。一般来讲,攻守的火候是依从质 的分寸划分而决定的。

(四)攻守深浅

中国武学中的深浅即对攻击对象所进行的情(感情)、理(世理)、法(法律)、仗 (打仗)、战(作战)、追(追杀)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结果的把持。攻守深浅即对自己 攻击的对象所进行的身体刺激台面的准确划分,是对自己下手台面的肯定,是对对 方刺激台面的确立,是自己作战所必须进行的一步一个台面的推进或跟进。也就是 说,对与你息息相关的攻击对象来讲,哪些对象该在情面、理面、法面、仗面、战面、 追面,哪些不该在情面、理面、法面、仗面、战面、追面,哪些必须在情面、理面、法面、 仗面、战面、追面。一般来讲,攻守的深浅是随着矛盾的激化、斗争的升级、对抗的升 华来确定的。

二、攻守把持的阴性四柱

攻守把持的阴性四柱即理念、胆识、能力、态度,是中国武家攻守中的内在关 键,是中高级人才修炼的首选,是中国武家攻杀战守中最为清晰、明快、纯正的把 控,是中国武家搏打厮杀所绝对不可惑略的问题,是中国武家浴血拼杀所绝对不敢 迷糊的问题,是中国古人在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的经验教训总结。任何 一个学练中国武术的人,必须把攻守把持的四柱放在格打武术学练的前头。因为, 阴性四柱指导、主持、引领格打攻守的关键。攻守理念是指武家攻守的理由和念头,是武家攻守最终希望结果的旗帜、领头 羊、指挥棒,是武家对攻守所采用方法的确信看法,是打仗的理由修正和念头扶正, 是作战的常规和根本信条。虽然说,该打的必须打,该杀的必须杀,该绝的必须绝, 但武家首先必须遵守能不打尽量不打,能不杀尽量不杀,能不绝尽量不绝的基本信 条。因为,中国武学家认为:“人命关天,生命最贵,安全第一,有命才有所有,有人才 有一切,人的因素第一,故人间万事和为贵,忍为高,以人为本.攻心为上,该出手时 才出手,该出刀时定出刀。”其根本原因就是,任何人只要攻守就的付出相应的代 价。从武家“万事求得,杜绝吃亏,至少一丰,力求三收(政治、经济、文化三丰收)”的 做事基本理念来看,只有收获远远大于代价的时候才能出手,吃亏、伤损、出力不讨 好的事武家向来都是坚决不做的。其次武家均应遵守出手守度、守寸、懂火候、知深 浅、识货色的理念。中国武学家说:“无度者无情、无理、无利,无寸者无才、无法、无 天,无火候者无灵、无性、无进,无深浅者无德、无礼、无规,无识者无眼、无智、无谋, 故该改则当改,该变则当变,该化则当化,若错而不改,误而不变,极而不生,腐而不 化,必亡必灭也,若对而乱改,正而乱变,光而乱生,明而乱化,必毁必害也。”其三武 家均应遵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理念。中国武学家说:“世人攻守,不可压,不可 抑,不可制,压则俱损,抑则双赔,制则都灭,唯道高一丈,法高一层,十倍于敌,访可 万无一失。”
(一)攻守理念

所谓人为攻守即自己觉得应该的攻守,与自然攻守相对而立。自然攻守即宇宙 万物任何一个整体都拥有的维护自身存在所必须的攻守,这一攻守的散失就意味 着整体将逐渐解体、消失、回归于道即大自然。

(二)攻守胆识

攻守胆识是攻守修炼的灵魂,是武家修炼的支柱,是武学研究的关键,是武术 攻守运动的主宰。胆识与人的能力、利益、权力是同步、正比、互助的,一个人的胆识 特别大那他的能力、利益、权力也一定特别大,一个人的胆识特别小那他的能力、利 益、权力也一定特别小;一个人的胆识超级大那他的能力、利益、权力就一定会光照 全球,一个人的胆识特别特别小那他的能力、利益、权力也只能维持自己的生存。所 以说,胆识是一个人成人的标准,胆识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胆识是一个人成才的 根本。当然胆识的大,绝对不是不正常的大,必须是综合实力的大,必须是无为、糊 涂、自然的大,必须是所需所有文化包裹下的大,必须是绝对超强武力鼎力支持下 的大。其核心归根结底还在于武文化、武哲学、武学、武术、戎马、兵法的尖端性的鼎 力支持。如果一味的胆大、广识、普认,其利害只能是平分秋色,是无法达到武家只 利不害之要求的。如果一味的胆小、不识、不认,其结果只能是害多利少,是永远无 法出人头地的。如果一个人真的什么也不怕或者什么也怕,那这个人一定离死不会

 

 

太远了。所以说,武术攻守的胆识把握是一个人生死、成败、得失的重中之重。这也 正是无武不立的必然所在。

一般来讲,攻守胆识有实、冒、虚之分。其中的实胆是指中国武家所追求的胆 识,即在不停地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浴血拼杀中磨炼出来的真知实胆。冒胆是指一 般人有时突然冒出的超常胆识,虽不是中国武家所追求的胆识,但总比没有强。虚 胆是指中国武家所杜绝的胆识,即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不知天高地厚的、自以为 是的、娇惯出来的假知虚胆,是极其可悲的找死行为,迟迟早早,其不在社会磨炼中 成熟,必将在残酷斗争中消亡。

所谓胆即人的胆子、胆力、胆略、胆量、胆气、勇气、敢为的总称。识即人的学习、 练习、训练、锤炼、修炼、探讨、研究的总称。认即人的实践、应用、接触、碰撞、对抗、 作战、交往的总称。

(三)攻守能力

攻守能力是攻守修炼的精髓,是武家修炼的根本,是武学研究的重点,是武术 攻守运动的要点。能力与人的财富、权力、知名度成正比,一个人的能力特别大,那 他的财富、权力、知名度也一定特别大;一个人的能力特别小,那他的财富、权力、知 名度也一定特别小;一个人的能力超级大,那他的财富、权力、知名度就能独霸一 方;一个人的能力特别特别小,那他的财富、权力、知名也只能维持生计。当然自己 的能力关键是应用武文化、武哲学、武学、武术、戎马、兵法的能力。这也正是无武支 撑的一切必将归别人所有的根本所在。

(四)攻守态度

攻守态度是指武家对所发生攻守事情、事件、情形的总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上所 采取的相应行动和措施,是武家正确处理攻守的关键,是武家攻守分寸、尺度、深 浅、火候的揣摩,是决不能随心所欲的。一般来说,在武家攻守中,无论是什么性质 的攻守,态度必须明确、坚决、端正,没有明确、坚决、端正的态度,是绝对不可随意 进攻的。因为,武家的攻守既可打到、破坏、毁灭一切,也可捍卫、保护、拥立一切。其 人命关天、生死攸关、兴衰密切,万不可随心所欲,必须进行必要的修德、养性、向心 训教,才能使自己的态度得以恰到好处的把持。

中国武家的攻守态度是最忌讳评说的,尤其在攻守的关键时刻,任何其他百家 的说辞都是百害无益的。中国武家认为:“生死之较量,不讲对错,只论成败,不讲好 坏,只论得失,不讲善恶,只论生死。”因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得者为富失者为 穷,赢者为生输者为死”的客观现实是大于一切的。

三、攻与守的区别

在武术运动中,攻是主动积极地进行攻击,有大、中、小之分,有明、慑、暗之别。 大攻即队伍性攻击,中攻即单打独斗性攻击,小攻即游击骚扰性攻击;明攻即大张 旗鼓的自卫性攻击,慑攻即口头上和攻势上的警告性、提示性、震慑性攻击,暗攻即 不知不觉的密闭性攻击。守是被动消极地进行防御,有大、中、小之分,有明、游、暗 之别。大守即队伍性防守,中守即单一性、岗位性、护卫性防守,小守即警觉性防守。 明守即大张旗鼓的自卫性防御,慑守即口头上、攻势上、阵势上的先手性防御,暗守 即不动产声色的隐蔽性、暗哨性、暗藏性的防守。二者具有区别,又是阴与阳的辨证 体。中国武家认为:“攻者,攻心、攻身、攻活也,守者,守心、守身、守活也。”

浏览903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