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攻守的意义
中国古代的武术攻守,不是静止的,不是死的教条,它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无 穷的运化力和无尽的生命力,是随着人类进步而进步、提升而提升、发展而发展的 首要学科,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怀疑这一点就意味着落后、挨打或 消亡。这就是中国武术攻守的意义所在。
一、根本意义
在中国武术中攻即攻击、进攻、攻克,其根本内涵是力。守即守护、守卫、防守, 其根本内涵是劲。攻守即建立在劲力基础之上的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组合,是中国 武术的根本内涵,是宇宙万物相对而立的根本,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共性。也就是说, 宇宙间任何一个整体都具有其独特的攻守性。中国武术攻守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此。
二、制止意义
中国古人用流血牺牲、浴血奋战、拼死拼活的攻杀战守,为炎黄子孙积累、创 造、发明了这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切实具体、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精湛攻守技 艺、精绝获胜招法、高深精到谋略的东西,黄帝时期称之为兵,夏禹时期称之为戎, 周武王时期一直到清朝末年称之为武,民国时期称之为国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 我们称之为武术。也就是说,武是用来制止滥杀无辜的唯一选择。
三、科学意义
在中国武学中兵特指以血肉之躯为主体的搏打厮杀取胜,戎特指以人造器械 为主体的攻杀战守获胜,武特指以血肉器械为主体的浴血奋战止戈,国术即国人对 武的觉醒性、挣扎性、崛起性的感性认识,武术即由最初的增强体质逐渐上升为对 武的攻守性、保健性、娱乐性、比赛性、科学性的理性认识。
中国武术是中国武家的命脉,中国武学是中国武家的根本。历来就是中国武家 学习、练习、修炼的主体。目前中国武家在攻守科学研究方面,已取得了令其他国家 不敢轻举妄动、刮目相看的成果,进入了先进水平的行列。炎黄子孙只有始终贯彻 全民皆兵的攻守核心理念,努力进行攻守的科学研究。只有在攻守上远远超过其他 所有的国家,才能为全人类的幸福真正地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的攻守研究虽不再叫武学、武术研究,而是国际性地用军事来代替。 但随着整个世界的进一步文明,自然会从军队、军事上上升到武学、武术层面上来。 因为,军队、军事是人类攻守的兵戎层面,武是人类攻守的最高层面,其高就高在止 戈的深刻内涵。也就是说,武是用来高度制止、阻止、截止世人打架斗殴、违法犯罪、 滥杀无辜、无恶不作、发动侵略、进入战争的人类最高智慧。而军队、军事是具有鲜 明攻守作用的。
四、保护意义
保护是以安全为标尺的,自己的安全主要是由自己来保护的,而自己对自己的 保护靠的就是自己对中国武学、武术的学习、掌握、应用。这正是中国武术最精髓的 根本立意。任何人只有站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地谈保护他人、家庭、团体、民族、 国家、人类。否则,就是没事找事找麻烦。不仅保护不了自己和别人,而且会给保护 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隐患。
五、现实意义
武术攻守对中国人的思维发展和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虽然 长期以来,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古人所创造的武术攻守的继承和应用,但在复杂的社 会环境,频繁的经济交往,活跃的违法犯罪,不断的矛盾积累,高度的贫富悬殊,严 重的心理变态,扭曲的财迷心态,自私自利的贪图理念,堕落腐朽的享受思想,无情 无理的人际关系,坑朦拐骗的人际交流中,更需要中国的武术攻守,更要求人们具 有特别高超的攻守能力以及攻守谋略和人与人之间的鼎足而立技巧。
六、历史意义
炎黄子孙要生存、要奋斗、要屹立、要发展,就得学习、应用、修炼中国的武术攻 守,并根据现实的需要来不断地丰富武术攻守、推广武术保健、发展武术娱乐。只有 这样炎黄子孙才能保持现状、着眼未来、长盛不衰。
七、教育意义
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借鉴才能有创新,有基础才能有开拓。中国古代的武术 攻守文化如此丰富多彩,均归功于武术教育。中国武术的教育以从最初的模仿、言 传身教、讲解示范实践发展到今天的院校、影视、计算机教学。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 好好地应用,深深地挖掘,系统地整理,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武文化。
八、活命意义
攻守是活命的必须,任何人对活命攻守的放弃,就意味着对自己生命的亵渎。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对理想、信念、文化攻守的放弃,也只是行为攻守方向上 的放弃,怕的是一个人对意志攻守的放弃,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对活命攻守的放弃。 因为,活命上的放弃会导致生理攻守上极为强烈的斗争、对抗、掠夺而最终死亡,是 没有余地的放弃。所以,攻守是一个人活命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形式。
九、生存意义
攻守是生存的前提,任何人对生存攻守的放弃,就意味着对自己生存权利的放 弃。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为生存而攻守斗争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无可非议的。一个为 生存而斗争的人往往比其他动物的生存攻守还要难。因为,人的生存是建立在活命 基础上的,人为了活命对生存所需的控制比其他任何动物的控制都严密。所以要想 生存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攻守斗争水平,否则是极其可悲的。
十、生活意义
攻守是生活的本钱,任何人对生活攻守的放弃,就意味着对自己财富权利的放 弃。一个人为生活而斗争的人,必须具有高超的攻守能力,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财 富。因为人类社会的财富是通过超常攻守斗争才聚集起来,是绝不会允许任何人来 抢夺、霸占、宰割的。所以说,任何一个想解放生活进入生发的人,必须首先拥有超 常的攻守能力(武术)和攻守智慧(武学),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的攻守斗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进而获得更多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攻守能力(武术)和攻守智 慧(武学),即便得到一笔财富,也会被别人拿去的,这是人类社会的必然,是无法回 避的。
H—、生发意义
对丰衣足食不愁生活所需的生发之人来说,虽然都拥有足够的生发财富,但其 间也是天壤之别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可以一日暴富,但三代才能成为贵族。二者最 大的区别就是贵族守道德、有修养、懂文明、讲礼貌、行规矩,有利于长足的发展。而 暴富者一定是极端、偏激、自私、个性、无情、无义的。所以从暴富举措到贵族规范的 懂得、认识、掌握、展现、把持至少也得三代。这不是一个好坏的问题,而是一个漫长 的转换问题。
严格地讲,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而只有强弱之别。因为,任何善良的一面都会 有不善良的另一面。对任何人来说,在其财富高度过剩的时候,行善就成了必然。但 在其财富高度匮乏的时候,那苛刻就一定会是必然。
总的来讲,武术攻守对中国人的思维发展和实际生活所发生的影响是巨大深 远的。虽然长期以来,国人从未停止过对古人所创造武术攻守的继承和应用,但在 复杂的社会环境,频繁的经济交往,活跃的违法犯罪,不断的矛盾积累,高度的贫富 悬殊,严重的心理变态,扭曲的财迷心态,自私自利的贪图理念,堕落腐朽的享受思 想,无情无理的人际关系,坑朦拐骗的人际交流中,更需要中国的武术攻守,更要求 人们具有特别高超的攻守能力以及攻守谋略和人与人之间的鼎足而立技巧。
十二、文化意义
武术攻守主要讲进攻和防守,但是它注重从思想理论高度对攻守实践进行总 结,注重对攻守本质及其规律的作用性概况,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因而具有更广阔
的指导意义。可以说,大到用兵,中到决斗、小到鼎立,处处都在应用古代武术攻守 的功夫、技艺、招法、学说、理念、思想、哲学、谋略、计策。早已形成了以攻守为核心 的中国文化主体。这也正是炎黄子孙经久不衰的根本所在。
十三、历史意义
准确地讲,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攻守史o换句话说,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武术史。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在历时五千年的攻守历史中,但凡对攻守学的、用的、造的好 的,皆大获全胜,是称王称霸。即使用的不好的,也会丰衣足食造福一方。以至于不 会用的,也能立足于天下。但是,反对学、用、造、研攻守的人,最终绝对难逃其灭亡 的悲惨厄运。
总而言之,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有借鉴才能有创造,有基础才能有开拓。中国古 人的武术攻守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璀璨绚丽,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好好的继承、学 练、应用,并在深深的挖掘、系统的整理中得以启迪,并在科学的研究、深度的探索 中创造超人的攻守奇迹,从而打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浏览80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