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攻守理阉
明、斗志坚定、正气十足,更不会因一得一失而发怒、一吵一闹动气、一推一打而动 手,也不会因小失大、遇事动手、不顾全大局。这便是武术学练者不仅不会跟人随便 地打架斗殴,而且会摒弃恶习建立规范的做人理念。
就日常生活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人总是看人下菜、量物下手、择优录取。而且不 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看穿戴,有的看眉眼,有的看内涵;有人量便宜,有人 量精良,有人量贵重;有人择成绩,有人择人品,有人择能力。如果你遭遇不公待遇、 无理歧视、恶意中伤不进行抗争就会被淘汰,如果你合理攻守大家就会认识你,与 你进行合攻守水平的来往。所以说,攻守是世人立足的前提、来往的介石、相处的标 准,是鄙视与尊敬、公平与霸道、伤害与保护、爱戴与憎恨、歌颂与谩骂的根本所在。
五、攻守是吃喝繁殖的保障
中国武学家认为:“人之本能,一为攻守,二为吃喝,三为繁衍,活命之三理,生 存之三道。其攻守属禀,乃立身之本。吃喝属阳,乃生存之本。繁衍属阴,乃延续之 本,乃道气之辩,世人生存之大学。”也就是说,人的生存是由攻守、吃喝、繁衍这三 大本能来支撑的,而这三大本能正是中国文化最古老而传统的三大主体。其中,攻 守是人类吃喝、繁衍所必需的保护者,人类如果失去了攻守,就意味着吃喝、繁衍将 失去保护,吃喝、繁衍失去保护就意味着自己的吃喝、繁衍将会任人掠夺和宰割,如 果彻底散失了吃喝、繁衍就意味着自己生命将终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失而不 可复得的。国人认为:“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所以说,在人类社会中,没有任何 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宝贵。人如果想使自己的生命得以存在和延续,就必须与时俱 进地建设自己的攻守能力。
从人的自身角度来说,攻守是自己一切欲求、希望、需要以及人体内部攻守的 摄取者、生产者、完成者。一个人如果没有攻守的支撑,生命必将结束。如果生命不 能存在、延续,那一切欲求、希望、需要将无从谈及。从自身以外的角度来说,攻守是 人一切理想、愿望、目标、任务、作为以及康复、健康、长寿的实现者。一个人如果没 有攻守的支撑,生命必将消亡。如果没有生命主宰,那一切的一切都将无情地化为 零而不复存在。
六、攻守与斗争、对抗、作战
攻守一词的词义,不仅仅是中国武学中格打武术的雏形,还是斗争、对抗、作战 的根本。斗争是指矛盾双方互相冲突而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对抗即对立起来相持 不下,作战即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其实质就是攻守,其决定因素就是攻守能 力,其关键就在于谁的攻守水平强大。如果斗争、对抗、作战的任何一方具有绝对超 强的攻守能力,那也就没有斗争、对抗、作战了。
七、攻守与尺度、分寸、火候、深浅
在现实生活中斗争、对抗、作战渗透于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人都应 该重视的自身安全、需要、保健的基本保障问题。在人类古今的生存活动中,无论什 么社会,无论什么制度,人与人都是相对而立、相鼎而生、相峙而行的。在如此过程 中,关键在于攻守尺度、分寸、火候、深浅的合情合理的把持、拿捏、操控。在实际运 作中,任何过急、过缓的进攻,都会招致反击。任何过分、过火、过度的守护都会招来 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的攻守尺度,把握的合情合理、恰到 好处,就会给自己带来所需的一切。如果我们的攻守尺度、分寸、火候、深浅把握的 合情、合理、到位,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如果我们的攻守尺度、分寸、火候、深浅把握 的不合情理、不合法度、不到位,就会给自己和同伙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挫折、损失。 所以说,在我们人类社会中,进攻和防守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系统学习、掌握、应 用攻守中的尺度、分寸、火候、深浅,是中国武家保持不败、不衰、不灭的根本,是中 国武家审时度势、深浅把持、高低拿捏的关键。
所谓尺度即对斗、争、抗、打、杀、绝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层面的把持。分寸即对 疼、痛、伤、残、休、死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结果的把持。火候即对缺、欠、适准、超、 越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机会的把持。深浅即对情、理、法、仗、战、追等六大不同性质 攻守结果的把持。
八、攻守与礼数、道数、章法、方寸
中国武家在日常生活中,关键在于攻守礼数、道数、章法、方寸的合情合理的把 持、拿捏、操控。在实际运作中,任何过急、过缓、过分、过火、多余的攻守,都会招来 麻烦或者惩罚o只有合情合理、恰到好处地把握好攻守的礼数、道数、章法、方寸,才 能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所需的一切。
所谓礼数即对天、地、君、亲、师、恩、爱等七大不同礼仪规范的把握。道数即对 功、技、艺、照、招、制、套、路、趟等九大不同性质攻守模式的把握。章法即对道、旨、 令、则、规、例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行动的把握。方寸即对一点、两头、三才、四面、六 路、八方等六大不同性质攻守头绪的把握。
第二节攻守本质
攻守本质即攻守的根本属性是指攻守这一事物内在的必然联系,是由其本身 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构成的。透过纷繁复杂的攻守现象,揭示其本质,是攻守理论研 究的基本任务之一。然而,攻守的本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认识它,就必须在正 确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借助于科学的抽象思维来研究探讨。古往今来,人们对 攻守这一社会、自然、思维现象作过许许多多的解释。但是,不同的思想家、武学家、 武术家由于受历史和现实以及观点和认识的各种局限,始终未能对攻守的本质作
术攻守理阉
出科学的回答,只有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才能真正揭示出攻守的本质。
一、攻守的定义
攻即攻打、攻击、攻克、攻取、攻歼、攻占之意。守即守卫、守护、守势、守备、守 门、守土之意。攻守是指人类与生俱来的进攻和防守能力。武术攻守是指中国古人 在本能攻守实践中所获得的取胜和失败的经验总结,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三大本能 之一,是人类生存、繁衍保护的天性,是支持每一个人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攻守理 论是指研究进攻和攻守这一特点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武术攻守理论是指对 进攻和防守这一特点现象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系统研究的理论辩证体系,并在 攻守理论基础上研究武术攻杀战守运动的变化规律,探索人体本能攻守与功夫技 艺的关系.隶属运动人体科学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武学家认为:“吃喝、攻守、繁殖 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三大本能,也揭示了中国武文化的三大支柱,揭开了中国文化的 三大主体。”总的来讲,攻守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力。攻守理论是人类与生 俱来攻守能力的经验总结。武术攻守理论是人类与生俱来攻守能力及经验总结的 科学规范、完整系统的论述。这对我们深入认识中国武术的攻守本质具有特别重要 的意义。
二、攻守的概念
广义地讲,攻守是指天地万物任何一个整体向外、向禀、向内的进攻、攻击、攻 杀、攻占和对外、对禀、对内的预防、防御、守卫、守护,是阴阳辨证的主体,是万物相 互作用的体现,更是动物斗争的必然。狭义地讲,攻守是指一个人、一家庭、一家族、 一团体、一党派、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向外、向禀、向内的进攻、攻击、攻杀、攻占和对 外、对禀、对内的预防、防御、守卫、守护,是中国武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武学的灵魂, 是人类斗争的必然。精义地讲,攻守是指一个人向外、向禀、向内的进攻、攻击、攻 杀、攻占和对外、对禀、对内的预防、防御、守卫、守护,是中国武术的根本,是所有斗 争、对抗、作战的经典,是中国武术搏打厮杀阴阳辨证的两个方面(攻、守)、道气辨 证的三个方面(攻、攻守、守)、四柱辨证的四个方面(攻、攻守、守攻、守)。
就中国武术攻守的实质来讲,攻守是指人与人之间谋略、胆识、勇气、功夫、技 艺、招法的较量、对抗、比赛、决斗、拼杀,有阴、阳、禀之分,有暗、明、常之别,所涉及 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其中,阴即阴性攻守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理事中所体现 出来的进攻防守和暗中的搏打厮杀。阳即阳性攻守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任 务的进攻防守和面对面的攻杀战守。禀即禀性攻守是指人们在生存斗争中所体现 出来的章法攻守和正面的功技艺应对,是中国武术运动的主体即格打武术,是我们 讨论的主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需搏打厮杀取胜的功技艺应对,是研究人与人 搏打厮杀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就当代的科学分类而言,中国武 术的攻守既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古老学科,也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古老学科,更是思维
科学的一个古老学科。
古往今来,武术攻守不仅是免于迫害、凌辱、欺压和尊严、面子散失的关键,而 且是灵活肢体、增强体质、章法行事、招法应对、延年益寿和健康人生的最佳选择, 更是运动、动作、锻炼、修心、养性、保健、康复、娱乐、交流、比赛、智力开发、中国古 文化学习的最好形式。所以说,一个人只要系统地学习、练习、修炼武术攻守,就会 使自己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会使自己在各方面都得以显著 的提高。其中,灵活肢体是指系统修炼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四肢躯干机动灵活;增 强体质是指系统修炼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体质得以增强;章法行事是指系统修炼 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行为合乎章法;招法应对是指系统修炼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 应对有招有法;延年益寿是指系统修炼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寿命延长;健康人生是 指系统修炼武术攻守可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三、攻守是意志的体现
意志即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攻守意志是指决定达到某种目 的而产生的动物特有的人类升华的攻守心理,往往由语言攻守、行动攻守、冲突攻 守、打仗攻守、作战攻守体现出来,是万物矛盾、动物对抗、人类斗争的普遍规律。中 国武学家认为:“万物矛盾是由万物存在所决定的自然意志实现,动物对抗是由动 物所需所决定的攻守意志实现,人类斗争是由人类智慧所决定的意志实现,一个人 的攻守是由自己的利益所决定的意志实现,一个人的搏打厮杀是由自己攻守意志 底线所决定的意志实现。其攻守意志的内容是由自己的武术修炼、物质条件、精神 财富来决定的。攻守意志的手段、方法、技巧是由自己的实战经历、战斗经验、身体 条件来决定的。其攻守意志的胜败、输赢、得失是由自己的境界即道德修养、层次即 振兵高低、档次即治气水平来决定的。”这对我们认识武术的攻守本质具有普遍指 导意义的。
在中国武术中攻守是个人意志的体现,这是对攻守本质最深刻的揭露和科学 概括。在矛盾存在的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在现存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处于不 同地位的人,有着不同的攻守意志。有共同利益的人,有着共同的攻守意志。在对立 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利益的根本对立,因而其攻守意志也是对立的,他们之间没有 也不可能有什么共同的攻守意志。所以,武术攻守不是也不可能是打斗双方所谓 “共同攻守意志”的体现。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攻守意志,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才有可能上升为攻守冲 突,才能从一般的矛盾攻守、斗争攻守、对抗攻守上升为疼痛攻守、伤残攻守、休死 (休克死亡)攻守。一是,一个人非要不可,而另一个人死也不给。二是,一个人死不 服气,而另一个人非制服不可。三是,一个人不从管理,而另一个人非管理不可。四 是,一个人不听训教,而另一个人非训教不可。五是,一个人野性实足,而另一个人 拼命挑战。六是,一个人为非作歹,而另一个人坚决制止。七是,一个人违法乱纪,而 另一个人无情惩治。八是,一个人无恶不作,而另一个人见义勇为。这是一个人要实 现自己的意志而另一个人要维护自己的意志所导致的难以调和、永无休止、人类必 然的攻守矛盾、攻守斗争、攻守对抗。要想制止攻守意志上升为攻守冲突办法只有 一个,那就是完整、系统地学练武术攻守。
中国武术的攻守有阴性攻守和阳性攻守之分,有大单位攻守和小单位攻守之 别,有团队攻守和集团攻守之异。其中,阴性攻守即暗地里的攻杀战守。阳性攻守即 正面的搏打厮杀。大单位攻守即十二人以下三人以上的进攻防守。小单位攻守即三 人以下的进攻防守。团队攻守即团以下班以上的攻守;集团攻守即几个团以上的攻 守。可见,掌握中国武术的攻守,不仅仅是一个人攻守意志的体现,还是几个人、几 个团队、乃至整个部队意志实现的关键。所以武学家说:“攻守就是一个人、一个团 体、一个民族、一国家意志体现、攻守意志施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武术攻守特指一个人的攻守意志体现,是以阳性攻守为主体的人与人之 间小单位的搏打厮杀,从而揭示人类、动物、万物的攻守内涵,为人类崇高而理想 的意志实现而服务。人类的社会实践证明,任何掌握武术攻守的人,不仅能够在 搏打厮杀中取胜,而且能够合情合理地把握好打斗的分寸、尺度、火候、深浅。不仅 不会无端地打架斗殴、惹是生非,更不会在风口浪尖、危急危难、通往宇宙的大道上 逃避畏缩。原因是,他们非常明了攻守的利害,非常清楚打斗的深浅,更了解搏打厮 杀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中国武术是中国古人辨别是非、鉴别真伪、把握尺度 的基本训教,是临危处事、绝处化生、险象环生基本训教,是过人胆识、足智多谋、英 勇善战的基本训教,更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康复调节、保健娱乐、延年益寿的基 本训教。
一般在攻守意志的体现上,人与人之间的攻守,比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攻守要文 明得多,要凶险得多,要残酷得多。中国武学家认为:“动物攻守意志的实现是无意 识的满足,人类攻守意志的实现是有意识的拥有。”中国武术家认为:“单一的人类 攻守是不及许多其他动物的,人类攻守意志体现的关键就在于武家修德核心即团 结、凝聚、抱团的指导,而一个人攻守意志体现的关键就在于这个人武术运动水平 的高低。”因此,只有完整、系统、熟练地掌握中国武术的攻与守,只有懂得、认识、领 会攻守分寸该与不该的划定与把握,只有了解、清楚、知道做人的基本规范即中国 武术的德行、礼仪、规矩,只有合情、合理、合法地进行攻守格斗,才能在现实生活中 真正实现自己的攻守目的,完成自己的攻守意志,而立于不败之地。
四、攻守理论的基本特点
中国武术攻守理论的基本特点,集中地体现在人与人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 生死较量上。这是无法回避、难以躲避的人的活命必然、生存必须、矛盾激化、斗争 升级、对抗冲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有继承、学习、掌握、拥有超常的 武术攻守理论,才能在矛盾、斗争、对抗、冲突、打仗、作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中国武术攻守具有个人意志性的基本特点,
人的攻守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的攻守是由自己的意志来决定并由武术 攻守来保证实施的。其个人意志性攻守的基本特点有三,即不能打斗、非打不可、打 斗实施。其个人意志性攻守的打斗分寸有三即疼痛、伤残、休杀。其中,休即休克、昏 迷,杀即打杀(技杀)、格杀(艺杀)、绝杀。
(二)中国武术攻守具有规范性的基本特点
武术攻守的规范性是指攻守理论规定了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 以打,应该怎样打,打的尺度、分寸、火候、深浅又该如何把持,从而为人们的攻守提 供模式、标准、规范。其规范性的基本特点有三,即可以这样打、应该这样打、不应该 那样打。其规范性的基本形式有三,即授权性打斗、命令性打斗、比赛性打斗。
(三)中国武术攻守具有概括性的基本特点
武术攻守具有概括性的基本特点是指攻守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具体的 人、特定的个人,在同样的条件下是可以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
(四)中国武术攻守具有约束性的基本特点
武术攻守的约束性是指武术的攻守对习武者和习武者周围人的行为规范具有 特别的约束力。一般来说任何社会规范都具有某种强制性,而中国武家传统的攻守 行为一向有九个尺度,即先情、后理、再法、再闹、再打、再格、再杀(个人)、再绝(一 家)、再灭(九族)。其中法即法律是由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但情和理属道德 规范是由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驱使以及习惯和传统的力量来加以维护的。换句话 说,中国人做事最看重的情和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主要由武家来加以维护的。所 以说,中国武术攻守对中国传统的情和理的规范具有特别重要的约束力。
浏览99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