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攻守概论
武术攻守理论俗称万格谋略、万格一统和万格一经,简称格理或格论,亦称武 经,是中国武学的三大理论基础之一,是研究和阐明武术攻守基本概念、基本机理 和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整个武术攻守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其主要内容涉 及格打常识常规、战因战机、探察辨证、攻守章法和攻守谋略等各个方面。因此中国 武家认为武术攻守理论是学习和掌握武术攻守知识、技能方略和搏打辨证的理论 基础,是研究和探讨武术攻守的必修内容之一。
第一节攻守本意
中国武术攻守理论的攻守本意,就是用来研究中国武术攻守进退、搏打厮杀、 攻杀战守等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是依据古今中国武术的攻守实践,通过攻守进退、 搏打厮杀、攻杀战守得胜经验的积累、总结和概括,而使本能攻守、意识攻守、一般 攻守上升为科学理论而自成体系的。其来自于中国武术的搏打厮杀实践,又指导着 中国武术的搏打厮杀实践,并通过中国武术的搏打厮杀实践,来不断地发展、提升、 拔高中国武术的攻守理论。这对中国武术的止戈、取胜、夺取,对中国武家的修德、 振兵、治气,对中国武学的教学训练、研究开发、继承发展起着平地性、实质性、脊梁 性的支撑作用。
一、攻与守的词源
攻守一词,人们并不陌生。这不仅仅因为攻守是人类的三大本能之一,是炎黄 子孙意识的主宰,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更是中国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尤 其是武学、武术、武文化界,攻守一词更是首要、根本、核心的关键词,任何离开攻守 本意的探讨、研究、论述,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武学了。也就是说,中国武学 辨证的核心问题就是攻与守的问题,中国武术运动的核心问题更是一个攻与守的 问题。
在古老的汉语中,攻守二字与其他的文字一样,无论在中国武文化中还是其他 学科中大多都是分开使用的,其含义亦有所不同。在中国武学、武术中攻守是辩证 的主体,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阴阳辩证关系。其实攻和守本是人类乃 至所有动物与生俱来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所以在中国武术搏打 厮杀、攻杀战守、成败较量辩证中,攻守一词就是首要的关键词是不可分割矛盾。所 以,攻守一词在中国武术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辩证中,是两个不可分割、对立统一 的矛盾体。在中国武学的推理预测、阐述论辩、研究探讨、分析论证中攻守一词就变 地分分合合,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性关键词。
(一)攻一词的出处
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上古三坟”之一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发表不远热,攻 里不远寒”之说,这个攻即是中国武术保健中人体内部的攻。《伏羲八卦》中就有: “乘其墉,弗克攻,吉”等说,这个攻便是中国武术攻守中人体外部的攻。
(二)攻一词的较早释解
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释义是:“攻,击也。”《广 韵•东韵》释义是:“攻,攻击。”《集韵•送韵》释义是:“攻,战伐也。”《左传•宣公十二 年》说:“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孙子•计篇》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三国蜀诸 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说:“夫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三)守一词的较早释解
据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书,东汉许慎所撰《说文解字》释义是:“守,守官也。” 《玉篇•宝盖部》释义是:“守,护也。”《易•坎》说:“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战伐也。”《孙 子•形篇》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宋史•李纲传上》说:“祖宗疆土,当 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二、攻与守的词义
在武学中攻字的本意是指人类生存活动中所有对别人的指责驳斥、夺取占有、 控制惩罚、搏打厮杀、攻杀战守、消灭绝杀以及对自己恶毒心念、不利意识、有害思 想的把持、抑制、排斥、清除、净化、杜绝、扼杀,是人类所有攻击、攻克、攻破、攻入、 攻打、攻歼的总称。守字的本意是指人类生存活动中所有对别人的警觉搜寻、防预 接应、招架阻挡、封锁堵截、构筑设置、建设积累以及对自己心理、性命、尊严的保 养、维护、塑造、树立、调理、安抚、建设,是人类所有守卫、守护、守势、守备、守门、守 土的总称。而攻守的本意是指人类在生命、生存、生活、生发、生养活动中所必需的 防卫、守护、攻击、攻杀,是最善良、最正义、最无奈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较量, 是人类乃至动物世界必需的、绝对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
在中国武术攻守理论中,攻守一词的实质是指攻与守的相互对立、相互渗透、 相互统一。准确地说,攻守一词的实质就是攻与守一体化的阴阳辨证(守为阴,攻为 阳)、道气辨证(守为阴,攻为阳、攻守为禀)、四柱辨证(攻为东,攻守为南,守为西, 守攻为北)o如果只有攻或只有守,或者只是攻守(以攻为守)或攻守(以守为攻),或 者只是简单攻守相加而没有攻守的阴阳、道气、四柱辩证,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武术攻守了。一般来讲,任何的搏打厮杀、攻杀战守、生死较量都不会是单纯的进 攻、防守,主要指的是安全基础之上的无奈进攻,守也只是相对而立基础之上的防 守。而不会是单一的攻攻,不会是单一的攻守。因为,任何单一的进攻、防守、攻守、 守攻,都不会永久性得利的。从中不难悟出,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中的攻守 一词,绝不是单一、狭隘、死板教条攻守,而是有主有次、有先有后、有章有法、鲜活 唯物、辨证务实的攻守。
攻守一词在其意义的广狭侧重面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古今中外在使 用这个词时,含义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攻守是动物与生俱来的一种 本能,是动物生存的必需,是动物存亡的关键。人类是高级动物,是动物世界的主 宰,更需要具有精湛、超常、绝道的攻守本领,中国武家称之为意识性攻守。意识性 攻守是人类性命、存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是吃喝和繁殖的守护神,是中国古人 活命斗争的基本能力,是中国古人生存斗争的基本手段,是中国古人尊严捍卫的基 本方法,也是中国古人生存的关键、繁荣昌盛的前提、源远流长的根本,更是炎黄子 孙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所以说,攻守既是中国武术的核心,也是中国武学 的活的灵魂,更是中国古人意识性攻守的综合体、中国古人攻守本领的集中体现、 中国古人功夫、技艺、招法的主旋律。
攻守一词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指特定情况下的搏打厮杀,是自己利益和尊严的 捍卫者;对于教学人员来说,是指集搏打厮杀取胜、攻守进退表演、养生导引保健为 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世人增强体质的最佳选择;对于教练来说,是指人体运动 的原始能动性,是人体运动的本源,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训练的基础;对于科研人 员来说,是指世人争取胜利的主要手段,是驾驭局面的关键,是安邦定国的核心,是 维护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根本所在;对于武术爱好者来说,是指特定情况下的攻杀 战守,是自己自卫反击和伸张正义的手段;对于武术工作者来说,是指有章法、有把 握、有思想的搏打厮杀,是中国武术运动的真谛体现;对于武术科研人员来说,是指 人所先天具有的自我保护能力,是自己意志的实现过程,是人的自我保护天性,是 生死存亡的大事,是丰衣足食的守护神,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三、攻守的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是人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中国人所极力反对的,更是中国武家所极 力破除的。人类向往和平共处、一律平等、没有高低贵贱,这无疑是高尚的向往、追 求、理想。但就动物世界的天性而言是不可能的,就人类的本性来讲也是不可能的。 因为,有生命就有吃喝,有责任就有繁衍,有需求就有攻守,有得失就有对抗,有统 治就有高低,有欲望就有选择,有管理就有分配,有压迫就有反抗,有侵略就有反 击,有杀戮就有止戈,这都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我们当今的人类只有 改善而无法彻底的去除。
在当代的中国武术攻守运动中,按等级可分为七大等级,即原始性攻守、劲力 性攻守、功法性攻守、技艺性攻守、招法性攻守、火力性攻守、思维性攻守。虽然,不 同层次的攻守有着不同的动作特性和不同的运动特征。但是,这七大等级是武术攻 守运动的大前提,是绝对符合中国武学的七星辨证的。在现实攻守格斗中,只有把 握住对手的等级,掌握对手的层次,了解对手的级别,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应对、攻 击、格杀。所以说,在中国武术的攻守运动中,必须依等级而应,必须依层次(修养) 而对,必须依级别(体重)而行,必须依对手的攻守特征而择招而攻。否则是不会出 现棋逢对手、将遇良才、针锋相对等真正意义上的武术攻守局面的。
四、攻守的地位
中国武术是对世人进行相对而立、相较而和、相鼎而长教育的久经考验、行之 有效、古老高深的谁都无法回避、无法逃避、无法避免且贯穿于人的一生的一门应 用性学科。武术的前身是国术,国术的前身是武,武的前身是戎,戎的前身是兵,兵 的前身就是攻守。所以说,武术一词比攻守一词更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更广泛。攻 守是中国武术、武学、武哲、武文化的灵魂、核心、主旋律。虽说只是武术运动即格打 武术、表演武术、戏曲武术、影视武术、导引武术、养生武术、健身武术、传统武术、比 赛武术等九大类中格打武术所延续、继承、规范、实施、应用和特别强调的,但这一 部分严格地讲就是人类古今不变的攻守实质、打斗精髓、获胜保障,其有着不可磨 灭、不可取代、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就一般的人、民族、国家来说,其攻守的知识、经验、经历,既是其有没有活性、 斗志、尊严的试金石,又是其苦心志、劳筋骨、较毅力的基本准则。试想想,一个没有 活性、斗志、尊严的人、民族、国家,那定是落后、挨打、耻辱的,是没有自己、没有主 张、没有正义的,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没有前景的,更是任人宰割、苟且偷生、濒 临灭绝的人或民族或国家。所以说,攻守知识、攻守经验、攻守经历是一个人、一个 民族、一个国家最大、最重要、最关键的文化财富,是其不可或缺精神象征。所以说, 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攻守能力做后盾,一切都如同虚 设,甚至越是美的、富的、好的越危险,反成了自己的灭绝诱因。因此,人是在攻守能 力的抗衡下相对而立、相鼎而生、相峙而存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能否 永存、不朽、屹立的根本。
就人的成败来说,一个非常重视自己攻守能力建设的人,那一定是不可战胜 的。因为,人是离不开人的,人总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人与人总得沟通、联系、交 往。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之间难免发生利害冲突,不乏还有一些自私自利、别有用 心、心地万恶的人渣,总是吃里爬外、坑害善良、为所欲为;总会有一些地痞无赖、流 氓混混、泼皮二流子无事生非、无端纠缠、祸害一方;还总会有一些亡命之徒、土匪 恶霸、冤家死敌总是杀人越货、天良散尽、无恶不作。如此客观现实,只有超强攻守 才能彻底解决。所以说,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只有非常重视自己攻守能力建设的人 才能拥有超强的攻守能力,有了超强的攻守能力才能摆平这所有的一切,才能利用 自己的超强攻守求得最大的实惠、最大的统配、最大的利害。因此说,攻守是一个人 获取最大利害的基本保障。这也正是中国武术经久不衰、始终不败、源远流长的根 本所在。
就社会治安来说,中国武家的天职就是抓捕罪犯、制服歹徒、惩治犯罪。这所有 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攻守过程,也是所有公安、武警、军人、民兵、保安、体育工 作者、武术修炼者等中国武家人士与歹徒罪犯攻守能力的较量过程。在实际抓捕过 程中,如果武家人士的攻守水平高,就意味着武家人士的安全有保障,抓捕有把握 能成功;如果歹徒罪犯的攻守水平高,就意味着武家人士的安全没有保障,抓捕没 有把握。所以说,对中国武家来讲,尤其是公安武警战士,攻守建设是自己获取最大 安全的基本保障,是自己抓捕歹徒罪犯最根本、最直观、最有用的法宝。
就战争来说,对战争状况下的人来说其最重要、最迫切、最有用的是攻守的知 识经验、手段方法、谋略计策。战争状态下的攻守是你死我活的攻杀战守,攻守知识 经验、手段方法、谋略计策是战胜敌人保全自己,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从战事结束 的实际来看,其中存活下来的战士大多是具有一定攻守知识经验、手段方法、谋略 计策的人。因为他们懂得合理的进攻和守护,在攻杀战守中能按照中国武术的攻守 惯例,进行恰到好处的进攻和防守,达到消灭敌人保护自己的战地生存目的。所以 说,中国武术的攻守知识经验、手段方法、谋略计策是你死我活攻杀战守中影响巨 大且能有效制止战争的重中之重。
就人与人对抗的来说,通过人与人的攻守对抗,可激发人的斗志,提高人的胆 识,培养人的攻守意识,消除人的野性,增进人的攻守感知能力,陶冶人的情操,端 正人的心态,平衡人的心理,清除人的恶习,改变人的认识,净化人的心灵。还能锻 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友谊、磨炼意志、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保健康复、智力开发、 延年益寿,更能使人珍惜生命、识别爱憎、掌握计策、学会战略、应用战术、施展战 法、懂得斗争、精炼攻守、熟悉兵法、珍惜中国古文化。
就打架斗殴来说,在日常生活中生气愤怒、吵闹打斗、抱打不平、伸张正义、自 卫反击、见义勇是经常发生的。通过攻守的学习掌握,不仅能改善人的做人理念,还 能提高自己的攻守修养,也能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和水平,更能制止、惩治、战胜对 手。一般日常生活中的打架斗殴、胡作非为、为非作歹,都是武盲者的所作所为,是 根本看不到武家人士的。因为,中国武家有极为严格、系统、完善的“修德、振兵、治 气”,一直是炎黄子孙不可或缺的做人、做事、做局的根本。通过极为严格、系统、完 善的“修德、振兵、治气”训练的人,不仅道德高尚、礼貌规矩、分寸适宜,而且爱憎分。
浏览8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