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养生术与西方的健身方法有着巨大的区别。最明显的几个区别 是:中国式的练习是周期性和有韵律性的,而西方式的练习是富有动感且 紧张的;中国式的练习追求天人合一,西方式的练习则追求人定胜天;中 国式的练习既是生命之道,也是心灵修炼之道,而西方式的练习仅仅是一 种运动,一种体能训练。
也许最本质的事实区别就在于:中国的养生术是阴(柔顺),西方的 健身法是阳(刚强)。我们可以将西方的健身方法比作一棵橡树,它坚强挺 立,对抗狂风。当狂风肆虐时,橡树便会折裂。而中国的养生智慧则像是 一株竹子,它顺从于狂风而摇摆弯曲。当狂风平息,即当狂风肆虐至极点 并开始转弱之后,竹子反弹回来,比从前更加强壮。
西方的健身方法是对能量的无谓浪费。过度用力,过度强化身体部位 对一个人的健康是有害的。相反,中国的养生术强调的是能量守恒,其原 则是永远适度,反对极端。不论何种练习,都是由和谐的运动组成,其目 的是适当,而非刺激强化身体。
中国的养生术以精神的修炼为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独立的个体可获 得心灵的平静与安宁。在此基础上,可以促进提高呼吸与心血管循环系统 的生理功能。
悟顿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巧,是一种精巧的艺术,而不是一种体力活动。 这是一种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 到的,好像科学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 好像花朵一样,由摆脱了感情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 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然性。
经过四年的刻苦训练之后,我开始理解并感受柔顺的真谛——中和对 手的力量,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的体力消耗。所有这一切都必须在松 活状态中完成,没有任何自我冲突。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却 非常困难。在我与对手格斗的瞬间,我的心中充满了烦恼与不安。在接连 的踢打之中,一切关于柔顺的理论全部消散无踪。此时我全部的想法就是“用 什么办法打倒并战胜他!”
有一天,我的师傅,咏春拳派掌门叶问大师,走过来对我说:“小龙, 放松,让你的心平静下来。忘掉自己,去顺应对手的动作。让你的心灵做 出自然的反应,不受任何深思熟虑的阻碍。最重要的是,学会坐忘的艺术。”
“原来如此!”我想,“我必须放松! ”但是,我的动作却仍然与自己 的内心相矛盾。而这恰恰就发生在我告诉自己“我” < + > “必须” <—> “放 松”的时候。“必须”是需要努力的,而“放松”是需要毫不用力的,这就 已经产生了矛盾。当这种激烈的自我意识不断强化,变成心理学家所说的“进 退两难”之境时,师傅又一次来到我的身边,“小龙,让自己顺从于动作的 自然状态,不要去干扰心灵。记住,永远不要让自己对抗自然,永远不要 站在任何问题的直接对立面,而要顺应它的节奏,从而控制它。这星期就 不要训练了,回家去,认真地思考。”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待在家里。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思与练习始终未 果,我终于放弃,独自乘小船出海去了。在海上,我回顾自己从前所接受 的所有训练,对自己感到气愤之余,猛击海水。就在那时 就在那一刻
我顿时明白,功夫的本质不正如同这水吗?我击打它,但它并未受伤。我 再次尽全身的力量去击打它——它依旧丝毫无损。我想抓一手缓慢流动的 水,但事实证明失败了。水,是这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可以被装入最小 的容器中,看上去是那样的柔弱。事实上,它可以滴穿世上最坚硬的石头。 就是它!我应该像水一样。
正当我沉浸于水之奥妙的时刻,天空中,一只小耳凌空掠过,在水面 上投下它的倒影,小鸟掠过之后,其水中投影也随之消失。此情此景,令我 再次受到触动,我面对敌人时的思想与情绪,不正应该像小鸟飞过水面时 所投下的倒影吗?这正是叶问师傅所说的坐忘之境——忽略所有的情绪和感
觉,成为一个既不依赖于感觉也不被感觉 所阻滞的人。为了控制自己,我必须首先 接受自己,要顺应自然,而非与之对抗。
我躺在小船上,感觉到自己与道同 在,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就这么躺着, 任由小船随波逐流。在那一刻,我已达到 了一种内在宁静的境界,所有冲突都化作 最终的和谐,而非最终的排斥,我的内心 不再有矛盾冲突。我与宇宙合为一体。
核心思想 功夫箴言
道的海纳百川,是以它的顺、谦、虚、静为基础的。这些在很多时候 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空。好斗使人受挫,骄傲使人落后,暴力带来失败, 所有这一切皆因不曾真正悟道。
静止无为,不执著于现实,保持虚空。
平静沉着,不努力,不张扬,不让外物扰乱心灵。
外在的变化并不能撼动你的心灵——随着宇宙自身的变化运动而和谐 地运动。
柔顺,保持沉静悠闲,像羽毛般柔软、平静、不动,似乎无能为力(内 心谦和,行动有力)。平静而不再焦虑,行动与自然和谐,顺应内心的指弓I。
不要超前,只需对相应的变化作出反应。
谦卑者可得保全,持后者才能居前,能曲者必将伸直。
柔顺可征服更强的事物,柔顺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高超的技巧几乎是在无意识间完成的。
谁能将一潭浊水变得清澈?不去搅动它,便会自行变得清澈。谁能实 现虚无?坐忘自我,任时光流逝,自会企及虚静之境。
柔顺的伟大可以用水来描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因其无有,故能人于无之间。水是如此奇妙,你无法抓住它;击它,它不 会感到痛苦;刺它,它不会觉得受伤。
忘了要记得,自会遗忘。
倾空你的头脑,像水一样,没有形状,没有轮廓。
你把水倒入杯中,它就变作杯的形状。
你把水倒入瓶中,它就变作瓶的形状。
你把水倒入壶中,它就变作壶的形状。
水可以流动,可以渗透,可以滴落——可以激荡冲击!
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道的海纳百川,是以它的顺、谦、虚、静为基础的。这些在很多时候 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空。好斗使人受挫,骄傲使人落后,暴力带来失败, 所有这一切皆因不曾真正悟道。
静止无为,不执著于现实,保持虚空。
平静沉着,不努力,不张扬,不让外物扰乱心灵。
外在的变化并不能撼动你的心灵——随着宇宙自身的变化运动而和谐 地运动。
柔顺,保持沉静悠闲,像羽毛般柔软、平静、不动,似乎无能为力(内 心谦和,行动有力)。平静而不再焦虑,行动与自然和谐,顺应内心的指弓I。
不要超前,只需对相应的变化作出反应。
谦卑者可得保全,持后者才能居前,能曲者必将伸直。
柔顺可征服更强的事物,柔顺的力量是无穷的。
最高超的技巧几乎是在无意识间完成的。
谁能将一潭浊水变得清澈?不去搅动它,便会自行变得清澈。谁能实 现虚无?坐忘自我,任时光流逝,自会企及虚静之境。
柔顺的伟大可以用水来描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因其无有,故能人于无之间。水是如此奇妙,你无法抓住它;击它,它不 会感到痛苦;刺它,它不会觉得受伤。
忘了要记得,自会遗忘。
倾空你的头脑,像水一样,没有形状,没有轮廓。
你把水倒入杯中,它就变作杯的形状。
你把水倒入瓶中,它就变作瓶的形状。
你把水倒入壶中,它就变作壶的形状。
水可以流动,可以渗透,可以滴落——可以激荡冲击!
像水一样,我的朋友。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
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
柔弱处上。
曲则全, 枉则直, 洼则盈, 敝则新, 少则得, 多则惑。
人要同自然基本法则相协和,而非与之对立。这意味着我们不要去做 违反自然或并非自发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不要产生任何形式的紧张迟滞。 最好的例子就是庖丁解牛,他使用一把刀二十年而不换,多年的经验使得 他对于每一块骨骼、每一条肌肉都了如指掌。他可以闭上双眼,停止一切 其他感觉,仅靠内心去指挥运刀;他只是沿着各个部分的形状切割,而不 是对着它们硬砍,这就是顺应自然。
身心合一,排除一切功利的想法、一切虚荣的渴望、一切受责的恐惧, 充分认识自身,最终关闭一切感觉,让精神自由而行。
空(无心)
一种让心灵本质合乎中庸之道的微妙艺术。
秘诀在于洞悉。被欲望所限制的人,犹如浮云闭目,只能看到外面的牢笼。
道
在孔子之前,“道”通常意味着道路或行为方式。儒家将道作为一个 哲学概念,用来表示正确的行为方式——道德上的,社会上的,以及政治 上的。道家用“道”来表示天人合一,相当于某些哲学家所说的“绝对”。
道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本元素。它简单、无形、无欲,没有冲突,具 有最广大的包容性。
忍耐才能持久。
凡事不可刻意而为。
自发的行为
自发的行为——自然(道)是最伟大的自发行为者。自发的行为是真 正的行为。其次才是按照设计、预想、针对渴望的结果而采取的行为。这 类行为尽管看似充满魅力,但却是对自然的压制,是虚幻不实的。
内心被真理照亮的人便不再有愤怒。
在你行动时要保持平静,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大智若愚,是智慧的高度。
静中静,非真静;动中静,可观宇宙。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动中有静,彼此互为因果。
忘记技巧;学习阶段有所必须,但执著技巧必将产生阻碍。
攻即是守,守即是攻。
刚强不可能持久,柔顺不仅限于防御。
忘掉所有的修饰,直线出击。
浏览50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