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功夫训练中另外一个非常有用的设备是一个装满豆子的方形挂包, 它可以不断改进你击打的深度和穿透力。它还可以让你体会到击中人体的 感觉。而且是最理想的提高腕力以完善直冲捶技术的训练设备。挂包应挂 在墙上约鼻子高的位置。它对于提高拳法的穿透力非常有效,但它并不是 最完美的训练器械,因为过多地击打方形挂包会降低你的出拳速度。

  • 空拳/空踢

  • 速度训练与力量训练同等重要。没有接触实际目标的出拳练习(如空 拳)可用来提高你的技术速度。但是我必须提醒你,过度的空拳练习有可 能对你的肘部或肌腱造成损伤。

  • 吊纸

  • 吊纸可以很好地提高直冲捶的速度和准确度。从天花板上吊下一张纸 片(8x10厘米),最好使用一条金属链来悬挂,这样可以让纸片在被你击 出后能够迅速回到原先的垂直位置。快速地使出一连串的直冲捶来击打吊 纸,这可以提高你技术的爆发力与穿透力。

  • 铁环

  • 为了在小念头的练习中取得更显著的效果,我建议你在练习摊手(掌 心向上的格挡)与伏手(掌心向下、屈臂、肘部内收的格挡)时将铁环套 在前臂上,因为铁环的重量能让你体会到实际格斗中对手用桥手压迫你时 所产生的抗力。当你的手臂缓缓向身体外侧移动时,就会体受到真实的抗

  • 图片81

  • 译注:图为咏春叶问 宗师用李小龙制作的铁环 练习小念头手法。


  • 力感觉,而非仅仅是空想。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让手腕承受重量—— 与用手举起哑铃不同——你可以保持手指手腕的放松,这正是藕手中所需 要的。我向我的咏春师傅叶问先生展示了这个铁环训练方法(我做了四个 铁环,每个3磅重),我在示范小念头的时候,当我使用摊手时,铁环施加 在手上的抗力可以使我自如地变成伏手,而当使用伏手时,铁环向下的抗 力仿佛正在截止攻击。叶问师傅对此表示信服和认可。这样,当练习者向 前发力的时候,铁环就可以施加一定的抗力,并且不致使你的手指手腕紧张。 而且,当你通过训练有所提高之后,你可以在手臂上添加更多的铁环,以
    不断增强抗力。这是一种生动的而且不需要将手变得僵硬的功力训练方法, 也是一种非常现代和有效的负重训练方法。

  • 尽量在你自己的功夫训练中使用木人桩以及我前面提及的其他训练器 械。不断尝试新的方式方法,从而获得更好的训练成果。

  • 我的个人训练计划

  • .练拳

  • a.空拳——3组,每组50次 b.沙碟——3组,每组50次 c.吊包——3组,每组50次 2.练腿

  • a.压腿

  • ■正压——3组,每组12次

  • 侧压——3组,每组12次 b.直撑——3组,每组12次 c.侧撑——3组,每组12次 d.腿术

  • .木人桩

  • a.一百零八桩手图片82

  • b.单式练法

  • c.入桩法

  • .拳术训练

  • 小念头•咏春拳

  • .单式对练

  • .藕手

  • .无限际自由搏击

  • 译注:

    1,直撑和侧撑腿法都属于咏春腿法,类似于截拳道的直踢和侧踢。

    1. “无限际自由搏击"即"无限制自由搏击”。李小龙从振藩功夫到截 拳道,自始至终不变的定位就是“走现实路”,以适应街头各种无限制防身 自卫的现实需要,而不是为了上擂台或为了成为职业搏击选手。

























































     3>1/144 ?UgAHJtl 打正工一
    4-?尸so/vi/呼一才"勿一 
     (a.) flVi. puruJi>inq.~ 交本— 3 ZxjJtez) 4 5each..
     (b) Sand pZaZe. 歹不臬- 3 o/ 50 each..
     (c.) Hang1Aju^ bag,-牛已- 3 .tx^iex) “ 50 each.
    幺吆£*助足 
     (a) L^q. L
     (1) /jOAMJOAd3 <6cne^ o, 12 earA.
     (2) -6Zde, "/tetcA-仪]3 o' 72 each..
     (b) 5以必砂Z hick- 2 殍 3 iAJite^ o/ 72 eac/i.
     (c) 5Zde £Zc£-~-值| 0 3 tAjru^ o/ 12 eac/i.
     (d) TCicJcZnq, /xjJtn 提一符 3 七讥e力 eacA.
    Ooode/i Dumjiu/4

     

     














    (a) TTte, cZzwZcaZ 7o^jh o/. 708. 一百。,、林孑一
    (b) J/iztu/ZduaZ ZecAnZgue -tAOAJvijig,,第A..柬可一
    (c,) 7 AXL&birtg. Zn. e/iZeXtn9.. N l\r 一

     

    一季的“”,八怎i£

    7adzt/ZdaaZ •tecAn^uie p^aGt-tce

    4七/ 不电。4alze2c■tZce年女除自由特务

  • 其他可行的技术训练

    A

    • .标指

    • .封手与攻击

    • .拍手与爆发性 连环直冲

    • .内门拍手继而 攻击对手右侧

    • .报手


    B

    • .拍手

    • .擅手

    • .挂捶

    • .冲捶后接挂捶 (左与右)

    • .拍手后接挂捶

    • .连环掇手

    • .低位击打后接挂捶

    • .低位击打后接挂捶后接踢击

    • .攻击内门

    • .内门爆发性连环直冲

    • .低击后接挂捶


    传统技术

    • 拍手

    • 图片83



      • 报手

      • 挂捶

      • 低位击打后接挂捶

      • 拍手后接挂捶

      • 连环报手与挂捶

      • 低位出拳之后接挂捶,擦手后接挂捶

      • 窒手(破坏对手的防守并攻击之)

      • 低击接挂捶后接踢击

      • .攻击内门

      • .从内门变低位挂捶

      • .内门踢击后接爆发性连环直冲

      • 图片84

      • 木人桩技术

        • .印掌(垂直掌击)

        • .直拳(垂直拳击——如果在木人桩的击打区域加上海绵橡胶,会更


        加有效)

        • .膀手(抬高肘部格挡)

        • .摊手(掌心向上格挡)

        • .伏手(屈臂、肘部内收的格挡)

        • .耕手(低位腕刀格挡)


        组合技术

        • .胫骨踢击与拍手、直冲捶相结合

        • .标指、攻击下阴与直冲捶组合

        • .后腿踢击与标指

        • .佯踢接标指后爆发性连环直冲


        切记,训练中最重要的并不是你练习的动作的数量,而是针对每一个 动作你学习和提升的程度如何。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件事情,远比对一百件 事浅尝辄止要好得多。

      • 图片85

      • 中国功夫道德思想家

      • 功夫之道

      • 图片86

      • 译注:李小龙演示的标准咏春拱桩。

        功夫是一门精巧的身体训练艺术,是一种高妙的科学技击术,而不是 纯粹的体力活动。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门必须使智力同技巧相融合的身 心修炼之道与精妙的生活艺术。功夫的原理不是可以学得到的,好像科学 一样,需要寻求实证,而由实证中得到结论。必须顺其自然,好像花朵一样, 由摆脱了情感与欲望的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 宇宙的自发性。

        关于道的哲学被称为道家,主要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道家哲学, 是关于宇宙统一(一元论)和复归于璞,阴阳两极,循环不止的相对论。 道家哲学揭示了世间万事万物皆回归本源,揭示了道法自然,揭示了一切 事物最原始的状态。此为超凡智慧,是万物之本源。以此为源,则不再有 对利益的欲望、争夺与战斗。如此,基督教“登山宝训”所宣扬的谦卑柔 顺便有了理论基础,一个人便会获致宁静。道强调的是清静无为,是不对抗。

        译注:"登山宝训"(the Christian uSermon on the Mount"),又译“登 山训众”,是《新约》“马太福音”中所记载耶稣在加利利山腰处发表的讲道, 集中表述了耶酥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根本精神。

      • 图片87

      • 《道德经》的基本要义在于达至自然的无为之境,一切均应发自自然, 任由自然心性。它意味着自发性,即“让万物顺其自然”,任由“万物顺应 自然而为"。以“道”为准则,“无为而无不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生 而不有”“功成弗居”。一也就是说,自然之“道”在一切人为的事物(如 规则、礼仪等)之外。故道家不崇尚刻意与人为。

        自然之道与水相似。妇女与儿童是柔弱的。我们崇尚柔弱,最强壮的 大树实际上也在顺应“简单”之道。简单的生命是单纯的,在这里,利益 被抛开,心机被舍弃,自私被消除,欲望被减少。它是完美的生命,尽管 看上去似乎并不完整;它是充实的生命,虽然看上去似乎空空如也;它是 明亮如阳光的生命,但却并不耀眼夺目。简而言之,它是协调的、统一的、 满足的、宁静的、坚定的、开悟的、安宁的、长久的生命。

        在英语中,没有一个词能够完整地诠释“道”。无论将其翻译成“方式” “原理”还是“规律”,都是对“道”相当狭隘的解释。道家的创始人老子 如是说: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注:原文出自《道德经》第一章,李小龙将其译为英文引用在本书中, 现将李小龙的英文直译如下,从中可以看到他本人对道家思想的理解:

        可以用语言说明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说出来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 称。想象一个没有名称之物,那便是天地产生的本原。想象一个有名之物, 那便是世间万物之母。只有远离激情的人才能凝视它的精神本质。被欲望 所阻塞的人只能看到外在的形式。这两种元素,精神(阴)与物质(阳), 尽管名称不同,但其起源却是完全一致的。都是神秘之中的神秘,是一切 奇妙之物的大门。

        在《世界哲学名著》(Masterpieces of World Philosophy ) 一书中指出:

        道是世间万物的无名的源头,是潜藏于万物之中的宇宙公理。是最高 与最终的形式,是成长的准则。

        《世界宗教》(World Religion )一书作者休斯顿•史密斯(Huston Smith )对道的解释是:

        最终真实的法则——生命背后的法则,一个人控制自己的生命使其与 宇宙运转相一致的法则。

        既然没有一个词能确切涵盖道的意义,我便用“真理”来表示道—— 功夫背后的真理,每一位功夫学习者都必须遵循的真理。

        阴阳

        道运行于阴阳之中,阴阳是在世间一切表象之后发挥作用的两种互补 互动的力量。阴阳之道又被称为太极,是功夫的基础构成。当我在本书其 他章节提及阴阳时,我建议你回到第二章,掌握关于这一重要原理更丰富 的信息。

        图片88

      • 阴阳的运用:和谐之道

        阴阳原理在功夫中的运用,可称为和谐之道,一个人应该与对手的力 量相协和,而非与之对抗。你不能做任何不自然的人为设计的动作,最重 要的是不能有任何程度的紧张。假设A对B用力,B既不应该强行对抗, 也不可以完全妥协(这是这种情况下B对A的两种极端反应)。相反,B 应该使用较小的力量(柔中带刚)把A的力量全部引出来,并将这种力量 带到自己的力量和运动轨迹上来。这种自然而然地反击看似在帮助A完成 他自己的动作,实则为借力打力保全自己。正如庖丁解牛是顺着骨骼间的 脉络缝隙运刀,而不是对着骨骼强行切割,如此才能保护他的刀锋,功夫 高手也应该顺应对手而不是强行对抗,如此才可保护自己。

        既然单纯的柔无法迎击强大的力量,单纯的刚也无法战胜对手,因此 在实战中,刚柔相济就显得尤为必要。时而以柔为主,时而以刚为主,就 像波涛峰谷连绵起伏一般。如此,动作便可达到真正的流畅,因为真正流 畅的动作正在于它的不断转换之中。真正的生命也是如此。

      • 图片89

      • 译注:李小龙与亲传弟子李恺在洛杉矶振藩国术馆内演练揽手挂捶打。墙上 悬挂的是李小龙设计的截拳道太极图标和武道三阶段图标。

      • 不与自然相冲突的法则

        上述观点可导致一个密切相关的法则,即,不与自然相冲突的法则, 它要求功夫者忘掉自我,顺从他的对手(力量)而不是顺从自己。他并不 一味前行,而只是对适当的变化做出反应。基本理念是通过顺从对手、借 用对手的力量来击败他。这就是为什么功夫高手从来不让自己与敌人对抗, 也从不把自己置于敌人力量的直接对立面。受到攻击时,他并不抵抗,而 是与其保持谐和,从而控制对手的进攻。这一法则也阐明了非蛮力不硬抗 主义的理念,就像树枝会在积雪重压之下突然折断,而风中的芦苇,更加 柔弱顺从,却可以避免折断。正如孔子所说:“唯变所适,通变至久。”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老子向我们指出了柔顺的价值。与一般人 所相信的不同,阴,温和与柔软,是与生命及生存密切相关的。一个人因 为顺从退让才能够更好的生存。反之,阳,严厉与强硬,会让人在压力下 崩溃(请注意最后两句话,它准确地概括了历代革命的规律):

        活着,你是柔软、温和的,

        死后,则变得僵硬、冷酷。

        一切生物,草与树,活着时都是柔顺可曲的,

        死后则变得干枯、脆弱。

        僵硬冷酷与死亡结伴,

        曲顺柔和与生命同在。

        僵化的士兵无法取胜,

        最硬的树最容易砍伐。

        强大有力者从其所处的位置倒下,

        屈从柔弱者会上升,超越一切。

        在功夫中,动作与心灵密切相联。事实上,通过训练,让心灵去指挥身体。 身随心动,心动身至。因为心灵指挥身体动作,所以控制心灵之法是最重 要的,当然,这并非易事。格兰•克拉克(Glen Clark)在他的著作《运动 中的力》中提到了运动中所遇到的一些精神困扰:

      • 图片90

      • 每一个内心冲突,每一次情绪的分裂、瓦解与散乱,都会破坏一个人 的自然节奏,使他降低效率,备受折磨,这远比肉体上的打击与身体上的 冲突更为严重。能够摧毁内心节奏的情绪,包括仇恨、嫉妒、欲望、艳羡、 骄傲、空虚、贪婪、恐惧。

        为了适当地运用功夫技法,身体上的放松必须伴随以精神上的放松, 让心灵自由、敏捷。为此,功夫高手必须保持平静沉着,掌握无心(wu-hsin) 之法。





浏览42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