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中的内和外指的是什么?在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内功和外家功夫这样的字眼。而且看起来,一般的 镖师之流的,即使虎背熊腰,但仅仅靠外家功夫最多只能吓唬吓唬小毛贼,真的 遇上高手就不堪一击了;而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如果练过内功,却可以四两拨千 斤。所以,凡是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都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练武功如果不练内 功,层次是比较低的,要想成为武林中一等一的高手,必须修习一门厉害的内功心法才行。实际上,在中国的传统武术中,的确也是有内外之分的“内”是指内脏功能,大脑的智慧、意识,以及习武之人的品德、修养“外”是指肢体的“形”、肌腱的力量,完成武术动作的能力和技巧。武侠小说中比较偏重内功的说法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想,武术中的任 何动作都要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指挥下由肢体去完成,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反应迟钝、意识模糊,就不可能指挥全身去准确地行动;如果徒有强健的肢体,而内部空虚,心肺功能微弱,不能提供强大的能量支持,那么动作也不可能迅速、有力、耐 久。但是反过来讲,一个人如果在技术方面已经可以讲得头头是道了,实际的身 体技能上却缺乏练习,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武术运动员的。这在所有的 体育项目中都是一样的,一个口若悬河的解说员,不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运 动员,就是这个道理。典型的人物就是《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了。所以说练武应该内外结合,全面发展。首先需要学习相关的技术和战术,在 理论上进行一些准备,然后通过锻炼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在拥有了 较强的运动技能之后,还应该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大侠”啊!如何达到内外兼修?练武讲究“精、气、神”,人们形容武功高强、内力深厚的人目光如电,声若洪 钟,充分显示了精力旺盛,气息沉稳,内心充实。比武对阵的时候胸怀坦荡,镇定 自若,就在气势上先胜出一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武技。当然,内在的东西还是要通过肢体去体现,没有强健的骨骼和肌腱也不能完 成高超的动作。修“内”还要强“外”,只有通过艰苦的磨练,增强力量、速度,提高运动技能,内外结合才能成为“高手”。所以,我们常常会提到内外兼修“内外兼修”是指武术造诣很深,且这方面的知识渊博,个人的道德修养也 高。在武侠小说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角色,不仅自己的武功高强,而且江湖 经验丰富,只要看别人出几招,就可以报出对方的武学门派,这种人就可算得上 是一定程度的内外兼修了。武术的内容丰富,门类很多,其中的学问也很深,就拳术而言,有查拳、华拳、 炮拳、红拳、南拳、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等,各个拳种都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和 技术要求。有些拳种表现为蹿蹦跳跃较多,动作勇猛刚强(如查拳、华拳、炮拳、 红拳等),人们称之为外家拳;另一些拳种则比较柔缓,对身形和动作的技术要求 相对内敛一些(如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等),人们称之为内家拳。建国前,因为有门户之见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各拳种之间的交流比较困难, 习武之人要想同时研习不同的拳种是非常不容易的,再加上拳师往往出身低贱, 文化程度不高“内外兼修”者真如凤毛麟角。现在,中华武术宝库通过大量的挖掘整理工作,各拳种流派的运动特点、技 术要求明确规范,爱好武术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目标,但是真要达 到“内外兼修”还是要作出艰苦的努力。要循序渐进,认真踏实地学习,切不可急 于求成,一种拳没学好又去学另一种,结果什么都练不好。其实,任何一种拳术是既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又有内在的技术理论,我们学习任何一种拳术或者兵 器,不仅要学会练习外形动作,还应该掌握它内在的规律,从而达到“内外兼修”。从广义上来讲,内外兼修还可以有更深的意思。那就是指一个人在身体技 能和武术经验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同时在道德品质上也很出众,既不恃强 凌弱,还很乐于助人;不仅体育技能高超,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很渊博,这样的人才 真的是内外兼修的。举个例子,像《多情剑客无情剑》里的李寻欢和《萍踪侠影》 里的张丹枫,毫无疑问就是这样内外兼修的完美大侠了。
气沉丹田:丹田是指什么?在武侠小说中,经常会看到“丹田之气”或是“气沉丹田”的字眼,而且,在武 术和中医的概念中,丹田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位置的,就是在脐下,小腹部。有 一些医学常识的朋友肯定会发问了,根据现代医学的透视技术,我们可以了解到腹腔的内脏分布情况,但好像并没有一个叫做“丹田”的器官啊。丹田虽然有明 确的位置,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呢?最新的科技正在对中国针灸中提到的穴位理论进行研究,而丹田也应该是 祖国医学宝库中一个既神秘似乎又真的存在的一个内容,但就现代医学来看,丹 田并不是一个有形的器官,应该说,它只是传统医学所推崇的身体的力量来源之 地。不过利用现代医学的理念,我们也可以试图解释一下所谓的一些跟丹田有 关的字眼。当然,这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的分析,在科学上可能有值得商榷 的地方,只能算是一家之言。我们呼吸的空气只能通过气管出入肺脏,不可能进 入腹腔。如果进行腹式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较多,就会给腹内脏器一种有 益的挤压、按摩作用,这种挤压、按摩作用也会使腹腔内感受器受刺激转变成生 物电脉冲,经感觉纤维传送到脑内感觉中枢,从而感觉到好像有“气”进入小腹, 这就是所谓的“气沉丹田”,可以说“气沉丹田”就是一种腹式深呼吸运动。而腹式呼吸是练武之人所提倡的呼吸方式,也是一种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呼吸方式,在 声乐的训练中,也提倡腹式呼吸。怎样做到气沉丹田呢“气沉丹田”使横膈运动加大,吸气时使内脏自然微微下降,身体重心下移; 呼气时,由于呼气气流对肺脏的反作用力,肋骨向前下方自然松垂。深长的腹式 呼吸能增加肺脏的换气功能,还能有节律地改变腹内压,对胸腹中内脏的血液循 环有好处。但是“气沉丹田”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在吸气时故意用力鼓起小腹,破 坏自然呼吸的原则。下面介绍一种简单的练法: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直立,放松,两手分别轻轻放在肚脐两旁 做抱球状,用意识随着呼吸,轻轻引导小腹起伏,这样通过腹壁皮肤的外感受器 给大脑一种具体的局部感觉,进而配合柔和自然的腹式呼吸,比较容易体会“气 沉丹田”的感觉。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空气特别混浊的地方,不适合进行腹式呼吸,悠 长的呼吸方式会使你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对身体不利。含胸拔背:什么叫含胸拔背?含胸拔背是太极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种里经常会提到的一种身法。含胸是指胸部不要用力向外挺起,而是略为向内收一点;拔背则是指将背部拔直拉长的意思。我们看到练习长拳类的拳术、器械时,演练者一开始就挺胸收腹,显得精神饱满,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而内家拳的“含胸拔背”正是相对于这种“挺胸塌腰” 而言的。实际上,自然正直,放松的姿势,就基本上做到“含胸拔背”了,千万不要 用力将胸部往里缩,或者用力“含胸拔背”,而是要有含和拔的意识,这样有利于身体放松,心态平和,气息顺畅。我感觉,从力学的角度而言,含胸拔背是给自己的身体一种柔和的提示,稳定、放松,在这种状态下的人,给人一种不那么有攻击性的感觉,但是所谓的含胸拔背又不是完全放松的,它是一种有意识的放松,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状态,这也 许就是内家拳的精髓。我并不具有攻击性,但是我已经摆好了一个利于防守的架势,以守为攻,以退为进。这种含蓄的、自信的、圆融的体态,代表了内家拳的境界,所以也成为内家拳中被广为使用的一个姿势。下盘是武术中的一个专用术语吗?下盘是武术中的一个常用词,它指的是腰以下部位,通常也指步型、步法的技术和功力。不过,在武术中并没有一个相对于下盘的“上盘”的说法,从下盘这个字眼就可以看出,武术的步型和步法不管是站着不动的马步、弓步,还是跳跃腾挪的动态,都是以稳健为基础的,只要落地就要生根,外人无法动摇,就像所有的容器中最稳当的盘子一样。这一点武术和体操是相通的,你看体操运动员跳马的动作,那么轻盈,但是落地,却一定要稳稳当当,这样分数才会高,而一旦有了超越,就会扣分。所以练 武术,腿部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这就是武侠小说中也常被提到的,下盘要稳。
浏览1,331次